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琨
Zhang, Kun
論文名稱: 應用低衝擊方法增強成大校區保水能力之實務研究
The Enhancement of Water Retaining Capacity in NCKU Campus by using Low Impact Development Method
指導教授: 游保杉
Yu, Pao-Sh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Hydraulic & Ocean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0
中文關鍵詞: 低衝擊方法都市洪水SCAD保水方法
外文關鍵詞: Low Impact Development, Urban Flood, SCAD, flood retention method
相關次數: 點閱:123下載:2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城市發展,人口增加,土地開發逐年增長,地表保水能力日趨下降,加上全球範圍的氣候不規律導致暴雨頻發,都市內澇和雨洪問題越發嚴重。究其內因,是城市的排水系統建設標準不足,管網基礎資料嚴重缺失,難以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維護。低衝擊方法是解決方案之一,其引入水資源管理的新模式,將以往的「排水」改為「保水」,在涵養水源、緩解都市徑流方面具有特別意義。
    本研究以成大成功校區為例,利用SCAD(Sponge City Aided Design)模型對研究區的排水系統進行建模,通過基礎資料收集、模型資料導入、模型修正等建立起學校的排水系統模型,並通過對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保水設施的適用性進行分析和規劃研究,提高校園保水能力以期為頻繁的都市內澇災害提供一種新的解決方案。
    此外,文章總結了低衝擊方法實務中遇到的困難和可能的解決方案,確定出適用於本研究區的四個備選方案,並依據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為80%的目標進行效能分析,綜合比較了備選方案在徑流控制方面和工程適用的優劣,得出最優方案。在校園建築周邊建設生態滯留池以及在小樹林和綠化帶內鋪設植草溝,可顯著緩解校園淹水現象,對徑流總量的削減率為43.9%,施工難度低,是未來學校排水規劃時,可行且有效率的方案之一。

    This study takes the NCKU Campus as an example, the drainage system of the study area was modeled by using Sponge City Aided Design (SCAD). Based on analysis and planning of different types of land use and the drainage system of Cheng Kung Campus,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which can improve water retaining capacity on the campus. According to 80% of the total annual runoff control rate,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various options in the water conservation effect and the pros and cons of construction has been discussed. To set up grass marsh zone and bioretention on the campus is an optimal solution, which is easy to construct and also can significantly alleviate the urban flooding on the campus. The reduction rate of total runoff is 43.9%, and is one of the feasible and efficient schemes for future school drainage planning.

    摘要 I Extended Abstract II 致謝 VI 目錄 VII 圖目錄 IX 表目錄 X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目的 1 1-2研究意義 2 1-3 本文組織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2-1海綿城市發展概況 5 2-2排水模型 8 2-3城市案例 13 2-3-1西安 13 2-3-2南京 14 2-3-3廣州 16 第三章 SCAD模型建立 18 3-1研究方法 18 3-2研究區域概述 19 3-3基礎數據獲取與轉換 21 3-4 SCAD模型建立 24 第四章 技術方案與效能分析 36 4-1研究區域技術措施適用分析 37 4-1-1生態滯留 38 4-1-2綠色屋頂 40 4-1-3植草溝 43 4-2方案制定與能效分析 46 4-2-1方案制定原則 46 4-2-2方案組合與能效分析 47 4-3施工與效果 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4 5-1結論 64 5-2建議 64 參考文獻 66 附錄 67 A 排水管網資料 67 B 降雨資料 73 C 土地利用資料 89

    一、 住房城鄉建設部網站,http://www.mohurd.gov.cn
    二、 統計局網站,http://www.stats.gov.cn
    三、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網站,http://e-info.org.tw
    四、 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2015。
    五、 住房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2014。
    六、 陝西省人民政府,「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2016。
    七、 陝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西安市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導則」,2016。
    八、 廣州市人民政府,「廣州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7。
    九、 南京市人民政府,「南京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6。
    十、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綠色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2011。
    十一、 內政部營建署,「下水道工程施工標準」,2009。
    十二、 內政部營建署,「雨水下水道系統規劃原則檢討」,2010。
    十三、 新北市水利局,「透水保水設施規劃參考手冊」,2012。
    十四、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其中研究報告,「利用公園及學校設置滯洪設施及貯留洪水再利用之研究」,2009。
    十五、 德國漢堡工業大學,「Kalypso用戶使用手冊」,2016。
    十六、 鐘泰榮,「應用保水設計增加雨水下水道之排水能力——以新北市三重區溪美集水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十七、 林軒宇,「淺談海綿城市」,中興工程,第135期PP. 80-86,2017。

    下載圖示 校內:2020-07-25公開
    校外:2020-07-25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