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江沛怡
Chiang, Pei-Yi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近代都市計畫對臺南府城宗教設施的衝擊
The Impact of Modern Urban Planning on the Religion Facilities of Tainan City Under the Japanese Rule
指導教授: 洪傳祥
Hong, Chuan-Xi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0
中文關鍵詞: 近代都市計畫臺南府城宗教設施
外文關鍵詞: Modern urban planning, Old city of Tainan, Religion facilities
相關次數: 點閱:180下載:3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南府城豐富的歷史背景一向備受史料研究重視,除了各類古蹟建築的保存受到政府普遍的重視外,密佈的宗教設施更是古都的一大特色,宗教設施的議題包含範圍廣泛,本研究將以其在日治時期所發生的重大建築變遷為主軸,分析探討變化的原因與結果。透過史料收集、政策與計畫分析、實地調查與整合等方式,經過分析對照做一分類檢討,以得知近代都市計畫與政策對臺南府城宗教設施所造成的衝擊,本研究探討的內容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1. 臺南府城的傳統宗教信仰與空間架構
    自明末荷治時期開始,以閩粵移民所帶來之宗教信仰為基礎,隨著社會、經濟、人口、軍事、政權的變遷,逐步設置相應之宗教設施根生於臺灣,與城市空間的構築、擴展密切相關,最終形成晚清時期的城市空間架構。

    2. 日治時期殖民政府之宗教政策
    日本與臺灣具有迥異的文化背景,在思想語言的差異下,日本企圖同化殖民地,使之完全為其所用,就必須改變殖民地根深柢固的宗教信仰,因為宗教信仰代表著人民的思想觀念和民族性質,因此殖民政府的政策與手法即至關重要。

    3. 臺南市的近代都市計畫
    殖民政府欲有效率的充分利用臺灣,因此也積極的建設臺灣,從市區改正開始到後期的都市計畫,依其理想的方式一步步改造臺南,興建各式機關設施與規劃用地,無論作法是徵收土地或開拓道路,事實上宗教設施皆因此逐漸被破壞與削弱。

    4. 臺南府城宗教設施之空間改變
    由於政策與計畫的施行,產生不同的破壞方式與民眾不同的應對模式,廢除、遷移、部分拆毀、廟埕切割等,將改變的宗教設施逐一分類探討,與現況做比較分析,可瞭解其產生變化的原因,將能更進一步瞭解臺南府城的文化背景。

    The abundant historical source of Tainan is always an important resource studied by history researchers. Not only all kinds of historical monuments but high density religion facilities is 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characters of the ancient city. Due to the extensive ambit of religion facility issues, this thesis will focus on analyzing and probing into the significant construction transitional at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Via collecting historical data, analyzing the policy and city program, investigating on the spot and coordinating all of them eventually make a comparison and a classification. By these study methods we can review all the ordered information at the last and refer the impact which caused by the modern urban planning and policy to the religion facilities of Tainan city. The thesis divides into four parts:

    1. The traditional faith and spatial components of Tainan city.
    From the end of Ming Dynasty to the Dutch colonial period, the religious foundation was brought by the immigrants from Fukien Province and Kwangtung Province. By the transition of society, economy, population, military and regime the ruler established correspondingly religion facilities step by step in Taiwan. The result had a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extension of city space finally became the spatial components of Tainan city at late Ching Dynasty.

    2. The religion policy at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here is a big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 like thought and language. In order to assimilate the colony, they started from the deeply embedded thing:” The religion”. Because the religion is a representative to the thought, idea and character of people, the manner and the policy of the ruler will be very important.

    3. The modern urban planning of Tainan city.
    The colonial government intended to capitalize on Taiwan more efficiently, so
    the ruler developed it actively. From reform the city to the big city planning they were changing Tainan by their ideal way. To build all kinds of institution facilities and to map out the land use, they achieved the goals by means of imposing land and opening up the road. In fact the religion facilities were gradually destroying and weaken due to the action.

    4. The spatial transition of religion facilities of Tainan city.
    Executing the policy and plan caused different destruction of buildings and different response from people. Abolishment, movement, part demolition, temple square segment are the four classifications to compare with contemporary circumstances, that way we can know the reason of changing and realize further the culture background of Tainan city.

    論文摘要 ……………………………………………………… 0-01 Abstract ………………………………………………… 0-02 謝誌 ……………………………………………………………… 0-04 目錄 ……………………………………………………………… 0-05 圖目錄 ………………………………………………………… 0-08 表目錄 ………………………………………………………… 0-10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01 1-2 研究範圍 …………………………………………………………… 1-01 1-2-1 時間界定 ……………………………………………………1-01 1-2-2 空間界定 …………………………………………………… 1-01 1-2-3 行文界定 …………………………………………………… 1-02 1-3 相關文獻回顧 ……………………………………………………… 1-02 1-4 研究方法與研究流程 ……………………………………………… 1-03 1-4-1 研究方法 ……………………………………………………1-03 1-4-2 研究流程 ……………………………………………………1-04 第2章 臺南府城的傳統宗教信仰 2-1 官方祭祀傳統 ……………………………………………………… 2-02 2-1-1 祭祀體系 …………………………………………………… 2-02 2-1-2 國家祭祀的現世取向 ……………………………………… 2-04 2-1-3 儒家學說 …………………………………………………… 2-07 2-2 傳統民間宗教信仰 …………………………………………………2-08 2-2-1 固有之宗教信仰 …………………………………………… 2-08 2-2-2 宗教信仰與臺灣社會發展之關係 ………………………… 2-12 2-3 西方傳入之基督宗教 ………………………………………………2-14 2-3-1天主教 …………………………………………………… 2-14 2-3-2基督教 …………………………………………………… 2-14 第3章 日治時期殖民政府之宗教政策 3-1 日本之宗教思想 ……………………………………………………3-02 3-1-1 神道 ………………………………………………………… 3-02 3-1-2 日本佛教 …………………………………………………… 3-04 3-1-3 基督教 ……………………………………………………… 3-05 3-2 殖民政府之治臺策略 ………………………………………………3-06 3-2-1 初期武官總督時代 ………………………………………… 3-06 3-2-2 文官總督時代 ……………………………………………… 3-07 3-2-3 後期武官總督時代 ………………………………………… 3-08 3-3 殖民政府之宗教政策變遷 …………………………………………3-09 3-3-1 日治初期(1895-1911年)偽裝信仰自由 …………………3-10 3-3-2 日治中期(1912-1925年)攏絡臺灣宗教信仰 ……………3-12 3-3-3 日治後期(1926-1945年)逐漸消滅 ………………………3-14 3-3-4 皇民化運動下之宗教政策 ………………………………… 3-16 3-3-5 寺廟整理行動 ……………………………………………… 3-18 第4章 日治時期臺南近代都市計畫的實施 4-1 晚清的城市空間架構 ……………………………………………… 4-01 4-1-1 府城的輪廓與邊界 ………………………………………… 4-01 4-1-2 府城之市街發展 …………………………………………… 4-06 4-1-3 府城重要設施分佈 ………………………………………… 4-09 4-2日治時期的都市計畫措施 ………………………………………… 4-15 4-2-1 市區改正階段(西元1895-1911年) ………………………… 4-16 4-2-2 市區計畫階段(西元1911-1929年) ………………………… 4-18 4-2-3 市區擴張計畫階段(西元1929-1941年) …………………… 4-20 4-2-4 都市計畫階段(西元1941-1945年) ………………………… 4-22 4-3 都市計畫之空間策略 ………………………………………………4-24 4-3-1 圓環 ………………………………………………………… 4-24 4-3-2 交通運輸動線 ……………………………………………… 4-25 4-4 都市計畫之基礎規畫 ………………………………………………4-27 4-4-1 街路脈絡組織 ………………………………………………4-27 4-4-2 城市公共設施 ………………………………………………4-30 第5章 府城傳統宗教設施的現況調查 5-1 晚清宗教設施的座落與分佈 ……………………………………… 5-01 5-1-1 廟宇分佈與形成時間之關係 ……………………………… 5-01 5-1-2 晚清府城宗教設施之分佈位置 ……………………………5-04 5-2 宗教設施之現今位置分佈 …………………………………………5-12 5-2-1 官方祭祀設施 ……………………………………………… 5-12 5-2-2 民間宗教設施 ……………………………………………… 5-14 5-2-3 西方宗教設施 ……………………………………………… 5-19 第6章 府城傳統宗教設施的破壞與式微 6-1 都市計畫衝擊宗教設施環境基礎 …………………………………6-02 6-1-1 殖民政府接管拆除 ………………………………………… 6-02 6-1-2 無人維護自然傾圯 ………………………………………… 6-07 6-1-3 因計畫道路徵地而遷址 …………………………………… 6-08 6-1-4 因闢建街道而拆除部分建物 ……………………………… 6-17 6-1-5 因闢建街道而改變廟埕空間 ……………………………… 6-22 6-1-6 未受都市計畫影響 ………………………………………… 6-25 6-1-7宗教設施環境變化之總結…………………………………… 6-35 6-2 殖民政府介入宗教設施的策略 ……………………………………6-36 6-2-1 清除前朝官方設施 ………………………………………… 6-36 6-2-2 改變民間設施外圍環境 …………………………………… 6-37 6-2-3 變更宗教設施內部功能 …………………………………… 6-38 6-3 國民政府都計的賡續推動 …………………………………………6-39 6-3-1 殖民都計藍圖的繼續執行 ………………………………… 6-39 6-3-2 傳統宗教設施的持續式微 ………………………………… 6-40 第7章 結論與後續研究 7-1 結論 ………………………………………………………………… 7-01 7-1-1 晚清宗教設施架構的形成 ………………………………… 7-01 7-1-2 殖民政府之政策與計畫 …………………………………… 7-02 7-1-3 宗教設施的破壞與改變 …………………………………… 7-02 7-2 後續研究 ……………………………………………………………7-03 參考文獻 ……………………………………………………………………………… 8-01

    中文圖書:

    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

    古偉瀛,《臺灣天主教史研究論集》,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8

    石萬壽,《臺南府城防務的研究─臺南都市發展史論之一》,友寧出版有限公司,1985

    江燦騰,《日據時期臺灣佛教文化發展史》,南天書局有限公司,2001

    李友邦,《李友邦文粹》,海峽學術出版社,2004

    李玉潔,《儒學與中國政治》,科學出版社,2010

    李乾朗,《臺灣的寺廟》,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86

    李乾朗,《臺灣建築史》,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

    李媛,《明代國家祭祀制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吳敏霞,《日據時期的台灣佛教》,臺灣佛教叢書編輯委員會,2007

    呂實強,《中國官紳反教的原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6

    林衡道等人,《臺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9

    林衡道等人,《臺灣史》,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

    林金水,《臺灣基督教史》,九州出版社,2007

    邱麗娟,《續修臺南市志卷二人民志 宗教篇》,臺南市政府,1996

    周菊香,《府城今昔》,臺南市政府,2003

    姚衛群,《佛教入門----歷史與教義》,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

    翁金山等人,《臺南市都市設計規畫綱要之研究3 都市紋理暨型態之建構》,財團法人成大建築文教基金會,2001

    張景森,《臺灣的都市計劃(1895~1988)》,業強出版社,1993

    陳來,《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

    陳玲蓉,《日據時期神道統治下的臺灣宗教政策》,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2

    陳詠明,《儒學與中國宗教傳統》,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4

    曹永和,《臺灣研究叢刊 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5

    黃有興,《臺灣宗教信仰》,東大出版,2005

    黃武達,《日治時代(1895~1945)臺灣近代都市計畫之研究‧論文集(2)》,臺灣都市史研究室,1996

    黃昭堂著 黃英哲譯,《臺灣總督府》,前衛出版社,2004

    黃進興,《聖賢與聖徒》,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

    游醒民等人,《臺南市志卷二人民志宗教禮俗篇》,臺南市政府,1979

    劉國梁,《道教精萃》,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劉鋒、臧知非,《中國道教發展史綱》,1997

    戴炎輝,《臺灣研究叢刊 清代臺灣之鄉治》,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2

    中文論文:

    何義麟,《皇民化政策之研究—日據時代末期日本對臺灣的教育政策與教化運動》,文化日研所,1986

    周郁森,《清代台灣城牆興築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2003

    柯俊成,《臺南(府城)大街空間變遷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1998

    梁晉榮,《近代臺南市街道命名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1999

    黃琡玲,《臺灣清代城內官制建築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建築系,2001

    楊啟正,《日治時期臺灣州治城市的基礎空間型態比較》,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2006

    楊璨寧,《近代都市街道規劃對臺南府城城西地區的衝擊─以普濟里與三合里市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2007

    蔣珮宜,《臺灣都市圓環變遷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2001

    中文期刊:

    小川英明、內藤昌、黃武達,〈日治時代之臺南市近代都市計畫(一)─都市計畫之萌芽與展開〉,《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14期,1995

    石萬壽,〈臺南市宗教誌〉,《臺灣文獻》,第32卷第4期,1981

    石萬壽,〈臺南市寺廟的建置─臺南市寺廟研究之一〉,《臺南文化》,第11期,1981

    石萬壽,〈臺南市古蹟志〉,《臺灣文獻》,第28卷1期,1977

    石萬壽,〈臺南市史略─私修臺南市志卷首〉,《臺灣文獻》,第32卷1期,1981

    江燦騰,〈日本帝國在臺殖民統治初期的宗教政策與法制化的確立〉,《中華佛學學報》,第14期,2001

    洪傳祥,〈荷蘭人統治下赤崁市街的空間規劃〉,《都市與計畫》,第32卷3期,2005

    范勝雄,〈臺南市都市計畫志(上)〉,《臺灣文獻》,第30卷2期,1979

    范勝雄,〈臺南市都市計畫志(下)〉,《臺灣文獻》,第30卷3期,1979

    范勝雄,〈臺灣府城海岸線勘記〉,《臺灣文獻》,第28卷3期,1977

    范勝雄,〈談臺灣府城形勢〉,《臺灣文獻》,第29卷4期,1978

    徐明福,〈日本殖民對臺南傳統都市的衝擊〉,《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7期,1992

    許嘉明,〈祭祀圈之於居臺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1卷第6期,1978

    黃典權,〈古臺灣府治海桑城坊考〉,《臺灣文獻》,第26卷第3期,1971

    黃蘭翔,〈台南十字街空間結構與其在日據初期的轉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9期,1995

    溫國良,〈日治初期日人佔用臺灣寺廟概況〉,《臺灣風物》,第4卷第2期,

    蔡蕙頻,〈日治時期臺灣的宗教發展與尊皇思想初探〉,《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第40卷第1期,2009

    下載圖示 校內:2015-09-04公開
    校外:2015-09-04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