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田雅文 Tien, Ya-Wen |
|---|---|
| 論文名稱: |
非營利代孕居間機構之適宜性及其可能相關規範之探討 A Study on the Suitability of Non-profit Surrogacy Agencies and its Possible Related Regulations. |
| 指導教授: |
侯英泠
Hou, Ing-Li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 畢業學年度: | 105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23 |
| 中文關鍵詞: | 代孕居間機構 、代孕契約 、居間代孕服務 |
| 外文關鍵詞: | surrogacy agency, surrogacy contract, surrogacy service |
| 相關次數: | 點閱:127 下載:2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肯認代孕生殖為前提,討論我國代孕居間機構應採取營利性或非營利性之組織型態,作為我國未來之立法模式。
本文先從外國立法出發,探討營利性及非營利性代孕居間機構之利弊得失,肯認我國採取非營利性代孕居間機構之立法較為適宜,並以醫療機構作為居間代孕服務提供者。其次,將居間代孕服務契約作出法律上定性,並將之區分為申請階段、媒合階段、代孕人工生殖進行階段、代孕人工生殖結束階段,分別討論之。
最後,本文除肯認代孕居間之必要性外,並建議應有其他配套措施及公權力之監督管理,以確保代孕居間機構之運作。
關鍵字:代孕居間機構、代孕契約、居間代孕服務。
On the premise of allowing surrogate pregnancy, the paper is to discuss about surrogacy agencies in Taiwan should be non-profit or for-profit when we legislate the related laws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is on the basis of foreign legislation to discuss ab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non-profit and for-profit surrogacy agencies. It may be more appropriate in Taiwan to make a law of having non-profit surrogacy agencie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er tends to find the most appropriate surrogacy matching service provider among government, public interest group and hospital under the framework of non-profit surro-gacy agency, and to take public medical institutions as surrogacy service providers. Then, characterizing surrogacy service into applying, matching, progressing, and finishing, respectively.
This paper not only recognizes the necessity of surrogacy agencies but also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have other complementary measures and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public authority to ensure that surrogacy agencies may operate normally.
Finally, the researcher determines the nature based on the contract made by surrogacy agency and explores the regulation content upon non-profit surrogacy, such as the form of surrogacy matching, duty contents, period of performance, rewards and right of claiming charges in separated discussions.
Keywords: surrogacy agency, surrogacy contract, surrogacy service
壹、中文文獻(按姓名筆劃排序)
一、專書著作
王澤鑑,民法總則,王慕華發行,2005年。
王澤鑑,債法原理,王慕華出版,2012年。
史尚寬,債法各論,史吳仲芳、史光華發行,1986年。
余提,各國代孕法律之比較研究,中國政法大學,2016年。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2012年。
林誠二,債編各論新解-體系化解說(中),瑞興圖書,2015年。
邱聰智著、姚志明校訂,新訂債法各論(中),元照,2008年。
姚志明,誠信原則與附隨義務之研究,元照,2003年。
紀欣,美國家事法,五南,2009年。
梁小民,經濟學是什麼,揚智文化事業,2002年。
梅仲協,民法要義,三民書局,1958年。
郭麗珍,第十三章「居間」,黃立主編,民法債編各論(下),元照,2002年。
陳自強,契約之內容與消滅,新學林,2013年。
陳浩文、陶黎寶華,香港應否全面禁止代母懷孕的道德探索,價值與社會第1集,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第1版,1997年。
陳敏,行政法總論,新學林,2013年。
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元照,1999年。
劉春堂,民法債編各論(中),三民書局,2004年。
劉清景,債編各論逐條整理,學知,2000年。
鄭玉波,民法債編各論(下),三民書局,1990年。
戴修瓚,民法債編各論,會文堂新記書局,1948年。
薛祀光,民法債編各論,三民書局,1960年。
黛博拉•史帕著;劉怡伶譯,造人-生育科技的商業運作方式,商周,2006年。
二、專書論文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收錄於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巨流圖書,頁12-32,2017年1月。
向明恩,專業不動產仲介人之契約責任圖像-聚焦於司法實務判決,收錄於物權與民事法新思維-司法院謝前副院長在全七秩祝壽論文集,元照,頁417-436,2014年1月。
三、期刊論文
尤重道,定型化契約之概念與法律效果暨實務見解分析,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第17輯,頁153-197,2011年12月。
王翊涵,媒合婚姻,媒合適應?!在臺跨國(境)婚姻媒合協會之服務內涵探究,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17卷第2期,頁39-108,2013年12月。
呂豔輝,行政給付限度論,當代法學,第146期,頁22-28,2011年。
李宇宙,人工孕母與現代醫學倫理,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5期,頁32-36,1998年1月。
李艾佳,第三部門發展新趨勢:非營利組織產業化,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2期,頁81-90,2003年6月。
李建良,行政法:第二講-行政的種類與型態,月旦法學教室,第2期,頁41-52,2002年12月。
李國興,超越“生存照顧”的行政給付-論給付行政的發展及對傳統行政法理論的挑戰,中外法學,第21卷第6期,頁826-834,2009年12月。
李從業、周承珍,代理孕母合法化—護理人員所面臨之照護困境及因應,護理雜誌,第49卷6期,頁12-17,2002年12月。
李淑玲,從生育權利探討代理孕母的使用範疇,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45期,頁66-79,2008年2月。
李震山,憲法意義下之「家庭權」,中正法學集刊,第16期,頁61-104,2004年7月。
孟金梅,關於代孕法律問題的國際視角分析-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為例,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第64期,頁65-69,2009年。
林承賦、陳明哲、劉夷生,女性不孕症,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第30卷第12期,頁356-362,2015年12月。
林昀嫺,我國人工生殖法制之挑戰與契機,中原財經法學,第25期,頁63-112,2010年12月。
侯英泠,交易上重要的物之性質資訊與說明義務,月旦法學教室,第158期,頁12-14,2015年12月。
侯英泠,從「子女最佳利益」原則檢視人工生殖法草案,律師雜誌,第318期,頁16-29,2006年3月。
侯英泠,論人工生殖受術夫妻手術同意書之法律效果,成大法學,第2期,頁75-119,2001年12月。
紀欣,簡介美國法律對於處理代孕安排的最新發展,律師雜誌,第318期,頁41-49,2006年3月。
張德永,非營利組織的特性、功能與發展趨勢,T&D飛訊期刊,第36期,頁6-24,2005年。
張騰文,生殖的權利?還是物化女性?--對於代理孕母合法化的倫理思考,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38期,頁62-68,2006年5月。
陳心怡、唐宜楨,以代理孕母為例談社會工作專業跨團隊合作模式,臺灣醫學人文學刊,第14卷第1、2期,頁37-48,2013年12月。
陳金貴,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經營探討,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9期,頁39-51,2002年9月。
陳春生,給付行政,月旦法學教室,第4期,頁38-41,2003年2月。
陳昭姿,翹首期盼代理孕母合法化-等待生命的轉捩點,月旦法學雜誌,第52期,頁29-31,1999年8月。
陳英鈐,人工生殖法的幾個問題,法令月刊,第58卷第8期,頁117-127,2007年8月。
陳偉任、林清華,產後憂鬱症的回顧,臺灣醫界,第47卷第4期,頁16-20,2004年。
黃淑媛、盧瑛琪、陳瑩倢、江佩陵、王允伶、陳倩芳、邱曉彤、林錦源、李淑桂,產後二個月期間停止純母乳哺餵之相關因素探討:一個前趨性研究,中山醫學雜誌,第 21卷第3期,頁263-273,2010年9月。
劉憶成,淺談領先全球的印度商業性代理孕母規範,科技法律透析,第21卷第1期,頁7-12,2009年1月。
潘榮華、楊芳,英國代孕合法化二十年歷史回顧,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第27卷第11期,頁49-51,2006年11月。
蔡秀美、陳彰惠,從母育護理談代理孕母合法化,護理雜誌,第45卷第3期,頁21-25,1998年6月。
鄭素文、戴玉慈、蕭淑貞,應用生命階段過渡期之概念於不孕婦女為人母的過程,護理雜誌,第45卷第3期,頁31-37,1998年6月。
戴瑀如,由歐洲人權法院裁判再探代孕之禁制與開故-論子女最佳利益之優位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253期,頁210-232,2016年6月。
戴瑀如,從德國立法例論我國新人工生殖法對親屬法之衝擊,法令月刊,第58卷第8期,頁128-145,2007年8月。
四、學位論文
邱郁之,營利性代孕居間機構之倫理可容許性及其注意義務,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張上仁,非營利組織社會活動商業化之研究,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陳鳳珠,代孕契約法律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黃媺綾,我國代理孕母政策形成之發展與爭議,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楊筑鈞,代孕契約無償性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趙勻,跨國商業代孕:我國委託者與子女之法律上困境,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
劉宜芬,非營利宗教特性對醫院自費性事業經營之影響-以花蓮基督教門諾會醫院附設護理之家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五、研究計畫
林國明等,代孕生殖議題之審議式公民參與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12年,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2611035&docId=394070,2017年2月20日。
陳鋕雄等,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研究計畫世界各國代孕生殖政策探討結案報告,2010年,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2163327&docId=347920,2017年2月20日。
六、其他資料
2015年11月26日「國際代孕生殖相關配套措施探討及規劃我國機制」成大訪談。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字第1586號、委員提案第16360號,http://www.ly.gov.tw/saveAs.action?id=22&fileName=201405011043540.pdf,最後瀏覽日:2017年2月20日。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託專家學者「赴美國加州洛杉磯考察代理孕母實務經驗報告」,https://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2&cad=rja&uact=8&ved=0ahUKEwjUwayekufUAhUEGZQKHaEzDrQQFggrMAE&url=http%3A%2F%2Freport.nat.gov.tw%2FReportFront%2Freport_download.jspx%3FsysId%3DC09500343%26fileNo%3D001&usg=AFQjCNF-YHj3qqbHAfWLW_R1gCW-VmfBqw,最後瀏覽日:2017年2月20日。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4年台灣地區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6940/File_6301.pdf,最後瀏覽日:2017年2月20日。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5年醫事機構現況及服務量統計分析,http://www.mohw.gov.tw/dl-19381-a5d2439b-3c44-4ef7-8c66-6c05ac1589bc.html,2017年2月20日。
貳、英文文獻(按字母次序排序)
一、專書論文
Dodd, Gena, Surrogacy and the Law in Britain: Users’ Perspectives, in Surrogate Mother-hoo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113-120, Hart Pub (Rachel Cook et al. eds., 2003).
Schuz, Rhona, Surrogacy in Israel: An Analysis of the Law in Practice, in Surrogate Motherhoo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35-53, Hart Pub (Rachel Cook et al. eds., 2003).
Welstead, Mary, His Child Is My Child; This Child Is Your Child; This Child Was Made For You And Me - Surrogacy In England And Wal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Fam-ily Law, 165-186, Family Law Pub (Bill Atkin & Fareda Banda eds. 2011).
二、期刊論文
Baggish, Mindy A., Surrogate Parenting: What We Can Learn from Our British counter-parts, 39 Case W. Res. L. Rev. 217-71 (1989).
Bailey, Alison, Reconceiving Surrogacy:Toward a Reproductive Justice Account of Indian Surrogacy, 26 Hypatia 715-41 (2011).
Benshushan, Abraham, and Schenker, Joseph.G., Legitimizing surrogacy in Israel, 12 Hum. Reprod. 1832-4 (1997).
Busby, Karen, and Vun, Delaney, Revisiting the Handmaid's Tale: Feminist Theory Meets Empirical Research on Surrogate Mothers, 26 Can. J. Fam. L. 13-93 (2010).
Galbraith, Mhairi et al., Commercial Agencies and Surrogate Motherhood: A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 13 Health Care Anal 11-31 (2005).
Horsey, Kirsty, and Sheldon, Sally, Still Hazy after All These Years: The Law Regulating Surrogacy, 20 Med Law Rev 67-89 (2012).
Lee, Ruby L., New Trends In Global Outsourcing Of Commercial Surrogacy: A Call For Regulation, 20 Hastings Women's L.J. 275-300 (2009).
Luckey, Cara, Commercial Surrogacy: Is Regulation Necessary to Manage the Industry?, 26 Wis. J.L. Gender & Soc'y 213-240 (2011).
MacCallum F., Lycett E., Murray C., Jadva V., and Golombok S., Surrogacy: The experi-ence of commissioning couples, 18 Hum. Reprod 1334-42 (2003).
Sanger, Carol, Developing Markets in Baby-Making: In the Matter of Baby M, 30 Harv. J. L. & Gender 67-97 (2007).
三、判決
Re G (Surrogacy: Foreign Domicile)[2007] EWHC 2814 (Fam).
校內:2022-08-20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