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江慶翊 Chiang, Ching-Yi |
|---|---|
| 論文名稱: |
論消費者保護法下企業經營者之瑕疵商品回收義務與其相關民事關係 Product Recall and Civil Liability of Business Owners under Consumer Protection Law |
| 指導教授: |
侯英泠
Hou, Ying-Li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 畢業學年度: | 104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82 |
| 中文關鍵詞: | 消費者保護法 、消費者保護 、消費關係 、損害賠償 、消費者保護官 、消費者保護團體 、企業經營者 、商品責任 、回收義務 、安全性欠缺 、消耗性商品 、非消耗性商品 、瑕疵 、退費 、換貨 、維修 |
| 外文關鍵詞: | Consumer Protection Law, Consumer Protection, Product Liability, Product recall |
| 相關次數: | 點閱:223 下載:4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消費者問題在現代社會中愈發重要,係因消費行為已經非單純為人民自己的問題,而是已經進展到權利意識亦即消費者權利的層面,消費者權利保護問題已經成為各國的顯學,起因來自於1960年代之後,世界各國致力於戰後復原、復興,從事全面性的工商建設以及經濟發展上的大量投資,更將原本使用於國防戰爭之科技廣泛移轉為增進人民一般生活的便利,此種科技發展以及運用轉向,除了帶來高度經濟發展,形成成熟之資本主義社會之外,也使得消費社會結構走向『大量生產,大量銷售,大量消費』的『消費時代』,在此種時代中,國民所得偏高,購買能力也增強,追求更精緻的生活品質,但另一方面由於大量生產,生產者必須以專業科技以及雄厚財力為基礎創造消費背景,但此條件並非輕易到人人皆可具備,因此消費社會形成生產者與消費者兩極的構成型態,就生產者而言因為其位居生產地位,擁有雄厚人力、財力以及資訊力,但消費者方面因為人數眾多但沒有組織,對消費物多半無所知悉,處於財力、人力以及最重要的是在資訊力上的弱勢,形成社會上的結構矛盾,為了保護這些資訊力弱勢的消費者,各國開始以公權力介入,民間也開始匯集力量來對抗生產者一方,各個國家陸續訂立保護消費者之法規,成立保護消費者之各類團體,這些都屬於消費時代的特有法律以及特有社會制度。本文即立基於此,嘗試討論消費者保護問題中,國內目前較少被提及,但亦屬商品製造人之商品責任一環中商品回收義務。
本全文結構共分五章,本文第一章首先針對研究動機、目的、範圍、方法等逐一確定,以確定所涉法律概念、內容與體系之一致性;第二章則因為我國對於商品回收義務的討論較少,故首先介紹美國法制以為我國法制的借鑒,從美國法的商品責任概論談起,次討論商品回收義務的細部內容,主要介紹美國法及學說實務上對於商品回收義務的討論,包含商品回收義務的法理基礎、內容、種類、義務人等,再次之針對特定商品種類討論其不同商品回收程序及細節。第三章則回歸我國法的討論,首先簡略介紹我國的商品責任法制,次深入討論我國法制的商品回收義務,包含我國學說以及實務上的討論,以及藉由參照第二章美國法制、學說對於商品回收義務實踐之下對比我國的不足之處,最後則嘗試提出法律上的建議。第四章則係針對本全文的第二個研究重點,商品回收義務背後之民事法律關係,針對契約責任而言,究為物之瑕疵擔保責任抑或為解除買賣契約後的雙方依照債總規定的回復原狀關係或者依照買賣契約法律關係中買受雙方其他應有的權利義務,區別討論商品賣賣關係中之相對人在面對商品回收時的民事法律關係,並以國內之曾經發生之真實事件為例具體論述。最後一章為本文之結論以及建議,彙整本文前四章之內容,期得就商品回收義務作一個全面完整的深入討論,更重要的是解析其背後之民事法律關係,以試圖提供雙方當事人一個明確完整的互動架構。
Consumer issue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modern society, due to consumer behavior had been not only the problem of the people themselves, but the progressing to the level of consumer rights. The protection to consumer righ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lesson of the earth. This paper try to discuss consumer protection issues, the domestic currently less mentioned, but commodity goods manufacturing human responsibility also was a part of
commodity recall obligation.
參考文獻(按作者姓筆劃)
壹、 中文文獻
一、 專書與論文集(中文姓氏第一個字筆劃)
1、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自版,2008年版。
2、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自版,2010年3月版。
3、 王澤鑑,特殊侵權行為,自版,2006年3月版。
4、 王澤鑑,商品製造者責任與純粹經濟上損失,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8冊,2002年3月版。
5、 朱柏松,消費者保護法論,翰盧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9月版。
6、 朱柏松,商品製造人侵權行為責任法之比較研究,1991年自版。
7、 李震山,行政法導論,三民書局,2005年修訂六版。
8、 李惠宗,元照出版社,2007年三版。
9、 李淑明,債法總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2月七版。
10、 李淑明,債法各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1月七版。
11、 吳志光,行政法,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6年10月一版。
12、 邱惠美,各國消費者保護行政體系—兼論日本消費者廳之設置,消費者保護研究
第14輯,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編,97年12月出版。
13、 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下),元照出版社,2001年版。
14、 林益山,消費者保護法,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2月二版。
15、 林益山,消費者保護法,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8月三版。
16、 政治大學法學院民法中心編,民事法與消費者保護,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5月初版,頁145。
17、 姜世明,民事訴訟法基礎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4年9月七版。
18、 洪誌宏,消費者保護法,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8月初版。
19、 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下),自版。
20、 陳敏,行政法總論,新學林經銷五版。
21、 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上),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1月八版。
22、 陳計男,民事訴訟法論上,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7月五版。
23、 馮震宇.姜炳俊.謝穎青.姜志俊,消費者保護法解讀,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5月三版。
24、 詹森林/馮震宇/林誠二/陳榮傳/林秀雄,民法概要,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4月八版
25、 陳聰富,民法總則,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4年12月初版。
26、 郭振恭,民法,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0月六版。
27、 黃宏全,美國法上商品製造人責任,消費者保護研究第八輯,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編印,2003年3月。
28、 黃茂榮,買賣法,植根法律叢書,2002年5月5版。
29、 傅崐成,美國契約法精義,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初版。
30、 劉春堂,民法債編各論(上),三民書局有限公司,2000年9月初版。
31、 蘇永欽等合著,民法七十年之回顧與展望論文集(一):總論/債編,元照出版社,2000年。
32、 Vincent R. Johnson著/趙秀文.楊智傑譯,英美侵權法Mastering Torts,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初版。
二、 學位論文
1、 呂翊丞,汽車產品責任及召回制度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6月。
2、 吳宛亭,企業經營者召回義務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6月。
3、 李鳳翱,從消費者保護論兩岸企業經營者防止危害發生之義務,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系中國大陸法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
三、 期刊文章(依作者中文姓氏第一個字筆劃)
1、 侯英泠,商品與標示不符,我要退錢和損賠!,月旦法學教室第142期,2014年8月,頁18~20。
2、 詹森林,不完全給付-最高法院決議與判決之發展,台灣本土法學,34期,2002年5月,頁23~50。
3、 詹森林,不完全給付與物之瑕疵擔保之實務發展:從最高法院七十七年度第七次到九十六年第八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9卷第3期,2010年9月,頁69~108。
4、 謝哲勝,現行商品責任規範的檢討,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87期,2013年9月,頁59~118。
貳、 外文文獻(依作者名英文順序排列)
1、 James T. O'Reilly, Product Recalls & the Third Restatement: Consumers Lose Twice from Defects in Products and in the Restatement Itself, 33 U. Mem. L. Rev. (2003).
2、 J. Michael Jorden, CONSUMER PRODUCT RECALLS:AN OVERVIEW, 22 S. Car L.(2010).
3、 ManpreetHora, HariBapuji, Aleda V. Roth ,Safety hazaredand time to recall:The role of recall sreategy, product defect type, and supply chain player in the U.S. toy industry, 29 J. Ope. M.(2011).
4、 Kathryn E.Spier ,Product Safety, Buybacks, and the Post-Sale Duty to Warn ,27(3)J Law Econ Organ,(2011).
5、 RECALL HANDBOOK, U.S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5(2012).
6、 XinyuHua, Product Recall and Liability, 27(1) J Law Econ Organ,113(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