| 研究生: |
鄭登富 Jheng, Dan-Fu |
|---|---|
| 論文名稱: |
新課綱下臺南市國小教師專業素養與其工作壓力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and Work Pressure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nan City |
| 指導教授: |
湯堯
Tang, Yao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教育研究所 Institute of Education |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 畢業學年度: | 110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49 |
| 中文關鍵詞: | 新課綱 、教師專業素養 、教師工作壓力 |
| 外文關鍵詞: | New curriculum guidelines,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Teacher’s work pressure |
| 相關次數: | 點閱:169 下載:38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究新課綱實施下,臺南市國小教師專業素養與其工作壓力之現況,並瞭解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其專業素養是否能符應新課綱之理念與實踐,從中分析專業素養與工作壓力之解釋力。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臺南市國小教師專業素養與工作壓力之研究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採用分層抽樣和立意取樣法,將大臺南市學校地區分為大新營區、大曾文區、大北門區、大新化區、大新豐區、大永華區共六區進行抽樣調查。本研究抽樣40校,共301位教師,回收有效問卷共30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與多元迴歸預測分析進行資料處理,結論如下:
一、臺南市國小教師具中上程度之專業素養和中等程度之工作壓力。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在專業素養與工作壓力有部分差異。在教師專業素養面,46歲以上之教師,其專業素養之精進面與實踐面較佳;服務年資21年以上之教師,其精進面較佳;小型學校之教師,其教學面較佳;在教師工作壓力面,女性教師在工作負荷與溝通互動感到壓力;大新化區與大曾文區之教師在工作負荷感到壓力。
三、臺南市國小教師專業素養與工作壓力呈現負相關,以精進面與實踐面對工作壓力之相關性最高。
四、臺南市國小教師專業素養對工作壓力具有部分影響力,以「精進面」、「實踐面」與「整體專業素養」達顯著水準。
五、不同背景教師之專業素養對工作壓力具有部分影響力,以「年齡」、「擔任職務」與「服務年資」達顯著水準。
最後根據結論,本研究提出相關建議,僅供教師、學校、教育主管機關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SUMMARY
This study uses questionnaire method. The samples were 301 teachers selected from 40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nan City. A total of 301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and 301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served. The valid rate is 100%. This study shows that: (1)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nan City have an upper-intermediate level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and a moderate level of work pressure. (2)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have some variances in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and work pressure. (3)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and work pressure. (4)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have predictability for work pressure. (5)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of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have predictability for work pressure.
壹、中文部分
王貞懿(2018)。臺北市公立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行為之研究。國立臺北市立大學,臺北。
王為國(2019)。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實施的釋意。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10),31-36。
王智弘(2019)。素養導向師資培育與課綱轉化─教育2030的觀點。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12),32-37。
王逸棻(2020)。中小學新課綱之素養教育課程實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1),61-64。 江姿瑩(2021)。臺南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運動參與程度與睡眠品質之相關研究。南臺科技大學,臺南。
李建彥(2020)。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實踐素養導向課程之個案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教育類;14(3),13-35。
呂麗蓉(2021)。中小學師資老化問題,師資活化與教師專業成長之困境與解決策略:以嘉南國小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7),53-55。
杜岐旺(2014)。十二年國教對國民小學教育革新之啟示。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5),32-35。
吳明隆(2007)。變異數分析實務,五南。
吳明隆(2009)。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二版),五南。 吳明隆、吳彩鳳(2011)。高雄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73,222-246。
吳清山(2017)。素養導向教師教育:理念、挑戰及實踐。學校行政雙月刊,14-27。
吳國松(2018)。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共備觀議課問題與課程領導之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9),104-107。
吳珮君(2019)。臺中市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專業素養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邱皓政(201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第五版),五南。
邱懷萱、李麗日(2012)。教師工作壓力與自我效能感之相關研究-以苗栗縣國民小學教師為例。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3,193-244。
邱鳳裕(2011)。國小教師專業素養組織承諾組織學習和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屏東。
阮郁雯(2021)。苗栗縣偏鄉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之探究。靜宜大學,臺中。
林佳蓉(2002)。幼兒教師任教職志、工作壓力及社會支持之質性研究。國立屏東大學,屏東。
林彥伯(2015)。十二年國教的教學現場。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5),75-76。
林新發(2018)。提高教師專業素養促進教育實驗創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1), 128-134。
林新發、陳紘(2018)。中小學教師專業素養指標之初構。臺灣教育,711,49-55。 林永豐(2019)。邁向素養導向的課程教學改革,五南。
林惠芳(2020)。面對新課綱變革-一所偏鄉小學校長教學領導之個案研究。國立嘉
義大學,嘉義。
洪俊銘(2021)。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及休閒參與對身心健康影響之研究─以桃園市蘆竹區公立國小為例。開南大學,桃園。
胡佩琳(2020)。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對公開授課態度及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中臺科技大學,臺中。
紀惠英、范熾文(2013)。中小學教師專業能力與專業發展:知識經濟的觀點。學校行政,85,190-207。
孫志麟(2003)。教師專業成長的另類途徑:知識管理的觀點。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1),229-252。
唐莘蘋(2019)。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及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以基隆市國民中小學為例。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基隆市。
徐慶忠(2020)。108新課綱學校運用全面品質管理思維轉化教師專業發展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6),138 -151。
張嘉茹(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春興(2011)。張氏心理學辭典(簡明版),東華。
張素貞、李俊湖(2014)。面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精進教學有效學習的教師專業成長方案規劃之研究。師資培育與專業發展期刊,7(1),1-22。
張偉政(2017)。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幸福感與規律運動相關研究。大葉大學,彰化。
徐藝真(2019)。臺中市海線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調適策略之研究。靜宜大學,臺中。
郭佰霖(2017)。臺中市市立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休閒活動參與類型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中臺科技大學,臺中。
郭芝伶(2019)。108新課綱總綱精神及學分數分配。商業職業教育,143,48-54。
教育部(2015)。中華民國教師專業標準指引。
陳永儀(2006)。壓力─是敵人,還是朋友,時報文化。
陳綉香、許志賢、黃于庭(2013)。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調適之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7(4),138-159。
陳思玎(2017)。看見人性,滋養人心的新課綱轉化。載於周淑卿主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實施之課程轉化探究:課程發展的知行思-看見學校的生命力。27-48。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陳意尹、吳明隆(2018)。推動課程改革:教育人員的責任與承擔。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12),65-67。
陳偉泓(2020)。教師專業發展,不「專業」?。點教育, 2(1),24-26。
黃任閔、謝文偉、陳文蘭(2014)。屏東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休閒調適策略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彰化師大體育學報,13,93-108。
黃琇屏(2016)。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看法與壓力因應之個案研究。休閒與社會研究,13,113-133。
黃彥文(2016)。超越標準:邁向臺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課程改革下之教師專業成長。教師專業研究期刊,11,17-39。
黃鵲娟(2020)。臺北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運動態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臺北。 童鳳嬌(2012)。十二年國教的因應策略。學校行政,78,157-182。
游舒文、鍾伯芬(2019)。芬蘭新課綱對臺灣十二年國教實施跨領域課程之啟示。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9),71-75。
楊朝祥(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爭議與對策。教育資料與研究,115,1-26。 楊世瑩(2014)。SPSS 22統計分析嚴選教材(適用R17~R22) ,碁峰。 楊振昇(2018)。析論社會變遷中教學的反思與前瞻。學校行政,118,1-11。
葉子明、楊健炘、白几芸(2011)。彰化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之關係研究。工作與休閒學刊,2(2),125-138。
葉肅科(2014)。面對十二年國教的教師態度。師友月刊,567,19-23。
劉文鴻(2010)。臺北市公立國民中學訓導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淡江大學,新北市。
劉雅惠(2011)。教師工作倦怠之探究。學校行政,73,200-221。
劉辰璇(2020)。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家庭氣氛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蔡昭祝、陳姿蓉(2010)。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行為之相關研究-以臺東大學暑期碩士在職專班為例。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8,43-55。
蔡清田(2011)。從課程學理基礎與核心素養論K-12年級課程綱要。研究論文課程研究,6(2),63-83。
蔡雅玲(2013)。嘉義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對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蔡清田(201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核心素養課程改革。評鑑雙月刊,80。
蔡雨蓁(2019)。桃園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之研究。萬能科技大學,桃園。
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錫勳、陳順和、陳淑敏、蔡濱如(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發展。教育研究資訊,12(4),129-168。
鍾育琪(2017)。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屏東。
顏佩如(2021)。教師短期暑期在職進修課程選擇與教師專業成長影響之個案研究。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9),98-104。
蘇奕娟(2019)。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專業素養與學生學習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蘇文偉(2020)。國小教師專業素養之調查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饒見維(2003)。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五南。
貳、英文部分
A. Sengottuvel (2015). Teacher Effectiveness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in Schoo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6(1), 181-190. Ai R., Muhammad K. & Artanti P.S. (2020). Swot Analysi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gressive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20(1), 17-25.
Alhija(2015). Teacher Stress and Coping: The Role of Personal and Job Characteristics. Social and Behavior Science, 185, 374-380. Blagica Z., Snežana S., Gordana Dj. & Jelisaveta T. (2012) Self-concept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Roles. Social and Behavior Science, 69, 377-384. Collie, R. J., Shapka, J. D., & Perry, N. E. (2012). School climate and social–emotional learning: Predicting teacher stress, job satisfaction, and teaching efficac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4(4),1189-1204. Danijela(2018). The Teacher’s Role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gnitive Research in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Education 6(2):33-45. Hordern, J. (2015). Teaching, teacher formation, and specialized professional practice. 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8(4), 431-444. Kokkinos, C. M. (2007). Job Stressors, Personality and Burnout i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7, 229-243. Katz (2015). Implementing the Three Block Model of 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 Effects on Teachers' Self-efficacy, Stress,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Inclusive Classrooms K-1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clusive Education 19(1). Mantra, I. B. N. (2016). Promoting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competence through dynamic interactive workshop and partnership. Journal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6).The future of education and skills Education 2030。
Valentina、Tatjana(2015). Enhancing Teacher Competencies with Emotional and Ethical Capac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gnitive Research in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Education 3(2).
Vesna、Janez (2017). The Role of Headteachers, Teachers, and School Counselors in the System of Quality Assessment and Assurance of School Work. SAGE Open 7(2).
Wang C.H. (2020). Education 2030 and Curriculum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View of Taiwanese Competency Based Curriculum Guidelines.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2(2),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