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佩儀
Lin, Pei-I
論文名稱: 《RE.》— 非真實空間裡的時間流動之創作
“RE.”- The Creation of the Flow of Time in Unreality Space
指導教授: 林軒丞
Lin, Hsuan-C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
Master Program on Techno Art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1
中文關鍵詞: 時間空間互動投影科技藝術
外文關鍵詞: time, space , interactive projection, technology art
相關次數: 點閱:9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i 目錄 vii 圖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1-1.創作動機 1 1-2.創作目的 2 1-3.創作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2-1.時間 6 2-1-1.時間的概念 7 2-1-2.意識時間 8 2-1-3.小結 9 2-2.空間 10 2-2-1.空間與感知 10 2-2-2.虛擬空間 11 2-2-3.小結 12 2-3.互動藝術 13 2-3-1.小結 16 2-4.人體感知 16 2-5.相關作品分析 18 2-5-1.小結 24 第三章 作品說明 26 3-1.創作理念 26 3-1-1. 作品視覺風格 27 3-2.創作架構 29 3-3.創作說明 30 3-3-1. 作品視覺圖像分析 31 3-3-2.小結 36 3-4.執行方法 37 第四章 展覽紀錄 41 4-1.展覽呈現 41 4-1-1. 展覽介紹 41 4-1-2. 展場設置 43 4-2.展場實際效果 46 4-3.展後反思與修正 50 第五章 結語 54 參考文獻 56 中文部分 56 英文部分 58 附錄 60

    中文
    Bergson, H. (1997). 時間與自由意志(吳士棟譯). 商務印書館。
    Yi-Fu, Tuan. (1998). 經驗透視中的空間與地方(潘桂成譯). 國立編譯館。
    Merleau-Ponty, M. (2001). 知覺現象學(姜志輝譯). 商務印書館。
    Deleuze, G. (2004). 時間—影像(謝強, 蔡若明, 馬鳴譯). 湖南美術。
    龔卓軍. (2006). 身體部署——梅洛龐蒂與現象學後 . 心靈工坊文化。 
    Safranski, R. (2018). 時間之書(林宏濤譯). 湖南美術。
    Csikszentmihalyi, M. (2019). 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心理體驗學(張瓊懿譯). 行路。
    松浦壯. (2019) . 時間,原來是這樣(陳彩華譯). 馬可孛羅文化。
    許嘉芳(2004)。時間意象於視覺藝術創作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 
    蘇福隆(2004)。數位藝術之空間擬像—從傳統平面至數位藝術之創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 
    陳志建(2007)。換日線—時序解構與環場紀實。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曾鈺涓(2010)。當代數位互動藝術之特質。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范盛晃(2015)。身歷其境穿越到虛擬實境—松墨爾的互動藝術作品分析與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
    沈俞君(2016)。柏格森結合手部互動藝術創作探討接受美學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
    陳冠君. (2004). 時間的影像—媒體藝術的重要性. 「數位朋比」臺灣數位藝術國際研討會國內論文集,p65-72
    邱誌勇、許夢芸. (2007). 從Cyberspace到Cyberworld:科技空間做為每日生活世界的再思考. 資訊社會研究,12期,p109-141 
    郭澤寬. (2011). 「空間」與「地方」:「省政文藝叢書」中外省作家的台灣經驗書寫. 東華人文學報,19期,p121-155
    何兆基. (2011). 知覺的身體與被知覺的世界—當代藝術的身體話語. 二十一世紀,124期,p92-96
    邱誌勇. (2019). 後數位時代的影像藝術. 復興崗學報,115期,p1-20
    李家祥(2006年8月7號)。互動技術概念。臺灣數位藝術文章。
    https://www.digiarts.org.tw/DigiArts/DataBasePage/4_88532502521098/Chi
    詹志禹(2013年)。找到心流就能學而不倦。親子天下。
    https://topic.parenting.com.tw/issue/2013/futurelearning/article2-3-1.aspx
    林品岑(2022年6月17號)。 In The Zone–認識心流。台大心理學系幸福感中心。
    http://www.psy.ntu.edu.tw/wellbeing/News_Photo_Content_n_105707_s_108930.html
teamLab. (2013年)。 身體沈浸。 teamLab官方網站。
    https://www.teamlab.art/zh-hant/concept/body-immersive/

    英文
    Roland Pokrywka. ‘Time Stuck’– beautiful timelapse sky photography by Matt Molloy. DSLR Photography Courses.
    https://www.dslrphotographycourses.com/interviews/time-stuck-beautiful-timelapse-sky-photography-by-matt-molloy
    ACM SIGGRAPH. (2004). Ross Cooper, Jussi Angesleva: The “Last” clock: 14:25:18 pm, South Kensington. ACM SIGGRAPH Art Show Archtives. https://digitalartarchive.siggraph.org/artwork/ross-cooper-jussi-angesleva-the-last-clock-142518-pm-south-kensington/
    Jussi Ängeslevä. (2002). Last Clock. Jussi Ängeslevä personal website.
    http://angesleva.iki.fi/art/last/
    Tatsuo Miyajima. (2019). Time Waterfall-panel#MAM. Tatsuo Miyajima personal website.
    https://tatsuomiyajima.com/chinese/work-projects/time-waterfall-panelmam/
    LISSON GALLERY. (2016, March 18). Tatsuo Miyajima presents 'Time Waterfall' during Art Basel in Hong Kong. LISSON GALLERY official website. https://www.lissongallery.com/news/tatsuo-miyajima-presents-time-waterfall-during-art-basel-in-hong-kong
    V2_Lab for the Unstable Media. "Transverser" (1998) is an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by Christian Kessler, based on the idea of chrono-photography. V2_Lab for the Unstable Media official website.
    https://v2.nl/archive/works/transverser
    Kuflex Lab.&Igor Tatarnikov. (2020, March 18). Quantum Space. Kuflex Lab &Igor Tatarnikov from Behance official website.
    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93863537/Quantum-Space
    Tuan, Yi-Fu. Dear Colleague: 1 December 1985. Yi-Fu Tuan. Online.
    http://www.yifutuan.org/archive/1985/19851201.htm. Accessed on November 1,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7-12-19公開
    校外:2027-12-19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