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高乾育
Kao, Chien-Yu
論文名稱: 科技接受理論(TAM)與計畫行為理論(TPB)對消費者使用雲端服務行為意圖之影響以行動辦公室為例
Applying TAM and TPB Theories to Study Consumers’ Intentions and Behaviors on Cloud Service
指導教授: 蔡惠婷
Tsai, Huei-T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MBA)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1
中文關鍵詞: 雲端服務行動辦公室中小企業系統雲端服務行動辦公室科技接受模型計畫行為理論
外文關鍵詞: Mobile Office of Cloud Servic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System, Cloud Service, Mobile Offic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del, TAM, Theory ofPlannedBehavior, TPB
相關次數: 點閱:96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系統雲端化的概念蓬勃發展,受益者不僅僅是個人,中小企業若能善用也獲得很大的效用。故本研究主要針對中小企業主服務創新、成本/價格及服務品質等因素對於創業績效及行為意圖的關聯性,並加入科技接受模型(TAM)和計畫行為理論(TPB)為中介效果,探討之研究假設與結果,其中針對中小企業主共回收了95份問卷,扣除5份無效問卷後針對90份有效問卷進行敘述性統計分析、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迴歸分析,得到研究假設大部分成立,小部分部份成立。
    本研究結果在理論面希望能夠提供給後續相關研究做為架構性的參考,在實務面希望能夠提供給雲端系統服務業者及中小企業主在做雲端服務提供或者雲端運用決策時參考。

    In recent years, the concept of cloud systems to flourish, not just individual beneficiarie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could make good use can be a great effect.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ed at service innovation, cost/price and quality of service and other factors for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and relevance of behavioral intentions of small business owner. In addition, joined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as an intermediary effect, explore the assumptions and results of research.

    For small business owners which 95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fter deducting five invalid questionnaires, 90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nducted for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 shows that most part hypothesis of this study is established and small part is partial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in the theoretical side hope to provide follow-up studies as a framework of reference, in practical side hop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oud service provider and services small business owners when providing the cloud service or using the cloud service to do the decision-making.

    目錄 圖表目錄 X 表目錄 X 圖目錄 XI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服務創新 5 第二節 企業價值鏈(成本/價格) 8 第三節 服務品質 10 第四節 科技接受理論(TAM) 13 第五節 計劃行為理論 15 第六節 雲端運算 17 第七節 創業績效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2 第二節 研究假設 23 第三節 操作型定義及問卷設計 24 第四節 統計分析 32 第四章 資料分析結果 34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分析 34 第二節 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 43 第三節 迴歸分析 5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6 第一節 研究結果與討論 66 第二節 理論與實務之貢獻 69 第三節 研究限制 70 第四節 後續研究建議 71 參考文獻 72 附件一 75 圖表目錄 表目錄 表 2- 1服務創新的定義 5 表 2- 2服務創新的衡量構面 6 表 2- 3 服務品質定義-1 10 表 2- 4服務品質定義-2 11 表 2- 5科技接受模型相關研究說明 14 表 2- 6雲端服務商業模式 18 表 3- 1服務創新衡量表 25 表 3- 2成本/價格衡量表 26 表 3- 3服務品質衡量表 27 表 3- 4科技接受理論(TAM)中的認知有用性及認知易用性衡量表 29 表 3- 5計畫行為理論(TPB)中的使用態度、主觀規範及行為意圖衡量表 30 表 3- 6創業績效衡量表 31 表 4- 1服務創新之敘述性統計量分析表 35 表 4- 2成本/價格之敘述性統計量分析表 36 表 4- 3服務品質之敘述性統計量分析表 37 表 4- 4科技接受理論(TAM)中的認知有用性及認知易用性之敘述性統計量分析表 39 表 4- 5使用態度與主觀規範之敘述性統計量分析表 40 表 4- 6行為意圖之敘述性統計量分析表 41 表 4- 7創業績效之敘述性統計量分析表 42 表 4- 8服務創新衡量題項之因素與信度分析表 44 表 4- 9成本/價格衡量題項之因素與信度分析表 45 表 4- 10服務品質衡量題項之因素與信度分析表 48 表 4- 11認知易用性衡量題項之因素與信度分析表 50 表 4- 12認知有用性衡量題項之因素與信度分析表 51 表 4- 13使用態度衡量題項之因素與信度分析表 52 表 4- 14主觀規範衡量題項之因素與信度分析表 53 表 4- 15行為意圖衡量題項之因素與信度分析表 54 表 4- 16創業績效衡量題項之因素與信度分析表 56 表 4- 17服務創新-軟體服務對認知易用之迴歸分析表 57 表 4- 18複迴歸分析「服務創新」、「成本/價格」對依變數「認知有用」之迴歸分析表 58 表 4- 19服務品質對主觀規範之迴歸分析表 59 表 4- 20「認知易用」、「認知有用」對使用態度之迴歸分析表 60 表 4- 21「使用態度」、「主觀規範」對行為意圖之迴歸分析表 61 表 4- 22「使用態度」、「主觀規範」對創業績效之迴歸分析表 63 表 4- 23研究假設驗證總整理表 63 表 4- 24中介作用整理表 65 表 5- 1研究假設與結果 66 圖目錄 圖 1- 1研究流程 4 圖 2- 1價值系統 8 圖 2- 2科技接受模式(TAM) 13 圖 2- 3計劃行為理論 15 圖 2- 4雲端運算服務類型 17 圖 3- 1研究架構圖 22

    中文部分
    1. 黃麗津(2014)。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青少年參與藝文活動之行為意向─以雲林縣某高中為例。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 王怡琴(2014)。文化創意園區場域創新與服務創新之研究─以松山文化創意園區為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3. 楊芸菁(2013)。國立空中大學學生圖書館電子館藏使用意圖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 王祥慶(2013)。台灣雲端運算暨儲存系統產業發展策略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5. 陳如瑄(2013)。國際溫泉旅館服務品質之探討─以日勝生加賀屋國際溫泉飯店為例。文藻外語學院國際事業暨文化交流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6. 張東寧(2012)。從服務創新觀點探討台灣美容紋繡眉業者經營策略之研究。康寧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 郭亭君(2009)。以模糊時間序列模式預測日本來台旅遊人數。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 黃國平、許慶祥、連仁宗,(2006),評估智慧化大眾運輸系統-科技接受模型之應用,2006年海峽兩岸智慧型運輸系統學術研討會。
    9. 謝銘仁(2005)。智慧型手機在物流業營業司機之接受度研究-以新竹貨運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0. 郭碧濤(2000)。以熊彼得理論觀點探討企業創新活動之研究─以生物科技產業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楊錦洲(1990)。在未確定性需求下的廠商理論。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英文部分
    1. Ajzen, I. & Fishbein, M.(1975), Belief, Attitude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 Addison- Wesley.
    2. Sasser, W. E., Olsen, R. P., & Wyckoff, D. D. (1978). Management of Service: Operations: Tests, Cases, and Readings. Boston, MA: Allyn & Bacon, Inc.
    3. Porter M.E.,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ew York, 1980.
    4. Szilagyi,1981,Management &; Performance,Good Year Publishing Company
    5. Parasuraman, A., Zeitthaml, V. A., and Berry, L. L.(1985), A Conceptual Model of
    6.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49(4), 41-50.
    7. Holt, K.(1988). The Role of the User in Product Innovation. Technovation, 12(5): 53-56.
    8. Parasuraman, A., V.A.Zeithaml, and I. I..Berry (Spring 1988), “SERV QLIAI; A Multiple-ItemScals for Measuring Com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Retailing, Vol.64(I),pp.12-40
    9. Davis, 1989, The degree to which a person believes that using a particular system enhance his or her job performance, p.320.
    10. Porter, M.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Ha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1990, pp.73.
    11. Moore &; Benbasat,(1991).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the
    Perceptions of Adopting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192-222.
    12. Ajzen, I.(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Vol. 50, pp. 179-211.
    13. Parasuraman, A., Zeitthaml, V.A., and Berry, L. L.(1991). Refinement and Reassessment of the SERVQUAL Scale. Journal of Marketing, 67, 420-450.
    14. Parasuraman, A., Zeitthaml, V.A., and Berry, L. L.(1994). Alternative scales for measuring service quality: 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based on psychometric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Journal of Retailing, 70(3), 201-230
    15. Murphy, Trailer & Hill (1996),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36, 15-2.
    16. Jan, V. & Christian, Z. (2005).Introduction: Innovation in Services.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12(2), 147-152.
    17. Porter, M.E., Newsletter ‘Notes on Globalization and Strategy’, Year 1, No 1, January-April 2005.
    18. Miles, M.(2005). Interruptions: Testing the Rhetoric of Culturally Led Urban Development. Urban Studies, 42, p.889-911.
    19. Aertsens, J., Verbeke, W., Mondelaers, K. & Huylenbreck, G.V.(2009), Personal Determinants of Organic Food Comsumption: a Review. Britsh Food Journal. Vol.111, No.10, pp.1140-1167.
    20. Hertog.(2010). Capabilities for Managing Service Innovation: Towards a Conceptual Framwork.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21. Madlhusudhan, M.(2010). Use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by Research Scholars of Kurukshetra University. The Electronic Library, 28(4), 492-506.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19-09-11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