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廖雁茹
Liao, Yen-ru
論文名稱: 員工分紅費用化對企業員工獎酬制度之影響
The Effect of Expensing Employee Bonus on Reward System in Business
指導教授: 吳清在
Wu, Tsing-za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會計學系
Department of Accountancy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9
中文關鍵詞: 員工認股選擇權獎酬制度員工分紅員工分紅費用化
外文關鍵詞: Expensing employee bonus, Employee Bonus, Employee Stock Option, Reward system
相關次數: 點閱:155下載: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員工分紅創造台灣科技產業之榮景,卻也因此導致股東權益受損而備受爭議。在商業會計法第64條於2006年5月24日修訂員工分紅將不再視為盈餘,及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39號「股份基礎給付之會計處理準則」自2008年1月1日實施後,員工分紅須採公平價值法衡量並以費用入帳,使得過去盛行分紅配股的高科技產業財務報表直接受到衝擊。
    適逢員工分紅費用甫實施之際,本研究以2005年至2008年之上市櫃公司為研究對象,探討員工分紅費用化及第39號公報實施後,企業員工獎酬制度是否少發放員工分紅、增加員工認股選擇權的授予。並進一步利用迴歸分析獎酬制度決定因素的改變。
    在獎酬制度決定因素部份,本研究除參考人力資源重要性與公司治理來分析員工獎酬與代理問題之關係外,另將現金流量與研發比率變數加入迴歸模型中,並以電子業虛擬變數來控制產業別的影響。最後,綜合本實證結果並參考國外員工獎酬制度的發展,提出我國企業員工激勵政策之建議方向。
    實證結果發現:員工分紅費用化實施之後,確實對企業員工獎酬制度產生影響,致使企業的員工佔總報酬比例下降,而員工認股選擇權的實施則大幅提升。此外,當董監事持股比例愈低、愈重視人力資源,企業將發放愈多員工分紅;當董監事持股比例愈低、研發比率愈高,企業將發放愈多員工認股選擇權來激勵員工。控制變數方面,資產報酬率與公司規模在所有模型皆呈顯著的結果,顯示獲利能力愈佳、公司規模愈大的公司傾向發放員工分紅。相反地,獲利能力愈差的公司,則傾向發放員工認股選擇權。

    The employee bonus booms the electronic industry in Taiwan, but still been argued for the causing of the loss of the stockholders' equity. After January 1, 2008, the employee bonus is required to be recognized as an expense and measured by fair value method. This change severely affected the electronic industry.
    This paper use the data of listed firms during 2005~2008 to investigate if enterprise increases the employee stock option (ESO) instead of decrease the employee bonus after expensing employee bonus and No. 39. Then we using regression analysis deeply discuss the determinants of reward system.
    For the determinants of reward system, this paper involves a percentage of stock held by directors and human capital to solve agency problem. We also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sh flow, growth opportunity and compensation plan. As a conclusion, we combine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with the experiences of foreign research and expect to provide the suggestion of reword system in busines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1)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pensing employee bonus, the corporate pay less employee bonus and more ESO. Thus, expensing employee bonus does influence the adoption of employee bonus schemes on business.
    (2) This study also find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capital and employee bonus, growth opportunity and ESO. On the contrary, a percentage of stock held by directors has negative impact on the compensation plan. It means when firms with weak corporate governance, usually make lower rates of bonus distribution to solve agency problem.
    (3) Besides, it also confirm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ee bonus and ROA、firm size,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 size and compensation plan.
    (4) Finally, the results support that the better profitability, the more Bonus payout and less ESO payou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7 第四節 研究架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員工分紅費用化之背景文獻 10 第二節 員工獎酬制度與公司特質之相關文獻 22 第三節 企業員工獎酬制度因應措施之相關文獻 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8 第一節 假說發展 48 第二節 實證模型 54 第三節 變數定義 57 第四節 研究樣本與資料來源 63 第四章 實證結果分析 65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分析 65 第二節 相關性分析 68 第三節 成對樣本t檢定 69 第四節 迴歸結果分析 70 第五節 額外測試 84 第六節 實證分析小結 8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8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8 第二節 研究貢獻 90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91 參考文獻 93 一、中文文獻 93 二、英文文獻 98

    丁志達(2006),《薪酬管理》。台北市:揚智文化。
    支秉鈞(2008),《股東、董監經理人及員工之權益均衡研究以電子業為例》。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王仁暉(2004),《分紅配股與公司、員工間激勵效果之關聯性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管理所碩士論文。
    王志誠、葛冠琳(2007),〈美國微軟公司員工獎酬新制之研究〉。《財稅研究》,39(5),89-113。
    王瑋琦(2005),《實施員工認股選擇權制度公司之特質探討》。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白如娟(2007),《人力資本、員工分紅費用化與企業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危建國(2007),《員工分紅費用化對股價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朱芯儀(2008),《員工分紅與公司治理之關係及其對公司績效之影響》。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
    何典諭、蔡文雄(2006),〈會計及稅制改變對權益型獎酬制度的衝擊:兼論企業之員工激勵工具選擇〉。《會計研究月刊》,251。
    巫鑫(2008),《財稅新世紀-員工獎酬制度大變革(下)》。台北市:勤業眾信財稅顧問。
    巫鑫(2008),《財稅新世紀-員工獎酬制度大變革(上)》。台北市:勤業眾信財稅顧問。
    李夙雯(2007),《員工獎酬計畫發放效益之實證性研究》。東海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李佩真(2006),《員工認股選擇權影響台灣公司生產力及勞工流動率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管理所碩士論文。
    李建然、劉正田與葉家榮(2006),〈以市場評價觀點檢測員工分紅入股是否增進人力資本〉。《會計與公司治理》,3(1),47-74。
    林文欽(2008),《員工獎勵制度對企業之影響-高科技產業之實務案例》。國立台北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林芳玉(2005),《人力資本與員工分紅入股決策之關聯性研究-以上市電子業為例》。淡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林玲如(2007),《員工分紅費用化相關事件日對股價之影響》。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祐全(2009),《第39號財會準則公報生效日前夕企業發行員工認股選擇權證決策動機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會計與資訊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揚舜、鍾俊文(2005),〈員工分紅配股與員工流動率間之關係〉。《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52,88-98。
    林新洲(2009),《財務會計準則第39號公報公佈實施後對台灣IC設計產業股價之異常變動》。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靜香(2007),《員工股票獎酬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邱玉青(2008),《組織承諾、人力資本、獎酬制度與駐外績效關連性之研究》。淡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施俊宇(2005),《智慧資本與員工認股選擇權及員工分紅配股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文通(2008),《企業爲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三十九號「股份基礎給付之會計處理準則」實施之因應--以上市(櫃)公司申請發行員工認股選擇權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柯俊榮(2008),〈談大股東股票信託供員工分紅配股〉。《稅務旬刊》,2033,40-43。
    洪尚亨(2008),《員工分紅與企業價值之相關性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會計系碩士論文。
    洪偉倫(2008),《公司董事、監察人特性對其員工分紅與股利政策之關聯性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洪翠娥(2008),《國內資訊電子業獎酬制度之探討》。國立中興大學高階經理人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崔瓊之(2003),《人力資源重要性對員工分紅入股決策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張瓊文(2007),《員工分紅費用化對公司價值之影響:個案與市場研究》。東吳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梁宏志(2007),《員工認股選擇權制度對公司績效與員工流動率之影響-以上市電子類股為例》。南台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許崇源、張仲岳及葉疏(2003),〈我們認為員工分紅應列為費用!〉。《會計研究月刊》,213,100-117。
    許琇婷(2004),《員工分紅政策與公司特性及績效關連性之研究--以台灣上市資訊電子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富強(2005),《員工認股選擇權證宣告效果及公司特質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依蘋、楊碧茵(2004),〈員工激勵制度與財務規劃策略〉。《會計研究月刊》,227,38-50。
    陳怡樺(2008),《員工分紅費用化新制對股東財富之影響》。銘傳大學經濟系碩士論文。
    陳昱如(2004),《員工分紅與公司治理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振中(2008),《員工分紅費用化及企業所可能採取的因應措施對股東及員工權益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基國(2007),《分紅費用化、人力資源因應策略與員工組織承諾與投入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芬(2007),《公司治理結構與員工分紅政策之關聯性實證研究─以台灣上市電子公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會計與資訊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繪琦(2006),《從企業生命週期觀點探視員工分紅入股之研究》。淡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曾偉倫(2006),《企業實施員工認股選擇權制度與公司治理機制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釋誼(2007),《電子業對員工分紅費用化因應措施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宗樺(2008),《員工獎酬擬制性費用化對公司經營績效與企業價值之影響》。國立中興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桂珠(2004),《企業激勵薪酬設計因子對組織吸引力之影響—以高科技公司新進研發人員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葛冠琳(2006),《美國限制性股票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志浩(2008),《股份基礎給付與盈餘管理之關聯性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高階經理人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趙輝儀(2008),《員工分紅配股費用化實施對股票異常報酬之影響─以臺灣資訊科技指數成分股為例》。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名栩(2008),《員工分紅費用化對企業經濟附加價值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劉至芊(2008),《員工分紅費用化後獎酬制度之探討》。輔仁大學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劉俊麟(2009),《員工分紅費用化對獎酬制度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會計與資訊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宛陵(2007),《員工紅利費用化對企業每股盈餘之影響及其因應方法之研究—以股票公開發行科技公司為探討對象》。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聖穎(2008),《員工認股選擇權異常發放之公司特質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耀中(2006),《員工分紅費用化對公司股價之影響-以上市櫃資訊電子產業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會計與管理決策組碩士論文。
    鐘振彰(2005),《員工分紅政策與員工生產力、公司獲利績效關聯性研究-以上市公司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Aboody, D., Barth, M. E., & Kasznik, R. (2004). SFAS No. 123 Stock-Based Compensation Expense and Equity Market Values. The Accounting Review, 79(2), 251-275.
    Balsam, S., & Miharjo, S. (2007). The Effect of Equity Compensation on Voluntary Executive Turnover.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43(1), 95-119.
    Choudhary, P., Rajgopal, S., & Venkatachalam, M. (2009). Accelerated Vesting of Employee Stock Options in Anticipation of FAS 123-R.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47(1), 105-146.
    Core, J. E., & Guay, W. R. (2001). Stock Option Plans for Non-Executive Employe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61(2), 253-287.
    Core, J. E., Holthausen, R. W., & Larcker, D. F. (1999). Corporate Governance,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ompens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51(3), 371-406.
    Elayan, F. A., Meyer, T. O., & Li, J. (2007). Accelerating Vesting of Employee Stock Options to Avoid Expense Recognition. Canadian Academic Accounting Association (CAAA), Halifax, Nova Scotia.
    Han, T. S., & Shen, C. H. (2007). The effects of bonus systems on firm performance in Taiwan's high-tech sector.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5(1), 235-249.
    Jensen, M. C., & Meckling, W. H. (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4), 305-360.
    Landsman, W., Lang M., & Yeh, S. (2007). Governance and the Split of Options between Executive and Non-executive Employe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Finance, 22(2), 109-138.
    Leahey, A. L., & Zimmermann, R. A. (2007). A Road Map for Share-Based Compensation. Journal of Accountancy, 203, 50-54.
    Meade, J. E. (1972). The theory of labor-managed firms and of profit sharing. Economic Journal, 82, 78-94.
    Noe, R. A., Hollenbeck, J.R., & Gerhart, B. (2005).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Gaining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5th ed.). NY. : Irwin/Mcgraw-Hill.
    Robinson, D. & Burton, D. (2004). Discretion in Financial Reporting: The Voluntary Adoption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for Employee Stock Option. Accounting Horizons, 18(2), 97-108.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Inc.

    下載圖示 校內:2011-06-30公開
    校外:2014-06-30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