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楊少璇 Yang, Shau-Shiuan |
|---|---|
| 論文名稱: |
高等教育的競爭策略-以四所大學為例 |
| 指導教授: |
湯堯
Tang, Yao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教育研究所 Institute of Education |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 畢業學年度: | 91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25 |
| 中文關鍵詞: | 高等教育 、競爭策略 、五力分析 |
| 外文關鍵詞: | competitive strategy, five force model, higher education |
| 相關次數: | 點閱:133 下載:3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台灣已於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歸屬在「服務業貿易總協定」的教育,亦被納入WTO的規範項目中,基於平等互惠的原則下,國內的大學將面臨到更大的衝擊。此外,高等教育就學人次增加,亦促使高等教育需求擴張,更形成高等教育市場購買者與供應者之間的拉鋸戰。因此本研究即透過文獻回顧與深度訪談四所大學之方式來探討國內高等教育機構在面臨國內外高等教育機構及愈來愈多的就學人數時所因應策略的異同。
本研究之目的為:
一、瞭解高等教育之概況。
二、以五力分析作為分析的架構,將資料做歸納與整理。
三、提出具體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的進行方式,是採取探索式研究的專家訪談法。先整理國內外對於高等教育與競爭策略的相關文獻,從中歸納出決定策略的相關決定因素;接著再訪談四所大學的高階主管,蒐集該校對上述研究主題的實際作法。
本研究並於資料分析後發展出17個高等教育競爭策略,並從分析結果中提出台灣大學院校的威脅所在,以及未來在全球高等教育市場中可能的趨勢與變化。
ABSTRACT
Taiwan has been a member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since 2002. And education, also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WTO, is part of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GATS). Based on fair reciprocity, the universities in Taiwan shall face even more formidable impact. Besides, at higher education level, not only the enrollment rates but also the number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expanded. When buyers meet suppliers in higher education market, 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
This study examines, via literary retrospect and interview four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es in Taiwan and compares their strategies in response to the forces of foreign universities and increasing undergraduates.
The objec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2. This study used The Five-Forces Model as an higher education analysis.
3. Finally, comments and related discussion topics from the study are presented.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study , interview method suggested by the experts will be utilized. First and foremost, related documents and sources on the higher education and competitive strategy will be collected. The major points will then be sorted and organized for further study. Next, those managers in fou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who specialize in this area will be interviewed; and their methodological recognitions will then be analyzed.
Based on comparative data analysis on interview outlines and related documents and sources, the study found 17 higher education competitive strategies. Through the examination with the “Five Forces Model”, it allowed us to point out the forces and threat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es in Taiwan and also help us to predict potential development trends accordingly in the global higher education market.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Robert K.Yin(2001)。個案研究法。(尚榮安譯)。台北市:弘智文化。
大前研一(1985)。策略家的智慧(二版)(黃宏義譯)。臺北巿:長河。(原著出版年:1984年)
王乃靜(2002)。高等教育應如何經營。2002年10月6日,取自 http://www.moe.edu.cn/highedu/gjluntan/anhui/2001_3_33_1.htm
台灣大學(2001)。台灣大學2001年統計年報。2003年3月5日,取自https://acct2001.cc.ntu.edu.tw/acct2001/acct1/37.doc
來華留學生、出國留學生人數首次基本持平(2002年1月2日)。中國教育報,6版。
司徒達賢(2001)。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台北市:智勝文化。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2)。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劃。2002年11月25日,取自經建會:http://www.cepd.gov.tw/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3)。長期科技人力供需推估及因應對策。就業市場情勢月報,8,2003年5月6日。取自http://www.cepd.gov.tw/people/market9201.pdf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吳萬益、蔡明田(1993)。中美日企業競爭優勢與經營策略之比較研究。台南: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執行。
吳怡靜(1997)。策略是什麼?管理大師邁可.波特的策略寶典。天下雜誌,188,148-158。
吳琬瑜(1997)。要知識,更要專業。天下雜誌,20,68-71。
李文瑞、曾為忠、鄭煒騰(2000)。從策略群組看台灣地區人壽保險之競爭與績效。產業管理學報,1(2),209-229。
李雪莉(2002)。台灣能培養出國際人才?大學戰全球開打。天下雜誌,249。2002年8月29日。取自http://udnpaper.com/udnpp/1284/7964/web/
林明地(1998)。數位競爭時代的高等教育:新興的組織模式。遠距教育,6(4),5-20。
姜添輝(2002,12月)。大幅擴充高等教育規模的問題與社會意義。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推動高等教育整合與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學術研討會。台灣南投:國際暨南大學。
柯特勒、阿姆斯壯(1999)。行銷學原理(三版)(方世榮譯)。台北:東華書局。(原著出版年:1980年)
高教司(2002)。91學年度公、私立大學校院共計148所。高教簡訊,137期。2002年10月13日,取自http://www.news.high.edu.tw/monthly138/content03.asp#title11
高教司(2000)。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草案。2003年4月6日,取自高教司:http://www.ccit.edu.tw/~plan/tmp/chap9.htm。
唐人街(2002)。海外學生對澳經濟貢獻突破50億元。2003年1月21日,取自http://www.chinatown.com.au/study/news.asp?newsid=8806&page=1
教育部(2002)。中華民國大專院校概況統計。台北:教育部統計處。
教育部(2002)。九十一年度提升大學競爭力重點發展計畫。台北:高教司。
教育部(2001)。專科以上學校遠距教學作業規範。2002年11月6日,取自http://www.high.edu.tw/06/06.htm
教育部(2001)。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2002年7月18日,取自http://www.high.edu.tw/hiedu_asp/intranet/d5/白皮書上網版.doc。
教育部(2000)。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指標。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中華民國大專院校概況統計。台北:教育部統處。
梁金盛(2002,6月)。轉型或整併-師範校院何去何從?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推動高等教育整合與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學術研討會。台灣南投:國際暨南大學。
符碧真(1999)。高等教育擴張對教育機會均等影響之研究。跨世紀海峽兩岸高等教育展望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陳昌墉(1998)。不同產業特性與競爭策略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陳昭穎(2000)。從菁英走向大眾:台灣高等教育擴充過程之政策分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維昭( 2001)。當前我國大學的危機與轉機。通識教育季刊,8(1),93-99。
陳榮裕(2003)。外國學生變少,國際化出現危機。2003年3月18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2003/03/18/leisure/infotimes/3874452.html
許士軍(1988)。管理學(八版)。台北:東華書局。
麥可.波特(1985)。競爭策略(初版)(蔡正雄譯)。台北:華泰。(原著出版年:1980年)
曾潤梅(2002)。台灣高教改革風雲錄。2002年9月17日,取自http://202.130.245.40/chinese/2002/Mar/120864.htm
湯堯(2002,6月)。再論述高等教育經營策略分析:以建立內部品保系統與外部標竿系統為主。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推動高等教育整合與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學術研討會。南投:國際暨南大學。
湯堯(2001)。學校經營管理策略:大學經費分配、募款與行銷。台北:五南。
黃營杉(1996)。策略管理。台北:華泰。
新華社(2002)。中國大學:離高等教育全球化還有多遠?2003年1月28日,取自http://202.130.245.40/chinese/EDU-c/156711.htm
楊少強(2002)63%教授:台灣大學生比十年前差。2003年1月12日,取自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bwnet/bcontent/2002/788/788t102cs.htm
楊國賜(2002,6月)。知識經濟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挑戰與因應策略。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推動高等教育整合與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學術研討會。南投:國際暨南大學。
楊國賜、王如哲(2002)。我國高等教育的分類-一項實證調查之分析。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推動高等教育整合與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學術研討會。南投:國際暨南大學。
楊朝祥(2001)。因應WTO衝擊,高等教育速謀對策。國家政策論壇,1(9),146-151。
楊福清(2001)。因應高等技職教育市場環境變遷競爭優勢之探討。技術與職業教育,63,47-52。
蔡明田、莊立民(2001)。以波特鑽石理論觀點探討經濟國際化衝擊下臺灣高等教育之競爭策略。教育政策論壇,4(1),81-117。
潘涌(2002)。全球化時代中國教育的戰略選擇。高教研究周報。2002年8月6日,取自http://www.moe.edu.cn/highedu/gjluntan/anhui/2001_3_33_1.htm
澳洲外交貿易部(2001)。澳大利亞簡介。2002年7月11日,取自http://www.dfat.gov.au/aib2001/chinese/index.html。
戴曉霞(2000)。高等教育的大眾與市場化。台北:揚智文化。
顏永進、何榮桂、吳正己(2001)。我國大學校院遠距教育實施現況與問題。2002年8月23日,取自http://140.122.87.110/43204.htm
鐘長生(2000)。提昇競爭力,創造學校優勢。高中教育,14,35-36。
交通大學(2003)。交通大學校務發展特色。2002年12月13日。取自http://www.nctu.edu.tw/intro/intro07.pdf。
貳、編碼類別部份
MzYzu1:元智邁入雙語大學(91年7月19日)。中央日報。
MzYzu2:元智大學公共事務室(2001)。元智大學:全國第一所雙語大學。台北:元智大學
MzYzu3:元智大學教務處(2000)。元智大學:教務與教學。台北:元智大學。
MzYzu4:江弘毅等(1999)。元智十年。台北:元智大學。
MzScu1:劉源俊(2002)。承往開來-東吳大學的風格與實踐。大學通識教暨大學校長治學理念與風格研討會。中國:武渶大學。
MzScu2:劉源俊(2000)。私立大學的定位與使命。廿一世紀私立大學校院校務發展規劃與願景。高雄:高雄醫學大學。
MzScu3:孫梓評(2002)。大學之「道」-訪東吳大學現任校長劉源俊。文訊雜誌,198期。
MzNtu1:陳維昭(2000)。從完整到精緻,從台灣到世界,新世紀台灣大學必須走。台大校友雙月刊,第10期。
MzNtu2:李孟瑜,鮑琳珊(2003)。台大新校區,落腳雲林。台大學生報,第78期。
MzNtu3:陳泰然(2002)。大學追求卓越的內在機制探討。二十一世紀大學的新挑戰與新展望學術研討會會議資料集,79-84。台北:台灣大學。
MzNtu4:陳維昭(2001)。國家重點、世界一流-建構台大新世紀形貌。國立台灣大學校務會議報告書。台北:台灣大學。
MzNcku1:國立成功大學校務會議。
MzNcku2:林碧珠(2002)。國立成功大學第五三九次主管會報紀錄。
MzNcku3:國立成大學校刊第202期。
WebYzu1:元智大學網站。取自http://www.yzu.edu.tw。
WebYzu2:大學如何面對21世紀挑戰系列報導(十二)。2003年1月21日,取自http://www.can.com.tw。
WebScu1:東吳大學網站。取自http://www.scu.edu.tw。
WebScu2:石麗東(2002)。帶著校旗旅行的劉源俊,談台灣高教所面對的挑戰。2003年1月28日,取自http://www.houstoncul.org/upd/updc.htm
WebNtu1:台灣大學網站。取自http://www.ntu.edu.tw。
WebNtu2:進階英語,台大新生必修。2002年2月1日,取自http://www.cdn.com.tw/live/2002/04/17/text/910417e2.htm 。
WebNcku1:成功大學網站。取自http://www.ncku.edu.tw。
參、英文部分
Chandler , Alfred D. (1962). Strategy and Structure :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 Industrial Enterprise.
Cool , K.O.(1985).Strategic Group Formation and Strategic Group shift.
DETYA(2002)Higher education at the crossroads: an overview paper. Retrieved October 13,2002, form http://www.detya.gov.au/crossroads/pubs/default.htm.
Newman , Frank and Lara K. Couturier(2002). Trading Public Good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Market. Retrieved Jan 6, 2003, from http://www.futuresproject.org/publications/observatory.pdf
Newman , Frank and Lara K. Coututier (2001). The new competitive arena-Market forces invade the academy. Change, 33 (5). 10-17.
Webber , G. C. (2000). UK Higher Education: Competitive Forces in the 21st Century.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12(1). 55-66.
Trow , Martin(1973). 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091983)
Mazzarol, Tim Soutar, and Geoffrey Norman. (1999).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 suggested model.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13 (6), 287-300.
Porter, M. E. (1990).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Peano , Serge(1998). The financing of education systems. Educa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ssues and prospects,89-108. Paris: UNESCO.
Bush , Tony and Marianne Coleman(2000). Leadership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UK: Parl Chapman Publishing Ltd.
World Bank(2000). Higher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 Peril and Promise. Washington, DC, U.S.: World Bank.
West-Burnham, J(1994)。Strategy, policy and planning. The Principles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pp.84). Harlow:Lon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