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郁珉
Liu, Yu-Min
論文名稱: 擴增實境技術應用於觀光旅遊創新服務模式之探討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 Applied to the Innovative Service model of Tourism
指導教授: 邵揮洲
Chou, Hui-Zho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Engineering Management Graduate Program(on-the-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1
中文關鍵詞: 擴增實境技術觀光服務應用創新服務模式
外文關鍵詞: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 Tourism Service Model, Innovative Service Model
相關次數: 點閱:77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依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於2009年公布之最新報告顯示,台灣之觀光競爭力並未能與觀光人口呈現正向成長,表示台灣觀光人口與產值上有許多向上成長之空間,因此台灣政府推動之六大新興產業,其中一項重要施政策略便是觀光旅遊。台灣旅遊環境天然條件優渥,同時具有資通訊完整產業鏈,如何利用台灣既有的製造業硬實力,加強創意軟實力之培養,更是值得探討的議題。擴增應用實境技術已發展多年,但於觀光業之應用尚未多見,因此本研究嘗試利用TRIZ方法,建構一個擴增實境應用於觀光旅遊之矛盾矩陣,協助後續觀光服務開發者、擴增實境系統營運者能運用此矩陣之創新原則解決問題,並進而激發出更多創新應用,進而帶動產業開發風潮。
    本研究採用陳巧青(2003) [8]TRIZ方法的39個技術屬性與40創新原則所組成之「矛盾矩陣」,並利用TRIZ的創新原則作為解決問題之思考方向。藉由TRIZ屬性配適過程與運用TRIZ方法解決觀光旅遊業需求分析。本研究得到的結論為,擴增實境運用於觀光旅遊對於擴增實境系統營運者及觀光服務開發者之服務完善性、專業能力將會最有效益,對於提高觀光客旅遊體驗最有幫助的是觀光氣氛,但須注意的是內容的豐富性,否則空有技術將會非常容易失敗,而如何讓擴增實境能儘快實施運用於觀光旅遊業,觀光導覽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發應用方向。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report published in 2009 by WEF, the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of Taiwan wasn’t showing positive growth with the tourist population, the result which is means that still has a lot of space for upward growth of the output value of tourism and the tourist population. Therefore Taiwan government puts lots of effort to promote the tourism industry. Taiwan's tourism environment, natural resource is full of richness, in the meantime it also has a 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 of the ICT. Therefore how to use the existing manufacturing advantage of Taiwan, and strengthening the creative soft power culture by the same time, it is a worthwhile issue to research.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for many years, but the service applications has not yet commonly used in the tourism service industry, this study tries to use TRIZ methodology, an innovative method developed by Altshuller, a Russian engineer, to analysis the feasibility of that augmented reality applied to the innovative services of tourism industry.
    This study use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ools, Contradiction Matrix[8], which hopes to use TRIZ theory as an innovational mechanism to proposed an innovative service model, which can help people bring out their creativity and follow-up in order to stimulate mor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scenarios, thereby bringing about a hot trend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文獻回顧 2 1.2.1 擴增實境技術 4 1.2.2 TRIZ分析法 4 1.2.3 創新服務 6 1.2.4 德菲法 6 1.3 研究目的 7 1.4 研究架構 8 第二章研究方法 10 2.1 研究方法與步驟 10 2.2 信度及效度分析 13 2.2.1 效度分析 13 2.2.2 信度分析 13 2.3 運用擴增實境於觀光旅遊業之參數屬性配適討論 16 2.3.1參數屬性之配適 16 2.3.2 屬性配適過程 21 2.4 參數屬性之檢定方法 22 2.5 訪談過程與確認分析結果 22 第三章 TRIZ運用分析 31 3.1 觀光旅遊業需求分析 31 3.2 創新服務發明原則分析 31 第四章 結論 38 4.1 結論與建議 38 4.2 後續研究方向 38 參考文獻 40 附錄一 TRIZ參數配適調查問卷表第一版 42 附錄二TRIZ參數配適調查問卷表第二版 45 附錄三TRIZ參數配適評分調查問卷表 48 附錄四 TRIZ39項工程參數表 49 附錄五 TRIZ 40創新法則表 52 附錄六 TRIZ之40條原則與適用於非技術領域之原則對照表 59

    [1]行政院交通部觀光局(2009),「觀光拔尖領航行方案行動計畫」,瀏覽日2012/6/10,取自http://grb-topics.stpi.narl.org.tw/GRB_TopicService/ProjectPublish/21/%E8%A7%80%E5%85%89%E6%8B%94%E5%B0%96%E9%A0%98%E8%88%AA%E8%A1%8C%E6%96%B9%E6%A1%88%E8%A1%8C%E5%8B%95%E8%A8%88%E7%95%AB.pdf。
    [2]吳鴻(譯)(2002),「擴增實境︰虛擬與實境的無限延伸」(原作者:Steven K. Feiner),科學人雜誌,第4期,pp.36~45,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3]吳凱琳(2005),「八秒三點的網路心理」,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第55期,pp.78~82,台北市:天下雜誌出版社。
    [4]林敬森(2006),「應用 TRIZ 於服務品質創新之研究:以電子商務產業為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博士論文,新竹,台灣。
    [5]林佩璇(2011),「eBay推出擴增實境新應用的Junaio服務,讓使用者邊走邊購物」,瀏覽日:2012/6/10,取自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6251。
    [6]徐湘珠(2009),「台灣各服務業之服務創新與績效關聯影響分析」,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台中,台灣。
    [7]高天志(2005),「TRIZ法應用於工業設計構想發展之初探」,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台灣。
    [8]陳巧青(2003),「運用TRIZ創新原則探討旅行業服務屬性矛盾現象之研究」,淡江大學碩士論文,台北,台灣。
    [9]陳炫助(2005),「以TRIZ原則應用於設計發展之研究─以螺絲起子為例」,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台灣。
    [10]陳勁甫、古素瑩(2006),「海外自助旅行者動機、知覺價值與市場區隔之研究」,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 ,第九卷四期,pp. 1~23。
    [11]陳泰穎、張仲君、張育豪(2010),「不再是科幻!AR擴增實境,走入你我生活」,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第九卷第三期,瀏覽日:2012/6/30,取自http://newsletter.teldap.tw/news/read_topstory.php?nid=3504&lid=363。
    [12]陳翊晴(2012),「韓國 Live park 主題公園運用RFID與Kinect體感技術實現4D世界」,瀏覽日:2012/6/10,取自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6459。
    [13]褚志鵬(2009),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教學講義_深度集群訪談法,瀏覽日:2012/6/15,取自http://faculty.ndhu.edu.tw/~chpchu/POMR_Taipei_2009/Teach2009.pdf。
    [14]譚瑾瑜(2005),「台灣觀光產業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94年國政研究報告,瀏覽日:2012/6/30。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TE/094/TE-R-094-023.htm
    [15]Eric C. Kansa(2008),「Tourism, Peer Production, and Location-Based Service Design,Services Computing」,2008. SCC '0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2,pp.629 ~ 636。
    [16]Moira Norrie, Beat Signer(2005),「Overlaying Paper Maps with Digital Information Services for Tourists」,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1,pp.22~33。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