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霍紅亮
Huo, Hong-Liang
論文名稱: 兩岸稅種劃分與轉移支付方式研究
Taxes Classification and Governments Transfer Paymen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a and Taiwan Districts.
指導教授: 吳清在
Wu, Tsing-Za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會計學系
Department of Accountancy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5
中文關鍵詞: 稅制改革轉移支付GDPGINI係數
外文關鍵詞: Tax reform, transfer payment, GDP, GINI
相關次數: 點閱:78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首先探討海峽兩岸稅制改革的歷史,從現行稅種結構來分析兩者的異同。在中央與地方的博弈之間,轉移支付制度的出現暫時的緩解了中央與地方的壓力和危機。本文接下來會從公式面上來探討兩岸的轉移支付制度的優缺點,以及分析兩者的異同和側重面。本研究討論2003年到2012年兩岸的轉移支付對國內生產總值以及GINI係數的影響;本研究以兩岸的轉移支付金額作爲主要變數,實證結果顯示,兩岸的轉移支付金額的確有助於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也有利於降低兩岸的GINI係數,減小兩岸貧富差距。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histories of the cross-strait taxation reform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y of both taxation structures. Pressure and crisis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have temporarily relieved by the emergence of the transfer payment system between their games.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merit and demerit of the transfer payment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ula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 similarity and key areas. The influences of GDP and GINI index from 2003 to 2012 that was imposed by cross-strait transfer payment will be discussed. This paper takes cross-strait transfer payment amount as the major variable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cross-strait transfer payment amount does contribute to the increase of GDP, reduction of GINI index and narrow the gap between the poor and the rich.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6 第二章 兩岸稅務制度歷史 9 第一節 中國大陸1973年以前的稅制制度 9 第二節 中國大陸1985年到1993年的稅務制度 13 第三節 中國大陸1994年到2000年的新稅制 16 第四節 中國大陸地區2001年以後的稅制改革 18 第五節 臺灣地區財政收支劃分法 21 第六節 臺灣地區1981年以前的稅務結構 22 第七節 臺灣地區1981年修訂的財政收支劃分法 24 第八節 臺灣地區1999年修訂的財政收支劃分法 26 第九節 小結 29 第三章 兩岸轉移支付制度 31 第一節 中國大陸地區的轉移支付的制度 31 第二節 對於一般性轉移的支付方式分析 40 第三節 臺灣地區轉移支付制度 44 第四節 對於統籌分配款的方式分析 47 第五節 小結 54 第四章 研究設計 56 第一節 假說發展 56 第二節 研究設計 57 第三節 衡量變數的說明與實證模型 58 第四節 資料來源與樣本選取 63 第五節 迴歸模型檢測 63 第五章 實證結果 65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分析 65 第二節 相關係數分析 70 第三節 迴歸模型分析 74 第四節 小結 82 第六章 結論 82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建議 82 第二節 研究限制 83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 84 附錄 85 參考文獻 103 中文文獻 103 英文文獻 105

    中文文獻

    郭芳, & 冷洛. (2008). 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0-92.
    季明川. (2004). 农民增收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9(1), 80-85.
    孙菲, & 宁小慧. (2013). 基尼系数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商业时代, (34), 6-7.
    李名升, 佟连军, 李治, & 仇方道. (2009). 基于基尼系数的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及其机制. 人文地理, 24(6), 73-78.
    郭龙, & 朱为群. (2009). 我国当前税基问题的成因及影响评价. 税务研究, (5), 89-91.
    乔宝云, 范剑勇, & 彭骥鸣. (2006). 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 管理世界,3, 50-56.
    陈硕. (2010). 分税制改革, 地方财政自主权与公共品供给. 经济学 (季刊), 9(4), 1427-1446.
    户艳辉. (2006). 绿色贸易壁垒--绕不过去的门槛. 商场现代化, (07X), 3-4.
    林毅夫, & 李永军. (2003). 出口与中国的经济增长: 需求导向的分析.
    刘溶沧, & 焦国华. (2002). 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与转移支付制度创新. 财贸经济, (6), 5-12.
    马拴友, & 于红霞. (2003). 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 经济研究, 3(26.34).
    尹恒, 康琳琳, & 王丽娟. (2007).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基于中国县级数据的研究. 管理世界, (1), 48-55.
    刘佐. (2007). 中国税制概览. 经济科学出版社.
    刘佐. (200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中国税制改革. 当代中国史研究, 5, 007.
    刘佐. (2000). 中国税制改革 50 年. 当代中国史研究, 5, 005.
    张阳. (2008). 中国税制改革的税负代际间归宿——世代交叠生命周期税负归宿模型的理论与模拟. 财经研究, 33(11), 124-134.
    唐向. (1998). 台湾税制及两岸税收关系问题探索. 亚太经济, 2.
    吴青伦. (2014). 台湾地区近年税制改革热点. 国际税收, (1), 56-60.
    张勇勤. (1997). 台湾税收制度的改革和存在的问题. 华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004.
    Formosa (Government-General of Taiwan, & 1895-1945). 淡水稅關. (1907). 臺灣稅關十年史. 臺北活版社印刷.
    李國鼎. (1999). 臺灣的財政金融與稅制改革 (Vol. 5). 資訊與電腦雜誌社.
    Taiwan. 財政廳. 稅務處. (1969). 臺灣省稅務槪要. 臺灣省財政廳.
    廖坤榮. 我國統籌分配稅款之制度效能評析與改革,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及補助款對地方財政影響之研究[J]. 2001.
    徐仁輝. (2002). 統籌分配稅款爭議探究.
    葛克昌. (2002). 統籌分配稅與地方自治.
    李顯峰. (2002). 中央統籌分配稅款 與一般補助款之改進方向. 經濟前瞻, (81), 44-47.
    徐荔源. (2010). 中国 GDP 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的计量分析——基于截面数据的实证研究. 新财经, (3).
    王文平. (2008). 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性分析及其模型解释. 山东经济, 2, 006.
    胡德仁, & 刘亮. (2009). 中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横向均等化效应分析. 审计与经济研究, (4).
    王珏, & 饶晓鹏. (2004). 显著性和稳定性——降低基尼系数两种方法的效应评价. 南开经济研究, 1(1).
    林毅夫, & 李永军. (2003). 出口与中国的经济增长: 需求导向的分析.

    英文文獻

    Sachs, J. D., Warner, A., Åslund, A., & Fischer, S. (1995). Economic reform and the process of global integration.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118.
    Kuznets, S. (1955).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28.
    Kuznets, S., & Murphy, J. T. (1966). Modern economic growth: Rate, structure, and spread (p. 475).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Lanyi and Sancoglu, 1983,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rates is less developing countries, world development 16
    Auty, R. M. (Ed.). (2001).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laeser, E. L. (1998). Should transfer payments be indexed to local price levels?.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28(1), 1-20.
    Barro, R. J. (1999). Inequality, growth, and investment (No. w7038).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Darity Jr, W. A., & Myers Jr, S. L. (1987). Do transfer payments keep the poor in pover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7(2), 216-222.
    Jin, H., Qian, Y., & Weingast, B. R. (2005). Regional decentralization and fiscal incentives: Federalism, Chinese style.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89(9), 1719-1742.
    Dastrup, S. R., Hartshorn, R., & McDonald, J. B. (2007). The impact of taxes and transfer payment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 parametric comparison.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Inequality, 5(3), 353-369.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19-07-02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