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江明憲 Chiang, Ming-Sian |
---|---|
論文名稱: |
我國高三學生對大學學校聲望及畢業發展之決策分析探討-以北部和南部地區為例 A Study on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reference Analysis in Terms of College Reputation and Career Development -Comparison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Taiwan |
指導教授: |
湯堯
Tang, Yao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教育研究所 Institute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3 |
中文關鍵詞: | 學校聲望 、畢業發展 、大學入學 、類組 |
外文關鍵詞: | College, Career Development, College Admission, Subject Major |
相關次數: | 點閱:167 下載: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大學的學校聲望以及畢業發展對高中學生入學決策之比較,研究對象為台灣北部地區和南部地區高中三年級學生,使用國家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選擇機會決策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以可吸引性、可接近性、可負擔性為主」進行資料庫分析。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一、南部地區第一類組高三學生和第三類組高三學生在大學「學術聲譽」因素構面上有顯著差異存在;二、北部地區第一類組和南部地區第一類組學生對於大學「學術聲譽」的重視程度有顯著差異存在,北部地區第一類組學生較南部地區第一類組學生更為重視「學術聲譽」;三、北部地區第三類組和南部地區第三類組學生對於大學「學術聲譽」的重視程度有顯著差異存在,北部地區第三類組學生較南部地區第三類組學生更為重視「學術聲譽」。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university reputational awareness, and future career development o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ollege preferences. A database on decision-making indicator system for the choice and opportunity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National Educational Institute was used, with 421 questionnaires analyzed. The research selected the third-grad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parts of Taiwan as the subject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reveal as follows: Firs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ir college preferences among th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major subject areas from the southern part of Taiwan. Seco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cademic reputation among the students of liberal art major between the northern part and southern part of Taiwan, which students of liberal art major from the northern part of Taiwan emphasize more on academic reputation than those from the southern part. Thir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cademic reputation among the students of biological major between the northern part and southern part of Taiwan, which students of biological major from the northern part of Taiwan emphasize more on academic reputation than those from the southern part.
中文文獻
丁學勤、王惠冠(2011)。大學品牌聲譽與師生關係對大學生口碑傳播行為之
影響。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4,189-224。
大學法(1994年1月5日)。取自
http://lis.ly.gov.tw/lgcgi/lglaw?@10:1804289383:f:NO%3DC701711*%20OR%20NO%3DC001711%20OR%20NO%3DC101711$$4$$$NO
大學法(2005年12月28日)。取自
http://lis.ly.gov.tw/lghtml/lawstat/version2/01711/0171194121300.htm
大學評鑑辦法(2009年8月5日)。取自
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41732&KeyWordHL=%E5%A4%A7%E5%AD%B8%E8%A9%95%E9%91%91%E8%BE%A6%E6%B3%95&StyleType=1
中時晚報(1999):1999年全國大學聲望總覽。臺北:中時晚報。
中華經濟研究院(臺灣WTO中心)(2012)。GATS服務貿易總協定全文。取
自
http://www.wtocenter.org.tw/SmartKMS/do/www/readDoc?document_id=1 3559
王惠美(2003)。商職學生選校評估準則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王惠冠(2008)。大學院校品牌聲譽、服務人員與學生互動關係對口碑傳播行
為之影響—以品牌認同、品牌忠誠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臺南大學,台南。
王彩鸝(2013,8月6日)。大考填志願 就業導向、台大情結最夯。聯合報。
取自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70101#ixzz2bCcplzp
田弘華、田芳華(2008)。誰升學?誰就業?誰失業?大學畢業生出路之探
討。教育政策論壇,11(4),33-62。
民視(2011,8月9日)。大學指考放榜,選校不選系。民視新聞。取自
http://tw.news.yahoo.com/大學指考放榜-選校不選系-130048682.html
江怡君(2005)。口碑行銷模式之探索性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江禹嬋(2011,7月9日)。台大學指考錄取率九成二 42分可登記。大紀元。取
自http://hk.epochtimes.com/11/7/19/140098.htm
行政院主計處(1993)。區域分類。取自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27078&ctNode=3378&mp=1
行政院主計處(2002)。台灣地區青少年工作與生活狀況之研析。取自
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710171682171.doc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9)。98年大專青年就業力現況調查報告完整版。 取自
http://163.29.129.85/getFileName.php?ext=ext2&efile=doc2&cfile=docDesc2&ftb=allDetail&cvalue=1937&evalue=201005121635514482715530. pdf
沈育如(2012,2月17日)。師生最愛台大 企業優選成大。聯合報。取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2&f_SUB_ID =1086&f_ART_ID=371783
呂美霓(2003)。大學競爭力指標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
大學,南投。
何榮幸(2003,8月27日)。五年五百億,讓大學揚名國際。中時電子報。取
自http://tw.ews.yahoo.com/2003/08/26/leisure/ctnews/4193490.html
1111人力銀行(2013,7月25號)。大學選錯系 職場頻碰壁。取自
http://www.1111.com.tw/news/headline.asp?no=2526&cat=
吳武典(2004年3月)。台灣教育改革的經驗與分析。第一屆香港校長研討會發
表之論文,香港教育學院。取自http://www.ied.edu.hk/cric/new/principalconference/papers/keynote-taiwan.pdf
吳毓津(1998),大學生科系選擇因素的分析-以中央大學與政治大學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
吳清山(2011)。我國大學評鑑的回顧與展望。載於國家教育研究院主編,我
國百年教育回顧與展望(33-52頁)。臺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李欣儒(2005)。台灣地區大學入學選擇行為之空間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李雪麗(2008)。高失業年代,大學生準備度調查。天下雜誌,410,130-138。李彥謀(2008,10月15日)。台大搖籃,全國前三十名高中出爐 前進台大,
地方高中異軍突起。新新聞。取自http://news.pchome.com.tw/magazine/report/po/new7/330/122400000009895001001.htm
李文兵(2010)。試論大學排名的功能與作用。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6(1),99-103。
林美孜(1994)。大學行銷溝通組合優先順序評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靜宜大學,台中。
林生傳(1994)。我國高級中學教育階層化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2(3),48-70。
林永順、莊英慎(2000)。「技職學院行銷作為與特性認知分析--以國立勤益
技術學院為例」。中華管理學報,33-5。
林騰蛟(2002)。加入WTO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及對策。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72,21-32。
林志重、何猷賓(2003年10月)。英語系學生來源時空變化之研究-北中南五
所大學校院個案研究。中華地理資訊學會GIS2003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
文,國立中山大學。
林志重(2006)。學生來源空間結構與大學競爭力相關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 9(1),71-91。
林曉雲、胡清暉(2011,5月28日)。10%大專生 畢業一年沒工作。自由時報。取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may/28/today-life10.htm
周祝瑛(2008)。台灣教育怎麼辦。台北:心理出版社。
胡清暉、劉力仁、陳宣瑜、范正祥(2008,8月9日)。7.69分就上大學。自
由時報。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aug/9/today-t1.htm
胡清暉、顏宏駿、林宜樟、賴筱桐(2011,8月9日)。6萬多人上榜 7分上大 學不復見/指考錄取率90.44% 6年新低。自由時報。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aug/9/today-exam1.htm
胡清暉、邱紹雯(2011,5月10日)。台大錄取生 大台北佔近半。 自由時報。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may/10/today-life3-3.htm
胡清暉(2014,5月25日)台大調查:適合大學生專業工作僅4成 學用落差
大。中國時報。取自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25000304-260114
胡耘菱(2011)。我國發展國際一流大學政策制定與執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
侯永琪(2008)。尋求「大學」與「排名」的和解共生—全球與各國大學排名
問題分析。評鑑雙月刊,13,21-26。
凌伯如(2004)。大學招生行銷策略規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中興大學,台中。
徐慧芝(2009)。家庭背景、學校類型與畢業後就業情形之關聯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2010)。100年度校務評鑑實施計畫。臺北市:作者。
康紀漢(2009,5月14日)。掌握畢業生狀況 教部進行大專畢業生調查。國立 教育廣播電臺。取自
http://web.ner.gov.tw/culturenews/culture/culture-detail.asp?id=99921
陳沂庭(2012,3月24日)。馬總統:台灣技職教育享譽國際。中央廣播電臺。取自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347224&id=5&id2=1
陳瑞萍(1999)。師範院校招生行銷策略規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陳玉盆(2004)。大學招生與大學生選校策略分析—以逢甲大學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
陳映竹(2011,8月9日)。選校不選系 台大情節發酵。中廣新聞網。取自
http://tw.news.yahoo.com/選校不選系-台大情節發酵 -214542160.html
陳怡靜(2012,2月17日)。大學聲望 台清成交政前5名。自由時報。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feb/17/today-life6.htm?Sl ots=BLife
陳之馨(2012,5月2日)。大學非典勞動-高教工會-市場化是主因。新頭殼。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大學非典勞動-高教工會-市場化是主因-105157419.html
陳至中(2013,10月26日)。追大專就業 普查供選校參考。中央社。
取自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310260046-1.aspx
教育部(2001)。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取自
http://www.edu.tw/userfiles/url/20120920154843/90.07%E5%A4%A7%E5%AD%B8%E6%95%99%E8%82%B2%E6%94%BF%E7%AD%96%E7%99
%BD%E7%9A%AE%E6%9B%B8.pdf
教育部(2010)。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資料(頁2)。取自
http://www.edu.tw/FileUpload/1052-10320%5CDocuments/%E7%AC%AC8%E6%AC%A1%E6%9C%83%E8%AD%B0%E5%AF%A6%E9%8C%8420111020_%E9%83%A8%E5%88%861.pdf
教育部(2012a)。高級中等學校概況統計(100學度)。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index.aspx
教育部(2012b)。大專校院校數統計。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overview03.xls
教育部(2012c)。大學聯招(指考)錄取率。取自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overview09.xls
教育部(2012d)。台灣地區教育程度別失業率。取自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overview88.xls
教育部(2012e)。各級學校概況。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b.xls
國貿局(2006)。94年度WTO中心計畫前瞻性研究-服務貿易統計之成果報告 書。取自http://www.trade.gov.tw/App_Ashx/File.ashx?FilePath=../Files/Trad eOldFile/1062/57/A3%e6%9c%8d%e5%8b%99%e8%b2%bf%e6%98%93%e7 %b5%b1%e8%a8%88.pdf
莊珮真(2002)。高中生因應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生涯決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國立中正大學教務處系所評鑑專區網頁。取自http://oaa.ccu.edu.tw/heeact.html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關室網頁(2012,1月19日)。學校定位與特色 臺師大學
生滿意度提升。取自
http://pr.ntnu.edu.tw/news/index.php?mode=data&id=11534
湯家偉(2005)。台灣地區大學排名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政治大學,台北。
湯堯 (2012)。高等教育選擇機會決策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以可吸引性、可接
近性、可負擔性為主。台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湯堯 (2011)。評鑑制度對高等教育的影響。教育資料與研究,103,25-40。
張萬春(2006)。教育改革的另一個思維─反教改運動。網路社會學通訊,68。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68/68-20.htm
張錦弘(2007,8月23日)。18分上大學 前台大校長:假公平。聯合報。取
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80882
張錦弘(2007,1月11日)。大學畢業一年後僅四成就業。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87&f_SUB_ID =37&f_ART_ID=56382
黃文哲(2002)。我國大學院校招生之市場區隔與行銷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黃再德(1985)。行銷觀念應用於大學科系招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山大學,高雄。
黃光國(2003)。教改錯在哪裡?我的陽謀。台北:印刻出版社。
黃以敬(2004,4月9日)。十年教改 沉淪?昇華?2012年3月24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apr/9/today-file1.htm
黃國治(2008,3月)。看圖說故事2:誰是台大生?台北:臺灣光華雜誌,46。
取自
http://www.taiwan-panorama.com/tw/show_issue.php?id=200839703046c.txt&table=0&h1=%E6%AD%B7%E5%8F%B2%E6%96%87%E6%98%8E&h2=%E5%8F%B0%E7%81%A3%E5%8F%B2
曾天韻(2004)。臺灣地區出身背景對大學及研究所入學機會影響,教育與心 理研究,27(2),255-281。
曾志朗(2004)。載於楊振富(譯):高等教育商業化?大學何價(7-10頁)。台北市:天下文化。
楊思偉、陳盛賢(2011)。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特色與趨勢分析。載於
國家教育研究院主編,我國百年教育回顧與展望(21-32頁)。臺北市:國
家教育研究院。
楊美維(2003)。影響我國技專校院學生就讀視覺傳達設計科系因素研究,設
計學報,8(2),39-56。
楊雅如(2011)。東部地區大學生就業力知覺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東華大學,花蓮。
楊朝祥(2009)。臺灣高等教育的挑戰、超越與卓越。教育資料集刊,44,1-29。
蔣偉寧(2008)。大學評比應去除規模的影響。評鑑雙月刊,12,19-20。
蔡進祥(2001)。旅行業員工績效評估之認知與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
劉先翔、魏正(2009)。大學休閒運動學系招生行銷策略之探討,大專體育, 100,21-28。
劉漢奎、李欣儒(2011)。台灣地區大學入學空間選擇行為及其區域差異分析。
2011臺灣人口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
駱明慶(2002)。誰是台大學生?-性別、省籍和城鄉差異。經濟論文叢刊,30(1),113-147。
賴慈芸(譯)(2004)。搶救大學-都是行銷惹的禍?!(原作者:David. L.
Krip)。台北:天下雜誌出版(原著出版年:2003)。
盧禮賓(2012,3月20日)。張忠謀:念大學 要學到謀生技能。聯合新聞網。
取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78660
簡筠(2010)。高中居住地、大學地點與初入職場地點的關係(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東吳大學,台北。
蕭婉玲(2009)。顧客價值、顧客滿意度、口碑與再購意願關聯性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
戴曉霞(200)。世紀一流大學之卓越與創新。台北:高等教育。
羅婉綺(2007)。台灣地區大學生選擇校系因素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大學,南投。
顏真真(2014,3月6日)。彭淮南:低薪非國恥 但學校培養的學生是企業所
不要的。今日新聞。取自
http://www.nownews.com/n/2014/03/06/1138817
顏素霞(1996)。英國教育財政制度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9,122-147。
顏素霞(2002)。論差異、社會正義與大學教育機會--分析我國大學生背景
資料、知筧大學教育功能之態度。屏東師院學報,17,71-110。
英文文獻
Altbach, P. G. (1998). Comparative higher education: Knowledge, the University and and Development. Greenwich, CT: Ablex Publishing.
Bruwer, J. de W. (1996). Marketing a public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through target and research on its freshmen applicant and enrollee pools.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10 (2), 120-129.
Berggren, C. (2010). The Influence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n Labor Market Outcomes. European Education, 42 (1), 61-75.
Bowman, J. E. (1987). Educating American undergraduates abroa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y abroad programs by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ccasional Papers No. 24). New York: CIEE.
Bowman, N. A., & Bastedo, M. N. (2009). Getting on the front page: Organizational reputation, status signals, and the impact of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on student decisions.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50, 415–436.
Comm, C. L., & Labay, D. G. (1996). Reposition colleges using changing student quality perceptions :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Journal of Market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7 (4), 21-34.
Cortez-Antig, Carmelyn (2011). Parents' Perception on De La Salle University-Dasmarifias Services. US-China Education Review, 8 (1), 54-63
De Wit, H. (2002).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Europe: A historical, comparative, and conceptual analysis.London: Greenwood Press.
Edwards, J. (2007).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Coming Decade: Planned and Opportunistic Initiatives in American Institutions.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11(3/4), 373-381.
Gilmour, J. E., Jr. (1981). How high school students select a college. not published.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Hossler, D., & Gallagher, K. (1987). Studying college choice: A three phase model and the implication for policy maker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2, 207-221.
Kotler, P. & Fox, K. F. (1994).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Kress, P.E. (1987). Factors influencing college selection by eleventh and twelfth grade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entral Pacific district of the Christian and Missionary allianc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Landrum, R. E., Turrisi, R., & Harless, C. (1998). University image : the benefits of assessment and model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9 (1), 53-68.
Martin, N. K., & Dixon, P. N. (1991). Factors influencing students’ college choice.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32, 253-257.
Pascarella, E. T. (2006). 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 ten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47(5), 508-520.
Rosen, D. E., Curran, J. M., & Greenlee, T. B. (1998). College choice in a brand elimination framework: the administrator’ s perspective. Journal of Market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8 (4), 61-81.
Smith, N.E. (1987). An examination of choice factor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college who transfer to selected senior institutions in California. (Unpublishe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weitzer, Kyle& Volkwien, J. Fredericks (2009). Prestige Among Graduate and Professional School: Comparing the U.S. News’ Graduate School Reputation Ratings Between Disciplince.
Trow, M. (1973). 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 Carnegie 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 Berkeley CA.
Trullas, I. & Enache, M. (2011).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antecedents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students’ identification with their university and their
perception of quality. Intangible Capital, 7, 1. Retrieved from http://www.intangiblecapital.org/index.php/ic/article/view/241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1991). Services Sectoral Classification List-Note by the Secretariat. Retrieved from
http://www.wtocenter.org.tw/SmartKMS/do/www/readDoc?document_id=2149
Webb, M. S., Coccari, R. L., & Allen, L. Cherie (1996). Doctoral programs : what factors attract students. Journal of Marketing for Higher Education,7 (4), 73-85.
Yavas, U., & Schemwell, D. J. (1996).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university image: a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Journal of Market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7, 7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