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凌岩村
LING, Yen-Tsun
論文名稱: 台灣OLED產業技術選擇與市場進入策略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Taiwan OLED industry technology alternative and market entry strategy
指導教授: 蔡明田
Tsai, M. T.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Engineering Management Graduate Program(on-the-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8
中文關鍵詞: 進入策略技術選擇平面顯示器
外文關鍵詞: entry strategy, OLED, technology alternative
相關次數: 點閱:50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平面顯示器產業近幾年來蓬勃發展,TFT-LCD 液晶顯示器為目前平面顯示器產業中,較具競爭優勢的產品,但是與OLED顯示器相比, OLED顯示器具備了超輕、超薄、全體固態、主動發光、回應速度高等諸多的性能特色,因此它的應用比液晶顯示器更加豐富、適用的領域更廣。
      雖然目前OLED顯示器還有一些技術問題尚待解決,例如發光材料的壽命、量產製程等等。但是OLED顯示器所具備的潛在優勢,是業界人士所公認為最理想和最具發展的下一代平面顯示器產品。在面對歐、美、日、韓等先進大廠的環伺之下,台灣OLED顯示器產業應如何提升自我競爭優勢。
      本研究主要討論台灣OLED產業技術選擇及市場進入策略,以專家訪談法為研究方法,訪查國內OLED主要三大代表企業,透過與OLED 業界專家之訪談分別由供應面、技術面、市場面來分析台灣OLED產業目前的現況,進行客觀之分析以其建立策略模式供參考。

      There is a prosperous development of FPD (Flat Panel Display)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including TFT-LCD, PDP, and OL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However you can find that the applications of OLED are more plentiful and its applied fields are wider than others. All of that are because of OLED display has many characteristics in its properties including superior light, thin, entire solid, high luminescent, high-speed response etc.
      Though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material, mass production to be solved in OLED industry. However due to OLED display’s attractive potentiality, it will be the most expected FPD product in next generation which is fully agreed publicly by the people of this field. How should Taiwan OLED manufacturers heighten its position to compete with other manufacturers from Japan, Korea and Europe?
      This study discussed about technology alternative and market entry strategy of Taiwan OLED industry. Through the interview, interviewed many experts in three representative OLED enterprises in Taiwan, w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iwan OLED enterprises from the viewpoints of supply chain, technology and market. We tried to build up a good strategy for reference through the expert interview and academic analysis.

    第一章 緒論 5 1.1環境改變對組織經營架構之影響 5 1.1.1全球化市場競爭的出現 5 1.1.2 全球分工製造環境的造成 6 1.1.3 新產品不斷出現 8 1.1.4 產品生命週期縮短 8 1.1.5 同業與異業的聯盟 9 1.1.6 網際網路普及 10 1.2前者與S.C.之關係與嚴重性與待解決之問題 10 1.2.1訂單履行流程OPF 12 1.2.2 OPF上的漣漪效應 13 1.2.3 長鞭效應 14 1.3在OEM與ODM的生產模式下如何解決供應鏈之問題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6 2.1 OLED資訊產業 16 2.1.1 OLED產業介紹 16 2.1.2 OLED技術分析 18 2.1.3 OLED國內代工廠商近況的優缺點 19 2.1.4 國外OLED之市場分析 20 2.2 供應鏈 22 2.2.1 供應鏈的定義 22 2.2.2 供應鏈導入的範疇與目的 25 2.2.2.1 供應鏈導入範疇 25 2.2.2.2 供應鏈導入目的 26 2.2.3 供應鏈管理導入重點及效益 27 2.2.3.1 供應鏈管理導入重點 27 2.2.3.2 供應鏈管理導入效益 29 2.2.4 我國供應鏈管理的運用 30 2.3 S.C.供應鏈問題的行程原因 33 2.3.1 全球的競爭背景 34 2.3.2 供應鏈不確定因素 36 2.3.3 供應鏈的目標衝突 37 2.4 代工產業分析 37 2.4.1 產業成熟與中國崛起 39 2.4.2 積極開發技術 40 2.4.3 跨越門檻的前哨站 42 2.4.4 經營品牌是新挑戰 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4 3.1研究方法 44 3.1.1供應面 44 3.1.2技術面 46 3.1.3市場面 47 3.2資料來源 53 3.2.1次級資料研究 53 3.2.2個案企業訪談 54 3.3研究對象 56 3.3.2 A 公司 56 3.3.2 B 公司 57 3.3.3 C 公司 58 3.4研究架構 59 3.5研究限制 60 第四章 產業現況 61 4.1 TFT與OLED產業現況 61 4.1.1 TFT 61 4.1.2 OLED 63 4.2全球OLED市場需求概況 65 4.3我國TFT與OLED市場概況 67 4.4 OLED產業未來發展性 68 4.5 OLED市場進入門檻與限制 70 4.6產業主要競爭概況,各廠商企圖心 74 第五章 結論 77 第六章 未來研究方向 80 參考文獻 80 附錄 83

    A.相關文章
    [1] Handfield, Robert B. & Nichols, Ernest 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1999.
    [2] 1.Simulation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C.D.J. Blades, Alison B. Walker
    [3] Simulation of the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for bilaye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Matthew A Webster, James Auld, Simon J Martin and Alison B Walker
    [4] Theory and simulation of organic devices Gernot Paasch, Stefan-Ludwig Drechsler
    [5] 葉永輝、張上文" 淺談P型低溫複晶矽薄膜電晶體製程技術及其應用",電子與材料雜誌,第14期 ,p109,2002.
    [6] 劉孟俊,陳信宏,”全球資訊產業的趨勢對臺灣資訊產業的影響”,工業技術研究院ITIS專案 產業論壇期刊,2001年8月。
    [7] 龔高輝,運用供應鏈管理系統機制提升國內代工型態資訊產業競爭優勢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
    [8] 陳麗玉,國立政治大學,”全球化供應鏈管理績效評估與探討”,民89。
    [9] 黃國勝,高雄第一科技大學,”供應鏈管理中夥伴關係之關係性成本分析”,民89。
    [10] 熊谷直樹(丁誠譯),“SCM多贏策略”,羿慧文化,2001。
    [11] 趙文衡,”全球化對台灣經濟的挑戰與衝擊”,台經月刊 WP 00-11,2000年8月
    [12] 蘇曉華譯,“供應鏈的概觀”,中國企業資源管理門戶,2001年01月。
    [13] 陳昱欣,陳穆臻,”台灣產業因應供應鏈管理與全球運籌現況之對策”, 2001 年科技與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

    B.相關實驗室網站 (Research groups)
    [14] 交通大學 OLED網站
    [15]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 資訊服務處
    [16] 彰師大藍光實驗室
    [17] Forest group, Princeton University, USA
    [18] Tang & Van Slyke, Eastman Kodak Company, USA
    [19] Heeger group,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USA
    [20] J.Campbell Scott, IBM Almaden, USA
    [21] Malliaras group, Cornell University, USA
    [22] Jabbour group, University of Arizona, USA
    [23] Mark Thompson group,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A
    [24] Bulovic and Baldo group, MIT, USA
    [25] Dodabalapur group, University of Texas, USA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4-08-25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