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柏森
Wang, Po-Sen
論文名稱: 消費者用卡意願影響因素之探討-以台灣市場之銀行為例
The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Credit Card Usage Behavior -Take The Bank of Taiwan Market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蔡明田
Tsai, Ming-Tien
蔡惠婷
Tsai, Huei-T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MBA)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3
中文關鍵詞: 信用卡用卡行為計劃行為理論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主觀規範涉入度
外文關鍵詞: credit card usage intenti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involvement, subjective norm
相關次數: 點閱:104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信用卡產生於較為先進國家和地區,並在國際上廣泛流行的一種先進的支付方式和新型的消費信貸方式。它在方便消費者的同時,還發揮了刺激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功能。儘管各家銀行運用各種促銷方式來極力促銷本行之信用卡,但我國的信用卡的普及率仍低。因此,對銀行等發卡機構而言,研究消費者用卡意願的影響因素,提高信用卡的使用率就顯得十分迫切而重要。
    本研究在歸納了計劃行為理論、科技接受行為理論和涉入度理論相關研究的基礎上,以計劃行為理論為基礎架構,並整合信用卡產業特性加入涉入程度變數,提出研究模型和相應之假設,來探討哪些因素會影響消費信用卡的使用意願及其影響的程度。
    本研究向台灣市場之銀行發放問卷調查350份,有效回收281份,並運用SPSS 12統計軟體對這些資料加以分析。經資料分析與統計之報表解讀,本研究獲得的基本結論歸納如下:
    1.知覺有用性與使用態度的影響,有正向的顯著關係。
    2.知覺有用性與使用態度的影響,有正向的顯著關係。
    3.涉入度與主觀規範的影響,有高度正向的顯著關係。
    4.使用態度與使用意圖的影響,有正向的顯著關係。
    5.主觀規範與使用意圖的影響,有正向的顯著關係。
    最後,本研究在上述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和對於信用卡的若干建議。

    Credit card produced in the more advanc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widely popular in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payment and a new way of consumer credit. It is convenient to the consumer at the same time, also played a stimulating consumption and promotes economic development functions. While banks use a variety of promotions to vigorously promote our credit card, but credit card penetration in Taiwan is still low. Therefore, banks and other credit card issuers, the study will influence the consumer card factors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credit cards it is very urgent and important.
    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echnology acceptance theory of behavior theory and research involve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based architecture and integration of the credit card industry involvement variables for performing the proposed research model and the corresponding assumptions to investigate what factors affect their willingness to use consumer credit impact.
    In this study, released to the Taiwan market survey of 350 banks, the effective recovery of 281, and using SPSS 12 statistical software to analyze these data. The data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statistical reports, the basic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The perceived usefulness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use attitude.
    2.The perceived easy of use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use attitude.
    3.The involvement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subjective norm.
    4.The use attitude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use intention.
    5.The subjective norm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use intention.

    摘 要 II ABSTRACT III 誌 謝 V 目 錄 VI 表 目 錄 VIII 圖 目 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意願模型理論相關文獻綜述 5 第二節 涉入度 15 第三節 研究問題定義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4 第二節 操作型定義 25 第三節 研究假設 27 第四節 問券設計 28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29 第四章 資料分析結果 31 第一節 樣本分析 31 第二節 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 34 第三節 相關分析 40 第四節 迴歸分析 4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5 第一節 實證研究結果分析 45 第二節 研究結論 48 第三節 研究建議 49 第四節 研究貢獻 53 第五節 研究限制 54 第六節 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55 參考文獻 57 附錄:研究問卷 61

    一、中文部分
    1.尤婷靜(2003),「影響網路報稅接受意向之關鍵因素:三種理論模式之比較」,中正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王重鳴(1990),心理學研究方法,332-345
    3.成泰來(2006),我國銀行信用卡業務發展的瓶頸分析:北方經貿,80-81
    4.何彥(2006),「政府公務員OA系統使用意願影響因素研究」,浙江大學管理學院
    5.杜國本(2008),「影響持卡人消費行為關鍵影響因素之研究—TPB Model之應用與擴展」,成功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
    6.吳承達(2001),「顧客關係管理在信用卡產業應用之研究─以某銀行信用卡中心為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
    7.周怡怜(2007),「消費者錯過促銷對其知覺價格不公平、情緒及行為意圖之研究—以購買行動電話為例」,成功大學交管所碩士論文
    8.施華康(2006),「消費者對移動支付業務使用意願的影響因素研究—以大學生和年輕上班族為例」,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
    9.耿軍軍(2007),「大學生信用卡客戶潛在價值影響因素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
    10.洪惠敏(2009),「行銷活動對信用卡刷卡行為之影響—以計畫行為理論觀點」,成功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
    11.馬慶國(2004),管理科學研究方法與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評判參考標準管理世界,99- 109
    12.馬慶國(2002),管理統計:資料獲取、統計原理、SPSS工具與應用研究
    13.孫存勉,彭遠卓(2006),信用卡業務的發展與創新金融觀察,115-116
    14.孫揚(2005),「基於創新擴散理論的消費者網上購物意願研究」,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
    15.張可(2006),「我國信用卡產業發展的現狀分析和措施」,鄭州大學經濟學院碩士論文
    16.邱家淮(2005),「影響非營利組織捐款人行為關鍵因素之研究─從計劃行為理論(TPB)之觀點探討」,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7.邱豐凱(2004),「信用卡行銷策略與產品演化過程─一個銀行案例探討」,政治大學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論文
    18.琳靈宏(1994),消費者行為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楊洋,雷靂(2006),影響大學生參與網上招聘意向的因素模型應用心理學,36-42
    20.董萍(2007),信用卡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江蘇商論,150-160
    21.郭蟬,羅劍朝(2005),我國信用卡消費的現狀、問題與對策消費經濟,77-79
    22.劉文雯,高平,徐博藝(2005),企業資訊技術采納行為研究綜述.研究與發展管理
    23.魯耀斌,徐紅梅(2006),即時通訊服務使用行為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管理學報, 614-621
    24.盧坤利(2000),「台灣企業採用顧各關係管理系統之影響因素研究」,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5.陳亭羽、吳父鄉、崔哲偉(2006),「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對現金卡申辦意圖之影響研究」,長庚大學工商管理學系,2006台灣商管與資訊研討會
    26.陳淑萍(2002),「促銷策略對台灣地區信用卡持卡人使用行為影響」,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碩士論文
    27.楊正義(2008),「後卡債時期信用卡行銷策略之研究」,中央大學碩士論文
    28.楊軒榮(2008),「台灣信用卡發卡銀行之績效及生產力分析」,東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29.蘇韻蓉(2006),「台灣大學生金錢態度、理財認知與信用卡使用行為之研究─以新竹某私立大學學生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1. Agarwal, R., & Parasad, J. (1998),. “Conceptual and operational definition of personal innovativeness in the domai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4-215.
    2. Agarwal, R., & Parasad, J. (1999),Ar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germane to the acceptance of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361-391.
    3.Aaker, D. A.(1995) , “Building Strong Brand”. New York : The Free Press
    4.Bhote, K. R.(1996), “Beyo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to Customer Loyalty-The Key to Greater Profitability”,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New York, p.31.
    5.Dick, A. S. & Basu, K.(1994), “Customer Loyalty: Toward an Integrated Conceptual Framework”,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2, pp.99-113.
    6.Griffin, J. (1995), “Customer Loyalty: How to Earn It, How to Keep It”, New York: Lexington Books
    7.Helge Thorbjorsen (2007),”dentity Expressiveness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8.Icek Ajzen(2006),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9.Icek Ajzen(2006), “Constructing a TpB Questionnaire: Conceptual and M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 September 2002 (Revised January, 2006)
    10.Mam Kit Chang (2007),”Comparison of 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11.Taylor, S. and Todd, P.(1995), “Decomposition and Crossover Effects i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 Study of Consumer Adoption Inten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Vol.12, pp.137-155.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