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秉璇
Wu, Ping-Hsuan
論文名稱: 同性伴侶適用人工生殖法之研究-以保障生育權為中心
The Artificial Reproduction Act and the Reproductive Rights for Same-sex Couples
指導教授: 侯英泠
Hou, Ing-L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0
中文關鍵詞: 同性伴侶子女最佳利益人工生殖法代孕
外文關鍵詞: same-sex couples, the best interests of children, the Artificial Reproduction Act, surrogacy
相關次數: 點閱:12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2017年5月24日大法官做出釋字第748號解釋,同性婚姻將正式進入法制化的階段。另探究國內外文獻,「生育權」藉由「隱私權」、「人性尊嚴」甚或「家庭權」等可推知應屬基本人權之一,這種普世性的人權價值是人生而為人應享有的基本權利保障,並且禁止同性伴侶生育權應有違憲法平等權之要求,是以同性伴侶有生育權故無疑問。惟同性伴侶生育權雖獲確立,但女女同性伴侶生育上缺乏「精子」來源,男男同性伴侶則自始缺乏「卵子」與「子宮」,此生育上特殊性使其原則上非藉由「人工生殖科技」的輔助無法達成生育的目的。
    現行「人工生殖法」將受術主體限制於「不孕夫妻」,不僅需具備合法婚姻關係,且因限於「生理不孕」者此可行合法人工生殖,致同性伴侶雖可成立合法婚姻,卻囿於「不孕」的定義無法成為合法受術主體,被自始排除於外。另外,人工生殖法立法過程當中,曾有納入「代孕人工生殖」相關規定之草案提出,卻因為社會爭議過大且為了有利人工生殖法的快速通過,故2007年3月21日公布施行之人工生殖法與代孕人工生殖科技脫鉤處理,導致男男同性伴侶生育權等同變相被架空。可資解決方式,或許未來透過修改「不孕」定義可使同性伴侶成為合法受術主體,惟相關名詞應如何修正始貼近實際情況有可議之處;另103年曾提出人工生殖法草案,以專章方式納入代孕人工生殖科技相關規定,但同性伴侶適用上仍有部分扞格之處,基因型代孕雖可減低男男同性伴侶受術成本,但因欠缺相關配套措施而不宜開放。
    在人工生殖技術日新又新的時代,囿於法制的落後而侵害同性伴侶之權利,此問題應如何檢討改善,另在同性婚姻即將立法保障的今日,如何完善人工生殖法制,將是吾人應該仔細思量改善的問題。

    On May 24, 2017, the J.Y. Interpretation No. 748 has be released, and same-sex marriage will formally enter the stage of legalization. In addition, when search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the reproductive rights” should be one of the basic human rights.
    Therefore, prohibiting the same-sex couple's reproductive rights violate the right of equalit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same-sex couples have reproductive rights. However, since female same-sex couples lack the source of “sperm” and male same-sex couples lack both “egg” and “uterus” in their fertility, same-sex couples can only achieve the purpose of fertility through the use of "artificial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In the current " Artificial Reproduction Act, "only “infertile couples “are eligible to use artificial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 What's more, during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it is delinked from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surrogacy . This has led to the fact that the male same-sex couple have been deprived of reproductive rights . To solve the problem, legislators may modify the definition of “infertility”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enable same-sex couples to use artificial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legally. In 2014, the Surrogacy Act Draft has been proposed, and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on artificial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for surrogacy are incorporated in a special chapter. Nevertheless,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ects in the application for same-sex couples. In addition, genotypic surrogacy can reduce the surgical cost of male same-sex couples, but it should not be legalized due to the lack of related supporting measures.
    To sum up, how to improve the Artificial reproduction legal system is an issue that should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and improved.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VI 目錄 VIII 表目錄 X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一項 研究動機 1 第二項 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4 第一項 研究方法 4 第二項 研究架構 4 第三節 文獻回顧 7 第一項 同性婚姻法制化 7 第二項 生育權概念的討論 10 第三項 人工生殖相關議題 12 第四節 名詞用語說明 16 第一項 性別與性傾向 16 第二項 同性伴侶 21 第三項 生育權 22 第四項 人工生殖相關用語 25 第五項 違憲審查與平等權 28 第二章 同性婚姻法制化 32 第一節 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過程 32 第二節 婚姻中的權利義務關係 36 第三節 現行民法禁止同性婚姻 39 第四節 禁止同性婚姻應屬違憲 42 第一項 禁止同性婚姻違反憲法第22條婚姻自由 43 第一款 婚姻是一種「制度」 43 第二款 婚姻是一種「自由」 44 第三款 本文見解 44 第四款 同性婚姻法制化以符合婚姻本質 45 第二項 禁止同性婚姻違反憲法第7條平等原則之保障 48 第五節 小結-同性婚姻應合法化 50 第三章 憲法層次的同性伴侶生育權 51 第一節 生育權的內涵 52 第一項 美國法上生育權之概念 52 第二項 我國法上生育權的概念 57 第一款 生育權與人性尊嚴 57 第二款 生育權與家庭權間的關係 59 第三項 憲法層次的生育權內涵 61 第二節 同性伴侶生育權之檢視 63 第一項 禁止同性伴侶生育權違反憲法平等權保障 63 第二項 同性伴侶生育權應符合人工生殖子女最佳利益保障原則 66 第一款 一般子女最佳利益原則 67 第二款 我國法院實務見解 73 第三款 人工生殖子女最佳利益原則 83 第四款 同性伴侶生育權行使之檢視 88 第三節 小結:憲法層次的同性伴侶生育權 101 第四章 人工生殖法制下的同性伴侶生育權 102 第一節 同性伴侶生育下一代的特殊性 102 第二節 人工生殖科技簡介及可能衍生的問題 104 第一項 人工生殖科技 104 第二項 同性伴侶生育方式及其可能衍生的問題 110 第一款 女女同性伴侶 110 第二款 男男同性伴侶 116 第三節 現行人工生殖法之限制 117 第一項 人工生殖法之立法理由與立法沿革 118 第二項 受術主體限制 122 第三項 與代孕人工生殖脫鉤處理 125 第四節 小結- 同性伴侶適用現行法制的困境 128 第五章 現行人工生殖法的挑戰與未來展望 130 第一節 國際現況 131 第二節 放寬受術主體限制以保障女女同性伴侶生育權 138 第一項 現行法制設限不當 138 第二項 受術主體之名詞使用 140 第三項 增設生殖細胞來源 151 第三節 納入代理孕母規定以保障男男同性伴侶生育權 153 第一項 代理孕母應合法化 153 第二項 我國立法現況 155 第一款 人工生殖法代孕規定立法現況 155 第二款 「代孕人工生殖法草案」相關規定 157 第三項 人工生殖法檢討與展望 159 第一款 可能衍生之問題 159 第二款 未來展望 163 第六章 結論:歸還同性伴侶生育權 166 參考文獻 171

    一、政府文書
    (一)「人工生殖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法案詢答報告,立法院第8屆第4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102年12月16日。
    (二)「人工生殖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法案詢答報告,立法院第8屆第4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102年12月16日。
    (三)人工生殖技術倫理指導綱領,中華民國78年10月20日衛署保字第824277號公告,http://www.rootlaw.com.tw/LawArticle.aspx?LawID=A040170031006000-0781020。(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29日)
    (四)人工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行政院衛生署(83)衛署保字第83071000號令訂定發布全文21條,ttp://www.6law.idv.tw/6law/law3/%E4%BA%BA%E5%B7%A5%E5%8D%94%E5%8A%A9%E7%94%9F%E6%AE%96%E6%8A%80%E8%A1%93%E7%AE%A1%E7%90%86%E8%BE%A6%E6%B3%95.htm。(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29日)
    (五)立法院第 8 屆第 5 會期第 8 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 1586 號,委員提案第 16360 號,2014 年 4 月 30 日印發。
    (六)立法院第6屆第2會期第2次會議一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586號,委員提案第6345號,2005年9月14日印發。
    (七)立法院第8屆第4會期第9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586號委員提案第15564號,2013年11月8日印發。
    (八)兒童權利公約中文版,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網站,https://www.sfaa.gov.tw/SFAA/Pages/VDetail.aspx?nodeid=588&pid=282。(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20日)
    (九)兒童權利公約第14號一般性意見「兒童最佳利益」,https://www.sfaa.gov.tw/SFAA/Pages/Detail.aspx?nodeid=601&pid=3944。(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20日)
    (十)法務部法律字第 10603504630 號函釋,2017 年 04 月 05 日,https://mojlaw.moj.gov.tw/LawContentExShow.aspx?media=print&id=I00100%2C%E6%B3%95%E5%BE%8B%2C10603504630%2C20170405&type=E。(最後瀏覽日:2018年1月2日)
    二、中文文獻
    (一)專書
    1.王澤鑑(2009),民法總則,三民書局,2009三版。
    2.李震山(2011),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修訂二版,台北:元照。
    3.何建志(2013),醫療法律與醫學倫理,元照出版公司,二版一刷。
    4.紀欣(2002),美國家事法,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5.高玉泉、蔡沛倫(2016),兒童權利公約逐條要義,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6.張宏誠(2002),同性戀者權利平等保障的憲法基礎,學林文化公司。
    7.張燕玲(2006),人工生殖法律問題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8.戴東雄(1998),中國親屬法,自版,修訂版第一版。
    9.戴東雄(2000),親屬法實例解說,自版,2000年修訂版。
    10.戴炎輝,戴東雄與戴瑀如(2014),親屬法,戴東雄自版。
    (二)專書論文
    陳美華(2009),性別,收於:王振寰與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2009三版,頁129-156。
    (三)期刊論文
    1.Morton Hart著,黑潮譯(1982),同性戀的原因,台北:健康世界,第81卷。
    2.文榮光(1984),變性慾症病因之推測,變性慾症討會手冊,頁62。
    3.王服清、王翼升(2011),論「非法律夫妻關係者」的人工生殖權之正當性-以「英國二○○八年人類受精與胚胎法」作為論證基礎,高大法學論叢第7卷第1期, 頁51-122。
    4.王海南(2007),人工生殖子女之法律地位-兼評「人工生殖法」中涉及身分關係之相關規定,法令月刊第58卷第8期,頁102-116。
    5.王素真、陳住銘、洪耀釧(2014),民眾對於同性戀的認知與接受程度之探討,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第11卷第1期,頁30-42。
    6.王富仙(2011),生子契約容許性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75期,頁113-127。
    7.王富仙(2015),代孕子女法律上親子關係之研究(上),法令月刊第66卷第5期,頁63-94。
    8.王蘋(2006),人工生殖不只是醫療科技問題,律師雜誌,第318 期,2006年,頁36-40。
    9.朱世霓(2001),行政院院會通過「人工生殖法」草案,科技法律透析第13卷第4期,頁7-9。
    10.李沃實(2008),同性婚者在我國身分法中應有之地位, 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14期,頁159-206。
    11.李佳燕(2011),從性別觀點剖析婦女與人工生殖技術,醫療品質雜誌,第5卷第3期,頁76-79。
    12.李淑玲(2008),從生育權利探討代理孕母的使用範疇,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45期,頁66-79。
    13.李惠宗(2006),死後取精-基本權與人性尊嚴的衝突?,月旦法學教室,第37 期,頁6-7。
    14.李惠宗(2017),同性婚姻合法問題鑑定報告書,月旦法學雜誌第264期,頁44-69。何思瑩(2014),「非法」情境下的酷兒生殖-台灣女同志的人工生殖科技實作,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第35期,頁53-122。
    15.李震山(1995),從憲法保障生命權及人性尊嚴之觀點論人工生殖,月旦法學雜誌第2期,頁18-25。
    16.李震山(2004),憲法意義下之「家庭權」,中正法學集刊第16 期,頁61-104。
    17.房樹生(1994),同性戀是天生遺傳嗎,科學月刊第25卷,頁522-528。
    18林昀嫺(2010),我國人工生殖法制之挑戰與契機,中原財經法學,第25期,頁63-112。
    19.林昀嫺(2015),性別、法律與人工生殖,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71期,頁31-36。
    20.邱文聰(2007),從「人工生殖法」的適用主體談生育自由的雙面性格,法令月刊第58期,頁146-153。
    21.邱玟惠(2009),人工生殖子女親子法制之檢討與修法建議,台大法學論叢第38卷第3期,頁281-348。
    22.長庚醫院台北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2003),中華民國內膜異位症婦女協會會刊,第10卷第9期。
    23.長庚醫院台北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中華民國內膜異位症婦女協會會刊,第10卷第9期,2003年,頁9。
    24.侯英泠(2006),從「子女最佳利益」原則檢視人工生殖法草案,律師雜誌,第318期,頁16-29。
    25.孫效智(1999),代理孕母的倫理與法律問題,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4期,頁8-11。
    26.郭書琴(2010),從「伴侶」到「父母」論身分法規範重心之轉變-兼評96年度養聲字第81號裁定,成大法學第20期,頁75-119。
    27.陳妙芬(1999),浮濫的平等?談代理孕母的法理問題,月旦法學雜誌,52期,頁31-40。
    28.陳昭如(2010),婚姻作為法律上的異性戀父權與特權,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第29期,頁113-199。
    29.陳美伶(1997),同性戀問題對傳統身分法之衝擊,月旦法學雜誌,第30期,頁49-54。
    30.陳美華(1999),物化或解放─女性主義者關於代理孕母的爭論,月旦法學雜誌第,第52期,頁18-28。
    31.陳英鈐(2007),人工生殖法的幾個問題,法令月刊,58卷8期,頁117-127。
    32.陳郁齡(1999),談青少年同性戀,輔導通訊第58卷,頁46-54。
    33.陳清雲(2004),論人工生殖子女之親子關係,醫事法學,12卷1-2期,頁21-35。
    34.陳靜慧(2010),同性生活伴侶之平等權問題-以歐洲法院、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及德國聯邦行政法院之判決為中心,東吳法律學報第21卷第3期,頁161-195。
    35.黃昭元(2004),憲法權力限制的司法審查標準:美國類型化多元標準模式的比較分析,台大法學論叢第33卷第3期,頁45-148。
    36.黃昭元(2008), 平等權審查標準的選擇問題:兼論比例原則在平等權審查上的適用可能,台大法學論叢第37卷,第4期,頁253-284。
    37.黃昭元(2009),平等權與自由權競合案件之審查-從釋字第六四九號解釋談起,法學新論,第7期,頁17-43。
    38.黃義成(2009),兒童知悉其來源及受父母照顧之權利在人工生殖之運用-以英國法為中心,法學新論,第11 期,頁121-151。
    39.楊秀儀(2006),論屍體取精之法律爭議及應有的管制架構-以尊重自主為中心思想,萬國法律雜誌,第145期,頁23-29。
    40.葉在庭(2001),青少年同性戀傾向初探性研究,馬偕護理專科學校學報第1卷,頁111-132。
    41.雷文玫(2002),決定為人父母的範疇:剖析限制人工生殖協助科技使用資格的權力關係,台灣人權報告,台北:前衛出版社,頁83-102。
    42.雷文玫(2002),決定為人父母的範疇:剖析限制人工協助科技使用資格的權力關係,台北︰前衛出版社,頁. 83-102。
    43.雷文玫(2006),保障兒童與婦女權益:人工生殖相關立法的挑戰與機會,律師雜誌,第318 期,頁1-4。
    44.劉宏恩(2011),「子女最佳利益原則」在台灣法院離婚後子女監護案件中之實踐-法律與社會研究(Law and Society Reserch) 之觀點,軍法專刊,頁84-106。
    45.劉宏恩(2014),離婚後子女監護案件「子女最佳利益原則」的再檢視-試評析2013年12月修正之民法1055條之1規定,月旦法學第234期,頁193-207。
    46.劉宏恩(2017),民法親屬編規定「使同性別二人間不能成立法律上婚姻關係」違憲疑義解釋案鑑定意見書,月旦法學雜誌,第264期,頁111-122。
    47.蔡維音(1992),德國基本法第一條「人性尊嚴」規定之探討,憲政時代第十八卷第一期,頁36-48。
    48.鄧學仁(2017),同性婚姻法制化之調查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264期,頁70-84。
    49.蕭郁聞譯著(2004),從機會到選擇:遺傳學與正義,台北巨流,初版。
    50.戴瑀如(2007),從德國立法例論我國新人工生殖法對親屬法之衝擊,法令月刊第58期,頁128-145。
    51.戴瑀如(2007),從德國立法例論我國新人工生殖法對親屬法的衝擊,法令月刊第58期,頁128-145。
    52.戴瑀如(2012),從人權保障觀點審視人工生殖法制所面對的難題-兼論幾則歐洲人權法院的判決,2011科技發展與法律規範雙年刊,2012年12月,頁299-339。
    53.蘇稚盈(1997),同性戀形成的生理基礎,科學月刊第28卷,頁500-506。
    (四)學位論文
    1.李惠珊(2008)。女同志家庭親子關係法制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2.何思瑩(2008),酷兒再生產:女同志的親職實作、生殖科技使用與情感認同,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3.陳其(2016),我國人工生殖法之受術主體限制對同性伴侶的影響:性別議題、子女利益與實踐經驗,國立清華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4.陳欣怡(2017),由代孕者身體自主權論我國代孕生殖草案相關條文,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5.曾嬿融(2013),女同志家庭親職實作,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6.楊佳君(2003),論代理孕母所生子女之法律地位,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楊詠誼(2012),同性婚姻憲法權利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計畫報告
    陳鋕雄主持(2010),世界各國代孕生殖政策探討結案報告,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研究計畫,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
    (六)網站資料
    1.「女同志收養」遭法院駁回,天秤座法律網,
    https://www.justlaw.com.tw/News01.php?id=7692。(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30日)
    2.【看見同志】大龜X周周:兩個人若相愛,就能組成一個家,女人迷編輯 Abby,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12036。(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30日)
    3. 8張老照片揭秘納粹德國「生育農場」:被占國女性被迫與德軍生子,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48oxz2.html。(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29日)
    4.Fertility Source Companies The Donor Source The Surrogacy Source網站,
    https://www.fertilitysourcecompanies.com/what-is-a-surrogate-mother-or-a-gestational-carrier。(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18日)。
    5.天秤座法律網,http://www.justlaw.com.tw/News01.php?id=7692。(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30日)
    6.世衛重新定義單身殘疾? 切勿跟車太貼,郭詠昕,https://hk.thenewslens.com/article/53266。(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30日)
    7.母親與胎兒的倫理關係台灣女性的生育自主權之問題與權利分析,應倫通訊第31期,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http://in.ncu.edu.tw/phi/NRAE/newsletter/no31/04.html。(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30日)
    8.同性伴侶權益保障之方式種類,同性伴侶法制研究計畫,https://civilpartnership2016.wordpress.com/2016/08/27/%E5%90%8C%E6%80%A7%E4%BC%B4%E4%BE%B6%E6%AC%8A%E7%9B%8A%E4%BF%9D%E9%9A%9C%E4%B9%8B%E6%96%B9%E5%BC%8F%E7%A8%AE%E9%A1%9E/。(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30日)
    9.在代孕行業中都有哪些人工生殖技術呢?廣州代孕研究中心:與代孕有關的人工生殖技術,https://read01.com/2G3GKK.html#.WuVzF26FPIU。(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30日)
    10.伴侶生龍鳳胎 女同志打官司盼收養,自由時報,http://www.lgbtfamily.org.tw/news_content.php?id=241。(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30日)
    11.拉子受孕DIY—談女同志如何自我注射精子懷孕,拉媽報第11期,2007年1月,http://blog.yam.com/la_ma_news/。(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20日)
    12.格里斯沃爾德案:保障避孕權之戰,林海,檢察官風雲雜誌,https://kknews.cc/zh-tw/news/an48z5v.html。(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20日)
    13.送子鳥診所,愛生育銀行,https://www.icryobank.com/recipient/sperm/step。(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20日)
    14.基本權利之功能-憲法專業名詞解析,陳朝建教授,台灣法律網:http://www.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content&area=free_browse&parent_path=,1,1648,&job_id=45388&article_category_id=1170&article_id=19954。(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30)
    15.張榮州婦產專科試管嬰兒中心,http://www.sbabys.com.tw/h.html。(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19日)
    16.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資料來源:http://www.shuowen.org/view/6641。(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30日)
    17.莊淇銘,演化未來學,自由時報,88年3月6日,第15版。(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30日)
    18.陳彥婷,同性戀原因之初探與處置,http://www.nhu.edu.tw/~society/e-j/83/8316.htm。(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10日)
    19.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8C%E5%BF%97_。(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30日)
    20.薇薇安病逝近1年 同性伴侶提告爭遺產,自由時報2017年11月01日新聞,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2239465。(最後瀏覽日:2018年1月2日)
    21.薛國致,社會發展中偏見歧視之形成與消除,http://ir.npt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977/1/2009society341.pdf。(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30日)
    22.顧燕翎,出租身體的新舊行業──代理孕母與娼妓,女性主義起點站,1998年5月,http://feminist-original.blogspot.tw/2013/07/blog-post_2137.html。(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13日)。
    23.歡樂性講堂:精子的存活率http://orientaldaily.on.cc/cnt/adult/20150102/00290_003.html。(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30日)
    24. 蘋果新聞,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051219/22277374。(最後瀏覽日:2018年4月30日)
    二、 外國文獻
    (一)外文書籍
    1. Ann Oakley(1972),Sex, Gender and Society,Maurice Temple Smith Ltd.
    2. Amy Agigian( 2004 ),Baby steps: How lesbian alternative insemination is changing the world.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3. John A. Robertson(1994), Children of choice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4. Rubin Reva (1984), Maternal Identity and the Maternal Experience , Springer Pub. Co.
    (二)期刊論文
    1. John A. Robertson (2004), Gay and Lesbian Access to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CaseWestern Reserve Law Review 55: 329-372.
    2.Mary Briody Mahowald(2006),Bioethics and Women: Across the Life Span,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179-182.
    3. Nancy D. Polikoff(1990), This Child Does Have Two Mothers: Redefining Parenthood to Meet the Needs of Children in Lesbian-Mother and Other Nontraditional Families, Georgetown Law Journal, Vol. 78: 459-576.
    4.Olga B.A. van den Akker(2006),Psychosocial aspects of surrogate motherhood,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 13 :53-62.
    5. Sifris Ronli (2015) , Commercial Surrogacy and the Human Right to Autonomy, Journal of Law and Medicine 23: 365-377.
    (三)網站資料
    1. Hugh McLachlan & J. Swales(2005),Surrogate Motherhood: Beyond the Warnock and the Brazier Reports,11:1,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pdf/10.1179/hrge.11.1.h87x5v7366r73831。(last visited:9,April 2018)
    2. HFEA, Warnock Report, http://www.hfea.gov.uk/2068.html。(last visited:29, Apr 2018)
    3. John Tobin(2015), “To Prohibit or Permit: What is the (Human) Rights Reponse to the Reproduction Update, Volume 13, Issue 1, 1 January 2007, Pages 53–62, https://doi.org/10.1093/humupd/dml039。(last visited:29,April 2018)
    4.Martha Fineman(1995), The Neutered Mother, the Sexual Family, and Other Twentieth Century Tragedies,New York:Routledge)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4fvubd738aIC&pg=PA242&lpg=PA242&dq=Fineman,The+Natured+Mother,&source=bl&ots=VE09uKj9rM&sig=E-7k2qzLUZqBBT6xQkvj89_luRw&hl=zh-TW&sa=X&ved=0ahUKEwi1n9OR8oLbAhVGm5QKHVIICqkQ6AEIZDAH#v=onepage&q=Fineman%2CThe%20Natured%20Mother%2C&f=false。(last visited:13,May 2018)
    四、判決
    Roe v. Wade, 410 U.S. 113 (1973)
    Eisenstadt v. Baird, 405 U.S. 438 (1972).
    Griswold v. Connecticut, 381 U.S. 479 (1965)
    Skinner v. Oklahoma, 316 U.S. 535 (1942)
    96年度養聲字第81號裁定
    103年度司養聲字第126號裁定
    104年度家聲抗字第31號裁定
    105年度養聲字第299號裁定
    105年度養聲抗字第155號裁定
    106年度台簡抗字第129號裁定
    106年度台簡抗字第95號裁定
    106年度家聲抗字第13號裁定
    106年度家聲抗字第30號裁定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