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呂萬傑 Lu, Wan-Jie |
|---|---|
| 論文名稱: |
品牌國際化歷程探討:以汽車產業為例 Study on brand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case of motor industry. |
| 指導教授: |
蔡惠婷
Tsai, Huei-Ti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管理學院 - 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MBA) |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 畢業學年度: | 102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75 |
| 中文關鍵詞: | 代工 、零組件 、國際品牌 |
| 外文關鍵詞: | OEM, Components, International brands |
| 相關次數: | 點閱:126 下載:8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的經濟奇蹟建立在以往的代工產業上,在國外大廠的技術支援下,許多中小企業視零組件的代工生產,為進入該領域最快速且低門檻的管道,然而隨著多年的代工生產,當本身的技術已臻成熟,產品愈趨多樣化,或早已產生自己特有的研發心得與產品,無需再仰賴原委託廠商,甚至質與量都足以並駕齊驅時,卻發現長久以來的代工經營模式反造成了進入國際市場的諸多瓶頸。為此,本研究以台灣之某汽車產業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由代工轉向品牌之關鍵要素,以及各要素對於國際化程度與績效之間的影響為何,並透過文獻的參考整理與個案訪談,利用質性分析探討不同的關鍵能力對於企業國際化經營績效的影響力,以及在轉型時期,所可能遇到的障礙及為求突破必須培養的關鍵能力。研究中發現在B2B的商業模式中,研發能力和行銷能力並非影響國際化經營績效的關鍵因素,而代表品質保證與聲譽的品牌,才是建立客戶信任關係,使其肯定企業產品價值,決定客戶是否願意採購訂單的主要關鍵因素。
Taiwan's economic miracle built on previous foundry industry under foreign manufacturers technical support, many SMEs, as the components of OEM production, for entry into the field of the most quick and low-threshold way, but as the years cumulative production experience, when technology becomes more mature, more diverse products, or have a unique no longer rely on original research commissioned by vendor and product experience, even more than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are rivals, but found that generation of long-standing working business model anti-ente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caused many limits. To this end, this research a car industry in Taiwan as the main object of study, explore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OEM steering brand,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the elements of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why, and finishing with the case interview through references the key qualitative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ability to use different operating performance for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influence, as well as obstacle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which may be encountered and the key ability for the sake of a breakthrough must be cultivated.
書籍:
1.林智新(1982),品牌春秋,台北:長河
2.洪順慶(2003),行銷學,台北:福懋。
3.彭建彰、呂旺坤(2005),品牌行銷與管理,台北:華泰。
4.林彩梅(2006),多國籍企業論,臺北市:五南。
5.吳青松(2002),國際企業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智勝文化。
6.施振榮(2005),全球品牌大戰略-品牌先生施振榮,台北:天下文化。
7.鍾琴(1998),中小企業國際化:現況、問題與展望,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期刊:
1.黃英忠、余德成、林營松(1995),「組織氣候、工作特性、人格特質、家庭因素、領導行為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楠梓加工出口區員工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第5期,頁15-35。
2.黃延聰、黃淑琴(2009),「內部品牌化:臺灣國際品牌廠商之研究」,台灣管理學刊,第9卷第1期。
3.陳更生、林唐裕(1989),「OEM?還是自創品牌?」,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34期,頁44~48。
4.黎堅(1989),自創品牌的檢討,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2期第2卷,頁19~25。
學位論文:
1.詹文良(1992),「從不同觀點分析自有品牌策略:經營導向、產業結構、與交易成本」,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蔡崇祺(1996),「從全球代工產業到國際品牌經營的策略研究-Acer轉型和國際化個案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論文。
3. 陳劍豪(1996),「組織觀點之策略運作模式-以宏碁電腦的自有品牌國際化經驗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 劉欣靜(1997),「台灣廠商自創品牌之決策過程-以交易成本理論為分析架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
5.蔡靜怡(1997),「我國廠商國際自創品牌策略之研究」,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6.吳長生(1998),「公司特性、地主國特性、標準化策略與國際行銷績效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7.張秀屏(2000),「自創品牌策略、核心資源類型對品牌權益績效關係之研究-國際化企業策略聯盟之實證」,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吳珮涵(2007),「台灣企業品牌國際化研究-應用於南寶樹脂品牌策略與視覺形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9.林志冠(2010),「品牌國際化與行銷策略探討:以新加坡OSIM與台灣Acer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蔡淑如(2010),「品牌國際化之關鍵成功因素及挑戰」,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碩士論文。
11.陳映儒(2011) ,「台灣品牌國際化策略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2.陳玉芬(2005),「後進企業品牌國際化之管理-臺灣廠商之個案研究」,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英文文獻:
1.Gelder, Sicco Van (2004). Global brand strategy. 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12:39-38.
2.Hambrick D.C. & Mason, P.A. (1984). Upper echelons: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9:193-206.
3.Hitt, M. Ireland, R. & Hoskisson, R. (2006), Strategic management: Competitiveness and globalization.
4.Keller, K.L. (2002), Branding and Brand Equity,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Cambridge, MA.
5.Miller, M. M. (1993). Executive Insights: The 10-Step Road Map to Success in Foreign Marke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1:8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