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懷政
Wang, Huai-Cheng
論文名稱: 運用萃智理論提升營造業承攬商工安自主管理之研究
Improve the Safety Self-Management of Contractor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by Applying TRIZ Theory
指導教授: 邵揮洲
Shaw, Heiu-Jo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Engineering Management Graduate Program(on-the-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5
中文關鍵詞: 職業災害萃智理論施工安全資訊系統工安自主管理
外文關鍵詞: Occupational Hazards, TRIZ, Information System, Self-Management
相關次數: 點閱:84下載:1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大部分營造業之承攬商公司因人員流動性大及工作層層轉包之特性,加上其本身安全衛生自主管理能力不足,往往因進度、成本及安全管理無法有效兼顧而造成職業災害。經收集國內外文獻研究,歸納出承攬商安全自主管理瓶頸為:安全護具佩戴不確實、未落實協議組織危害告知工作、未落實自動檢查、勞工未接受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未進行作業監督及查核機制、未定義安全作業標準等需要被解決之問題。
      針對上述議題,本研究利用萃智理論之技術矛盾為解題工具,將其三十九個工程參數轉換成營造業之承攬商工安自主管理參數,並建立應用於承攬商工安自主管理問題之矛盾矩陣,求出提升承攬商施工安全自主管理之方案。
      本研究運用萃智理論提出以智慧型施工安全資訊系統,並結合人的層面著手改善承攬商自主管理瓶頸。透過資訊系統提供之即時安全管理、資訊相向回饋以及施工風險管控之效能,結合內部主管的關懷與支持、完備安全衛生人員的設置、提供勞工參與決策及作業職責授權等面向去著手。藉以完善營造業安全管理技術,以提升承攬商工安自主管理之能力。

    Institution in the business strategy and division of labor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diversification, in order to be costs effective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often part of the work will commissioned by the contractor. However, most of the contractor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often in a small organization and the instability of the staff with some layer of work also subcontracting to other contractors. Due to the lack of self-management capability of their own safety and hygiene often because of the progress, cost and safety management can not be effectively managed will cause occupational hazards. After collecting studies both domestics and foreign research can summarized that the contractor fail to implemented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as result in occupational hazards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 Safety equipment were not properly used, did not implement according to the organization safety agreement, did not implement automatic self-inspection, workers did not accept safety and health education training, no operation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mechanism, no standard of prodecure of safe operation standards and etc.

    In view of the above mentioned issues, this research uses the theory of TRIZ with the technical contradications as solution tool, use 39 engineering parameters converted into contractor's own safety management parameters establish and applied contractor's self-management industrial safety management parameters and to imporve and enhance the contractor's self-management program.

    Using the theory of TRIZ can develope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of safety information system which can provide real time safety management and informaton feedback and construction risk control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self-management.

    摘要 I Extended Abstract II 誌謝 V 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中英文全名對照表 X 第1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範圍 2 1.4 研究流程 2 第2章 營造業承攬商自主管理問題之探討 4 2.1 我國營造安全現況 4 2.2 我國營造業承攬商之特性 5 2.3 國內營造業承攬商工安自主管理瓶頸 7 2.4 國內重大職災案例-台中捷運工程意外事故 9 第3章 研究方法 13 3.1 選擇研究方法 13 3.2 萃智理論 14 3.3 萃智解決發明性問題的理論機制 14 3.4 萃智創新思維方法:多螢幕法 (九宮格法) 15 3.5 萃智解決矛盾衝突問題的工具:技術矛盾 16 3.6 萃智四十個發明原則 17 3.7 萃智三十九個工程參數換為承攬商工安自主管理的參數 18 第4章 運用萃智解決問題 24 4.1 承攬商工安自主管理瓶頸參數轉換 24 4.2 運用萃智技術矛盾解決問題 25 4.2.1 問題一:作業人員安全防護具佩戴不確實 26 4.2.2 問題二:監工或安衛人員未落實協議組織危害告知工作 29 4.2.3 問題三:作業未落實施工前自動檢查 32 4.2.4 問題四:勞工未接受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34 4.2.5 問題五:未有作業監督及查核機制 36 4.2.6 問題六:未定義安全作業標準 38 4.3 創新發想整理與具體方案 39 4.3.1 創新發想整理 39 4.3.2 創新具體方案-系統層面 40 4.3.3 創新具體方案-人的面向 47 第5章 結論與建議 49 5.1 結論 49 5.2 未來研究建議 51 參考文獻 52

    [1]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104年勞動檢查年報。新北,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2016。
    [2]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營造業重大職災知識平台。新北,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2016。
    [3] 林楨中、余家均(2009),應用無線射頻(RFID)於承攬商安全管理研究-營造業,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台北縣。
    [4] 林楨中、陳志瑋(2007),營造業施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教材規劃之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台北縣。
    [5] 劉福勳、葉怡成、曾仁杰(1999),現行營造業承攬管理運作現況及管理規範建立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台北縣。
    [6] 林楨中、鄭慶武、余家均(2011),中小型營造業施工安全風險管理技術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新北市。
    [7] 陳惠莉(2012),勞工安全態度及行為與承攬商施工管理對於職業災害的影響-以石油煉製廠統包工程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8] 何明信(2000),承攬商臨時工之工作型態及人力資源管理實務之研究-以高雄市石化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9] 陳佳琪(2008),半導體業承攬作業風險評估,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陳惠媛(2008),台電員工及承攬商員工職業災害之研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再創營造業減災新里程碑-從改善不安全行為著手。
    取自:http://www.ilosh.gov.tw/menu/1169/1170/%E5%86%8D%E5%89%B5%E7%87%9F%E9%80%A0%E6%A5%AD%E6%B8%9B%E7%81%BD%E6%96%B0%E9%87%8C%E7%A8%8B%E7%A2%91-%E5%BE%9E%E6%94%B9%E5%96%84%E4%B8%8D%E5%AE%89%E5%85%A8%E8%A1%8C%E7%82%BA%E8%91%97%E6%89%8B/, 最後瀏覽日:2017年03月21日。
    [12] 劉玉明(2003),承攬作業安全衛生管理之探討-以高雄市重大職業災害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梁淑麗(2000),協力外包制度下暫時性人力管理之分析-以中鋼公司及其協力廠商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Quinlan, M., Hampson, I. and Gregson, S., (2013), Outsourcing and offshoring aircraft maintenance in the US: Implications for safety. Safety Science, Vol.57, pp.283-292.
    [15] Underhill, E. and Quinlan, M., (2011), How precarious employment affects health and safety at work: The case of temporary agency workers. Industrial Relations, Vol.66, No.3, pp.397-421.
    [16] Clarke, S., (2003), The contemporary workforce, implications for organizational safety culture. Personnel Review, Vol.32, No.1, pp.40-57.
    [17] Loosemore, M. and Andonakis, N., (2007), Barriers to implementing OHS reforms: The experiences of small subcontractors in the Australian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Vol.25, Issue.6, pp.579-588.
    [18] 王義川(2016),台中捷運綠線工安事故專案檢討報告,台中市政府,台中市。
    [19] 宋明弘(2012),TRIZ 萃智:系統性創新理論與應用,鼎茂圖書,台北市。
    [20] 趙敏、史曉凌、段海波(2012),TRIZ 入門與實踐,鼎茂圖書,台北市。
    [21] 游政達(2007),承攬安衛管理現況分析及制度建立之研究--以台電嘉義區處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經濟部工業局工業安全衛生技術輔導網,承攬安全管理實務。
    取自:http://www.cesh.twmail.org/data4/67-10.pdf
    最後瀏覽日:2017年03月21日。
    [23] 承攬管理技術指引,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2015年12月14日。
    [24] 緊急應變措施技術指引,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2015年12月14日。
    [25] 陳進愿(2012) ,營造工地之安全氣候研究-以個案公司新建廠房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6] 李金泉、曹常成、汪鎂喻(2014),製造業中小企業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問題之探析,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第22卷,第4期,頁411-423。
    [27] 曾與群(2011) ,運用TRIZ方法協助推動台灣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研究,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產業安全衛生與防災研究所:碩士論文。
    [28] 蕭文達(2009),考慮勞工能量消耗與總工時之最佳化派工模式,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所:碩士論文。
    [29]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營造安全研究成果重要績效輯。新北,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2014。
    [30] 無災害工時紀錄實施指導要點,職業安全衛生署,2014年08月27日。
    [3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辦法,勞動部,2017年01月01日。
    [32] 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規則,勞動部,2017年01月01日。
    [33] 洪培元(2006),由不安全行為談職業災害之防止,工業安全衛生月刊,第210期,頁54-62。
    [34] 林楨中、曾惠斌(2012),智慧型施工安全檢查即時訊系統之開發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台北縣。
    [35] Olofsson, T. and Emborg, M., (2004), Feasibility study of field force automation in the Swedish construction sector,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Special Issue Mobile Computing in Construction, Vol.9, pp.285-295.
    [36] Bowden, S., Dorr, A., Thorpe, T. and Anumba, C., (2006), Mobile ICT support for construction process improvement.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Vol.15, No.5, pp. 664-676.
    [37] 臺灣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指引,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7年08月13日。
    [38] 方雅惠(2010),統一企業尊重生命的工安文化,台灣勞工季刊,第24期,頁124-126。
    [39] 袁宇熙(2005),製造業安全文化評估之研究以個案企業為例,南台科技大學技職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40] 智庫百科,授權。
    取自:http://wiki.mbalib.com/zh-tw/
    最後瀏覽日:2017年05月25日。
    [41] 黃尚元(2009),營造業者承攬統包工程之風險管理,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