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尤巧婷 You, Ciao-Ting |
|---|---|
| 論文名稱: |
灓:台南中國城的影像度量 The Tainan-Chinatown Cinemetrics Transcripts |
| 指導教授: |
薛丞倫
Cheng-Luen, Hsueh,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 畢業學年度: | 104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227 |
| 中文關鍵詞: | 影像度量 、德勒茲 、感知 、空間 、影像 、運動影像 、中國城 、腳本 、影片 |
| 外文關鍵詞: | Cinemetrics, Deleuze, Perception, Images, Image-movement, Chinatown, Transcripts, film |
| 相關次數: | 點閱:111 下載:22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如德勒茲所言,以德勒茲的宇宙觀來看,全部的訊息都是影像、全部的現實都是影像,整個世界,都是由影像所構成的,不論是在移動的身體或移動的鏡頭甚至是變動的城市,都可以以影像來定義空間。以此理論,Brian McGrath,透過影像度量繪圖系統來再現電影場景中的感知- 運動,透過一幀一幀電影畫面度量不同的環境、體驗到德勒茲指出這流變中的現實世界。
以影像度量作為一個兼具影像紀錄、影像度量感知的工具時,再延伸影像關係作為建築設計便成了這研究的重心。本論文以影像拓印台南府城日常生活,作為攝影影像的腳本。此時的台南市政府舉行了府城軸帶國際競圖,打算將中國城拆除,規劃成為一個親水廣場。自競圖公告到中國城拆除這段期間,本研究深入中國城周遭記錄了中國城對都市影響、拆除所帶來的驟變、上位者決策與城民心態之間的轉折等等的事件,一幀幀的影格攝錄儲存在這份論文之中。
以影像紀錄真實的事件為開始,府城軸軸帶地景改造國際競圖、居民抗議、搬遷到拆除等等過程,藉由拍攝、剪輯、設計腳本、空間設計,進行一連串影像實驗的操作。
This practice began with recording the real events –International Landscape Design Competition for Tainan Axis Transformation, the protests, the moving of original residents, the demolition of old buildings and so on. A series of image experiments operate by filming, editing, transcript developing, and spatial design.
中文文獻
---------------------------------------------
王聖閎(2014),從直接攝影到「非影像」書寫:以張照堂的影像美學與〈非影像筆記〉為線索
江凌青(2011),從媒介到建築:楊德昌如何利用多重媒介來呈現《一一》裡的臺北。《藝術學研究》
2011 年11 月,第九期。
邱子寧(2006),電影敘事中空間的建構與意義。
吳秉聲(2015),隱沒與顯形-關於臺南城市空間變遷。
陳永賢(2010),錄像藝術啟示錄,藝術家出版。
程予誠(2011),電影敘事影像美學 剪接理論與實證,五南出版。
富野由悠季(2014),影像的原則:初學者到專業人士的分鏡,五南出版。
楊凱麟(2003),德勒茲「思想-影像」或 「思想=影像」之條件及問題性,台大文史哲學報第五十九期。
齊隆壬(2013)。《電影符號學:從古典到數位時代。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瑪莉塔‧史特肯(Marita Sturken)、莎莉‧卡萊特(Lisa Cartwright)(2013),觀看的實踐 給所有影像
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劉純妤(2011),運動的疊置與空間多重化搭建: 從德勒茲《感覺的邏輯》看培根三聯畫的另類思考。
德勒茲(2013)《電影I:運動-影像》,黃建宏譯,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德勒茲(2013)《電影II:時間-影像》,黃建宏譯,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陳瀅宇、林靜娟(2014),建築的空間蒙太奇---感知的困境。環境與藝術學刊第十五期。
薛丞倫(2012),從圖的起源到影像測量的思考。
雜誌期刊
--------------------------------------
藝術觀點ACT(2010)我來不及搞前衛:一九六○年代《劇場》雜誌與台灣前衛運動。第41期
藝術觀點ACT(2011)東亞安那其:藝術行動主義與諸眾的蜂起。第47期
藝術觀點ACT(2012)趨向影像-幽肢:或,我們是如何學會停止恐懼 以及熱愛異質的變體。第50期
藝術觀點ACT(2012)現實的後像:重探臺灣七○年代。第51期
藝術觀點ACT(2013)美學發電機——台南.未來美術館。第53期
藝術觀點ACT(2013)行動影像—影像如何抵抗?。第56期
藝術觀點ACT(2014)當攝影機開啟,我即彼。第58期
藝術觀點ACT(2014)錄影的微明:1980年代以來的臺灣錄影藝術。第59期
藝術觀點ACT(2015)邊緣.廢墟.動物性空間。第62期
藝術觀點ACT(2015)臺灣新電影與當代藝術」地下根莖再生計畫 (上)。第63期
藝術觀點ACT(2015)臺灣新電影與當代藝術」地下根莖再生計畫 (下)。第64期
藝術觀點ACT(2016)臺歷史旁白.負像劇場。第65期
藝術觀點ACT(2016) Animate!動畫本體的當代性 。第66期
新聞網路媒體資料
--------------------------------------
今日大話新聞(2015)-中國城抗議拆遷戶為五斗米折腰放棄抗爭-台南-長禾公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大話新聞(2015)-中國城徵收案添變數! 地主抗議徵收價格過低 台南-長禾公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立場新聞(2016)隨運河輪轉的城 台南與中國城。《典藏.今藝術》ARTCO Monthly
座談會、展覽、特別訪問
--------------------------------------
2015/07-2016/03 中國城居民(博士電器老闆)李郡河先生口述。
2016/03/13 海馬迴光畫廊。【台南中國城】陳柏義 現場導覽X黃建宏 座談會。
2016/05/18 府城軸帶地景改造~談中國城拆除後的區域風貌改變。
英文文獻
--------------------------------------
Bernard-Tschumi(1994)。The-Manhattan-Transcripts.
Brian McGrath & Jean Gardner(2008)。《Cinemetrics: Embodying Architectural Represent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Burks,ed.,Cambridge(1958)。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8.
Brian McGrath(2006)。Face City.
Brian McGrath(2014)。Cinemetrics: A Sensori-motor Archive for Design.
Gilles Deleuze(1983)。Cinéma1:L'image-mouvement。Paris:Les Éditions de Minuit.
Gilles Deleuze(1983)。Cinéma2:L'image-temps。Paris:Les Éditions de Minuit.
Nik Nikolov(2008)。Cinemarchitecture:Explorations into the Scopic Regime of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