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梁嘉玲
Liang, Chia-Ling
論文名稱: 影響慢性病病患對選擇就醫之醫療院所的關鍵性因素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atient with Chronic Disease to Choose Hospital or Clinics
指導教授: 康信鴻
Kang, Hsin-Hong
莊雙喜
Chuang, Shuang-Shi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MBA)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4
中文關鍵詞: 線性機率模型理性行為理論計畫行為理論慢性病
外文關鍵詞: Linear Probability Model,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Chronic Disease
相關次數: 點閱:124下載: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Fishbein and Ajzen(1975)的理性行為理論與Ajzen(1985)的計畫行為理論作為理論基礎,並試圖以線性機率模型(LPM)來分析大台南都會區慢性病病患選擇醫療院所的態度、選擇醫療院所的主觀規範、選擇醫療院所的行為意願、選擇醫療院所的行為控制以及病患基本資料(性別、年齡、年收入、住院或急診就醫)等變數對其選擇醫療院所的行為分析。
    本研究問卷依序為選擇醫療院所的行為、選擇醫療院所的態度、選擇醫療院所的主觀規範、選擇醫療院所的行為意願、選擇醫療院所的行為控制以及病患基本資料,經調查240位病患,計有10份無效問卷,故本研究共計230份有效問卷。
    另外,本研究透過EViews 8.0統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並以線性機率模型(LPM)討論之,研究結果顯示,以5%顯著水準下進行分析,選擇醫療院所的態度中的「醫師問診方式與態度」、「交通距離或時間」、「用藥」;選擇醫療院所的主觀規範中的「親朋好友」、「醫師背景」;選擇醫療院所的行為意願中的「繼續互動意願」;選擇醫療院所的行為控制中的「收費」、「衛教服務」;病患基本資料中的「性別」、「年收入」、「醫療經驗」,以上11個變數有顯著相關。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uss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atient with chronic disease to choose hospital or clinics. Meanwhile, we also to examinte the affect among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 intention,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and demographic variables. The judgment sampling was used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230 patient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hospital or clinics in Tainan city, responded to a set of questionnaire consisting of six parts: choose behavior,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 intention,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and patients’demographic information. This study used SPSS 18.0 and Eviews 8.0 software to build the linear probability model (LPM).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attitude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affect on patients’ choose behavior; (2) subjective norm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affect on patients’ choose behavior; (3) intention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affect on patients’ choose behavior; (4)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affect on patients’ choose behavior; (5) patients’demographic information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affect on patients’ choose behavior.

    摘 要 I Extended Abstract II 誌 謝 V 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3 第四節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第一節 理性行為理論 6 第二節 計畫行為理論 9 第三節 選擇醫療院所的相關研究 11 第四節 本研究努力方向 1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5 第二節 研究變數的操作性定義 16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設計 19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 20 第四章 研究分析結果 24 第一節 病患的基本資料 24 第二節 研究變數的敘述性統計 28 第三節 統計模型與分析結果 3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8 第一節 研究結論 38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42 第三節 實務心得與感想 43 參考文獻 48 附錄:研究問卷 52

    一、中文
    1.王郁雯、柯惠玲、嚴雅音、林盈諄、林碧莉、胡智揚與黃曉靈(2013),應用計畫行為理論探討青少年戒菸意圖及其影響因素:以南部某醫護專科學校為例,Taiwan Journal of Oral Medicine Sciences,第28卷第1期,頁4-22。
    2.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2010),2010年至2060年臺灣人口推計,台北:經濟建設委員會。
    3.何浩然(2012),影響身心障礙者選擇醫療院所的因素,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吳萬益(2011),企業研究方法,台北:華泰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5.宋畹玖(2013),人口老化趨勢下高齡者生活需求之探討,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第5卷第2期,頁1-17。
    6.李碧霞與呂昌明(1995),孕產婦授乳意圖、授乳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護理研究,第3卷第3期,頁278-290。
    7.李靜嫻與吳冠陞(2012),手部衛生工作坊:運用計畫性行為理論推行手部衛生,榮總護理,第29卷第1期,頁55-61。
    8.翁筱嵐(2012),影響病患於醫療院所持續採用行為之因素研究:雙重機制觀點之應用,銘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
    9.袁智芬、呂昌明與李碧霞等人(2007),某醫校護理科學生每日吃早餐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學校衛生,第51期,頁22-36。
    10.高美英與呂碧鴻(2000),慢性病患者對醫療院所之滿意度評量,臺灣家庭醫學雜誌,第10卷第4期,頁212-225。
    11.涂珮瓊、許文耀、張正雄與陳盈如(2011),門診癌症患者參與心理社會介入之意圖評估:計畫行為理論之運用,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第24卷第3期,頁403-428。
    12.張萩琴、陳淑芬與林惠卿(2013),更年期婦女從事規律運動行為之研究:計畫行為理論之應用,健康生活與成功老化學刊,第5卷第1期,頁1-15。
    13.張鳳航、張珏與鄭雅文(2012),從計畫行為理論觀點,探討雇主僱用精障者意願及其相關因素,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第25卷第1期,頁73-104。
    14.許淑玫、王維元與張鳳美(2013),病患選擇就醫之醫療院所潛在因素之研究:以PZB模式為基礎,安泰醫護雜誌,第19卷第2期,頁29-45。
    15.許聰鑫、王國明與林惟秋(2014),銀髮族國外旅遊行為意圖影響關係探討:兼論自我調整模式預測適用性,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第2卷第2期,頁141-152。
    16.郭明煌、廖鴻圖、蕭麗齡與王亭雅(2014),資訊隱私顧慮對社群網站使用者使用意圖影響之研究:以Facebook為例,資訊管理學報,第21卷第4期,頁341-363。
    17.陳建文、李有仁、嚴秀茹與鄭江宇(2008),消費者使用購物網站之行為模式,資訊管理學報,第15卷第3期,頁1-27。
    18.黃俊寧、胡天鐘與陳俞螢(2014),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台灣民眾對臍帶血儲存之認知與行為意圖,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第8卷第1期,頁42-75。
    19.黃淑真(2005),住診醫療院所選擇行為之研究:以台南市區域層級以上醫院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班論文。
    20.黃聖峯、鄒仁淳與林娟娟(2014),社群網站之使用行為研究:以Facebook為例,Electronic Commerce Studies,第12卷第2期,頁201-234。
    21.劉玉山、王佳惠與郭乃文(2007),醫院藥師提供用藥指導之態度與行為意向,北市醫學雜誌,第4卷第2期,頁167-181。
    22.劉彩卿與吳佩璟(2001),全民健保下病患在各醫療層級間的就醫選擇:台北市小兒科病患為例,醫務管理期刊,第2卷第2期,頁87-108。
    23.謝碧容、許時涵、郭品誼與蘇郁涵(2013),影響臨床資訊系統使用因素之探討:以科技接受模式、計劃行為理論及電腦自我效能的整合性觀點,健康管理學刊,第11卷第2期,頁107-123。
    二、英文
    1.Ajzen, I., (1985), 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ction-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 Heidelberg: Springer.
    2.Crespo, A. H., & Bosque, I. R. D., (2008), The effect of innovativeness on the adoption of B2C E-Commerce: A mode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4(6), 2830-2847.
    3.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Boston: Addison-Wesley.
    4.Han, H., & Kim, Y., (2010), An investigation of green hotel customers’ decision formation: Developing an extended model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9(4), 659-668.
    5.Huchting, K., Lac, A., & LaBrie, J. W., (2008), An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o sorority alcohol consumption. Addictive Behaviors, 33(4), 538-551.
    6.Javadi, M., Kadkhodaee, M., Yaghoubi, M., Maroufi, M., & Shams, A., (2013), Applying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predicting of patient safety behaviors of nurses. Mater Sociomed, 25(1), 52-55.
    7.Kwon, J., Sauer, K. L., Canter, D. D., Liu, P., (2010), Room service implementation in U.s. hospitals: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110(9), A-70.
    8.Quintal, V. A., Lee, J. A., & Soutar, G. N., (2010), Risk, uncertainty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 tourism example. Tourism Management, 31(6), 797-805.
    三、網路
    1.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4年9月),102年度死因統計,2015年5月1日取自http://www.mohw.gov.tw/cht/DOS/Statistic.aspx?f_list_no=312&fod_list_no=5150

    下載圖示 校內:2018-09-03公開
    校外:2018-09-03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