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鍾佩芸
Chung, Pei-Yun
論文名稱: 防衛性民主作為管制網路假訊息的憲法正當性:以反滲透法與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為例
The Constitutional Legitimacy of Countering Disinformation through The Concept of Defensive Democracy: Focus on Anti-Infiltration Act and Digital Service Act
指導教授: 許育典
Hsu, Yu-Di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1
中文關鍵詞: 假訊息防衛性民主修憲有界限說言論自由反滲透法數位中介服務法
外文關鍵詞: Disinformation, Defensive democracy, Constitution amendment limitation, Freedom of speech, Anti-Infiltration Act, Digital Service Act
相關次數: 點閱:73下載:2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網路作為現今主要的傳播與溝通媒介,其無國界及成本低廉的特性,大幅降低使用者產製言論的門檻,加上社群媒體演算法與同溫層效應,皆成為假訊息孳生的溫床,也讓專制國家有機會對民主國家發動假訊息攻擊。台灣作為一個自由民主國家,頻頻遭受來自中國的假訊息攻擊,其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因而受到威脅。我國憲法的民主防衛機制,建立於1992年第二次修憲時違憲政黨解散制度,並於司法院釋字第499號解釋確立了修憲有界限說,至司法院釋字第644號解釋,許宗力大法官與林子儀大法官於協同意見書引用「明顯而立即危險」原則作為防衛性民主的界限,並為近年「王炳忠共諜案」所援用,由此可見,我國自由民主憲政秩序與國家安全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基於我國與中國之間交錯複雜的歷史及政治因素,本文認為,台灣仍有持續建構、深化民主防衛機制的必要,以避免反自由民主多元的聲音,可能藉由自由民主多元的體制壯大,最終使自由民主多元的社會、乃至國家覆亡,在此核心價值下,除政黨解散機制外,防衛性民主概念應有在我國適用假訊息管制的可能性,並在此基礎下,盤點我國針對假訊息的法律管制規範,再評析《反滲透法》與《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並提出檢討與建議。

    As today's primary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the Internet's borderless and low-cost characteristics have significantly lowered the threshold for users to produce speech. It has become a breeding ground for disinformation, coupled with social media algorithms and the echo chamber effect they may cause. The Internet also provides autocratic countrie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launch disinformation attacks on democracies around the world. Taiwan, a liberal and democratic country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disinformation campaigns. The democratic defense mechanism of our Constitution was established in 1992 when the second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addressed the dissolution of unconstitutional political parties. Judicial Yuan Interpretation No. 499 established the "Constitution amendment limitation" theory. In Judicial Yuan Interpretation No. 644, Justice Tzong-Li Hsu and Justice Tzu-yi Lin cited the "clear and present danger test" as the limit of defensive democracy, which was also referenced from the CiviI Judgment No. 1 of the Taiwan Taipei District Court in 107. This demonstrates that our liberal democratic constitutional order and national security are closely linked. Given the complex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factors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aiwan must continue to construct and deepen its democratic defense mechanisms. The continued growth of anti-liberal voices in liberal democratic pluralistic societies such as Taiwan could lead to the demise of their freedom and even their national security. Under this core value, in addition to the political party dissolution mechanism, the concept of defensive democracy should be applied to the control of disinformation in our country. On this basis, this article reviews Taiwan's current legal regulation on false information, analyzes the drafts of the "Anti-Infiltration Act" and the "Digital Service Act," and provides critiques and suggestions.

    第一章 緒論 1 壹、研究背景與研究目的 1 貳、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5 參、研究架構 6 第二章 網路假訊息對民主社會的衝擊 9 壹、假訊息的概念 9 貳、網路的傳播特性 21 參、資訊戰與認知作戰的威脅 25 第三章 防衛性民主的憲法正當性與界限 33 壹、防衛性民主的概念 33 貳、防衛性民主在我國的相關法源 37 參、防衛性民主在我國的實踐與困境 45 第四章 防衛性民主與言論自由的衝突與調和 49 壹、網路假訊息管制涉及的基本權 49 貳、網路與社群媒體下的言論自由 54 參、網路假訊息管制的憲法難題 59 第五章 網路假訊息管制規範的評析與檢討 65 壹、網路假訊息管制規範的盤點與分類 65 貳、反滲透法的管制規範與評析 71 參、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的管制規範與評析 76 肆、網路假訊息管制規範的檢討與建議 93 第六章 結論 105 參考文獻 109 索引 131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Carl Schmitt 著/劉鋒譯,《憲法學說》,臺北:聯經出版,2004年11月。
    Nina Schick著/林曉欽譯,《深度造假:比真實還真的AI合成技術,如何奪走人類的判斷力,釀成資訊末日危機?》,臺北:拾青文化,2020年10月。
    台灣安全研究小組╱陳明通等,《民主化台灣新國家安全觀》,臺北:先覺,2005年11月。
    張建邦策畫╱邵玉銘審校,《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臺北,麥田,1998年1月。
    許育典,《憲法》,臺北:元照,2023年9月,增修13版。
    陳慈陽,《憲法學》,臺北:元照,2005年10月,2 版。
    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臺北:時英出版社,2000年3月。
    陳福成,《國家安全論壇》,臺北:時英出版社,2007年2月。
    黃炎東,《憲政與國家發展---總統制?內閣制?雙首長制?》,臺北:蘭臺,2020年5月。
    謝政道,《中華民國修憲史》,臺北:揚智文化,2007年7月,二版。
    謝瑞智,《修憲春秋》,臺北:三民,1996年5月,增訂三版。
    (二)論文集
    吳介民,〈中國因素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收於:吳介民、蔡宏政、鄭祖邦主編,《吊燈裡的巨蟒:中國因素作用力與反作用力》,2019 年4月,頁21-85。
    林子儀,〈言論自由與內亂罪—「明顯而立即危險原則」之闡釋〉,收於:氏著,《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臺北:元照,2002年11月,頁163-192。
    張嘉尹,〈憲改與國家認同的統獨爭議〉,收於: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憲改方向盤》,臺北:五南圖書,2006年4月,頁55-71。
    張嘉尹,〈司法院大法官釋憲制度的歷史發展與憲法基礎〉,收於:《憲法學的新視野(二)—憲法科際整合的理論與實踐》,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2015年12月,頁115-174。
    湯德宗,〈政府資訊公開請求權入憲之研究〉,湯德宗、廖福特主編,收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五輯,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2007年3月,頁261-291。
    黃銘輝,〈從憲法上「知的權利」(right to know)析論對抗假新聞的法制策略〉,臺北:臺北市政府法務局,2020年,收於:《法務局人權系列——10篇人權保障論文。
    蔡宗珍,〈關於威瑪憲法的幾點思考〉,收於: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編輯委員會,《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20年7月,頁650-629。
    (三)期刊論文
    Erwin Chemerinsky撰/蘇筱捷譯,〈不實言論與美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一條〉,《憲政時代季刊》,46卷4期,2023年1月,頁559-578。
    古承宗,〈刑法作為抗制「數位暴力」之手段——以惡意影音為例〉,《月旦法學雜誌》,333期,2023年2月,頁6-20。
    何念修╱陳宏志,〈數位經濟時代之信任服務——論多層次傳銷管理法電子文件規範〉,《政大法學評論》,171期,2022年4月,頁147-208。
    吳景欽,〈反滲透法的罪刑法定之疑義〉,《台灣法學雜誌》,384期,2020年1月28日,頁25-34。
    呂兆祥,〈網路空間的新形態作戰模式—虛假訊息攻擊〉,《海軍學術雙月刊》,54卷5期,2020年10月,頁131-145;彭錦珍,〈現代化發展趨勢下的資訊社會與資訊戰〉,《復興崗學報》, 86期,2006年5月,頁31-56。
    李志強,〈防範Deepfake技術遭濫用〉,《清流雙月刊》,39期,2022年5月,頁9-15。
    李岳軒╱林志潔,〈台灣假訊息管制的未來展望以規範與科技的互動為核心〉,《高大法學論叢》,18卷 2期,2023年3月,頁57-108。
    汪毓瑋,〈假訊息與情報分析〉,《清流雙月刊》,26期,2020年3月,頁13-17。
    沈有忠,〈中共介選的目的與模式分析〉,《遠景論壇》,89期,2023年12月,頁1-3。
    沈伯洋,〈中國認知領域作戰模型初探:以 2020 台灣選舉為例〉,《遠景基金會季刊》, 22 卷 1 期,2021年1月,頁1-65。
    辛年豐,〈言論自由與法人名譽權的衝突與權衡:兼論網路空間的思考〉,《南臺財經法學》,7期,2021年8月,頁1-34。
    林子儀,〈言論自由之理論基礎〉,《臺大法學論叢》,18卷1期,1988年12月,頁227-275。
    林修睿,〈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評析-以歐盟數位服務法為比較對象〉,《商業法律與財金期刊》,5卷1期,2021年12月,頁19-36。
    林家暘,〈2022 年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爭議評析〉,《教育暨資訊科技法學評論》,9期,2022年10月,頁127-143。
    林儀╱林志成,〈年金改革假新聞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121期,2019年5月,頁204-219。
    姚宏旻,〈網路作戰的認知與迷思:從網路地理、科技能力與法律規範反思網路的攻擊與防禦〉,《國防雜誌》,38卷1期,2023年3月,頁75-100。
    施達妮(Daniela Stockmann)著,顏妤恬(Rebecca Yen)譯,〈數位時代的假新聞〉,《漢學研究通訊》,37卷3期,頁7-13。
    洪德欽╱劉真妤,〈歐盟防治假訊息之策略與規範〉,《政治學報》,76期,2023年12月,頁1-48。
    徐育安,〈刑法防衛民主之正當性—反滲透法之刑事立法評析〉,《成大法學》,43期,2022年6月,頁177-244。
    張嘉尹,〈防衛性民主的幽靈──檢討大法官釋字第644號解釋〉,《法令月刊》,60卷8期,2009年8月,頁63-76。
    張嘉尹,〈保衛共和國!──318 學運的憲法學詮釋〉,《台灣法學雜誌》,245期,2014年4月,頁51-61。
    許志雄,〈結社自由與違憲審查—司法院釋字第六四四號解釋評析〉《月旦法學雜誌》163期,2008年12月,頁173-193。
    許育典╱李霽恆,〈網路平台上假訊息的管制問題〉,《中正法學集刊》,75期,2022年4月,頁167-227。
    許恒達,〈深度偽造影音及其刑法規制〉,《法學叢刊》,265期,2022年1月,頁1-29。
    許恒達,〈論假訊息的刑法規制〉,《月旦法學雜誌》,303期,2020年8月,頁226-246。
    許炳華,〈新興溝通科技與言論自由——可能之定位暨思維〉,《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70期,2021年1月,頁1-70。
    蔡維心,〈當前國家安全相關法規對選後兩岸關係之影響:以《反滲透法》為例〉,《展望與探索》,18卷4期,2020年4月,頁100-107。
    盧建誌,〈假訊息管制與言論自由的平衡:美國網路中介責任的邊界探察與反思〉,《中華傳播學刊》,43期,2023年6月,頁153-195。
    張祥山,〈國家安全意涵的持續與轉變〉,《展望與探索》,4卷11期,2006年11月,頁27-43。
    張陳弘,〈假訊息管制的言論自由理論思考:美國法的比較觀察〉,《輔仁法學》,63期,2022年6月,頁187-249。
    張福建,〈美國選舉經費規範的憲政爭議:防腐、言論自由與政治平等〉,《政治學報》,54期,2012年12月,頁1-26。
    陳育正,〈中共運用灰色地帶行動:以東海領土爭端日本回應為例〉,《全球政治評論》,83期,2023年12月,頁105-129。
    陳宗憶,〈論Carl Schmitt憲政秩序思想〉,《成大法學》,37期,2019年6月,頁1-37。
    陳柏良,〈AI時代之分裂社會與民主──以美國法之表意自由與觀念市場自由競爭理論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302期,2020年7月,頁109-126。
    陳重見,〈反滲透與吞併法之立法研析與建議〉,《台灣法學雜誌》,383期,2020年1月,頁159-168。
    陳淑芳,〈永續民主與法制〉,《法政學報》,20期,2006年12月,頁25-56。
    曾燕倫,〈防衛性民主的兩種模式 ——並論我國違憲政黨管制的發展趨勢〉,《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35期,2011年10月,頁75-115。
    游佳,〈塑造社群媒體時代下的言論環境─以閱聽者的資訊選擇為中心〉,《軍法專刊 》,67卷1期,2021年2月,頁130-157。
    馮建三,〈辨識「中國因素」,還原新聞自由 建構台灣傳媒的出路〉,《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04期,2016年9月,頁1-57。
    馮惠平,〈從德國戰鬥性民主觀點論公務員忠誠義務之違反——兼評公務員懲戒委員會98年鑑字第11520號議決〉,44卷3期,2016年3月,頁6-36。
    黃兆年、林雨璇,〈中國因素影響下台灣媒體人的日常抵抗:對民主防衛的啟示〉,《民主與治理》,7卷2期,2020年8月,頁41-79。
    黃俊杰,〈德國威瑪憲法時代國家緊急權條款之研究〉,《臺大法學論叢》,25卷2期,1996年1月,頁177-219。
    黃銘傑,〈關鍵字廣告與公平交易法──兼論「通知/移除」機制之適用問題〉,《臺北大學法學論叢》,119期,2021年9月,頁85-140。
    黃銘輝,〈假新聞、社群媒體與網路時代的言論自由〉,《月旦法學雜誌》,292期,2019年9月,頁5-29。
    勤業眾信風險諮詢服務部門,〈無聲的國安危機─深度偽冒詐騙技術〉,《清流》,29期,2020年9月,頁23-29。
    葉乃靜,〈後真相時代社群媒體上的假新聞分享行為研究〉,《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46卷1期,2020年4月,頁96-112。
    詹鎮榮,〈防衛性民主〉,《月旦法學教室》,18期,2004年4月,頁30-33。
    劉文斌╱孔懷瑞,〈中共網際網路控制作為研析〉《展望與探索》,8卷11期,2010年10月,頁24-49。
    劉榮樺,〈區塊鏈與新聞:新型態的數位新聞購買與推薦平台〉,《傳播文化與政治》,8期,2018年12月,頁1-36。
    劉昌德,〈小編新聞學:社群媒體與通訊軟體如何轉化新聞專業〉,《新聞學研究》,142期,2020年1月,頁1-58。
    劉昌德╱蔡蕙如╱洪貞玲╱張春炎,〈營收破壞,流通依賴:數位平台對台灣報業與雜誌的經濟衝擊〉,《中華傳播學刊》,43期,2023年6月,頁7-55。
    劉靜怡,〈「言論自由」導論〉,《月旦法學教室》,26期,2004年12月,頁73-81。
    劉靜怡,〈言論自由:第二講—言論自由的雙軌理論與雙階理論〉,《月旦法學教室》,28期,2005年2月,頁42-51。
    劉靜怡,〈媒體所有權、觀點多元化與言論自由保障:美國法制的觀察〉,《臺大法學論叢》,40卷 3期,2011年9月,頁1089-1173。
    劉靜怡,〈資訊時代的法律與科技(五)電腦網路世界之新興言論自由議題〉,《月旦法學雜誌》,25期,1997年6月,頁141-148。
    劉靜怡,〈網路中立性原則和言論自由:美國法制的發展〉,《臺大法學論叢》,41卷3期,2012年9月,頁795-876。
    鄭元皓╱顧以謙╱吳永達,〈殭屍入侵台灣──探討臉書假帳號與假訊息之現況與未來〉,《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26期,2020年12月,頁105-106
    鄭宇君,〈社交媒體假訊息的操作模式初探:以兩個台灣政治傳播個案為例〉,《中華傳播學刊》,39期,2021年6月,頁3-41。
    鄭嘉逸,〈數位平台與媒體議價—國際趨勢對我國的啟示〉,《科技法律透析》,34卷4期,2022年4月,頁 19-27。
    駱長毅╱楊明勳,〈中華民國政黨違憲解散法治檢討〉,《中華行政學報》,27期,2020年12月,頁7-20。
    譚偉恩,〈臺灣:認知戰的最前線〉,《清流雙月刊》,45期,2023年5月,頁16-21。
    羅世宏,〈關於「假新聞」的批判思考:老問題、新挑戰與可能的多重解方〉,《資訊社會研究》,35期,2018年4月,頁51-86。
    羅承宗,〈虛假訊息與法律管制—我國現況與建議〉,《台灣法學雜誌》,369期,2019年6月,頁47-62。
    蕭國忠,〈防禦性民主與德國民主的正常化〉,《社會科學論叢》,4卷2期,2010年10月,頁54-101。
    賴祥蔚,〈歐盟《數位服務法套案》與我國《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主要規管對象的比較研究〉,《教育暨資訊科技法學評論》,10期,2023年5月,頁89-100。
    羅晉,〈社群媒體時代政府與公民的機會和挑戰〉,《T&D飛訊》,269期,2020年8月,頁1-26。
    蘇慧婕,〈淺論社群網路時代中的言論自由爭議:以臉書「按 讚」為例〉,《台灣法學雜誌》,214期,2012年12月,頁28-37。
    (四) 學位論文
    陳俐蓉,《數位服務平台治理法治之研究—以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為核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24年2月。
    李浩瑄,《從防衛性民主看反滲透法之制定》,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22年6月。
    楊懿庭,《政治性深偽影片(Deepfake)的管制策略:比較法的觀點》,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21年2月。
    (五)政府出版文獻
    張庭軒,〈辨識假訊息之科技研究分析〉,《科技部109年度科技行政自行研究報告》,2020年12月。
    (六)網路資料
    Daniel Ku,〈「國際美人」鍾明軒全新單曲〈當我說真話的時候我感到自由〉,「被陳珊妮帶到不一樣的地方去了。」〉,《VOGUE TAIWAN》,2022年5月13日,https://www.vogue.com.tw/entertainment/article/zhongmingxuan-ifeelfreewheniamsayingthetruth,(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DMA,〈2022年台灣數位與非數位廣告量統計報告〉,《DMA》,2023年7月14日,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M1SdqBbSPu2IWkWGRkYexl_Dx7uw1ZOG/view,(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Meta 企業商家使用說明,〈關於 Facebook、Instagram 和 Threads 的查證機制〉,《Meta》,https://www.facebook.com/business/help/2593586717571940?id=673052479947730,(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MyGoPen,〈【公告】MyGoPen加入Facebook在台灣的第三方事實查核計畫〉,《MyGoPen》,2020年3月30日,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591,(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MyGoPen,〈【誤導】當蔡英文失去讀稿機的影片? 經後製剪輯!影像和聲音來自不同記者會〉,《MyGoPen》,2022年10月17日,https://www.mygopen.com/2022/10/tsai-45.html,(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nDX台灣新聞數位創新計畫,〈台灣新聞數位共榮基金計畫說明〉,《nDX台灣新聞數位創新計畫》,https://ndx.dta.tw/%E5%8F%B0%E7%81%A3%E6%96%B0%E8%81%9E%E6%95%B8%E4%BD%8D%E5%85%B1%E6%A6%AE%E5%9F%BA%E9%87%91%E8%A8%88%E7%95%AB%E8%AA%AA%E6%98%8E/,(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READr+,〈2020 總統候選人辯論即時事實查核〉,《READr+》,2019年12月29日,https://www.readr.tw/project/fact-check-debate-2020,(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NCC新聞稿,〈NCC公布「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以網路治理精神共同建構自由、安全、可信賴之網路環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2022年6月29日,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site_content_sn=8&cate=0&keyword=%e6%95%b8%e4%bd%8d%e4%b8%ad%e4%bb%8b%e6%9c%8d%e5%8b%99%e6%b3%95&is_history=0&pages=0&sn_f=47684,(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丁維瑀,〈裴洛西「喝醉假影片瘋傳」200萬人看過 連川普與律師都散播〉,《ETtoday新聞雲》,2019年5月24日,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524/1451830.htm,(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人間福報,〈深偽影像氾濫 臉書微軟聯手打假〉,《人間福報》,2019年9月7日,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561827,(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中央社,〈Deepfake色情片不只名人受害 普通女性也有危險【書摘】〉,《中央社》,2021年11月5日,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111055002.aspx,(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中央廣播電台,〈【兩面刃!AI演算法偏見恐衝擊言論自由〉,《中央廣播電台》,2023年2月14日,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59090,(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新聞稿,〈立法院通過「反滲透法」,有助於強化民主防衛,維繫穩定有序的兩岸交流〉,《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網站》,2019年12月31日,https://www.mac.gov.tw/News_Content.aspx?n=B383123AEADAEE52&sms=2B7F1AE4AC63A181&s=BF138BC0979A2FD2,(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內政部民政司,〈立法院三讀通過反滲透法 補強民主防衛機制〉,《中華民國內政部網站》,2019年12月31日,https://www.moi.gov.tw/News_Content.aspx?n=4&s=124324,(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孔德廉,〈誰帶風向:被金錢操弄的公共輿論戰爭〉,《報導者》2018年,9月27日,https://www.twreporter.org/a/disinformation-manufacturing-consent-the-political-economy,(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孔德廉╱柯皓翔╱劉致昕╱許家瑜,〈打不死的內容農場──揭開「密訊」背後操盤手和中國因素〉,《報導者》,2019年12月26日,https://www.twreporter.org/a/information-warfare-business-content-farm-mission,(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王宏仁,〈【中介法衝擊分析】業界對中介法草案的5大質疑〉,《iThome》,2022年8月11日,https://www.ithome.com.tw/news/152449,(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王希╱洪國鈞╱洪才登╱邱琦錦╱游知澔,〈沃草2020總統大選即時事實查核及語意分析〉,《沃草》,2019年12月29日,https://watchout.tw/projects/fc-2020,(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2日)。
    王捷,〈黃偉哲「線民案」爆境外IP 警透露難查原因…〉,《自由時報》,2022年1月19日,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805597,(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王淳中,〈讓臉書忍不住出手封鎖的 Deepfake 影片,是什麼技術?〉,《台灣人工智慧學校》,2020年1月9日,https://aiacademy.tw/what-is-deepfake/,(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王雅,〈【小粉紅崛起】不再崇美 中國年輕人被「洗腦」了嗎?〉,《香港01》,2021年4月30日,https://www.hk01.com/article/392721?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3假訊息年度大調查】全文公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3年9月11日,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9578,(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4總統辯論會查核結果一次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3年12月30日,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10101,(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易生誤解】網傳「柯文哲的票記給賴清德,台灣的選舉作弊」?〉,《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4年1月19日,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10209,(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錯誤】網傳「快通知北部親友趕緊關窗,中南部也要,因為霾害在半夜我們睡夢中就會南下...中研院陳伶志博士表示,這波主力在晚上9點登入北部...」?〉,《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19年12月25日,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203210040.aspx,(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錯誤】網傳「是巧合,還是真有其事,馬航飛機失蹤,李白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預言...小日本要完了,李白也早有預言!」?〉,《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2年7月14日,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7815,(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錯誤】網傳「美國用三發導彈才打中中國的流浪氣球」?〉,《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2年2月8日,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8757,(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錯誤】網傳ChatGPT對話擷圖「輝瑞總裁、比爾蓋茲、世界經濟論壇主席都沒有接種新冠疫苗」?〉,《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3年2月21日,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8820,(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錯誤】網傳文章「李家同所寫,台灣這個爛攤子,誰接續當下任總統,都難以收拾......你、我的命運是由70%以上智商不足的人操控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4年1月15日,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10225,(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錯誤】網傳影片宣稱「拜登上節目打瞌睡」?〉,《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0年9月3日,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4409,(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0總統大選電視辯論會查核報告〉,《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19年12月29日,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1718,(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不實訊息引發國安危機?羅秉成:若未努力提高警覺,假訊息將隨時反撲,吃掉我們的國家與民主制度〉,《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2年9月26日,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8213,(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打擊假消息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與臉書合作〉,《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19年6月20日,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591,(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司法院民事廳,〈不實選罷廣告之刊播限制,不宜由法院擔任第一線審核機關新聞稿〉,《司法院》,2019年5月17日,https://jirs.judicial.gov.tw/GNNWS/NNWSS002.asp?id=459197,(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外交部國際傳播司,〈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紐約時報」專訪,警示中國介選並企圖藉此挑戰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中華民國外交部》,2024年1月11日,https://www.mofa.gov.tw/News_Content.aspx?n=98&s=116379,(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田孟心編譯,〈研究揭露:ChatGPT如何助長虛假訊息?〉,《天下雜誌》,2023年2月16日,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4734,(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安怡芸,〈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之相關法制問題研析〉,《立法院議題研析》,2022年9月20日,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590&pid=221254,(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自由時報即時新聞,〈台藝人、澳選手都被鬥 他說:小粉紅就是現代紅衛兵〉,《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1792156,(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行政院107年12月13日第 3630 次院會「防制假訊息危害專案報告」簡報檔。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2f714812-1f2c-4a21-89ec-4064ba36e611,(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吳妍,〈川普強勢歸來!被停權兩年 Meta證實臉書、IG權限全解凍〉,《鏡傳媒》,2023年2月10,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30210edi009/,(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吳家豪,〈媒體識讀13 / 國際事實查核日 Google在台4招打擊不實資訊〉,《中央社》,2024年4月2日,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404020066.aspx,(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吳婧,〈我翻牆,因為我愛國──「小粉紅」自述「遠征」Facebook行動〉,《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203-mainland-little-pink,(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吳琍君,〈數位中介法風暴(1) 納管跨國數位科技巨頭? 恐陷兩難〉,《中央廣播電台》,2022年9月7日,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43793,(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李念祖,〈時論廣場》ChatGPT提供的資訊,是受憲法保障的言論嗎?〉,《中時新聞網》,2023年3月23日,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30323005076-262104?chdtv,(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李雪莉╱劉致昕,〈政委羅秉成:大選期間不實廣告與謠言,盼由法院48小時認定真相〉,《報導者》,2019年4月23日,https://www.twreporter.org/a/cyberwarfare-units-disinformation-fake-news-taiwan-amend-laws,(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東森財經新聞,〈弟弟替身演出 AI技術還原保羅〉,《東森財經新聞》,2018年1月26日,https://fnc.ebc.net.tw/fncnews/world/23897,(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法務部調查局公共事務室,〈調查局「認知戰研究中心」揭牌 整合多元能量 齊力反制認知作戰〉,《法務部調查局》,2024年1月18日,https://www.mjib.gov.tw/news/Details/1/964,(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柯毓庭,〈等嘸宗教團體法 宮廟金流招是非〉,《中國時報》,2024年4月2日,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40402000540-260107?chdtv,(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洪哲政,〈AI換臉 陳明通:是種國安危機 成立專家小組防制〉,《聯合新聞網》,2021年10月20日,https://udn.com/news/story/6656/5830326,(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胡元輝,〈事實是正確報導的礎石: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經驗與反思〉,《NCC NEWS》,2020年8月,https://nccnews.com.tw/202008/ch2.html,(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胡元輝,〈境外資訊操弄是民主政治的敵人〉,《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19年8月26日,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767,(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翁芊儒,〈資策會研發AI假訊息快篩平臺,分類快篩、AI判讀、散播帳號追蹤多方面輔助事實查核〉,《iThome》,2020年9月3日,https://www.ithome.com.tw/news/139764,(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23年台灣網路報告〉,《台灣網路報告官網》,2023年8月29日,https://report.twnic.tw/2023/,(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馬瑞璿,〈學者呼籲:行政院儘速研擬院版「媒體議價法」草案〉,《聯合報》,2024年3月6日,https://udn.com/news/story/7314/7812418,(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馬麗昕,〈AI工具是助力也是阻力 國際查核專家:愈瞭解AI 愈能破解生成假訊息〉,《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3年7月5日,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9323,(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總說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2022年6月29日,https://www.ncc.gov.tw/chinese/files/22081/5542_47882_220811_1.pdf,(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張子萩,〈【偷臉藏鏡人小玉】小玉「偷臉」後製謎片牟利遭逮捕 百人受害名單曝光〉,《鏡週刊》,2021年10月18日,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11018ent016/,(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張志雄/陳信,〈AI換臉將成國安危機 國安局成立小組因應〉,《公視新聞網》,2021年11月3日,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52233,(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莊敬╱董喆╱艾倫,〈事實快查|台灣副總統候選人辨論會 這些議題需要查核〉,《rfa自由亞洲電台》,2024年1月1日,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factcheck/twvp-01012024122522.html,(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陳宇義,〈關西機場事件》資訊專家:中國率先造謠 再翹二郎腿看戲〉,《芋傳媒》,2019年12月2日,https://taronews.tw/2019/12/02/547308/,(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陳虹瑾/蔣宜婷/陳昌遠,〈【鏡相人間】臉被偷走之後 台灣Deepfake事件獨家調查〉,《鏡週刊》,2021年5月6日,https://www.mirrormedia.mg/premium/deepfaketaiwan/,(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陳燕珩,〈防平台裝死不付費!民間版「新聞議價法」草案出爐 學者點名數發部主責〉,《上報》,2022年9月1日,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4&SerialNo=153227,(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黃立偉/陳信隆,〈黃國昌、館長發起拒「紅色媒體」遊行 萬人響應〉,《公視新聞網》,2019年6月23日,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35286,(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黃貞怡,〈歐巴馬罵川普笨蛋? AI換臉製造假新聞〉,《TVBS新聞網》,2021年11月3日,https://news.tvbs.com.tw/world/973044,(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黃順祥,〈《數位中介法》NCC放棄了!言論自由、網路犯罪拿捏「重新來過」 律師4舉例秒懂:草案問題非常多〉,《今周刊》,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27/post/202208210001/,(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楊思瑞,〈台灣受假訊息侵擾連9年奪冠 學者籲提高警覺〉,《中央社》,2022年3月21日,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203210040.aspx,(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廖文綺╱吳柏緯編輯,〈烏克蘭網紅遭AI盜臉宣揚中俄友好 本尊出面控訴〉,《中央社》,2024年2月20日,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402200251.aspx,(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廖昱涵,〈「活在民主社會,累一點是沒辦法的」法律學者徐偉群:防堵假訊息不能只靠《數位中介法》〉,《沃草》,2022年8月24日,https://watchout.tw/reports/jJpNHqY13NLvcMhRayTA,(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劉世怡,〈聲請解散民進黨 憲法法庭首例裁定不受理〉,《中央社》,2022年4月12日,https://www.cna.com.tw/news/asoc/202204120046.aspx,(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劉昌德,〈不只議價,還要新聞基金!避免平台獨大、言論單一,我們需要更健康的第四權〉,《天下獨立評論》,2023年5月10日,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52/article/13601,(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劉芮菁,〈《數位中介法》打壓言論自由?法律學者江雅綺:參照歐盟,立法規範社群平台有必要〉,《沃草》,2022年12月30日,https://watchout.tw/reports/MZPXcrwM1kE5bPCsFGAL,(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數位發展部,〈何時提出政府版的「新聞媒體與數位平臺議價法草案」?〉,《數位發展部》,2022年12月28日,https://moda.gov.tw/press/clarification/3220,(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蔣宜婷,〈【偷臉藏鏡人小玉】換臉色情片賺暴利千萬 警透露:「小玉知道警察會來敲門」〉,《鏡週刊》,2021年10月18日,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11018pol002/,(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蔣曜宇,〈Deepfake也能模擬聲音?一通電話騙走英國CEO近千萬〉,《數位時代》,2020年4月15日,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7306/deepfake-internet-fraud? ,(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謝昇佑,〈反媒體壟斷運動〉,《台灣戰後學生運動回顧》,2015年10月12日,https://ios20.asdc.tw/a10-media/,(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簡嘉佑,〈數位中介法爭議多 學者:有傷言論自由〉,《台灣醒報》,2022年8月17日,https://www.anntw.com/articles/20220817-h9Lt,(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鏡週刊,〈澤倫斯基投降片瘋傳 真實內幕被揭穿「恐冰山一角」〉,《東森新聞》,2022年3月18日,https://news.ebc.net.tw/news/world/307496,(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鏡傳媒社會組,〈【中共網軍亂疫情4】操弄輿論放大挺中聲量 情治單位盯上神祕「黑豪狐」〉,《鏡傳媒》,2021年6月1日,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10601soc005/,(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蘇文彬,〈NCC舉辦數位中介服務法公開說明會,公民團體、專家學者擔心政府加註警示恐衝擊網路言論〉,《iThome》,2022年8月16日,https://www.ithome.com.tw/news/152536,(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蘇思云,〈NCC主委陳耀祥:數位中介服務法有爭議 不會繼續推〉,《中央社》,2022年12月1日,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212010041.aspx,(最後瀏覽日:2024年7月10日)。
    二、 外文部分
    (一)學術專論
    Allcott, H., and Gentzkow, M., Social Media and Fake News in the 2016 Elec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31(2), 221.(2017).
    Bakshy, Eytan, Solomon Messing, and Lada A. Adamic, Exposure to Ideologically Diverse News and Opinion on Facebook, Science, 348(6239), 1130.(2015).
    Calvert, C., McNeff, S., Vining, A., & Zarate, S., Fake news and the first amendment: Reconciling a disconnect between theory and doctrin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Law, 86, 109.(2018)
    Eugene Volokh, Cheap Speech and What It Will Do, 104 YALE L.J. 1805-1850 (1995).
    Fiona R. Martin, Visibility, Connectivity, Agency: Journalism’sProspects in an Age of Automated Social News Sharing, 9(8) Digital Journalism, 1190-1198(2021).
    Herbert A. Simon, Designing Organizations for an Information-Rich World, h, 37-72(1971)
    Jack M. Balkin, Old-School/New-School Speech Regulation, 127 Harvard Law Review 2296-2342(1964).
    Markus Thiel, Introduction, in THE 'MILITANT DEMOCRACY' PRINCIPLE IN MODREN DEMOCRACIES 1-13 (Markus Thiel ed., 2009).
    Molyneux L. & Coddington M, Aggregation, Clickbait and Their Effect on Perceptions of Journalistic Credibility and Quality, 14(4) Journalism Practice, 429-446(2019).
    Richard L. Hasen, Cheap Speech and What It Has Done (to American Democracy), 16 FIRST AMEBD. L. REV. 199-231 (2018).
    (二)網路資源
    AFP Fact Check, Manipulated video falsely shows Biden asleep during a TV interview, AFP Fact Check, Sep 2, 2020, https://factcheck.afp.com/manipulated-video-falsely-shows-biden-asleep-during-tv-interview.( last visited Jul. 10, 2024).
    Ali Swenson, Video altered to suggest Biden fell asleep in interview, AP NEWS, Sep 2, 2020, https://apnews.com/article/archive-fact-checking-9342250414.(last visited Jul. 10, 2024).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Democratic Studies, Sharp Power: Rising Authoritarian Influence, Web of 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NED) , http://www.iconnectblog.com/2018/10/democratic-erosionand-militant-democracy.(last visited Jul. 10, 2024).
    James Vincent, Copies of AI deepfake app DeepNude are easily accessible online — and always will be, The Verge, Jul 4, 2019, https://www.theverge.com/2019/7/3/20680708/deepnude-ai-deepfake-app-copies-easily-accessible-available-online.(last visited Jul. 10, 2024).
    Lily Kuo, Pei-Lin Wu, Vic Chiang & Joseph Menn, 4 Ways China is Trying to Interfere in Taiwan’s Presidential Election, THE WASHINGTON POST,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2024/01/11/china-taiwan-2024-presidential-election/.(last visited Jul. 10, 2024).
    Tom Ginsburg & Aziz Huq, Democratic Erosion and Militant Democracy, Blog of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titutional Law, http://www.iconnectblog.com/2018/10/democratic-erosionand-militant-democracy.(last visited Jul. 10, 2024).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