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文源
Lin, Wen-Yuan
論文名稱: 高速公路用路人對電子收費接受度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Acceptance of the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for the Highway Users
指導教授: 陳澤生
CHEN,Tse-S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Engineering Management Graduate Program(on-the-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6
中文關鍵詞: 高速公路電子計程收費接受度電子收費
外文關鍵詞: Highway,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Acceptance, Electronic distance-based toll collection
相關次數: 點閱:66下載: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高速公路實施電子收費是近年來逐漸形成的收費方式,更是我政府最近積極推動實施的收費政策。由於推動電子收費可降低人工收費成本、縮短繳費時間、提高用路人便利性及安全性、降低空氣污染等益處,因此可以預期將可大大提升用路人的使用意願。但由國外案例顯示用路人接受度提升往往有一段相當長的導入期,如何縮短此導入期,強化用路人接受度,提升使用率,乃為重要課題。
    本研究主要在於了解高速公路實施電子收費過程當中,有那些因素會影響用路人之接受度,進而提出解決之道,以提高用路人之使用意願。藉由國內外的文獻整理歸納及研究者本身在高速公路局收費站服務的經驗,皆有助於研究的進行。故可廣泛地收集資料做成問卷問項及研究假設;接著再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收集資料並加以統計分析,驗證這些研究假設是否成立。
    本研究問卷調查地點選擇國道一號仁德服務區及國道三號關廟服務區,如此可確保受訪者皆為高速公路用路人並含蓋了二條主要高速公路;共發放問卷300份,有效回收問卷286份,有效率95.33﹪,經過SPSS相關統計分析得知:
    1. 用路人對目前高速公路實施電子收費方式的整體接受度平均數為2.05(基數5.0)。
    2. 用路人對人工與電子收費並行方式的接受度平均數為3.19(基數5.0)。
    3. 對未來實施電子計程收費的接受度有58.5﹪之用路人能夠接受。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ETC)for national highway has been become a typical model recently. It is impelled as a charge policy for the highway users. Some benefits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ETC model including manual operation cost reduction, service time saving, user's convenience and security increasing, air pollution elimination. Therefore, the predictive usage data for the highway users will be explicitly positive. However, from the experiences of some foreign cases, they will be taken a long time to the highway users to fit the ETC model during the introduction period. Then, it will be an essential issue to shorten the introduction time, enhance the acceptance as well as its utilization.
    This research is mainly to underst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ETC model. We try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to influence the acceptance of the highway users. Then, the solutions can be found to enhance their wishes. We collected some references both in the country and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 about the highway affairs. Meanwhile, as the author is working in the Taiwan Highway Bureau, with his experience will help the research process. Therefore, data collection is widely and will be easily to make questionnaires as well as research hypotheses. After running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ome suppositions are investigated and verified.
    Two highway services areas are selected as the case studies-No.1 Highway, Rende Service Areas and No.3 Highway, Guanmiao Service Areas. They are selected as two main National Highway are covered. We received 286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from 300 with high receiving efficiency 95.33 ﹪. After analyzing by the SPSS, we obtained some valuable results as follows:
    1. The overall acceptance of the ETC approach for the highway users is with mean value 2.05(based 5.0) .
    2. The acceptance of the parallel process for the manual operation and the ETC is with mean value 3.19(based 5.0).
    3. The acceptance of the electronic distance-based toll collection for the highway users in the future is with 58.5﹪.

    目錄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誌謝 Ⅲ 目錄 Ⅳ 表目錄 Ⅷ 圖目錄 Ⅹ 中英文縮寫全名對照 ⅩⅠ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2 1.4 研究流程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2.1 國內高速公路人工收費之概況 4 2.1.1 收費現況 4 2.1.2 收費站設置原則 4 2.1.3 收費車道佈設 5 2.1.4 收費作業 5 2.1.5 收費人員配置 6 2.1.6 收費費率訂定原則 6 2.1.7 收費績效 7 2.1.8 收費方式調變 7 2.2 國內電子收費系統之發展 8 2.2.1 電子收費系統 9 2.2.2 ETC系統設置優點 12 2.2.3 現行電子收費e通機及儲值IC卡概況 13 2.2.4 國內實施電子收費現況報導資料 17 2.2.5 已使用電子收費用路人電話訪談 18 2.3 國外電子收費系統之發展 19 2.3.1 美國紐約地區E-Zpass系統 19 2.3.2 美國加州FasTrak系統 20 2.3.3 加拿大HW407高速公路 21 2.3.4 以色列Cross Israel Highway 21 2.3.5 澳洲墨爾本City Link電子收費系統 22 2.3.6 法國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 22 2.3.7 德國整備中心電子收費系統 23 2.3.8 奧地利LKW Mautsystem Oeseterreich重型車輛電子收費系統 24 2.3.9 新加坡ERP系統 24 2.3.10 日本ETC計劃 25 2.3.11 系統技術架構及國外案例經驗彙析 25 2.3.12 綜合分析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0 3.1 研究架構 30 3.2 研究假設 31 3.2.1 不同旅運特性用路人 31 3.2.2 使用過電子收費用路人 31 3.3 調查方法 32 3.4 問卷設計 32 3.5 問卷調查 33 3.6 統計分析方法及應用 34 3.6.1 敘述性統計分析 34 3.6.2 卡方檢定(χ2) 34 3.6.3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34 3.6.4 獨立樣本t檢定 35 3.6.5 相關分析 35 3.6.6 多元迴歸分析 35 第四章 資料分析 36 4.1 社會經濟特性分析 36 4.2 旅運特性分析 39 4.3 電子收費使用現況分析 41 4.4 實施電子收費接受度分析 41 4.4.1 全體樣本影響接受度因素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41 4.4.2 影響接受度之各項因素與整體接受度相關分析 43 4.4.3 影響接受度之各項因素與整體接受度迴歸分析 45 4.5 未來實施電子計程收費之接受度分析 46 4.5.1 受訪者對於實施電子計程收費的意義與功能之瞭解程度 46 4.5.2 受訪者選擇計程收費或計次收費 46 4.5.3 於電子計程收費狀況下受訪者使用高速公路意願 47 4.6 不同旅運特性用路人對高速公路實施電子收費接受度分析 47 4.7 不同旅運特性用路人對高速公路實施電子收費之整體接受度分析 64 4.8 不同旅運特性用路人對人工與電子收費並行方式接受度分析 65 4.9 不同旅運特性用路人對高速公路電子收費方式偏好分析 67 4.10 不同旅運特性用路人對實施電子計程收費後使用 高速公路意願分析 70 4.11 使用過及未使用過電子收費用路人之社經背景分析 74 4.12 使用過及未使用過電子收費用路人之旅運特性分析 78 4.13 使用過及未使用過電子收費用路人使用高速公路意願分析 82 4.14 已使用過電子收費用路人對高速公路實施電子收費滿意度分析 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4 5.1 結論 84 5.1.1 五個研究假設均成立 84 5.1.2 社會經濟特性分析結果 85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1.交通部高速公路局,「民間參與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建置及營運」案招商規劃成果報告,民國92年。
    2.交通部科技顧問室,「高速公路電子式收費系統報告」,民國80年。
    3.交通部高速公路局,「高快速公路整體路網交通管理系統綜合規劃-成果摘要報告」,民國92年。
    4.何煖軒、葉韓生,「高速公路電子收費之實施」,海峽兩岸運輸工程及交通管理學術研討會,民國87年。
    5.李沛良,社會研究的統計分析,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民國77年。
    6.邱浩正,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1年。
    7.周得興、陳匯斌,「高速公路收費業務宏觀調變」,第八屆海峽兩岸都市交通學術研討會,民國89年。
    8.陳建宏,「消費者對於非接觸式電子票證使用意願之研究-以台北悠遊卡為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
    9.陳榮明、張淑娟、沈瑄瑄,「高速公路匝道收費對地區交通之影響-以台北市為例」,中華民國運輸協會第十八屆論文研討會,民國92年。
    10.連思源,「高速公路高乘載專用車道接受度之分析」,暨南國際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
    11.蔡政霖,「高速公路實施擁擠定價對用路人旅運行為影響之研究」逢甲大學交通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12.張學孔,「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決策與技術之迷思」,台灣營建研究院「營建資訊」,民國95年。
    13.鄭伯順等,「高速公路電子收費試用計劃簡介」,電工雜誌,頁3-10,民國88年。
    14.劉士豪,「高速公路電子收費之收費模式研究」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二、英文部份
    1.Ampelas,A,“Toward a Urban Pass Contactless Smartcard for ticketing,electronic money and city services,”ITS World Congress(CD-ROM),2000.
    2.Brownstone D and A. Ghosh,A.,“Drivers,Willingness-to-pay to Reduce Travel Time: Evidence From the San Diego I-15 Congestion Pricing Project,”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Vol.37,pp370-388,May 2003.
    3.Goh, M.“Congestion Management and Electronic Road Pricing in Singapore,”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Vol.10,No.1,pp27-39,2002.
    4.Kloot.G.“Melbourne′s Arterial Travel Time System,”6th ITS World Congress ,1999.
    5.Lay, M.G, and Daley, K.F.,“The Melbourne City Link Project,”Transport Policy,Vol.9,No.3,pp260-268,2002.
    6.Matsukata,M.,“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System(ETC)of Japan”,1999.
    7.Mekky, A. “Toll Revenue and Traffic Sudy of Highway 407 in Tronto”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Vol.1948,pp.45-55,2002.
    8.Mohamed,A.A., and Abdel-Aty, M.“Safety Consideration in Designing Electronic Toll Plazas : Case Study,”ITE Journal,March,pp18-25,2001.
    9.Phang,S.Y.and Toh,R.S.,“From Manual to Electronic Road Congestion Pricing: The Singapore Experience and Experiment,”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Vol.33,No.2,pp.95-108,1997.
    10.Worral,H.W.,“Central Florida Experiences Significant Benefits form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ITE Journal,pp37-46,June 1999.
    11.ETTM Web Site ,“ETC In Focus:The Port Authority of NY &NJ,Michael Kolb,”http://www.ettm.com/,2006.
    12.Fela Web site,http://www.fela.ch/elektroniktelem/en/news/,2006.
    13.91 Express Lanes Web Site,http://www.91.expresslanescom/,2006.

    下載圖示 校內:2007-07-12公開
    校外:2011-07-12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