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姍妮
Liu, Shan-Ni
論文名稱: 從文化看病人拒絕治療權之自主性實現
Examining the Patient's Right to Refuse Treatment from the Culture of Autonomy
指導教授: 侯英泠
Hou, Ing-L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25
畢業學年度: 11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8
中文關鍵詞: 病人自主權生命自主權拒絕治療權自主性判準脆弱性自主病人自主權利法善終
外文關鍵詞: Patient Autonomy, Right to Refuse Treatment, margins of autonomy, Good Death
相關次數: 點閱:63下載:3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探討「病人的拒絕治療權」,我國從2019年新上路的《病人自主權利法》,是臺灣第一部以病人為主體的醫療法規,該法雖然擴大了《安寧緩和條例》對於病人特殊拒絕治療權的適用範圍,但範圍仍屬局限,對於同樣飽受身心靈痛苦之病人(如精神病患者)仍非適用對象,故本論文嘗試先從病人自主權之憲法立論基礎探討,並指出病人自主權有成為單獨基本權之必要,始能完整涵蓋病人自主權之內涵。接著對病人自主權之內涵做詳細的論述,也從醫療倫理、我國實務分析對於病人自主權已從過去「醫師為中心」轉為「病人為中心」,進而發展現今實務上所強調的「醫病共享決策」。再來本文對《病人自主權利法》進行分析與改進建議,並進而帶出本論文重點──對於涉及放棄生命之拒絕治療權,是否屬於病人自主權之範圍內?本論文認為重點在於自主性應如何判斷始不至於濫用自主權導致過於侵害生命權,而提出對於自主性之判斷標準需以病人於醫療臨床上的意識狀態為不同的設計。末者,本論文嘗試從文化視角分析東西方社會對於自主概念之差異,並指出西方社會自主的基礎適用於華人社會的衝突。最後回到臺灣社會中,如何在個人權利與家庭和合性間取得平衡,已達「善終」之目的。

    This thesis examines the "right of patients to refuse treatment" in the context of Taiwan's Patient Right to Autonomy Act, implemented in 2019 as the nation's first patient-centered medical regulation. While the law expands the scope of the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Act, it remains limited and excludes certain groups, such as psychiatric patients, who also endure significant suffering. The thesis explores the constitutional basis of patient autonomy, advocating for its recognition as an independent fundamental right to fully encompass its scope.
    The study highlights the shift in Taiwan’s medical practice from "physician-centered" to "patient-centered" care, emphasizing "shared decision-making"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It critically analyzes the Patient Right to Autonomy Act and proposes improvements, particularly in addressing whether the right to refuse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falls within patient autonomy. The key lies in defining standards for evaluating autonomy based on patients’ clinical states to prevent misuse that infringes on the right to life.
    Lastly, the thesis compares Eastern and Western views on autonomy, highlighting cultural conflicts when applying Western concepts to Chinese societies. It concludes by exploring how Taiwan can balance individual rights with familial harmony to achieve the ideal of a "good death."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前言-胸口上的刺青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一項 研究動機 2 第二項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 第一項 文獻回顧法 4 第二項 法律文化研究 4 第四節 研究架構 5 第二章 病人自主決定權之理論基礎 7 第一節 病人自主權之憲法基礎 7 第一項 人性尊嚴 7 第二項 生命權 12 第三項 身體權 14 第四項 健康權 15 第五項 隱私權 15 第六項 人格權 16 第七項 本文見解 17 第二節 病人自主權於侵權行為下之處理 20 第三節 病人自主與家屬代理 21 第四節 病人自主權之內涵 25 第一項 病人知情權 25 第一目 告知後同意法則 25 第二目 從告知後同意看病人自主與醫療專業之衝突 31 第二項 病人選擇與決定權 36 第五節 預立醫療決定 39 第一項 預立醫療決定之法定程序 40 第一目 啟動預立醫療照顧諮商 40 第一次 醫療照顧諮商重要性 40 第二次 預立醫療決定書法定格式問題 44 第二目 需指定醫療委任代理人 45 第一次 醫療委任人之消極資格限制 46 第二次 法人機構代理人未來可行性 47 第三目 公證與註記登記 48 第二項 變更預立醫療程序 49 第一目 病人當下意願與預立醫療決定之變更 49 第二目 跳脫要式性的臨終意願表達? 51 第三章 病人拒絕治療權 54 第一節 一般請求權與拒絕權 55 第二節 特殊請求權 55 第一項 協助自殺 55 第二項 安樂死 57 第三項 特殊拒絕權 57 第三節 我國特殊拒絕權之現行法律分析 59 第一項 醫療法第63條與第64條 59 第二項 安寧緩和條例第7條 61 第三項 病人自主權利法第14條 65 第四項 小結 69 第四章 特殊拒絕治療權界限的突破 70 第一節 權利主體能否有拋棄生命法益之自主權 70 第一項 否定說(生命最高性的擁護者) 71 第二項 肯定說(自主權的與擁護者) 72 第三項 本文見解 74 第二節 病人自主性之判準 77 第一項 意思能力與決策能力 77 第二項 病人臨床狀態仍具決策能力 79 第三項 病人臨床狀態不穩定時兼論脆弱性自主 83 第一目 代理或監護制度運用在脆弱性自主之合適性 84 第二目 支持性決策運用在脆弱性自主 86 第三目 支持性決策之法制化兼論意定監護之修法建議 90 病人臨床狀態不具決策能力 93 第一目 病人先前已簽署AD 93 第二目 病人先前未簽署AD 94 第一次 替代判斷原則 95 第二次 最佳利益原則 96 第五項 小結 100 第五章 病人自主於我國社會現狀下之適用 101 第一節 從西方文化看自主概念 101 第一項 個人自由主義 101 第二項 關係自主 103 第二節 從華人社會看自主兼論西方關係自主於華人社會之衝突 106 第三節 臺灣民眾的雙文化自主兼論本文結論 110 第四節 病主法下的醫病關係新挑戰:病人自主之界線 116 第一項 病人自主與家屬意見 117 第二項 病人自主與醫療專業 120 第六章 結論 122 參考文獻 127

    一、 中文部分(依姓氏筆畫排序)
    專書
    1.王志嘉,醫師、病人誰說的算?病人自主之刑法基礎理論,2014年。
    2.王澤鑑,人格權法,一版,2012年。
    3.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自版,2004年。
    4.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2012 年。
    5.余碧平,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哲學,1版,2011年。
    6.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2011年。
    7.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元照,五版,2006年。
    8.宮下洋一著,賴郁婷譯,如果可以好好說再見,聯經,2020年。
    9.陳永儀,生命這堂課-心理學家臥底醫療現場的26個思索,三采,2018年。
    10.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民法親屬新論,十二版,2014年。
    11.陳運星,生死學,麗文,二版,2017年。
    12.陳聰富,醫療責任的形成與展開(修訂版)),2019年。
    13.黃詩淳、陳自強,高齡化社會法律之新挑戰:以財產管理為中心,新學林,2版,2019年。
    14.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陳信宏譯,先覺,2018年。
    15.Kenneth Kramer著,方蕙玲譯,宗教的死亡藝術-世界各宗教如何理解死亡,東大圖書,初版,1997年。

    專書論文
    1.郭書琴,法律人類學之理論與方法初探:以外籍配偶為例,收於:2008 法律思想與社會變遷,頁212-254,2008 年。
    2.楊日然,我國基礎法學之現況與展望,收於:法理學論文集,頁 669-685,1997年。
    期刊論文
    1.山中敬一著,周慶東譯,有關日本臨終醫療與延命措置之中止,高大法學論叢,13卷2期,頁379-416(2018年)。
    2.王曉丹,初探台灣的法律與社會研究—議題與觀點,政大法學評論,第 117期,頁 63-108,2010年。
    3.甘添貴,緩和醫療行為之適法性,月旦法學雜誌,第38期,頁12-13(1998年)。
    4.李仁淼,憲法之意義與基本概念,月旦法學教室,第142期,頁42-53,2014年。
    5.李立如,成年監護制度與法院功能的演進——以受監護人權益保障為中心,東海大學法學研究,45期,頁99-170,2015年。
    6.李建良,自由、平等、尊嚴(上)―人的尊嚴作為憲法價值的思想根源與基本課題,月旦法學雜 誌,第 153 期,頁 185-207,2008 年。
    7.李建良,自由、平等、尊嚴(下)―人的尊嚴作為憲法價值的思想根源與基本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 154 期,頁 193-211,2008 年。
    8.李建良,基本權釋義學與憲法學方法論―基本權思維工程的基本構圖,月旦法學雜誌,第 273 期,頁 5-17,2018年。
    9.何建志,病人拒絕治療權法律實務與政策問題分析檢討:以病人自主權利法行為主體及醫療委任代理人為中心,法律與生命科學,7卷2期,頁41-53,2018年。
    10.何雪綾、林耀盛,末期醫療決策中的病人自主:以病人為中心的思考,應用心理研究,72期,頁91-130,2020年。
    11.李瑞全,從儒家之終極關懷論生命倫理學之方向,應用倫理研究通訊,37期,頁57-63(2006年)。
    12.李瑞全,從臨終死亡的概念與儒家親子關係反省病人自主權力法之意涵,應用倫理研究通訊,68期,頁1-29(2020年)。
    13.李震山,從生命權與自決權之關係論生前預囑與安寧照護之法律問題,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2期,頁325-350,1999年。
    14.李震山,從生命權與自決權之關係論生前預囑與安寧照護之法律問題,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 2 期,頁 325-350,1999 年。
    15.林承霈、彭仁奎,病人自主與預立醫療照護計畫:英國經驗,長期照護雜誌,23卷3期,頁169-176,2019年。
    16.林美伶、吳詠葳、黃美智,由手術知情同意過程談華人社會文化對自主的意涵,護理雜誌,55卷5期,頁69-72,2008年。
    17.林雅萍,對自主的再思考:關係取向,應用倫理評論,61期,頁37-57,2016年。
    18.林綺雲,社會文化與悲傷反應,生死學研究,第2期,頁107-127,2005年。
    19.侯英泠,從德國法論醫師之契約上說明義務,月旦法學雜誌,112期,頁9-23,2004年。
    20.侯英泠,醫療機構、外科醫師與麻醉科醫師之說明義務──最高法院九六年台上字第二四七六號判決簡評,台灣法學雜誌,107期,頁291-297,2008年。
    21.侯英泠,配偶不能參加病人自主預立醫療決定之諮商?月旦醫事法報告,40期,頁124-130,2020年。
    22.吳佳穎、陳端容、黃心慈,住院病患家屬對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認知、態度及預立醫療決定的行為意向,台灣衛誌,第39卷第3期,頁342-249,2020年。
    23.郭楠暘,友情何在?從孔、孟的「朋友」論述談起,史穗,頁1-38,2012年。
    24.徐漢輝,家庭成員共同決定——儒家家庭 本位思想在臨床決定中的體現,中外醫學哲學,頁9-24,2013年。
    25.孫效智,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中的末期病患與病人自主權,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41期,頁45-91,2012 年。
    26.孫效智,病人自主權利法修法芻議,生命教育研究,12卷1期,頁1-44,2020年。
    27.孫效智,論醫療法制區分一般與特殊拒絕治療權之必要性,政大法學評論,第174期,頁1-79,2023年。
    28.張永明,一般行為自由與一般人格權作為憲法保障之基本權,月旦法學雜誌,273期,頁28-46,2018年。
    29.張兆恬,預立的自主、流動的自主、關係的自主──省思病人自主權利法下預立醫療決定的法律與倫理議題,月旦法學雜誌,345期,頁119-132,2024年。
    30.許家瑜、范淑詒、黃美智、高綺吟,關係自主之概念分析,長庚護理,33卷3期,頁28-37,2022年。
    31.范瑞平,自我決定還是家庭決定:兩種自主性原則,當代儒家生命倫理學,頁29-39,2011年。
    32.許澤天,消極死亡協助與病人自主決定權-德國學說、立法與實務的相互影響,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100期,頁179-243 (2016年)。
    33.張麗卿,病人自主權利法-善終的選擇,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 50 期,頁1-47,2016年。
    34.黃啟禎,從善終的觀點談病人之最佳利益,月旦醫事法報告,第57期,頁19-35,2021年。
    35.黃詩淳,從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之觀點評析台灣之成年監護制度,月旦法學雜誌,233期,頁136-152,2014年。
    36.黃詩淳,從比較法之觀點評析臺灣之意定監護制度,月旦法學雜誌,303期,頁136-147,2020年。
    37.黃輝明,利益法學的源流及其意義,雲南社會科學,第6期,頁76-80,2007年。
    38.雷文玫,沉默的病人?父權的家屬?─從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法歷程檢視病人臨終自主在我國的機會與挑戰,月旦法學雜誌,第227期,頁116-147,2014年。
    39.楊玉隆,論醫療上病患「自主決定權」之憲法地位-以宗教信仰為由拒絕輸血案判決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 43 期,頁129-190,2014 年。
    40.楊秀儀,溫暖的父權vs.空虛的自主--到底法律要建立什麼樣的醫病關係?應用倫理研究通訊,21期,頁19-24,2002年。
    41.楊秀儀,美國「告知後同意」法則之考察分析,月旦法學雜誌,121期,頁138-152,2005年。
    42.楊秀儀,美國「告知後同意」法則之考察分析,月旦法學雜誌,121期,頁138-152,2006年。
    43.楊秀儀,論病人自主權-我國法上「告知後同意」之請求權基礎探討,臺大法學論叢,36卷2期,頁229-268,2007年。
    44.楊秀儀,「知情放棄」與「空白同意」合乎自主原則嗎?論病人自主之性質,生命教育研究,1卷2期,頁97-122,2009年。
    45.楊秀儀,家人,家屬,社會:論基因發展年代病患自主權可能之發展,台大法學論叢,31卷5期,頁1-31,2010年。
    46.楊秀儀,後基因體年代之生醫研究倫理及法制:從個人自主到專業盡責,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3卷4期,頁53-61,2012年。
    47.楊秀儀,論病人之拒絕維生醫療權:法律理論與臨床實踐,生命教育研究,5卷1期,頁1-23(2013年)。
    48.楊秀儀,追求善終的自主:論病人自主權利法之法律性質與定位,萬國法律,第 212 期,頁 11-19,2017 年。
    49.楊秀儀,評論:實踐中的病人自主權利法,台灣公共衛生雜誌,39卷3期,頁349-350,2020年。
    50.楊秀儀,再論病人之拒絕治療權:病人自主權利法施行之後,臺大法學論叢,50卷3期,頁789-865,2021年。
    51.廖盈謹、高綺吟,以關係自主談重症末期病人決策自主權—案例討論,護理雜誌,69卷5期,頁111-119,2022年。
    52.陳秀丹,從一位醫師的角度來看病人自主權利法,應用倫理評論,67期,頁65-76 ,2019年。
    53.陳俊榕,醫療上之知情拒絕權,高大法學論叢,14卷2 期,頁 69-108,2019年。
    54.陳榮基,安寧緩和條例的實施與困難,台灣醫學,第8卷第5期,頁684-687,2004年。
    55.陸洛,個人取向與社會取向的自我觀:概念分析與實徵測量,美中教育評論,4卷3期,頁1-23(2007年)。
    56.陳偉熹、曾斐琳、陳穎詩、陳潔宜、尹莘玲,病人自主權利法架構、分析和影響,安寧療護雜誌,第24卷第3期,頁225-239,2020年。
    57.陳聰富,醫療契約法典化之研究,臺大法學論叢,49卷1期,頁123-193,2020年。
    58.戴東雄,成年人之意定監護與法定監護:從立法院與法務部增訂意定監護契約之草案談起(下),法令月刊,68卷10期,頁1-26,2017年。
    59.蔡甫昌,生命倫理四原則方法,台灣醫學教育學會,4卷2期,頁140-154,2006年。
    60.蔡甫昌,重症加護病患照護之倫理議題,台灣醫學,第10卷第1期,頁105-114,2006年。
    61.謝榮堂、周佳宥,論國家保護義務,軍法專刊,55卷3期,頁 45-71,2009年。
    62.謝宛婷,代理同意案:難以落實醫療自主的代理同意,月旦醫事法報告,第51期,頁64-83,2021年。
    63.鄧學仁,評意定監護制度,法學叢刊,64卷3期,頁1-18,2019年。
    64.釋昭慧,「趨生畏死」與「趨樂避苦」之兩難抉擇-「自主意願」:流動且幽微的心靈答案,應用倫理評論,67期,頁5-28(2019年)。
    65.釋照量,從佛教觀點談病人自主權,應用倫理評論,第68期,頁77-100(2020年)。
    66鄺承華,澳大利亞安樂死法律之探討—病患「權利」之行使?醫療行為之規範?臺大法學論叢,27卷4期,頁 293-332,1998 年。

    學位論文
    1.毛淯緹,以病人自主權探討我國安樂死合憲性之可能,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23 年。
    2.凃均翰,佛教生命倫理學對臨終倫理議題之探究,臺灣大學哲學系研究所, 2016年。
    3.宋秀珍,從生命自主性論病人之醫療決定權,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2020年。
    4.李偉健,死亡權之憲法基礎與權利界線,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
    5.吳柏毅,論醫療告知說明義務,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24年。
    6.林孟蒨,善終之理論與實踐,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2024年。
    7.胡珮琪,我國成年監護制度之實證研究,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2017年。
    8.黃議萱,從CRPD第12條在法律之前獲得平等承認看我國成年監護機制及自主支持──兼以澳洲法制比較,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科技暨整合法律學研究所,2022年。
    9.張智喧,論憲法上病人自主權,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2023年。
    10.陳和君,權力視角下之自殺、加工自殺罪與安樂死,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2014年。
    11.陳宗慈,探討善終的意義與實踐──以長老教會松年信徒為例,台灣神學研究所基督教關顧與協談碩士論文,2017年。
    12.陳家誼,未成年人病人自主權行使之保障,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2020 年。
    13.陳品元,拒絕治療權的研究,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2023年。
    14.謝宛婷,代理機制下病人醫療自主之落實,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2020年。
    網路資源
    1.方志賢,心跳停止30小時/少女命危父母堅守信仰不輸血,自由時報,2010年3月11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378785(最後瀏覽日:2024/7/7)
    2.林于蘅,高於全球平均!2023年國人平均壽命80.2歲、年增0.4歲,工商時報,2024年8月23日,https://tw.stock.yahoo.com/news/高於全球平均-2023年國人平均壽命80-2歲-年增0-4歲-050649036.html(最後瀏覽日:2025/1/21)
    3.吳明賢,AI人工智慧判讀快又準會取代醫師嗎?康健雜誌,2022年9月1日,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4650(最後瀏覽日:2024/7/2)
    4.吳其穎,就醫不可不知潛規則!蒼藍鴿醫師:診間沒主動提這13點,恐變「流水式看病」,良醫健康網,2021年4月21日,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8/5400192(最後瀏覽日:2025/1/20)
    5.衛生福利部,預立醫療決定、安寧緩和醫療及器官捐贈意願資訊系統, https://hpcod.mohw.gov.tw/HospWeb/index.aspx(最後瀏覽日:2024/7/13)
    6.曹馥年,《病主法》好到難以執行?諮商費高、城鄉落差大,2年AD簽署不到 1%,報導者,2022年12月23日,https://www.twreporter.org/a/good-death-myth-two-years-after-the-enforcement-of-patient-self- determination-act(最後瀏日:2024/7/13)
    7.陳如頤,台灣專業人員信任度調查 護理師、醫師及藥師備受肯定,2025年1月14日,https://tw.news.yahoo.com/台灣專業人員信任度調查-護理師-醫師及藥師備受肯定-090615198.html(最後瀏覽日:2025/1/22)
    8.謝菊英,四道人生.生死兩相安,2016年3月9日,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1543(最後瀏覽日:2025/1/21)
    9.衛生福利部,健保署今日召開「將心理諮商及心理治療納入健保」連署案座談會暨開放政府協作會議,https://www.mohw.gov.tw/cp-5021-63448-1.html(最後瀏覽日:2024/7/13)
    10.厚生勞動省,http://www.hpcj.org/info/other/s0521-11a.pdf(最後瀏覽日:2024/7/21)
    11.蔡娪嫣,新冠肺炎把呼吸器讓給年輕患者,義大利72歲神父不幸病逝......沒有葬禮,居民在家送別,風傳媒,2020年3月25日,https://reurl.cc/DlxOM5(最後瀏覽日:2024/9/20)
    12.美國在台協會,2022年國際宗教自由報告 –台灣部分,https://www.ait.org.tw/zhtw/zhtw-2022-report-on-international-religious-freedom-taiwan/(最後瀏覽日:2024/12/26)
    其他資料
    1.孫效智,我國病人自主權與預立醫囑之倫理與法律分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 (NSC101-2410-H002-200-MY3),2015年。
    2.Committee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CRPD), General comment No. 1, Article 12: Equal recognition before the law, 11 April 2014, CRPD/C/GC/1.
    二、 英文部分
    專書
    Jonathan Herring, Medical law and ethics (2010).
    期刊論文
    1.Brenda Cossman, Betwixt and between Recognition: Migrating-Same-Sex Marriages and the Turn Toward the Private, Law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 2008-07, Vol. 71, p153-168。
    2.Marshall Helen, The Mental Capacity Act:‘Best interest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itish journal of community nursing, 2017-08, Vol.22 (8), p386-387。
    3.Timothy RJ Nicholson, William Cutter &Matthew Hotopf, Assessing mental capacity: the Mental Capacity Act, BMJ, 2008-02 , vol.336, p323。
    4.Sherwin Nuland, How We Die: Reflections on Life’s Final Chapter , JAMA, 1994, Vol.271 (24), p.1966.
    5.Andrew Peterson, Jason Karlawish & Emily Largent, Supported Decision Making With People at the Margins of Autonom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BIOETHICS, 2021-11, Vol.21 (11), p4-18.
    6.Dahlberg, Treatment Efficacy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 Randomized Treatment and Deferred Treatment Controlled Trial,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2007-12, Vol.88 (12), p.1561-1573
    7.Terry Carney & Fleur Beaupert, Public and Private Bricolage-Challenges Balancing Law, Servicesand Civil Society in Advancing CRPD Supported Decision-Making,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law journal, 2013, Vol.36 (1) , p.175-201.
    8.Shalowitz, D. I., Garrett-Mayer, E., & Wendler, D. , The accuracy of surrogate decision mak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960), 2006-03, Vol.166 (5), p.493-497.
    9.Munro, N. Taking wishes and feelings seriously: The views of people lacking capacity in court of protection decision-making.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 Family Law,, 2014-03, Vol.36 (1), p.59-75.
    10.Peter Bartlett, Re-thinking the Mental Capacity Act 2005: Towards the Next Generation of Law, Modern law review, 2023-05, Vol.86 (3), p.1-61.
    11.Anne Donchin, Autonomy, Interdependence, and Assisted Suicide: Respecting Boundaries/Crossing Lines, Bioethics, 2000-07, Vol.14 (3), p.187-204.
    12.Ho, Anita, Relational autonomy or undue pressure? Family's role in medical decision-making,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caring sciences, 2008-03, Vol.22 (1), p.128-135
    13.John Hardwig, What About the Family? The Hastings Center report, 1990-03, Vol.20 (2), p.5-10
    14.Hertwig, Ralph, Nudge Versus Boost: Agency Dynamics Under Libertarian Paternalism, The Economic Journal, 2020-07, Vol.130 (629), p. 1384-1415.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