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葉婉玉 Yeh, Wan-ju |
|---|---|
| 論文名稱: |
我國人工生殖法應否開放死後取精進行人工生殖之探討? Should the Ectogensis Law allow to operate ectogensis after man’s death? |
| 指導教授: |
侯英泠
Houing, In-Li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 畢業學年度: | 96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41 |
| 中文關鍵詞: | 留後子女 、人性尊嚴 、人工生殖法 、死後生殖 |
| 外文關鍵詞: | ectogenesis |
| 相關次數: | 點閱:58 下載:2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主要在探討因生物科技的進步,對於死後生殖在醫學上已經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生物科技與醫療技術的進展,產生許多過往無法想像的問題,衝擊著傳統的法律體系及社會倫理觀念,例如本文所討論的死後取精進行人工生殖技術的突破,以及複製人的產生,甚至於代理孕母等等新的議題,無一不挑戰著傳統法律架構及社會價值觀念思維。本文主要研究死後取精進行人工生殖會在現行法律制度中產生的問題,及會對現今社會價值體系造成何種的衝擊與影響。
由於醫學的進步,進行人工生殖之方式非常廣泛,舉例來說有:試管嬰兒、代理孕母及複製人等。以複製人為例,如果立法開放複製人,將會造成現有家庭結構的改變、並且隱含著將人類物化之隱憂、複製過程可能違背自然法則等問題,其所引發的問題包含法律與社會層面、、等等,因此在法令上仍無法加以鬆綁,但此並不表示複製人科技就不存在。
同樣的情形,在取精留後進行人工生殖之問題探討上,也面臨了同樣的問題,開放留後人工生殖,也會對現有的社會家庭結構產生衝擊,亦有是否淪落為純粹滿足大人的慾望而將小孩子物化的隱憂,及進行留後人工生殖得過程中是否尊重個人「自主決定權」之行使,有無違背「人性尊嚴」原則、、、等等問題。本文的研究範圍在於探討留後人工生殖在現行法令層面上是否准許?以及如欲立法開放,會面臨何種問題,會對社會整體價值體系造成何種衝擊,及嘗試找出符合法理情的解決途徑。
This thesis is to probe into that because of the progress of Biotechnology , it is not an impossible thing to operate ectogenesis after man’s death. Due to the progress of biotechnology and medical technology, there are a lot of questions that can't be imagined in the past, which assault the traditional legal system and social ethics idea, such as ectogenesis after man’s death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and the production of duplicator man, and the surrogate mother….and so on. Those all new topics challeng traditional legal structure and social values.
Because of progress of medical science, it is extensive way to operate ectogenesis, for example, test tube baby, the surrogate mother and duplicator man. Take duplicator man as an example, if to allow duplicator man in law, it will cause the change of existing family structure, and imply the risk to materialize the man. The duplicate course also might violate such issues as the nature law, so it bring out the aspects including legal system and social instituteion. Therefore, it is still unable to lighten restrictions on law , but this does not show duplicator'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es not exist.
The same situation is on the problem of ectogenesis after man’s death, which also face the same problems too. It will bring out the assault to the existing social family's structure, and the materialization of child, the violation of the individual’s right to make his own decision, and the violation of “ human nature dignity “ principle, if the law allow to ectogensis after man’s death .
The research range of theis is to discuss if the law allow ectogenesis after man’s death in law, and which kind of problem will be faced, which kind of impact will be caused to social value system, and try to find out the settlement way to accord with legal principle feeling.
一、 中文書籍
1. 王澤鑑、民法物權第一冊,1999年3月。
2. 王澤鑑,民法總則,民國83年8月13日版。
3. 王澤鑑,對未出生者之保護,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四冊,1994
年10月版。
4.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第一冊,2003年3月出版。
5. 史尚寬著,親屬法論。
6. 林秀雄著,家族法論集(二),西元1987年3月初版。
7. 林菊枝著,親屬法專題研究,民國74年6年再版。
8. 李震山,從憲法論生命權的保障,當代公法理論,1993年出版。
9. 李震山,憲法意義下的「家庭權」,國立中正大學法學叢刊第
16期,民國93年7月。
10. 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2002年10月。
11. 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憲法理論與
實踐(一),1999年7月。
12. 胡長清著,中國民法親屬論。
13.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2004年6月3版。
14. 施慧玲,家庭、法律、福利國家-現代親屬法論文集,2001
年2月。
15. 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合著,現代憲法論,
元照出版,2000、9。
16. 蔡維音,社會國之法理基式A政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2001
年7月。
17. 葉保強,人權的理念與實踐,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1
年。
18. 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合著,民法親屬法新論2004年9月。
19. 陳祺炎,親屬、繼承法基本問題,台灣大學法學叢書(四)。
20. 戴炎輝、戴東雄合著,中國親屬法,民國87年。
21. 戴東雄著,民法親屬編修正後之法律疑問, 2000年3月初版。
22. 戴東雄,親屬法論文集,民國77年12月初版。
23. 藍瀛芳著,法國民法法典之修正研究,司法行政部印,民國67年7月出版。
24. 侯英泠,論開放死後生殖之適宜性,戴東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現代身分法之基礎理論,元照出版社。
二、 中文專論、期刊
1. 王蘋,人工生殖不只是醫療科技問題,律師雜誌第318期,民國
95年3月出版。
2. 李震山,「複製人」科技發展對既有法律思維與制度之衝擊,月但
法學雜誌79期,2001年12月。
3. 李震山,從生命權與自決權之關係論生前預囑與安寧照護之法律問
題,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2期。
4. 李震山,論資訊自主權,憲政國家與憲法,1997年。
5. 李震山,從憲法觀點論身體不受侵害權,收入於氏著人性尊嚴
與人權保障,元照出版,2001年11月。
6. 李惠宗,死後取精-基本權與人性尊嚴的衝突?月但法學教室
37期,2005年11月。
7. 李淑杏、郭碧照、黃梨香、王郁茗、李茂盛,接受試管嬰兒治療
之不孕症婦女在不同治療L程的心理社會反應,護理研究第8卷第5期,2000年10月。
8. 林芳玫,人工生殖科技/報喜也應報憂,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3期,1999年7月。
9. 林秀雄,「遺囑認領」,月旦法學雜誌第28期。
10. 林秀雄,「未成年子女扶養費局虼D」,萬國法律第126期。
11. 林秀雄,「我國親權法之現狀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00期,2003
年9 月。
12. 吳啟賓著,「非婚生子女待遇之立法研究」,載於法學叢刊第103
期。
13. 吳介L,我要你的精l-「死後取精」倫理法律相關問題初探,萬
國法律第145期,2005年2月。
14. 吳嘉苓,台灣的新生殖科技與性別政治,1950-2000年,台灣社
會研究季刊第45期,2002年3月。
15. 吳信華,論憲法上「婚姻」與「家庭」保障。第2屆家庭法律社會
學研討會-家庭權之規範圖像。
16. 侯英泠,從李幸育堅持取精施行人工生殖論未來人工生殖法的立法
方向,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8期,2006年1月。
17. 侯英泠,從「子女最佳利益」原則檢視人工生殖法草案,律師雜誌
第318期,民95年3月。
18. 許慶雄,現代人權體系中平等原則之研究(上),國立中正大學法
學叢刊,第六期,2002年1月。
19. 陳仲嶙、蘇夏曦,前胚胎地位之研究-以複製胚胎提供幹細胞研究
為例,2002年1月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13期。
20. 郭振恭,論婚生子女與非婚生子女,台灣本土法學法學雜誌第45
期。
21. 陳昭姿,翹首期待代理孕母合法化-等待生命的轉捩點,月旦法學
雜誌第52期,1999年9月。
22. 陳美華,物化或解放女性-女性主義者關於代理孕母的爭論,月旦
法學雜誌第52期,1999年9月。
23. 張秀玉、郭碧照,初次與重複接受試管嬰兒治療不孕症夫妻之心理
社會反應,護理研究第8卷第2期,2000年4月。
24. 楊秀儀,論屍體取精之法律爭議及應有的管制架構,萬國法律第1
45期, 2005年2月。
25. 楊秀儀,論我國法上「告知後同意」法則之請求權基礎,「『醫學倫
理與法律』科技整合學術研討會」論文,2005年6月16日。
26. 曾淑瑜,從人體精子、卵子之法律地位論死後取精之刑法可罰性,
萬國法律第145期,2005年2月。
27. 雷文玫,以「子女最佳利益」之名:離婚後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權利
義務行使與負擔之研究,台大法學論叢卷28,期3。
28. 蔡達智,從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應有之取向評釋司法院釋字第380
號解釋,憲政時代第21卷第4期,1996年4月
29. 蔡茂寅,平等權,月旦法學雜誌第46期,1999年2月。
30. 劉宏恩,夫妻離婚後「子女最佳利益」之酌定,軍法專刊,卷43,
期12,86年12月號。
31. 戴炎輝著,「民法上的親子關係」,台灣大學法學院社會科學論叢,
第一輯。
32. 戴東雄,親屬編增修親權與會面交往權之行使,收於氏著<民法親
屬編修正後之法律疑問>,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
33. 戴東雄,孫連長死後取精留後與人工生殖法草案,萬國法律第145
期,2005年2月。
34. 嚴厥安,自由與倫理-由代理孕母的合法化問題談價值命題的論
證,政大法學評論第57期,民國86年6月。
35. 顏厥安,生物科技之倫理,法律與社會意涵問題簡介,生物科技與
法律研究通訊第二期,1999年4月。
36. 魏大喨,「親權與家事事件審理程序」,月旦法學雜誌第90期。
37. 魏大喨,「論未成年子女扶養之附帶請求」,月旦法學雜誌第68期。
38. 魏大喨,「附帶請求扶養費性質與請求方式再探-以程序法理與實
體法理之交錯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01期。
39. 蘇永欽,家庭權作為一種基本權,第2屆家庭法律社會學研討會-
家庭權之規範圖像。
40. 蘇淑貞,談「人工生殖法」,律師雜誌第318期,民國95年3月出
版。
三、 學位論文
1. 李立如,兒童保護行政之研究-實現兒童最佳利益,台大法律研究
所碩士論文,民國84。
2. 林春長,事實上夫妻之研究A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蟆?9年6月。
3. 吳佩琳,生物鰹M利對科技發展之衝擊及其可能管制方式之探討
-以胚胎幹細胞為例,成功大學94年8月碩士論文。
4. 陳鈺琳,扶養之研究-以親子間之扶養為中心,輔大碩士論文集,
93年7月。
5. 陳慧雯,人工協U生殖技術管制模式之法律政策分析-以代理孕母
之管制為中心-,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6. 陳美伶,人工生殖之立法規範,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
年。
7. 楊佳祥,論人工生殖技術對我國親子關係法規範之衝擊,中正法律
研究所91年碩士論文。
8. 傅馨儀,從人工生殖法草案探討生命科技對刑法上之衝擊與影響,
台北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3年5月24日。
9. 游彥城,以生殖為目的使用與處分人類精卵法律問題之研究,中原
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4年7月。
10. 詹芝怡,計畫外生育與計畫外生命之損害賠償責任之研究-兼論產
前篩檢政策的應有走向,中原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5年1月。
11. 張心儀,「非婚生子女保護之研究」,東海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0
年7月。
四、 新聞報紙網路資料
1.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090907773, 2005/11/10。
2. 基]鴔猼漱H文議題,2001年7月座談會紀錄,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ISBN:957-13-3535-5。
3. 死後取精爭議大,醫界籲保障單身女子生育權。
http: //tong.ziyoulongglive.com/dm/uggc/jjj.rcbpugvzrf.pbz/o5/5/9/10n1048330.htm 。最後瀏覽日2005/11/10。
4. 李素楨,台灣女性的生育自主權問題與權利分析。 http://www.ncu.edu.tw/~phi/NRAE/newsletter/no31/04.htm。最後瀏覽日2006/12/30。
5. 參見「白色情人節/紅衣婦女跳海/遺書留前夫/語多怨懟/疑因未能生育尋短見」,聯合報20年版台北綜合新聞/企業,2002年3月16日。
五、 官方出版品
1. 衛生署人工生殖技術倫理指導綱領。
2. 楊奕華,法之權威再思考-論基因倫理問題對法律的衝擊,該文於92年12月5日發表於東吳大學,行政院衛生署、國科會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所舉辦之『基因倫理問題與科技管制法規學術研討會』。
六、 法院判決
1. 台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91年度家上字第46號判決。
2. 最高法院92年台上字第219號判決、92年台上字第2362號判決。
3. 最高法院91年台上字第2554號。
七、 外文資料
1. 山田卓生著,私事 自己決定,日本評論社,1996年第一版第十二刷。
2. 我妻榮,「親族法」,有斐閣,昭和51年10月10日出版。
3. 青山道夫著,改訂家族法論Ⅰ,1980年4月10日出版。
4. 中川善之助著,家族法大系Ⅳ,有斐閣,昭和53年8月30日初版第11刷。
5. 谷口知平著,親子法的研究,斐閣,昭和31年5月31日初版第一
刷發行。
6. 請參林良平、右近建男、山口純夫編,親族.相續法,青林書院,1987年3月30日初版第一刷發行。
7. 我妻榮、力石芳枝著親族法.相續法,日本評論新社,昭和32年9月20日1版10刷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