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鄭秀美 Cheng, Shiu-Mei |
|---|---|
| 論文名稱: |
日治時期臺灣婦女的勞動群相(1895-1937) Working Wome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Rule in Taiwan (1895-1937) |
| 指導教授: |
高淑媛
none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 畢業學年度: | 95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52 |
| 中文關鍵詞: | 日治時期 、經濟發展 、世風面貌 、勞動婦女 |
| 外文關鍵詞: | Working Women, Public Morals, Economic Development, Japanese Colonial Rule |
| 相關次數: | 點閱:169 下載:23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我們可由戰後的諸多資料發現,隨國民政府播遷來臺的外省人,不但對臺灣的各種人情事物感覺好奇,尤其臺灣各職場遍佈著女性,更使他們大開眼界。這特殊的歷史現象,當可追溯至日治時期臺灣的政治、經濟、社會等變化所致。
於是本文試圖探討日治時期臺灣中下階層婦女的勞動群相,而為排除戰時體制下的複雜背景,於是以1895~1937這近四十年為時間斷限。全文除序論與結論外,依歷史思維分有四章架構。
第二章先探討女性就業環境的形成,除了延續清代勤務勞動習慣的因素外,更有日治時期的經濟發展、女性改造、輿論支持、人口成長、技術變遷、態度開放等主客觀因素影響。
由此作為後續章節的探索背景後,第三章、第四章便是分述從事家內工業,及參與專賣製造事業、加入新式工場的女工就業圖像。其中家內工作產業包括有蓪草業、帽蓆業、機織業、採揀茶葉等類別;專賣製造乃以煙草業為例;新式工廠則是介紹鳳梨罐頭及紡織工場概況。
女性參與經濟活動後所呈現的生活圖像,則是第五章的論述內容。由她們個人的轉變,而至對家庭的影響,再擴及對世風面貌的形塑,從而也見證中下階層婦女百年來的蛻變歷程。
By a great deal of materials after the World WarⅡ,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other provinces people followed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moved to Taiwan feel curious to various kinds of human feeling things, especially women spread every working market makes them surprised. The special historical phenomenon could be traced back to the changes of politics, economy and society during the rule of Japan Colonial rule in Taiwan.
The thesis is a preliminary inquiry into the middle-low class women-work groups. To get rid of the complicated background in wartime, I consider the horizon of the past 40 years during 1895~1937. The full thesis composed of four chapters in accordance with historical concept besides the theory of preface and conclusion.
In chapter two, I try to discuss the forming of the environment employing women in Taiwan. Besides an extended duty for Ch’ing Dynasty, the factors are inclu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omen’s transformation, supporting public opinion, growing population, technological changes, open attitude also have big influences.
By the exploratory background, chapter three and four are focus on women who engaged in the household sideline, undertook the monopoly making, and joined new-type factory. The household sideline productions included grass industry, cap-seat industry, knit by machine, adopting and choosing tea etc. The monopoly making takes tobacco industry as an example. As for the new-type factory, I choose the textile and pineapple pot.
What pictures appeared while women participated in the economic activity are the contents of chapter five. From the personal transition to the impact on family, and then mold on public, it witness the changes over 100 years of women in Taiwan.
一、日治時期的報紙及期刊
《高雄經濟情報》第5卷第1~第4號,昭和17年(1942)3月~昭和18年(1943)4月,
高雄:高雄商工會議所。
《臺南新報》微捲74捲,大正10年(1921)5月~昭和12年(1937)1月。
《臺灣日日新報》明治31年(1898) 5月~昭和12年(1937) 6月,臺北:五南出版社複刊版。
《臺灣民報》第1~305號,大正12年(1923)~昭和5年(1930),臺北:東方文化書
局複刊版。
《臺灣協會會報》第1~100號,明治31年(1898)10月~明治40年(1907)1月,東京:
株式會社書房。
《臺灣時報》電子資源庫,明治31年(1898) ~昭和12年(1937),臺北:漢珍,2004。
(http://cdnet.lib.ncku.edu.tw/93cdnet/chinese/talk/twjiho.htm)
《臺灣婦人界》微捲5卷,昭和9年(1934)~昭和14年(1939)。
《臺灣新民報》第306~410號,昭和5年(1930)~昭和7年(1932),臺北:東方文化
書局複刊。
田中前
昭和16年(1941) 〈臺灣產業の性格と工業化問題〉,《高雄經濟情報》4(1):
1-116。
昭和17年(1942) 〈臺灣に於ける勞動力の社會的性格〉,《高雄經濟情報》
5(1):1-52。
櫻井芳次郎
昭和11年(1936) 〈臺灣のパインアップル罐詰事業の創業〉,《熱帶園藝》
6(3):213-220。
二、日治時期的政府出版品
臺灣教育會編
昭和14年(1939) 《臺灣教育沿革誌》。臺北:臺灣教育會。
臺灣總督府
大正3年~昭和7年(1914~1932)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事業》第12年報~30年報(中間缺
29、30年報)。臺北: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
明治41年(1908) 《大甲藺及同製品調查書》。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
臺灣總督府官方臨時國際調查部
昭和9年(1934) 《昭和五年國勢調查結果表全島編》。臺北: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
昭和2年(1927) 《臺灣總督府專賣事業》。臺北:臺灣總督府專賣局。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大正元年~昭和2年(1913~1928) 《臺灣商工統計》。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特產課
昭和10年(1935) 《熱帶產業調查會:鳳梨產業ニ關スル調查書》。臺北:臺灣總督府
殖產局特產課。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商工課
昭和3年(1928) 《臺灣ニ於ケル家內工業》。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商工課。
昭和10年(1935)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商工課工業彙報第三號:蓪草紙に關する調
查》。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商工課。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編
昭和6~16年(1931~1941) 《工場名簿》1929~1938年度(缺1933年度)。臺北:臺灣總督
府殖產局。
臺灣總督府編
明治45年(1912) 《臺灣教科用書國民讀本(九)》。臺北: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編
昭和5年(1930) 《臺灣ニ於ケル帽子(臺中州)》。臺北:臺灣總督府。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編
明治38(1905)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二部:調查經濟資料報告》。東京:三秀舍出
版社。
三、日文的專書
小池金之助
昭和18年(1943) 《臺灣帽子の話》。臺北:臺灣三省堂。
今村義夫著
大正11年(1922) 《臺灣之社會觀》。臺南:臺南新報印刷部。
四、論文
王振勳
1993 〈江蘇太湖地區小農耕作與農村社會變遷〉。中國文化大學博士論文。
高淑媛
2003 〈臺灣近代產業的建立-日治時期臺灣工業與政策發展〉。成功大學歷史學研究
所博士論文。
陳千惠
2003 〈臺灣中部集集婦女的生活史:1920-1970〉。暨南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游鑑明
1995 〈日據時期臺灣的職業婦女〉。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楊雅慧
1994 〈戰時體制下的臺灣婦女(1937-1945)-日本殖民政府的教化與動員〉。清華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建圖
2001 〈日治時期臺灣鳳梨產業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嘉雯
1995 〈臺灣婦女勞動參與的決定因素:戰前與戰後的比較〉。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五、中文期刊
王振勳
2002 〈日治時期苑裡通霄地區藺草帽蓆產銷與當地社會變遷〉,《人文與社會
學報》1:39-52。
何思瞇
1989 〈日據時代臺灣專賣事業初探〉,《中國歷史學會學集刊》21:297-355。
何素花
2004 〈臺灣蠶業之發展-日治時期殖民經濟事業之一〉,《臺灣史料研究》22:
72-111。
呂玉瑕
1980 〈社會變遷中臺灣婦女之事業觀-婦女角色意識與就業態度的探討〉,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0:25-66。
1994 〈城鄉經濟發展與已婚婦女就業─女性邊緣化(Female Marginalization)
理論試探〉,《人口學刊》16:107-133。
周憲文
1956 〈日據時代臺灣之農業經濟〉,《臺灣銀行季刊》8(4):81-125。
1956 〈日據時代臺灣之工業經濟〉,《臺灣銀行季刊》8(4):126-163。
林淑慧
2004 〈日治時期臺灣婦女解纏足運動及其文化意義〉,《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
分館館刊》10(2):76-93。
張明雄
1992 〈清末以來臺灣茶葉政策的演變及其檢討〉,《臺灣文獻》43(2):183-193。
1994 〈臺灣的茶詩、茶歌與茶文〉,《臺北文獻直字》108:169-189。
張德南
1999 〈臺灣蓪草業翹首-金泉發(1878-1939)的初探〉,《竹塹文獻》12:76-87。
許俊雅
1996 〈日治時期臺灣小說家筆下的民俗風情〉,《中央日報》:19。
陳逢源著,葉笛譯
1994 〈站在臺南公園的池畔〉,《文學臺灣》12:22-23。
陳慈玉
1988 〈二十世紀初期的女工〉,《歷史月刊》2:112-117。
曾立維
2004 〈日治時期臺灣的蓪草產業--以新竹地區為探討中心〉,《政大史粹》7:91-
157。
游鑑明
1992 〈有關日據時期臺灣女子教育的一些觀察〉,《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3:
13-18。
1994 〈日據時期臺灣的新女性〉,《婦女研究通訊》32:2-9。
2005 〈當外省人遇到臺灣女性:戰後臺灣報刊中的女性論述1945-1949〉〉,《中
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7:165-224。
楊翠
1992 〈為臺灣婦運撐開第一片天空-日據時期的臺灣新女性〉,《臺灣史田野
研究通訊》23:19-25。
劉鶯釧、謝嘉雯
1997 〈女性勞動參與的決定因素:1905-1940年的臺灣實證〉,《經濟論文叢
刊》25(2):183-205。
謝森中、潘盛藩
1955 〈臺灣之草帽〉,《臺灣銀行季刊》7(3):42-68。
簡秀珍
2003 〈日治時期宜蘭地區慶典中的游藝活動〉,《藝術評論》13:95-133。
蘇子建
1999 〈新竹碩果僅存的蓪草業者-吉森公司訪問記〉,《竹塹文獻》11:96-105。
六、中文專書
E.Patricia Tsurumi(派翠西亞.鶴見)著、林正芳譯
1999 《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宜蘭: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JAMES W.DAVIDSON
1988 《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臺北:南天出版社複
刻版。
Lames W. Davidson著、蔡啟恒譯
1972 《臺灣之過去與現在(第二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大園市藏
1985 《現代臺灣史(二)》。臺北:成文出版社複刻版。
川口長孺
1959 《安平縣雜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王乃信等翻譯
2006 《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篇 領臺以後的治安狀況(中卷)-臺灣社會運動史
(1913-1936):第五冊 勞動運動、右翼運動》。臺北:海峽出版社。
井出季和太著、郭輝編譯
2003 《日據下之臺政》。臺北:海峽出版社。
井東憲
1985 《臺灣案內》。東京:殖民事情研究所版;臺北:成文出版社複刻版。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
2002 《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海峽出版社。
仲摩照久主編、葉婉奇翻譯
2001 《北臺灣文史踏查》(日本時代臺灣地理風俗大系資料彙編:1)。臺北:
原民出版社。
朱衣
1993 《民國女子:陸寒波傳奇》。臺北:時報出版社。
竹越與三郎
1985 《臺灣統治志》。臺北:成文出版社複刻版。
庄司總一著、黃玉燕譯
1999 《陳夫人》。臺北:文英堂出版社。
佐倉孫三
1961 《臺風雜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吳子光
1959 《臺灣紀事》。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吳文星
1992 《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出版社。
吳文星等人編著
2003 《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解說、總目次、索引》。
臺北:南天出版社。
吳濁流
1967 《吳濁流選集》。臺北:廣鴻文出版社。
吳瀛濤
1975 《臺灣諺語》。臺北:臺灣英文出版社。
呂紹理
1998 《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出版社。
李春生
1978 《東遊六十四日隨筆》。臺北:文海出版社複刻版。
李國祁
1982 《中國近代化的區域研究-閩浙臺地區:1860-1916》。臺北:中研院近
史所。
李國祁總撰
1995 《臺灣近代史 經濟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5 《臺灣近代史 社會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沈茂蔭
1962 《苗栗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周芬伶
1998 《憤怒的白鴿:走過臺灣百年歷史的女性》。臺北:元尊出版社。
卓意雯
1993 《清代臺灣婦女的生活》。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
周鍾瑄
1962 《諸羅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東嘉生
1995 《臺灣經濟史研究》。臺北,南天出版社複刻版。
林川夫主編
1990 《民俗臺灣(第四輯)》。臺北:武陵出版社複刻版。
1990 《民俗臺灣(第六輯)》。臺北:武陵出版社複刻版。
1991 《民俗臺灣(第七輯)》。臺北:武陵出版社複刻版。
林滿秋等作
2000 《臺灣心女人》。臺北:遠流出版社。
林滿紅
1997 《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臺北:聯經出版
社。
林豪
1963 《澎湖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林耀華著、宋和譯
1986 《金翅-傳統中國家庭的社會化過程》。臺北:桂冠圖書出版社。
施叔青、蔡秀女編
1999 《世紀女性‧臺灣第一》。臺北:麥田出版社。
范勝雄
2004 《半月沉江五條港》。臺南:臺南市政府。
范麗卿
1993 《天送埤之春》。臺北:自立晚報出版社。
涂照彥著、李明俊譯
1993 《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人間出版社。
張玉法、李又寧編
1988 《中國婦女史論文集第二輯》。臺北:商務出版社。
張仲堅
2002 《臺灣帽蓆:1727-2000》。臺中:臺中縣手工藝品商業同業公會。
張我軍
1975 《張我軍文集》。臺北:純文學出版社。
張宗漢
1985 《光復前臺灣之工業化》。臺北:聯經出版社。
張勝彥等人編著
1996 《臺灣開發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許俊雅
1994 《臺灣文學散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7 《臺灣文學論-從現代到當代》。臺北:南天出版社。
2003 《日治時期臺灣小說選讀》。臺北:萬卷樓出版社。
許雪姬
2004 《臺灣歷史辭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
連橫
1979 《臺灣通史》。臺北:眾文出版社複刻版。
陳國鈞
1987 《勞工問題》。臺北:三民出版社。
陳紹馨
1979 《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臺北:聯經出版社。
陳惠雯
1999 《大稻埕查某人地圖─大稻埕婦女的活動空間/近百年來的變遷》。臺北:博揚
出版社。
傅素芬
2003 《螢光曲-延平之父 朱朝陽之歌》。臺北:財團法人延平朝陽文教基金
會。
游鑑明
1988 《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臺北: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1993 《走過兩個時代的臺灣職業婦女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
研究所。
黃旺成監修,林水樹纂修
1956 《新竹縣志稿‧經濟志:商業 金融 特產》。新竹:新竹縣文獻委員會。
黃美娥主編
1998 《張純甫全集:詩集(上)》。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黃富三
1977 《女工與臺灣工業化》。臺北:牧童出版社。
楊千鶴著
2001 《楊千鶴作品集3:花開時節》。臺北:南天出版社。
楊翠
1993 《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1920-1932)》。臺
北:時報文化出版。
葉肅科
1993 《日落臺北城:日治時代臺北都市發展與臺人日常生活(1895-1945)》。臺北:
自立晚報出版社。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
1987 《臺灣慣習記事(中譯本) 第二卷下》。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
1946 《臺灣省51年來統計提要》。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委員會
1984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臺灣基督長老教會。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57 《日據時代臺灣經濟之特徵》。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59 《新竹縣志初稿》。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臺灣總督府編
1985 《臺灣地理大系》。臺北:成文出版社複刻版。
1985 《臺灣現勢要覽(二)(三)》。臺北:成文出版社複刻版。
蔡振豐
1959 《苑裏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鄭喜夫總撰
1991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四:經濟志財稅篇》。臺中:臺灣省文獻會。
1998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四:經濟志工業篇》。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賴澤涵主編
1993 《臺灣光復初期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2002 《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客委會。
應大偉
1995 《一百年前的臺灣寫真》。臺北:圓神出版社。
1996 《臺灣女人》。臺北:田野影像出版社。
戴寶村、王峙萍
2004《從臺灣諺語看臺灣歷史》。臺北:玉山社出版社。
鍾肇政、葉石濤主編
1997 《薄命》。臺北:遠景出版社。
1997 《一群失業的人》。臺北:遠景出版社。
瞿海源、章英華主編
1986 《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羅秀華
2004 《臺灣的老行業》。臺北:遠足文化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