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有亮
Tsai, Yu-Liang
論文名稱: 論凶宅之說明義務及價值減損
The Duty to Disclose Haunted House and Its Devaluation
指導教授: 侯英泠
Hou, Ing-L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2
中文關鍵詞: 凶宅說明義務價值減損
外文關鍵詞: Haunted House, Duty of Disclose, Devalu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01下載:2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有關於凶宅之討論越來越多,主要除了民眾權利意識之抬頭外,更有賴於越來越多法律學者及實務見解陸續投入此一領域之探討,本文亦基於過去學說及實務見解之累積,進行本論文之研究。凶宅之問題源於其文化意義,經過研究,人們普遍對於非常態死亡多有畏懼之心裡,若死亡發生於房屋內,將使該房屋成為人們心理上難以接受之處所,因心理層面的壓力,更使該曾經發生過死亡情事的房屋成為交易上乏人問津的商品。因此,此類房屋於交易上的說明義務以及發生死亡情事後的損害填補問題,已經成為刻不容緩討論的議題。為研究此問題,必須先探討各界對於此畏懼感的認定標準為何,以作為說明義務內容範圍以及價值減損之輔助判斷標準,而畏懼感認定之標準,即為凶宅認定之標準。大體而言,內政部對凶宅認定之範圍最窄,法院次之,民間最廣,但民間以及法院標準頗為接近。於凶宅交易說明義務之研究部分,首先應認為有資訊優勢者應承擔說明義務,例如房屋持有者以及房仲業者。次之於說明義務之內容部分,必須區分不同的契約型態而有不同的結論,本文主要以買賣、租賃、仲介契約探討之。最後關於違反該說明義務之法律效果。主要可以討論締約上過失、詐欺、債務不履行以及瑕疵擔保責任等。於凶宅之價值減損部分,首先探討價值減損於民事上之侵害客體為何,於此主要有純粹經濟損失說以及所有權侵害說。次之討論該價值減損如何判斷,由於一般不動產估價學有其於凶宅估價上的挑戰,故本文認為可另以判斷上的統計以及嫌惡性設施貶值影響之研究輔助參照之。最後為了實務上侵權爭議的圓滿解決,本文亦提出在侵權責任上其他爭議之討論。

    This year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discussions about haunted house , it is mainly due to the fact that scholars and judicial opinions have been gradually introduced into this field. This paper also conducts research based on the accumulation of past doctrines and judicial in-sights. The problem of the haunted house stems from its cultural significance. After research, people are generally fearful of unnatural death. If the death occurs in the house, it will make the house a psychologically unacceptable place. Because of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the house that has experienced death has become a product that people are not willing to buy. Therefore, the issue of the duty of disclose and devaluation must be discussed. In order to study this problem, we must first discuss the criteria for determining this feel of fear, as a supplementary judgment standard for the scope of the duty of disclose and the devalution, and the standard of feel of fear determination is the standar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haunted house. In general, the standards of the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are the narrowest, the judicial opinions are second, the general people are the widest, but the standards of the gen-eral people and the judicial opinions are quite close. In the research part of the duty of dis-close, first of all, those who have the advantage of information should bear the duty to dis-close, such as the house owner and the agency. Secondly, the content of the duty of disclose, it is necessar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different contract type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ale, lease, and intermediary contract. Finally, the legal effect of vio-lating the duty of disclose mainly discuss culpa in contrahendo, fraud, non-performance, and liability for war-ranty. In the part of the devalution, first discuss the legal position of the devalution. Some people think that devalution is pure economic loss, and some people think that it is owner-ship violation. In addition, must to discuss how to judge the loss, because the general estima-tion method has its challenge on the haunted house,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it can be supple-mented by the statistics of the judgment practice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the deval-uation of abhorrent facilities. Finally, in order to successfully resolve the disputes of tort liability in practice, this paper also presents a discussion of other disputes of tort liabilit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 2 第三節 研究架構 3 第四節 我國居住暨交易型態及文化因素與凶宅問題之連結 4 第一項 我國目前居住型態概況 5 第一款 法規面觀察 5 第一目 民法與公寓大廈管理條例 6 第二目 建築法與建築技術規則 8 第二款 非法規面觀察 8 第一目 房仲業者及網路平台對於居住型態的分類 9 第二目 內政部不動產成交案件實際資訊申報書 10 第三款 我國居住型態比率概況 11 第四款 小結 12 第二項 我國住宅交易型態概況 12 第一款 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 12 第二款 民間房仲業者之服務 13 第三款 統計上之資料 13 第三項 我國之凶宅文化因素 14 第四項 小結 15 第二章 凶宅之認定 16 第一節 民間對凶宅之認定 16 第一項 台灣凶宅網 17 第一款 原因 17 第二款 地點 18 第三款 時間 18 第二項 以實務案例觀察 19 第一款 原因 19 第二款 地點 20 第三款 時間 20 第二節 實務見解 21 第一項 內政部見解 21 第一款 92年「不動產委託銷售契約書範本」 22 第二款 97年「內授中辦地字第0970048190號函釋」 23 第三款 101年「成屋買賣契約書範本」及「成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24 第四款 104年「不動產說明書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26 第五款 107年「住宅租賃契約書範本」(「住宅租賃契約應約定及不得約定事項」) 27 第六款 108年「住宅包租契約書範本」(「住宅包租契約應約定及不得約定事項」)、「住宅轉租契約書範本」(「住宅轉租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30 第七款 小結 32 第二項 法院見解 36 第一款 以「原因」分析 37 第一目 自殺與他殺 37 第二目 意外致死與自然死亡 38 第三目 不採取特定原因成立之立場 42 第二款 以「地點」分析 42 第一目 「發生地點」與「結果地點」皆在專有部分。 43 第二目 「發生地點」在專有部分;「結果地點」非於專有部分 44 第四目 「發生地點」與「結果地點」皆非於專有部分 46 第五目 不以特定地點而具體判斷 50 第三款 以「時間」分析 51 第一目 賣方產權持有期間之爭論 51 第二目 死亡事件發生之久暫與凶宅之成立 53 第三節 與凶宅相關之類似概念 55 第一項 凶宅與鬼屋 55 第二項 凶宅與嫌惡性設施 57 第三項 凶宅與污名化不動產 58 第四節 小結暨凶宅認定之廣狹及其法律實益 59 第一項 各種凶宅標準之廣狹 59 第二項 凶宅認定之法律實益 60 第一款 輔助說明義務內容認定之法律實益 60 第二款 輔助判斷價值減損之法律實益 61 第三章 凶宅交易價值減損之判斷 64 第一項 估價單位之判斷 65 第一款 不動產估價之意義 65 第二款 影響建築物價格之因素 66 第三款 形成建築物價格之原則 67 第一目 需要與供給原則 68 第二目 變動原則 68 第三目 替代原則 68 第四目 最有效使用原則 68 第五目 均衡原則 69 第六目 收益遞增遞減原則 69 第七目 收益分配原則 70 第八目 貢獻原則 70 第九目 適合原則 70 第十目 競爭原則 71 第十一目 預測原則 71 第十二目 外部性原則 71 第四款 建築物價格評估方法概述 73 第一目 成本法(不動產估價技術規則第48條至69條) 73 第二目 比較法(不動產估價技術規則第18條至27條) 74 第三目 收益還原法(不動產估價技術規則第28條至47條) 75 第五款 凶宅於不動產估價學之挑戰及啟發 75 第一目 凶宅於不動產估價學之挑戰 76 第二目 凶宅於不動產估價學之啟發 80 第二項 嫌惡性因素對不動產價格之影響 80 第一款 與凶宅接近之嫌惡性設施 81 第二款 「殯儀館」或「墳墓」對於房價之影響 82 第三款 於凶宅價值評估之參考 83 第三項 實務判決上之統計 84 第一款 原因:自殺;發生地:專有部分;結果地:專有部分 84 第二款 原因:自殺;發生地:專有部分;結果地:非專有部分 85 第三款 原因:自殺;發生地:非專有部分;結果地:非專有部分 86 第四款 原因:意外;發生地:專有部分;結果地:專有部分 86 第五款 原因:意外;發生地:專有部分;結果地:非專有部分 87 第六款 原因:他殺;發生地:專有部分;結果地:專有部分 87 第四項 小結 88 第四章 凶宅交易之契約說明義務 90 第一節 契約說明義務之立論基礎 93 第一項 誠實信用原則的具體化 94 第一款 誠實信用原則的意義與功能 94 第二款 具體化誠信原則與說明義務 95 第二項 契約自由原則及實質正義 96 第一款 私法自治原則與契約自由原則 96 第二款 契約拘束力與自我負責原則 97 第三款 實質契約自由與說明義務 98 第三項 信賴責任理論 100 第一款 信賴保護之正當性 100 第二款 信賴保護之基礎 100 第三款 信賴保護與說明義務 101 第二節 契約說明義務之義務類型 102 第一項 契約之義務群 102 第一款 真正義務 102 第一目 給付義務 103 第二目 附隨義務 104 第二款 不真正義務 104 第二項 說明義務之契約義務類型 105 第一款 資訊給付義務 105 第二款 資訊保護義務 105 第三節 凶宅資訊之說明義務主體及其內容 106 第一項 凶宅說明義務之主體 106 第一款 資訊風險之分配 107 第一目 客觀因素 107 第二目 主觀因素 108 第三目 資訊需求者之與有過失 108 第二款 凶宅資訊風險之分配 109 第一目 凶宅持有人須負擔說明義務 109 第二目 仲介業者須負擔說明義務 109 第三目 否認締約相對人之調查義務 110 第二項 凶宅交易說明義務之內容 111 第一款 實務見解 111 第一目 內政部見解 112 第二目 法院見解 114 第二款 本文見解 117 第一目 凶宅交易之契約說明義務之義務類型 117 第二目 在不同契約利益下之凶宅交易說明義務之內容 120 第四節 違反凶宅交易契約說明義務之效果 129 第一項 締約上之過失責任 129 第一款 民法第245條之1「契約未成立」之意義 130 第二款 締約上之過失與說明義務之違反 131 第三款 違反凶宅交易說明義務之締約上過失責任 133 第二項 不作為詐欺 134 第一款 不作為詐欺與說明義務 134 第二款 違反凶宅交易說明義務之不作為詐欺 136 第三項 瑕疵擔保責任 137 第一款 物之瑕疵擔保責任 137 第二款 凶宅是否屬於物之瑕疵 138 第三款 民法第360條與說明義務 140 第四款 民法第360條與凶宅交易之說明義務 141 第四項 債務不履行責任 142 第一款 不完全給付 142 第一目 不完全給付之意義 142 第二目 附隨義務之違反與不完全給付 143 第三目 凶宅交易說明義務與不完全給付 144 第二款 受任人之損害賠償責任 144 第五項 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 145 第五章 凶宅價值減損之侵權責任 147 第一節 價值減損於民事法之侵害客體 148 第一項 純粹經濟上損失說 148 第二項 所有權侵害說 150 第三項 本文見解 153 第一款 價值減損非屬純粹經濟上之損失 153 第二款 價值減損屬於所有權侵害之其他理由 154 第一目 浮動的所有權概念 154 第二目 所有權概念於憲法之闡釋 155 第三目 達成所有權之經濟作用 157 第三款 價值減損所侵害之所有權權能 158 第二節 價值減損於侵權行為責任之請求權基礎 160 第一項 一般侵權責任 160 第一款 自殺成功時已喪失權利能力,是否有負擔侵權行為之可能? 161 第二款 是否為違反善良風俗之行為 162 第一目 法院見解 163 第二目 學說見解 164 第三目 本文見解 165 第三款 第184條第1項後段「故意」之內涵 166 第一目 自殺(或他殺)故意與法益侵害故意之區別 167 第二目 本文見解 168 第四款 自殺或他殺是否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 171 第二項 僱用人連帶責任 172 第一款 受僱人自殺或殺人或過失致人於死是否屬職務上之行為 173 第一目 自殺型侵權行為爭議 175 第二目 他殺型侵權行為爭議 176 第二款 僱用人對於受僱人自殺或殺害他人或過失致人於死是否已盡相當注意或縱盡相當注意亦無法避免 178 第三項 承租人之侵權行為代負責任(民法第433條) 179 第一款 民法第433條之責任性質 179 第一目 第三人成立侵權行為前提說 179 第二目 獨立判斷說 180 第三目 本文見解 181 第二款 第三人屋內自殺承租人之民事責任判斷 182 第六章 結論 184 第一節 凶宅交易說明義務之確立 184 第二節 內政部規範之評析與修正建議 186 第三節 對於所有權概念之彈性解釋 189 第四節 凶宅價值減損判斷之建議 190 參考文獻 191 表一:內政部凶宅認定見解(統一前) 199 表二:內政部凶宅認定見解(統一後) 200 表三:內政部凶宅認定見解與民間比較 200 表四:內政部凶宅說明義務見解(統一前) 201 表五:內政部凶宅說明義務見解(統一後) 201 表六:實現「安穩居住於房屋利益」之說明義務內容 201 表七:實現「正確評估房屋價值之利益」之說明義務內容 202

    壹、專書著作(按姓名筆劃排序)
    1.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三民,增訂新版,2015年6月。
    2. 王澤鑑,民法物權,三民,1996年10月。
    3. 王澤鑑,民法總則,三民,2012年8月。
    4. 王澤鑑,債法原理(一),三民,增訂版,2002年6月。
    5.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6),三民,1994年8月。
    6. 甘添貴,刑法各論上,三民,修訂二版,2010年11月。
    7. 台灣金融研訓院,不動產估價理論方法與案例分析,自版,增修訂二版,2006年11月。
    8. 李淑明,債法各論,元照,2011年5月。
    9. 邱聰智,新訂債法各論(上),元照,2008年8月。
    10. 卓輝華,不動產估價,五南,二版一刷, 2010年2月。
    11. 林英彥,不動產估價,文笙,10版, 2004年8月。
    12. 林誠二,民法債編總論上,瑞興,2000年9月。
    13. 林誠二,民法債編總論下,瑞興,2001年3月。
    14. 林誠二,債法總論新解,瑞興,二版,2013年1月。
    15.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元照,增訂十版,2008年1月。
    16. 侯英泠,論院內感染之民事契約責任-以爆發SARS院內感染為例,正典,2004年6月。
    17. 姚瑞光,民法物權論,2011年2月。
    18. 姚志明,侵權行為法,元照,二版,2011年1月。
    19. 張義權,不動產估價理論概要,永然文化,2001年8月。
    20. 敦厚村,不動產估價概要理論與實務,新文京,二版,2006年8月。
    21. 黃茂榮,債法總論(第二冊),植根,增訂版,2004年7月。
    22. 鄭玉波著,黃宗樂修訂,民法物權,三民,修訂十五版,2008年5月。
    23. 鄭冠宇,民法物權,新學林,二版,2011年9月。
    24. 劉春堂,民法債編通則(一)契約法總論,三民,增修版,2011年12月。
    25. 劉春堂,民法債編各論(上),三民,2011年9月。
    26. 劉春堂,民法債編各論(中),三民,2011年11月。
    27. 謝哲勝,民法物權,三民,增訂三版,2010年6月。
    28. 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上),新學林,修訂三版,2004年8月。

    貳、期刊雜誌(按姓名筆劃排序)
    1. 向明恩,物之瑕疵擔保責任之再探—以凶宅案為例──評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九十九年度訴字第二一八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12期,2011年12月,頁93-105。
    2. 向明恩,前契約說明義務之形塑與界線--評基隆地方法院九十二年度訴字第三四二號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90期,2011年3月,頁171-181。
    3. 邱琦,凶宅與純粹經濟上損失,月旦裁判時報第7期,2011年2月,頁20-28。
    4. 李泳龍;黃宗誠,特種營業對鄰近住宅使用影響之分析—以台南市第五期重劃區為例,台灣土地研究第四期,2002年5月,頁81-100。
    5. 吳瑾瑜,由所有權角度看受僱人於租賃屋內自殺衍生之僱用人侵權暨承租人契約責任爭議──以最高法院一○三年度台上字第五八四號民事判決為例,月旦裁判時報第34期,2015年4月,頁5-14。
    6. 吳從周,凶宅、物之瑕疵與侵權行為──以兩種法院判決案型之探討為中心,月旦裁判時報第12期,2011年12月,頁106-113。
    7. 吳從周,凶宅與物之瑕疵擔保,月旦法學教室第99期,2011年1月,頁14-15。
    8. 林祖嘉;黃麗蓉,嫌惡性風水對商用不動產價格影響之研,住宅學報第23卷第1期,2014年6月,頁51-72。
    9. 姚志明,營建工程承攬契約定作人協力義務之性質──評最高法院九十九年台上字第一○九六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6期,2010年12月,頁41-42。
    10. 侯英泠,交易上重要的物之性質資訊與說明義務,月旦法學教室第158期,2015年12月,頁12-14。
    11. 郭麗珍,我國民事損害賠償法之新發展,月旦法學雜誌第99期,2003年8月,頁74-85。
    12. 陳耀峰,「瑕疵不動產」契約的經濟效益之初探-以司法判決中的凶宅為例,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14卷4期,2015年12月,頁122-132。
    13. 陳忠五,論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保護客體:“權利”與“利益”區別正當性的再反省,臺大法學論叢,第36卷第3期,頁51-254。
    14. 陳忠五,承租人自殺致房屋成為凶宅之損害賠償責任──最高法院一○四年度台上字第一七八九號判決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217期,2017年12月,頁5-27。
    15. 陳聰富,論過失侵害利益之侵權責任:區別權利侵害與利益侵害的困境與突破,臺大法學論叢46卷第1期,2017年3月,頁135-200。
    16. 張瀞文,論凶宅之定義以及其與物之瑕疵間之必然性,軍法專刊62卷第3期,2016年6月,頁122-142。
    17. 張義權,「兇宅」有價值減損,那「兇地」呢?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9卷第4期,2010年12月,頁50-59。
    18. 張義權,跳樓自殺是否為兇宅及其價值減損之探討,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7卷第3期,2008年9月,頁115-122。
    19. 張義權、何信輝,兇宅對房地產價格減損評估研究,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6卷第3期,2007年9月,頁42-56。
    20. 許政賢,凶宅、物之瑕疵與法律適用,月旦法學教室第138期,2014年4月,頁12-14。
    21. 黃相博,淺析斡旋金之性質及其法律效力,公平交易季刊 第6卷第2期,民1998年4月,頁39-65。
    22. 曾品傑,論資訊提供義務─從緘默詐欺談起,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7期,2007年12月,頁57-113。
    23. 楊崇森,美國財產法(物權法)之理論與運用,法令月刊64卷第10期,2013年10月,頁25-53。
    24. 詹森林,不完全給付與物之瑕疵擔保之實務發展:從最高法院七十七年度第七次到九十六年度第八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39卷3期,2010年9月,頁69-107。
    25. 葉啟洲,純粹經濟上損失在臺灣侵權行為法上的保護,月旦法學雜誌第241期,2015年6月,頁47-76。
    26. 蔡晶瑩,凶宅交易之法律問題——臺高院101上易183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222期,2013年4月,頁167-170。
    27. 蔡晶瑩,物之瑕疵擔保責任與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在凶宅問題之適用──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一○四年度訴字第二四六四號民事判決與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一○四年度重訴字第三二○號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271期,2017年12月,頁39-49。
    28. 賴迎家,不動產隱藏之地雷--「凶宅」其態樣之初探,台中市地政學會會刊,2014年1月,頁24-28。
    29. Kurt Siehr著,侯英泠譯,德國新債法之締約過失,月旦法學雜誌第99期,2003年8月,頁50-56。

    參、學位論文(按姓名筆劃排序)
    1. 李元矗,我國住宅瑕疵之法律問題-以凶宅為例,國立海洋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7月。
    2. 李次耕,論凶宅交易所涉民事責任,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17年7月。
    3. 吳聰億,物之瑕疵擔保責任之研究-以凶宅房屋買賣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7月。
    4. 林坤賢,預售屋交易制度之資訊揭露及說明義務探討,逢甲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6月。
    5. 洪敦懌,我國凶宅資訊制度之研究-兼論美國污名化不動產,逢甲大學碩士論文,2016年6月。
    6. 章志鵬,外煞風水因子對於住宅價格影響之研究-以鹿港鎮、彰化市為例,國立臺北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7月。
    7. 張欣潔,純粹經濟價值減損之民法上救濟途徑── 以「使他人房屋成凶宅致生貶值損害」之類型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6年7月。
    8. 張晏菁,論工程契約下定作人之協力義務,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6月。
    9. 楊宏暉,締約前資訊義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2009年1月。
    10. 蕭如儀,論自殺致他人房屋成為凶宅之侵權責任及承租人責任,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2017年6月。
    11. 薛博橙,我國法院審理凶宅案件之量化統計及法律分析,逢甲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1月。

    肆、其他資料
    1. 內政部契約書範本、應約定(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不得約定事項)、函釋:
    i. 91年「房屋委託租賃契約書範本」:https://pip.moi.gov.tw/Upload/ehouse/contract/I120160811--636065035470393783.docx(最後瀏覽日:2018/7/6)
    ii. 92年「不動產委託銷售契約書範本」:http://pip.moi.gov.tw/Upload/ehouse/contract/I120130204--634955743395516094.doc(最後瀏覽日:2018/3/15)
    iii. 101年「成屋買賣契約書範本」:http://pip.moi.gov.tw/Upload/ehouse/contract/I120130926--635157867596768260.doc(最後瀏覽日:2018/3/15)
    iv. 101年「成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http://pip.moi.gov.tw/Upload/ehouse/contract/I120130314--634988573440203985.doc(最後瀏覽日:2018/3/15)
    v. 104年「不動產說明書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https://pip.moi.gov.tw/Upload/ehouse/contract/I120151126--635841292157620217.doc(最後瀏覽日:2018/6/23)
    vi. 105年「房屋租賃契約書範本」:https://pip.moi.gov.tw/Upload/ehouse/contract/I120160706--636034012587044542.docx(最後瀏覽日:2018/7/6)
    vii. 105年「房屋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https://pip.moi.gov.tw/Upload/ehouse/contract/I120160706--636034007193898000.doc(最後瀏覽日:2018/7/6)
    viii. 107年「住宅租賃契約書範本」:https://pip.moi.gov.tw/Upload/ehouse/contract/I120180629--636658801307949685.docx(最後瀏覽日:2018/7/6)
    ix. 107年「住宅租賃契約應約定及不得約定事項」:https://pip.moi.gov.tw/Upload/ehouse/contract/I120180629--636658805512075961.docx(最後瀏覽日:2018/7/6)
    x. 108年「住宅包租契約書範本」:https://pip.moi.gov.tw/Upload/ehouse/contract/I120190225--636866866881928007.doc(最後瀏覽日:2019/6/19)
    xi. 108年「住宅包租契約應約定及不得約定事項」:https://pip.moi.gov.tw/Upload/ehouse/contract/I120190225--636866857525312439.doc(最後瀏覽日:2019/6/19)
    xii. 108年「住宅轉租契約書範本」:https://pip.moi.gov.tw/Upload/ehouse/contract/I120190225--636866913320731423.doc(最後瀏覽日:2019/6/19)
    xiii. 108年「住宅轉租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https://pip.moi.gov.tw/Upload/ehouse/contract/I120190225--636866908408470246.doc(最後瀏覽日:2019/6/19)
    2. 其他網路資源:
    i. 「台北市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同業公會」之「不動產專任委託銷售契約書」:https://www.google.com/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8&cad=rja&uact=8&ved=0ahUKEwjP8rvMr8PbAhUBlZQKHW-kDpMQFgiBATAH&url=http%3A%2F%2Fwww.taipeihouse.org.tw%2Fuserfiles%2FDownload%2F%25E5%25B0%2588%25E4%25BB%25BB%25E5%25A7%2594%25E8%25A8%2597%25E9%258A%25B7%25E5%2594%25AE%25E5%25A5%2591%25E7%25B4%2584%25E6%259B%25B8(%25E5%25AE%259A%25E7%2589%2588).pdf&usg=AOvVaw3JuGutRJScT_MObCxRQfPc(最後瀏覽日:2018/6/8)
    ii. 不動產成交案件實際資訊申報書:https://www.land.moi.gov.tw/onlinebill/1042-n1.pdf(最後瀏覽日:2018/6/5)
    iii. 行政院第3544次會議「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草案」立法總說明:https://www.ey.gov.tw/File/EFB713A0E5C2BD86?A=C(最後瀏覽日:2018/7/6)
    iv. 台灣凶宅網:https://unluckyhouse.com/showthread.php?t=1(最後瀏覽日:2018/6/6)
    v. 591售屋網:https://sale.591.com.tw(最後瀏覽日:2018/6/5)
    vi. 591小百科:http://wiki.591.com.tw/doc-innerlink-透天厝.html(最後瀏覽日:2018/6/5)
    vii. 樂屋網:https://extra.rakuya.com.tw/house_news/%5B樂屋情報%5D了解房屋的種類,公寓、華夏、大樓、透天厝-1882.html(最後瀏覽日:2018/6/5)
    viii. 信義房屋:http://www.sinyi.com.tw(最後瀏覽日:2018/6/5)
    ix. 謝明瑞,嫌惡設施對不動產市場的影響:https://www.npf.org.tw/2/10615(最後瀏覽日:2018/6/23)
    x. 「智邦不動產」對於嫌惡性設施對於房價之影響評估:http://home.url.com.tw/index.php?func=housedetail&info_no=468(最後瀏覽日:2018/7/1)
    xi. 「台灣房屋智庫」對民眾對於嫌惡設施之問卷調查:http://www.taizhong.org.tw/link4-3_view.asp?biid=644(最後瀏覽日:2018/7/1)
    xii. 不動產成交案件實際資訊申報書:https://www.land.moi.gov.tw/onlinebill/1042-n1.pdf(最後瀏覽日:2018/6/5)
    xiii. 104 年「住宅狀況抽樣調查報告」:http://pip.moi.gov.tw/Upload/sys/study/869.pdf(最後瀏覽日:2018/6/7)
    xiv. 內政部營建署調查研究報告:https://www.cpami.gov.tw/filesys/file/chinese/house/survey/ph_14_54.doc(最後瀏覽日:2018/6/7)
    xv. 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http://pip.moi.gov.tw/V2/E/SCRE0401.aspx(最後瀏覽日:2018/6/23)
    xvi. 內政部營建署「住宅需求動向調查」第11卷第1期:http://pip.moi.gov.tw/Upload/sys/CONFIDENCE_SCORE/paper/102Q1_paper.PDF(最後瀏覽日:2018/6/23)

    伍、英文文獻
    1. Joseph A. Snoe ,D. Barlow Burke(2008).Property: Examples & Explanations: Aspen Publishers.
    2. Pollock ,Joycelyn M. (2015). Criminal Law: Routledge.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