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郁
Lin, Yu
論文名稱: 台灣非政府組織之東南亞援外活動分析
The Analysis of Taiwan’s Foreign Aid with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 towards Southeast Asia
指導教授: 宋鎮照
Soong, Jenn-jaw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政治經濟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9
中文關鍵詞: 治理網絡新制度經濟學東南亞非政府組織援外
外文關鍵詞: Southeast Asia,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 Governance Network,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Foreign Aid
相關次數: 點閱:147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非政府援外"是一重要研究方向。近年來,台灣非政府組織數量不斷地增加與發展,主因在於國內在1980年代之後整個政治民主化改革及經濟高度成長,使得民間社會力日漸茁壯,人民更有餘力和條件去關懷本土及海外弱勢者。本研究主要是針對當政府的角色無法滿足人民需求時,政府及市場制度均失靈下,非政府組織在援外的角色扮演。因此,本研究以單一地區東南亞為研究範圍,採取實際訪談和問卷調查研究,並以制度與治理網絡分析架構探討台灣非政府組織長期從事東南亞國際發展與援助的三個組織─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知風草文教服務協會、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它們在東南亞援外工作上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目前發展的現況與面臨之問題以及與政府間互動關係分析。
      透過本研究分析發現中小型的援外組織或稍具規模的援外組織,即使開始與國際產生接軌,但也並非不可取代,國際層面上來看,成果是非常有限的。而在國內層次上,政府於1996年開始嘗試與援外非政府組織接觸的做法雖已是一大突破,但制度環境的缺陷,不論正式或非正式制度,在沒有改善的情形下,政府能協助非政府組織仍然有限;所以,本研究最後分別在四個面向上提出政策建議:一、非政府組織經費的來援與募集方面;二、非政府組織與本國政府的互動方面;三、非政府組織、受援國和國際組織的互動方面;四、從事東南亞援助的非政府組織本身。希冀在台灣非政府組織援外上能更具成效。

      The foreign aid from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aids from NGOs in Taiwan in the recent years was largely due to Taiwan’s economic achievement and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since 1980s. Taiwan’s rich society given from the world has started to devote herself to international society, especially caring the people in Southeast countries.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explore the roles played by NGOs in Taiwan with regard to the human care affairs for Southeast Asian people and development. The thesis intends to adopt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methods, combining with governance network and institutionalism theory, for analyzing three Taiwan’s NGOs: those are TOPS, FRA and Tzuchi.
      The research findings suggest that Taiwan’s NGOs have used to well connect with government’s international aid policies, which are expected to establish a well aid institu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NGOs. By way of NOGs’ aid doings towards Southeast countries, Taiwan w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her informal and unofficial foreign relations with those countries instead of being isolated from them. Furthermore, four dimensions of findings and strategies for receiving foreign aid problems are worth mentioning: One is from NGOs’ own funding; Second is about the increase on interactions between NGOs and Taiwan’s government; Third is to increase interactions among NGOs, recipient countries, and INGOs; Finally is from NGOs per se.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國內環境的啟示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概念界定 7 第四節 研究時間 11 第五節 研究方法 11 第六節 研究流程與章節安排 16 第二章 文獻評論與理論探討 第一節 非政府組織相關文獻研究資料 20 第二節 非政府組織相關理論探討 25 第三章 研究架構 第一節 制度環境下的行動特質 42 第二節 治理網絡的運作機制 45 第三節 分析架構:制度、網絡與產出的影響力結構 52 第四節 小結 55 第四章 台灣非政府組織援外現況 第一節 台灣非政府組織援外活動發展 57 第二節 台灣非政府組織援助東南亞活動之現況 65 第三節 台灣跨國型非政府組織的發展與現況 71 第五章 台灣非政府組織援助東南亞活動調查分析 第一節 研究資料設計 82 第二節 台灣非政府組織從事東南亞援助內容 87 第三節 台灣非政府組織從事東南亞援助經費來源與募集 102 第四節 台灣非政府組織從事東南亞援助活動與我國政府的互動機制 107 第五節 台灣非政府組織從事東南亞援助活動與受援國政府的互動機制 115 第六章 台灣非政府組織東南亞援外網絡分析 第一節 制度環境下關係者的行動特質 121 第二節 網絡內部互動運作分析 142 第三節 影響力的產出與回饋 161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74 第二節 政策建議 178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 180 參考文獻 182

    英文書目
    1. Archer, Cliv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London: Routledge Press. 1st edition, 1992).
    2. Baldwin, David A., Economic Statecraft,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st edition, 1985).
    3. Bennett, Jon, Meeting Needs: NGO Coordination in Practie, (London: Earthscan, 1st edition, 1995).
    4. Burnell, Peter, Charity, Politics and the Third World,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1st edition, 1991).
    5. Chabbott, Colette, “Development INGOs,” In Constructing World Culture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edited by John Boli and George M. Thoma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st edition, 1999).
    6. Cleary, Seamus, The Role of NGOs Under Authoritarian Political Systems, (London: Macmillan Press, 1st edition, 1997).
    7.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ur Global Neighbourhoo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st edition, 1995).
    8. Cuny, Frederick C., Disasters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st edition, 1983).
    9. Evans, Graham and Jeffrey Newnham, The Dictionary of World Politics: a Reference Guide to Concepts, Ideas and Institutions, (New York: Harvester Wheatsheaf, 1st edition, 1990).
    10. Hass, Ernest B. and Allen S. Witing, Dynamic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 McGraw-Hill, 1st edition, 1956).
    11. Haas, Ernst B., Beyond the Nation-State: Funct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st edition, 1964).
    12. Herz, John H.,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 the Atomic Age, (Columbia: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st edition, 1962).
    13. Heyzer, Noeleen, James V. Riker and Antonio B. Quizon, Government-NGO Relations in Asia: 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for People-Centred Development, (London: Macmillan Press, 1st edition, 1995).
    14. Hudock, Ann C., NGOs and Civil Society: Democracy by Proxy? (Cambridge: Blackwell, 2nd edition, 2001).
    15. Hulme, David and Michael Edwards, NGOs, States and Donors: Too Close for Comfort? (London: Macmillan Press, 1st edition, 1997).
    16. Kauppi, Mark V. and Paul R. Viotti,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Realism, Pluralism, Globalism, (New York: Macmillan, 1st editon, 1998).
    17. Keohane, Robert O. and Joseph S.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st edition, 1972).
    18. Knoke, David and James H. Kuklinski, Network Analysis, (Beverley Hills: Sage Publication, 1st editin, 1982).
    19. Lumsdaine, David H., Moral Vision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The Foreign Aid Regime(1949-1989), (Princeton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st edition, 1993)
    20. Mansbach, Richard W., Yale H. Ferguson and Donald E. Lampert (eds), The Web of Wold Politics-Nonstate Actors in The Global System,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st edition, 1976).
    21. McGrew, Anthony G., “Conceptualizing Global Politics,” in Anthony G. McGrew, Paul G. Lewis et al., Global Politics: Globalization and the Nation-Stat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st edition, 1992), pp.1-41.
    22. McNeillc, Desmond, The Contradictions of Foreign Aid, (London: Croom Helm, 1st edition, 1981).
    23. Mitchell, J. C., “The Concept and Use of Network,” in Mitchell(ed.), Social Network in Urban Situations,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st edition, 1987).
    24. Mitrany, David, The Functional Theory of Politic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st edition, 1975).
    25. Morgenthau, Hans J., “Preface to a Political Theory of Foreign Aid,” In Why Foreign Aid? edited by Robert A. Goldwin, (New York: Books for Libraries Press, 1st edition, 1962).
    26. Paddock, W., and E. Paddock, We Don’t Know How: An Independent Audit of What They Call Success in Foreign Assistance (Iowa: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st edition, 1973).
    27. Pearson, Lester B., Partner in Development─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st edition, 1969).
    28. Pierre, Jon and B. Guy Peters, Governance, Politics and the State, (London: MacMillan, 1st edition, 2000).
    29. Prasad, Kamta, and Davinder K. Madaan, NGOs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New Delhi: Deep & Deep, 1st edition, 2001).
    30. Goldwin, Robert A., Why Foreign Aid? (Chicago: Rand McNally, 1st edition, 1962).
    31. Rosenau, James N., The Study of Global Interdependence: Essays on the Transnationalisation of World Affairs, (New York: Nichols, 1st edition, 1980).
    32. Russett, Bruce and Harver Starr, World Politics: the Menu for Choise, (New York: W.H Freeman and Company, 1st edition, 1996).
    33. Smith, Brian H., More Than Altruism: The Politics of Private Foreign Aid,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st edition, 1990).
    34. Sommer, John G., Beyond Charity: U.S. Voluntary Aid for a Changing Third World, (Washington D.C.: Overseas Development Council, 1st edition, 1977).
    35. Taylor, Phillip, Nonstate Actor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Boudler: Westview Press, 1st edition, 1984).
    36. Tisch, Sarah J. and Michael B. Wallace, Dilemmas of Development Assistance: The What, Why, and Who of Foreign Aid,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st edition, 1994).
    37. Thomas, Princen and Finger Mattias, Environmental NGOs in World Politic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st edition, 1994).
    38. Thomas, Weiss G., Beyond UN Subcontracting: Task-Sharing with Regional Security Arrangement and Service-Providing NGOs, (New York: Macmillan Press, 1st edition, 1998).
    39. Tvedt, Terje, Angel of Mercy of Development Diplomats : NGOs & Foreign Aid, (London: Africa World Press, 1st edition, 1998).
    40. Wight, Martin, Power Politics, edited by Hedley Bull and Carsten Holbraad, (New York: Holmes & Meier, 1st edition, 1978).
    41. William, Cousins, “Non-Governmental Initiatives,” In ADB, The Urban Poor and Basic Infrastructure Service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Manila:Asian Development Bank, 1st edition, 1991).
    42. Wood, Lawrence T., Asia-Pacific Diplomacy: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ancouver: UBC Press, 1st edition, 1993).
    43. Yarmolinsky, A., “Philanthroic Activity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in Vol.2, Part 1 of Research Papers Sponsored by the Commission on Private Philanthropu and Public Needs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1975).

    英文期刊論文
    1. Arnove, R. F. “The Ford Foundation and ‘Competency Building’ Overseas: Assumptions, Approaches, and Outcomes,” 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No.12, (1977), pp.100-126.
    2. Conca, Ken, “Greening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UN System,” Third World Quarterly, Vol.16, No.3 (September 1995), pp.441-458.
    3. Cerny, Phil, “From Iron Triangles to Golden Pentangles?Globalizing the Policy Process,” Global Governance, Vol.7, No.4, (2001), pp.397-410.
    4. Friedman, R., “The Role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Foreign Aid: A Literature Survey,” PONPD Working Paper (1980), pp.24-41.
    5. Gordenker, Leon and Weiss, Thomas G., “Pluralising Global Governance: Analytical Approachies and Dimensions,” Third World Quarterly, Vol.16, No.3 (September 1995), pp.357-388.
    6. Horowitz, D. and D. Kolodney, “The Foundations: Charity Begins at Home,” Rampart (April 1969), pp38-48.
    7. Korten, David C., “Third Generation NGO Strategies: A Key to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World Development, Vol.15 (Supplement, 1987), pp.145-159.
    8. Mathems, Jessica T., “Power Shift,” Foreign Affairs, (January/February 1997), pp.51-67.
    9. Raustials, Kal, “States, NGOs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4, No.1 (December 1997), pp.702-741.
    10. Rhodes, R. A. W., “The New Governance: 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 Political Studies, No.44 (1996), pp.652-667.
    11. Stoker, Gerry, “Governance as Theory: Five Proposition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No.155 (1998) , pp.17-28.

    二、 中文
    中文書目
    1. 王振軒:《非政府組織概論》,(台北:必中出版社,初版,2003年2月)。
    2. 王逸舟:《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初版,1999年2月)。
    3. 王慧萍主編:《大愛包容地球村─慈濟國際人道援助1991-2000》,(台北:慈濟文化志業中心,初版,2000年5月)。
    4. 王耀生,《新制度主義》 ,〈台北:揚智文化,1997年〉。
    5. 中華兒童褔利基金會:《中華兒童褔利基金會年報》,(台中:中華兒童褔利基金會,1999年)。
    6. 中華聯合勸募協會:〈歷年聯勸捐款數字〉,《聯合勸募會訊》,(台北:中華聯合勸募協會,2002年)。
    7. 中國人權協會編:《大難呼聲─泰境難民營13年紀實》,(台北:中國人民協會,初版,1994年)。
    8. 世界展望會:《1996-2000年度報告》,(台北:世界展望會,2000年)。
    9.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編:《知識經濟社會與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2001年)。
    10. 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非常救援─工作剪輯》,(台北: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初版,1998)。
    11. 丘昌泰:《公共政策:當代政策科學理論之研究》,(台北:巨流文化出版社,初版,1999年)。
    12. 朱志宏、丘昌泰:《政策規劃》,(台北:空中大學,初版,1995年)。
    13. 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經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文化出版社,初版,2000年)。
    14.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我國與非政府組織發展關係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初版,1993年5月)。
    15.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財團法人監督問題之探討》,(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初版,1995年9月)。
    16. 李美華 譯,Babbie Earl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出版社,初版,1998年)。
    17. 宋新寧、陳岳:《國際政治經濟學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初版,1999年)
    18. 宋學文主編:《第二軌道外交之機會與限制》,(台中:大同資訊,初版,2000年)。
    19.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初版,1989年)
    20. 林德昌、吳英明主編:《非政府組織》,(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初版,2001年3月)。
    21. 林德昌:《海峽兩岸援外政策之比較研究》,(台北:成文出版社,初版,1999年)。
    22. 知風草文教協會:《知風草文教基金會簡介》,(台北:知風草文教協會,2002年7月28日)。
    23. 官有垣、邱瑜瑾:〈基金會在國際發展與援助的角色─兼論台灣數個基金會從事援外事務的現況及意涵〉編錄於 官有垣 總策劃:《台灣的基金會在社會變遷下之發展》,(台北:洪建全基金會,初版,2003年5月),頁273-319。
    24.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大愛無國界─慈濟海外救援簡介》,(台北:慈濟文化志業中心,二版,2000年4月)。
    25. 孫本初 審訂,謝宗學、劉坤億、陳衍宏 譯,Pierre, Jon and B. Guy Peters 原著:《治理‧政治與國家》,(台北:智勝文化出版社,初版,2002年12月)。
    26. 喜馬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翻譯,World Bank原著:《非政府組織法的立法原則》,(台北:財團法人喜馬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初版,2000年1月)。
    27. 趙黎青:《非政府組織與可持續發展》,(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初版,1998年)。
    28. 劉瑞華 譯, Douglas C. North 原著.:《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台北:時報出版社,初版,1994年)。
    29. 蕭新煌:〈台灣非營利部門全球化取向兼談從受援者到援助者的角色調整〉,《國際援助與社會發展研討會論文集》(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編),(台北:慈濟文化志業中心,1999年)。
    30. 釋德宣:《浴火重生鳳凰─慈濟救援柬埔寨紀實》,(台北:靜思文化志業中心,初版,1996年9月)。

    中文期刊論文
    1. 史美強:〈組織網絡與治理〉,發表於行政管理學術研討會,空中大學主辦,(200年),頁70-80。
    2. 史美強、蔡武軒:〈網絡社會與治理概念初討〉,《中國行政評論》(台北),第10卷第1期(2000年12月),頁33-74。
    3. 林吉郎:〈非政府組織外交:台灣經驗的戰略思考〉,《全球政治評論》(台中),第4期(2003年10月),頁1-23。
    4. 林德昌:〈中華民國的對外經濟援助政策:變革、困境與挑戰〉,《中國事務》(台北),第3期(2001年1月),頁66-80。
    5. 官有垣:〈國際援助與台灣社會的發展:民間非政府組織角色扮演的歷史分析〉,《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南投),第6卷第2期(2002年12月),頁131-171。
    6. 官有垣、邱瑜瑾:〈台灣民間組織與政府在國際援助事務的角色探析:現況調查及其政策意涵〉,《中國行政評論》(台北),第12卷第2期(2003年3月),頁55-90。
    7. 陳俊宏:〈人權保障與全球治理:聯合國與非政府組織的角色〉,《思與言》(台北),第38卷第4期(2000年12月),頁1-40。
    8. 陳隆志:〈國際組織引論─參加聯合國與非政府組織的策略〉,《新世紀智庫論壇》(台北),第3期(1998年8月20日),頁3-5。
    9. 陳滋松:〈民間與非政府組織的民間外交〉,《新世紀智庫論壇》(台北),第3期(1998年8月20日),頁56-60。
    10. 張亞中:〈全球治理:主權與權力的解析〉,《問題與研究》(台北),第40卷第4期(2001年7.8月),頁1-23。
    11.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慈濟道侶》(花蓮),308期,(2003年7月)。
    12. 劉阿榮:〈台灣非營利組織之變遷及對公共政策的影響〉,《社會文化學報》(中壢),第14期(2002年6月),頁27-56。
    13. 趙黎青:(非政府組織與聯合國體系),《國際政治》(台北),(2001年1月),頁115-124。
    14. 謝易達:〈非政府組織與外交關聯性之研究〉,《三民主義學報》(台北),第23期(2001年12月),頁105-113。
    15. 戴萬平、顧長永:〈由務實外交到全民外交:互賴理論的觀點〉,《理論與政策》(台北),第14卷第4期(2000),頁113-130。
    16. 戴錦華:〈蒙特婁慈濟晚會 慈濟人點亮心燈〉,《慈濟月刊》(花蓮),第51期,(2003年11月),頁14-16。
    17. 顧忠華:(從人類發展看 NGO 的全球使命),《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策論壇電子報第七版》,2001年 11 月 9 日。
    18. 王光旭:《制度、網絡與政策產出─台中工業區聯外道路案之個案研究》,私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9. 王騰芳:《日本援外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三、報章資料
    1. 《台灣日報》,89 年6 月1 日,第3 版。
    2. 《中央日報》,89 年10 月16 日,第3 版;83 年8 月3 日,第3 版。
    3. 《中國時報》,89 年2 月11 日,第6 版。
    4. 《民生報》,89 年6 月29 日,第9 版。
    5. 《聯合報》,83 年8 月3 日,第5版;88 年6 月8 日,第5 版;83 年10
    月2 日,第6 版;87 年9 月25 日,第6 版;89 年2 月11 日,第6 版。
    四、政府文獻
    1. 內政部統計處:《台灣地區非營利團體概況調查》(台北,初版,1981 年)。
    2. 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國民所得統計摘要表─民國91 年3 月》,(台北:
    行政院,初版,2002 年3 月)。
    五、參考網站
    1. Elizabeth, Kunp. Environmental NGOs in China: An Overview
    http://www.ecsp.si.edu/ecsplib.nsf. (2003 年11 月25 日)。
    2. 中央社通訊社資料庫中央社通訊社資料庫:
    http://cdnet.lib.ncku.edu.tw/new/try/cna.htm (2003 年12 月9 日)。
    3. 中央日報社論:
    http://www.cdn.com.tw/daily/1997/10/13/text/861013b1.htm ,1992 年6 月15
    日國外政治版;1994 年9 月7 日國外政治版;1995 年9 月4 日國外政治版;
    1998 年7 月6 日國外政治版;1999 年6 月13 日國內政治版;2000 年5 月
    20 日國內政治版,(2003 年10 月29 日)。
    4. 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2000 年5 月21 日(2003 年12
    月7 日)。
    5. 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mofa.gov.tw/newmofa/index.htm( 2003 年
    12 月6 日)。
    6. 內政部:http://www.moi.gov.tw/moi/index.asp (2003 年3 月5 日)。
    7. 自由電子新聞: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mar/28/today-p1.htm 2001 年3 月
    28 日(2003 年3 月9 日)。
    8. 民生報:http://www.cc.nctu.edu.tw/~hcsci/labor/news02.htm(2003 年2 月10
    日)。
    9. 亞太公共事務論壇:http://www.appaf.nsysu.edu.tw (2003 年12 月16 日)。
    10. 青年輔導委員會:http://www.nyc.gov.tw/default.htm(2003 年3 月5 日)。
    11. 慈濟全球資訊網:http://www.tzuchi.org.tw (2003 年12 月22 日)。
    12. 僑務委員會:http://www.ocac.gov.tw/(2003 年3 月5 日)。
    13. 聯合國官方網站︰http://www.un.org/ (2003 年11 月29 日)。

    下載圖示 校內:2005-07-09公開
    校外:2005-07-09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