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陳姵璇 Chen, Pei-Hsuan |
|---|---|
| 論文名稱: |
新南向政策下3+4產攜僑生專班學生的學習滿意度對其生涯決定之相關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and their Career Decisions in The 3+4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 for Overseas Compatriot Students Under the New Southbound Policy |
| 指導教授: |
湯堯
Tang, Yao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教育研究所 Institute of Education |
| 論文出版年: | 2024 |
| 畢業學年度: | 112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67 |
| 中文關鍵詞: | 新南向政策 、3+4 產攜合作僑生專班 、學習滿意度 、生涯決定 |
| 外文關鍵詞: | New Southbound Policy, the 3+4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 for Overseas Compatriot Students, Learning Satisfaction, Career Decisions |
| 相關次數: | 點閱:53 下載:36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南向政策下產攜僑生專班之學生的背景變項對學習滿意度、生涯決定之情形,再從中分析學習滿意度和生涯決定兩者間之相關性與解釋力。僑委會所舉辦的3+4產攜僑生專班,在過去七年的經營辦理中,累積僑生人數將近18,000人,因此,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對於該政策的現況有其了解之必要,故本研究採取量化的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來自4所台灣南部與2所台灣北部的技術型高中之3+4產攜僑生專班的僑生,研究問卷總共發送540份,回收423份,有效問卷423份,無效問卷0份,樣本回收率為78.3%。所得數據應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而森積差相關和迴歸分析進行資料分析,再進一步做論述與探討,本研究發現:
一、3+4產攜僑生專班無論是在教師端的教學、課程端的安排、行政端的辦學、學校端的教學環境,都有相當優良的水準,讓這些來台就讀的僑生感到中等以上滿意度。
二、僑生在返國計劃與留台繼續升學科大的意願較高,直接在技術型高中畢業後選擇進入台商企業職場工作的學生,相對意願度較低。
三、3+4產攜僑生專班對僑生具有正面效益,能促進僑生願意留在台灣繼續升學的意願與直接進入台商企業就業,也象徵著台灣的教育是能夠成功與職場能力接軌的。
四、3+4產攜僑生專班的人才培育,為了符合台灣產業的發展,政府在教育資源的投入方面,較為著重工業類群和家事類群。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供僑委會、學校行政、教師,以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In the past seven years, the 3+4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 for Overseas Com-patriot Students held by the Overseas Community Affairs Council has accumulated nearly 18,000 overseas compatriot studen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is policy.This study adopts a quantitativ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he research subjects are overseas students from the 3+4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 for Overseas Compatriot Students in 4 technical high schools in southern Taiwan and 2 in northern Taiwan. A total of 54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423 were collected, all of which were valid, with a sample recovery rate of 78.3%. The data obtained were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s,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Further discussions and explora-tions were made based on the analysis.
史琇丹(2010)。我國大學生自我概念與生涯決定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行政院(2012)。監察院糾正案結案報告(101教正0012)。
江品慧(2023)。師資生工作價值觀、社會支持與生涯決定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全國工業總會(2023)。全面強化人力供給,解決產業經營困境。產業,(639),1。http://www.cnfi.org.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magazine11206-639-1
朱慧萍、饒夢霞(2000)。大學轉變科系學生生涯決定歷程。教育心理學報,32(1),41-65。
李建霖(2010)。學習滿意度之定義及相關理論研究。屏東教大體育,(13),101-107。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a0000545-201002-201005210056-201005210056-101-107
李建鴻(2013)。技專院校僑外生之就讀動機、學習滿意度與職涯發展意向之相關研究-以國立高雄餐旅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
杜秋恆(2013)。越南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專業能力與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巫銘昌(1999)。技術學院學生就學滿意度狀況之調查研究。技術學刊,14(1),1-11。
杜耀楠(2020)。臺灣新南向政策的內涵與挑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林志昇(2021)從柬埔寨幼兒教育現況看教育新南向可行之道。幼兒教育,(332),76-93。
邱秀雲(2007)。高職進修學校餐料管理科學生對實習科目學習滿意度及整體滿意度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周虹君(2002)。社會工作碩士班學生實習安置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林雅盛(2002)。成人教師與成人學生班級氣氛知覺比較之研究-以台中技術學院附設專科進修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施台珠(2006)。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學大學。
柯依妏、賴翠媛(2009)。高中語文資優生生涯決定之研究。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98,295-323。
康自立(1990)。技職教育課程設計之重要趨勢。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
教育部(2016)。新南向人才培育推動計畫 (編號:106-2500-001)。
教育部 (2021)。各年度大專校院境外學生在臺留學/研習人數統計表。教育部全球資訊網。https://depart.moe.edu.tw/ed2500/News_Content.aspx?n=1F2B596FE760D1FC&sms=F42C4CEA6ED95269&s=1DFFB3B78ADF0E40
莊明珠、郭德賓(2008)。餐旅技職院校學生校外實習對職涯規劃影響之研究:以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餐飲管理科系為例。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6),101-124。
陳怡樺(2008)。大學生自我分化,親子衝突與生涯決定狀態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張春興(1997)。張氏心理辭典。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2)。現代心理學。東華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東華書局。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4)。強化優秀僑外生留臺工作行動方案。https://ws.ndc.gov.tw/001/administrator/10/RelFile/5566/5300/0061916.pdf
陳淑樺(2013)。師資培育學生學習歷程及其滿意情形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張鐙尹(2022)。COVID-19疫情下線上遠距課程之學生學習成效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嶺東科技大學。
國際及兩岸教育司(2023)。111學年度東南亞國家及印度在臺大專校院正式修讀學位外國學生及僑生就讀學門一覽表。教育部全球資訊網。https://depart.moe.edu.tw/ed2500/News_Content.aspx?n=1F2B596FE760D1FC&sms=F42C4CEA6ED95269&s=2A12B6DFD2E2543C
國際及兩岸教育司(2023)。各學年度東協南亞紐澳學生在臺大專校院留學研習人數統計表。教育部全球資訊網。https://depart.moe.edu.tw/ed2500/News_Content.aspx?n=1F2B596FE760D1FC&sms=F42C4CEA6ED95269&s=234566041A09E973
郭德賓(2004)。技職教育實務課程學生滿意度之研究:以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餐飲實務課程爲例。餐旅暨家政學刊,1(1),87-104。
曾小融、林志哲(2021)。技術型高中餐飲管理科建教合作生生涯自我概念與生涯決定之關係。學校行政,(134),59-79。
馮丹白(2017)。我國高等技職校院教育理念的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8),頁 112-114。
黃姵嫙 (2018)。綠色招募活動對組織人才吸引力之影響:以個人組織配適知覺為中介變數與個人環保態度為干擾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黃惠祺、張志銘(2020)。彰化縣國小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15(3),84-101。
黃鴻文、湯仁燕(2005)。學生如何詮釋學校課程。教育研究集刊,51(2), 99-113。
楊朝祥(1985)。技術職業教育理論與實務。三民書局。
蓋浙生(1979)。教育經濟學研究。教育部計畫小組。
蓋浙生(1994),教育經濟學。三民書局。
僑務委員會(2024)。僑生來臺就學管道。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https://www.ocac.gov.tw/OCAC/Pages/VDetail.aspx?nodeid=1403&pid=7169
僑務委員會(2024)。僑生服務圈。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https://ocs.ocac.net/
僑務委員會(2016)。僑生政策白皮書。行政院僑務委員會。 https://issuu.com/wgadmin/docs/10501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劉麗玉(2011)。在臺外籍生華語學習之學習動機,學習適應與學習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
蕭新煌、楊昊(2016)。新南向政策的願景與挑戰。戰略安全研析,136,6-13。
簡君倫、連廷嘉(2009)。大學生性格類型、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之相關研究。諮商輔導學報:高師輔導所刊,(21),39-69。
魏明堂(2002)。高職教師對國中生職業試探與輔導活動實施工作滿意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譚丹若(2007)。國際高等教育:國際學生在臺學習成就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Argyris, C.(1964). Intergratio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organization. Routledge.
Boshier. R.W. (1971).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of Adult Education Participants: A Factor Analytic Exploration of Hole′s Typology. Adult Educations, 21(2),3-26.
Domer,D.E.(1983). Understanding educational satisfaction.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Fujita-Stank, P.J. & Thompson, J.A.(1994).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 and classroom environment on the satisfaction of noncredit continuing education student.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
Herzberg, F. (1986). One more time: How do you motivate employees. New York: The Leader Manager, 433-448.
Martin, C.L.(1988). Enhancing children’s satisf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Using a pre-dictive regression model of bowling performance norms. The Physical Educator, 45(4), 196-209.
Miller-Tiedeman, A. (1999). Learning, practicing, and living the new careering. Taylor & Francis.
Moos, R.H.(1976). The human context: Envirionmental determinants of behav-ior. Wiley.
Murray, H.A.(1938). Explorations and personal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hen, Y. J., & Herr, E. L. (2004). Career placement concerns of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tudents: A qualitative study.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31, 15-29.
Soloway E., Grant W., Tinker R., Roschelle J., Mills M.,Resnick M., Berg R., and Eisenberg Michael.(1999). Science in the Palms of Their Hands.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42(8), 21-26.
Tough, A.(1978). The major learning efforts: recent research and future direc-tions. Adult Education, 28(4), 250-265.
Walberg, H.J.(1968).Structual and affective aspects of classroom cli-mate.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5(3), 247-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