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陳昭成 Chen, Zhao-Cheng |
|---|---|
| 論文名稱: |
內線交易理論與法院判決之研究— 以最高法院判決為主 The Theory and Court decision of the Insider Trading- based on the Supreme Court decision |
| 指導教授: |
王澤世
Wang, Tse-Shih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管理學院 - 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Finance (on the job class) |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 畢業學年度: | 108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72 |
| 中文關鍵詞: | 內線交易 、市場詐欺 、市場投機 、不公平競爭 、資訊公開 、公平原則 、重大影響股價之內線消息 |
| 外文關鍵詞: | insider trading, market fraud, market speculation, unfair competitio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fairness principle, insider news tha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tock prices. |
| 相關次數: | 點閱:149 下載:7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我國禁止內線交易之規定乃是承襲美國法而來,美國法認為內線交易是一種無風險之不公平競爭行為、證券市場投機行為、市場詐欺行為,更是損害社會公眾利益之行為(參考自鄧依仁「從證券法內線交易理論論我國內線交易主體之規範」一文)。反觀我國實務上之見解,認為禁止內線交易之原因,即在資訊平等理論下所有市場投資人,應同時取得相同之資訊,任何人獲悉公司重大且未公開之消息時,均應遵守「公布消息否則禁止買賣」的規則,(葆旺公司案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4454號刑事判決)參照。
因此,公司內部人於知悉重大影響股價的內部消息後,若於未公開該內部消息前,即在證券市場與不知該消息之一般投資人進行交易,則該行為本身即已破壞證券市場交易制度之公平性,及一般投資人對證券市場的信賴與利益,應屬於一種刑事犯罪行為。
本文認為,任何人基於優勢地位或其他特殊關係而事先獲悉特定公司重大之內線消息,並於該消息公開前買賣系爭公司之股票,對於證券市場交易秩序之破壞與交易相對人之財產損害程度是顯而易見的,如此將造成市場流動性停滯、市場規模萎縮、公司籌資不利,連帶影響整體國民經濟將受到嚴重危害。因此為了「維護經濟交易秩序以及證券市場之健全」,本文主張厲行「內線交易應予嚴格禁止」並對「內線交易者處以嚴刑峻法」。
Republic of China's ban on insider trading is inherited from the US law. The US law considers insider trading to be a market fraud, a speculative act in the stock market, a risk-free unfair competition, and an act that harms the public interest.From the sight of Republic of China's practical views, the reason for prohibiting insider trading is that all market participants should obtain the same in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which called The Equal Access Theory. Anyone who uses it first will violate the principle of fairness. Therefore, if the internal person of the company trades with the ordinary investors in the stock market before the internal news released, the act itself has already destroyed the fairness of the trading system of the stock market and belongs to a criminal behavior. Furthermore, it is also bad enough to destroy the trust of general investors toward the stock market.
I believes that if anyone in the superior position or other special relationship who knows the company's internal news in advance buys and sells the company's stock before the news is disclosed, the damage to the trading order of the stock market and the degree of damage to the counterparty's property is obvious. Therefor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order of economic transactions and the soundness of the stock market", I advocates that "internal transactions should be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external traders should be severely punished."
書籍
1.林國全,證券交易法研究,元照出版公司,初版第一刷,2000 年 9 月。
2.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元照出版公司,增訂六版,2008 年 9月。
3.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一),三民書局,1995 年。
4.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二),元照出版社,2000 年。
5.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三),元照出版社,2002 年。
6.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四),元照出版社,2006 年。
7.劉連煜,公司監控與公司社會責任,三民書局,1995 年 9 月。
8.曾宛如,證券交易法原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 年 3 月。
9.蔡聖偉,概說:所有權犯罪與侵害整體財產之犯罪(上),2008 年 7 月。
碩士論文
1.翁楷嵐,內線交易罪之保護法益與構成要件解釋。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 年1月)
2.李珮禎,內線交易罪重大消息明確時點之判斷標準—以企業併購案例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7 年12月)。
3.莊嘉蕙,內線交易之實證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科技法律組碩士論文(2009年 7月)。
4.林芳瑜,內線交易罰則立法之妥適性暨其犯罪所之認定—以台開案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1 年 1 月)。
網站資料
1.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3r797t﹜。
2.阿波羅新聞:﹛http://newmops.tse.com.tw﹜。
3.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58080807﹜。
4.鄭昱仁:﹛http://ja.lawbank.com.tw/pdf2/072%E9%84%AD%E6%98%B1%E4%BB%81.pdf﹜。
5.萬建樺律師:﹛https://lawyerchw.blogspot.com › 2011/01 › blog-post﹜。
6.林修平:﹛ja.lawbank.com.tw › pdf2 › 044 ﹜。
7.司法新聲:﹛ja.lawbank.com.tw › pdf2 ﹜。
8.元照時事短評:﹛https://www.angle.com.tw › news › post ﹜。
9.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s://law.judicial.gov.tw ﹜。
10.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law.moj.gov.tw﹜。
11.北大法寶:﹛pkulaw.cn › fulltext_form﹜。
12.維基文庫-自由圖書館:﹛https://zh.wikisource.org › zh-hant › Wikisource﹜。
13.李永然律師-自由圖書館:﹛www.law119.com.tw﹜。
法院判決
1.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3037號-東隆五金
2.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4454號-葆旺公司
3.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2453號-順大裕股
4.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1433號-訊碟公司案
5.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2587號-東榮纖維公司案
6.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855號-國碩公司案
7.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2453號-順大裕股
8.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7644號-台開公司案
9.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6492號刑事判決
10.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8070號刑事判決
11.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5733號刑事判決
12.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1433號刑事判決
13.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3190號刑事判決
14.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6382號刑事判決
15.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4645號刑事判決
16.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923號刑事判決
17.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470號刑事判決
18.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2444號刑事判決
19.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2630號刑事判決
20.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6997號刑事判決
21.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1781號刑事判決
22.最高法院 96 年台上字第 7644 號刑事判決
23.最高法院 98 年台上字第 4800 號刑事判決
24.最高法院 100 年台上字第 862 號刑事判決
25.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91年度上重更(一)字第25號判決
26.台北地院82年度易字4591號刑事判決
27.臺北地方法院94年度訴字第1152號刑事判決
28.新竹地方法院97年度矚訴字第2號刑事判決
29.台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98年度金上訴字第1358號刑事判決
30.台灣高等法院79年度上易字第762號刑事判決
31.台灣高等法院92年度上重字第66號刑事判決
32.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5年度重訴字第17號刑事判決
33.臺灣高等法院81年度上易字第3051號刑事判決
34.臺灣高等法院92年度上重訴字第66號刑事判決
35.台北地方法院95年矚重訴字第1號刑事判決
36.臺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99年度金上易字第3號民事判決
37.臺灣高等法院86年度上易字第2017號刑事判決
38.台北地方法院82年易字第4591號刑事判決
39.臺灣高等法院 99 年金上訴字第 40 號刑事判決
40.臺灣高等法院 99 年金上重訴字第 47 號刑事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