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興
Chen, Xing
論文名稱: 唐詩安西北庭書寫研究
The Research of Anxi Beiting Writing in Tang Poetry
指導教授: 王偉勇
Wang, Wei-Yo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4
中文關鍵詞: 唐詩安西邊疆地域性研究
外文關鍵詞: Poetry of Tang dynasty, Anxi, borderland, regional research
相關次數: 點閱:82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安西(含北庭)地處絲綢之路之上,是唐代西北邊疆最為重要的熱點地區,是唐朝版圖中最為廣大、奇險的一片領域,也是命途多舛的邊疆地區之一。縱觀有唐一代,出於外部敵國侵佔、內部政策調整等原因,這片土地幾經波折,邊界範圍多次變動。也正因為如此,加上奇特的自然景觀、多樣的風土民情,在這片土地上的事件和故事也不勝枚舉。由此產生的文學作品更是有著數量大和故事性、趣味性強等特點。在史地和文學上都頗具研究價值。而作為有唐一代的文學代表——詩歌,對這方地域的書寫又存在著很多獨特性。本文立足於唐詩,以安西書寫為研究對象,結合歷史、地理、民族、軍事、心理等相關多學科的研究視角和方法,並以統計和繪圖為輔助,力求對安西書寫作出全面系統的分析和呈現。

    Anxi (including Beiting) which lies on the “Silk Road” is the most important hot spot of the northwest in Tang dynasty, the largest land with much strangeness and surprise. It is also one strange and unique border area .Throughout the whole time of Tang, the place survived many twists and turns from both the embezziemnt of the nations outside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internal policy.The changes often occurred in the range of the place. Therefore, in addition to this ,there are much strange natural landscape and varies of local customs leading to many events and stories happening here. The literature works has many features oflarge quantities, story-telling and interesting etc from all above. That is full of the research value. Poetry ,as the literary representative of Tang dynasty, has many unique features in the regional writing.

    唐詩安西(含北庭)書寫研究 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1 一、導言 1 二、研究動機 2 三、研究方法 3 四、研究現況 5 第二章 安西圖像的型塑 11 第一節 命名與區域的發展 11 一、行政區域劃定的模糊性 11 二、唐王朝的疆域觀和邊疆體系 18 三、移民與征戰的不穩定性 19 第二節 聯繫邊塞書寫的傳統 22 一、唐以前詩歌中的邊塞書寫概述 22 二、唐代文學作品中的邊塞書寫概述 25 第三章 唐詩安西書寫的內容呈顯 29 第一節 情愫多樣 29 一、歌頌將士從軍的英雄精神 29 二、描寫惡劣艱險的異域環境 32 三、反映征屯戍帶來的悲苦和不幸 35 四、表達故人、故鄉的思念 39 第二節 視角多元 43 一、想象建構 43 二、親臨其境 51 第三節 時期多變 80 一、安西分期書寫的特色 80 二、夷夏之辨的思想對安西書寫的影響 89 第四章 唐詩安西書寫的藝術表現 92 第一節 景觀意象的呈現 92 一、安西景觀 92 二、安西風物 104 三、安西人物 112 第二節 修辭技巧的運用 114 一、誇飾 114 二、用典 118 三、譬喻、比擬 125 四、象徵 128 第三節 詩篇風格的表現 129 一、朗健雄放 129 二、質樸自然 133 三、婉約纏綿 136 第五章 唐詩各邊疆地區書寫比較 140 第一節 唐王朝的疆域狀況 140 第二節 其他邊疆地區的書寫 143 一、山川蕭條極邊土——北方和東方邊疆書寫 143 二、風雨瘴昏蠻日月——南方邊疆書寫 152 第三節 安西書寫的獨特之處 162 一、風貌圖景 162 二、思想內容 167 三、藝術表現 170 第六章 結 論 175 一 唐詩安西書寫總述與回顧 175 二 安西書寫的發展與展望 176 三 地域性文學書寫的反思與觀照 178 附錄:唐詩安西書寫詩歌一覽表 188

    一、原典文獻
    漢•班固撰:《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6月版
    西晉•張華:《博物志》,臺北:中華書局,1965年版
    漢•劉向集錄:《戰國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6月版
    漢•劉向撰、向宗魯校證:《說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7月版
    漢•許慎撰,宋•徐鉉校訂:《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0月版
    後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5月版
    唐•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制》,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6月版
    唐•慧立、彥悰著,孫毓棠、謝方點校:《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4月版
    唐•慧超著,張毅箋釋:《往五天竺國傳箋釋》,中華書局,2000年4月。
    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2月版
    宋•杜佑撰:《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12月版
    宋•李昉等撰:《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9月版
    宋•王欽若等撰:《冊府元龜》,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6月版
    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5月版
    宋•王溥撰:《唐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宋•司馬光編著:《資治通鑒》,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版
    宋•李昉撰:《文苑英華》,北京:中華書局,1966年5月版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11月第1版
    宋•周去非著、楊武泉校注:《嶺外代答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版
    宋•嚴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8月版
    明•胡應麟撰:《詩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
    清•方東樹著、汪紹楹校點:《昭昧詹言》,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年10月
    清•董誥:《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11月出版
    陳鐵民:《岑參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歷代西域詩選注》編寫組:《歷代西域詩選注》,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
    劉開揚撰:《高適詩集編年箋註》,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12月第1版
    李雲逸注:《王昌齡詩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9月第1版
    許明善:《唐宋邊塞詩詞選粹》,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6年5月第1版
    胡大浚:《唐代邊塞詩選注》,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1990版
    孫全民:《唐代邊塞詩選注》,合肥:黃山書社,1992年9月版
    陳尚君輯校:《全唐詩補編》,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10月版
    王有德、鐘興麟選注:《歷代西域散文選註》,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吳藹宸選輯:《歷代西域詩鈔》,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第2版
    星漢、王瀚林選注:《歷代西域屯墾戍邊詩詞選注》,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徐禮節、余恕誠校注:《張籍繫年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6月第1版
    廖立:《岑嘉州詩箋註》,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9月第1版

    二、近人著作
    (一)文學研究專書
    何寄澎:《文化叢刊.總是玉關情──唐代邊塞詩初探》,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67(公元1978)年6月初版
    嚴耕望:《唐代交通圖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八十三,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5年版
    韓淑德、張之年:《中國琵琶史稿》,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5年版
    羅庸著:《唐陳子昂先生伯玉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5(公元1986)年版
    漆緒邦:《盛唐邊塞詩評》,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
    周菁葆:《絲綢之路的音樂文化》,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西北師範學院中文系、西北師範學院學報編輯部編:《唐代邊塞詩研究論文選粹》,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
    戴偉華:《唐代幕府與文學》,北京:現代出版社,1990年版
    張鐵山、趙永紅:《中國少數民族藝術》,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薛宗正:《歷代西陲邊塞詩研究》,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
    黃剛著:《邊塞詩論稿》,合肥:黃山書社,1996年8月第1版
    葛曉音《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李浩:《唐代關中士族與文學》,臺北: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版
    李炳海、于雪棠:《唐代邊塞詩傳》,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
    王文進:《南朝邊塞詩新論》,臺北:里仁書局,民國89(公元2000)年初版
    李浩:《唐代三大地域文學士族》,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10月第1版
    李德輝:《唐代交通與文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薛宗正:《邊塞詩風西域魂──古代西部詩攬勝》,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5月第1版
    王勝明:《李益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4年版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2版
    任文京:《唐代邊塞詩的文化闡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劉月珠:《唐人音樂詩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5月版
    高人雄主編:《唐代文學與西北民族文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星漢:《清代西域詩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任文京:《中國古代邊塞詩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關永利:《唐前邊塞詩史論》,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年4月北京第1版
    閆福玲《漢唐邊塞詩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8月第1版
    劉東穎:《邊塞詩》,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1月第1版

    (二)地理、歷史研究專書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10月第1版章羣:《唐代蕃將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5(公元1986)年3月版
    章羣:《唐代蕃將研究(續編)》,臺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9(公元1990)年
    張寧、傅洋、趙超、吳樹平主編《隋唐五代墓誌彙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1992年版
    薛宗正:《安西與北庭──唐代西陲邊政研究》,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修訂版
    《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年版
    馬大正、王嶸、楊鐮主編:《西域考察與研究》,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
    岑仲勉〈西突厥史料編年補闕〉,《西突厥史料補闕及考證》,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版
    李大龍:《漢唐藩屬體制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
    陳垣撰:《元西域人華化考》,上海:上海世紀出版社集團,2008年5月版
    《新疆通史》編撰委員會編:《新疆歷史研究論文選編》,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譚其驤:《長水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9月版
    王永興:《唐代經營西北研究》,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
    石墨林:《唐安西都護府史事編年》,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李大龍著:《唐代邊疆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5月第1版
    周振鶴:《中國歷史政治地理十六講》,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12月版
    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北京:商務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三)學位論文
    姚春梅:《唐代西域詩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賴夢慧:《唐代南方邊塞詩研究》,新竹:臺灣清華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7年1月
    海濱:《唐詩與西域文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7年
    蔡振念〈沈宋貶謫詩在詩史上之新創意義〉,《文與哲》,第11期,2007年12月版
    李傳偉:《論岑參的邊塞詩》,濟南: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陳雅欣:《唐詩中的嶺南書寫研究》,臺南:成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何央央:《唐代邊塞詩特定背景研究──由漢至唐從中原赴西域路線的考察》,杭州: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王春明:《唐代涉樂詩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13年
    張瓊文:《中晚唐邊塞詩意象研究》,上海: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郁沖聰:《唐代邊塞詩與唐代疆域沿革關係倫略──以所涉邊塞地名為中心》,濟南: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范香立:《唐代和親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博士論文,2015年
    郁沖聰:《唐代邊塞詩與唐代疆域沿革關係論略——以所涉邊塞地名為中心》,濟南: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張程:《唐朝北疆邊政與邊吏研究——以裴行儉等儒將為例》,呼和浩特:內蒙古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四)期刊論文
    嚴耕望:〈唐代涼州西通安西道驛程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3本3分,民國60(公元1971)年
    韓翔:〈焉耆都督府治所與焉耆鎮城〉,《文物》,1982年第4期
    胥惠民:〈漫論西域詩的愛國主義〉,《新疆社會科學》,1984年第1期
    駱祥發〈駱賓王簡譜〉,《浙江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第2期
    朱鑒民:〈讀〈送元二使安西〉札記〉,《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第6期
    金克木:〈文藝的地域學研究設想〉,《讀書》,1986年第4期
    柳洪亮:〈安西都護府治西州境內時期的都護及年代考〉,《新疆社會科學》,1986年第2期
    蘇北海:〈唐代安西都護府的設立及其所屬都督府州考〉,《喀什師範學院》,1988年第4期
    王時祥:〈疏勒都督府〉,《絲路》,1988年,總45期
    呂正惠〈初唐詩重探〉,《清華學報》,第十八卷第2期,1988年12月
    馬國榮:〈唐代西域的軍屯〉,《新疆社會科學》,1990年第2期
    陳戈〈新疆古代交通路線綜述〉,《新疆文物》,1990年第3期
    趙世騫〈西域打擊樂器——羯鼓〉,《民族藝術》,1993年第1期
    薛宗正:〈唐代安西建置級別的變化、反覆與安西四鎮的廢棄〉,《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4期
    陳選公:〈唐代文學的文化規定〉,《鄭州大學學報》,1996年1月
    薛宗正:〈關於安西、北庭研究中的幾個問題〉,《西域研究》,1997年第1期
    陳國燦〈唐西州蒲昌府防區內的鎮戍與館驛〉,《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十七輯,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
    劉安志:〈唐代安西、北庭兩任都護考補──以出土文書為中心〉,《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1年1月第1期
    陳友冰:〈中國大陸五十年來古典文學研究觀念的演進及思考──以唐代文學研究為主〉,《逢甲人文社會學報》,2002年5月第4期
    趙維平〈絲綢之路上的琵琶樂器史〉,《中國音樂學(季刊)》,2003年第4期
    王偉康〈高適、岑參邊塞詩創作風格差異及其成因探赜〉,《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
    張玉娟:〈試論唐代邊塞詩「以漢喻唐」模式〉,《山東社會科學》,2004年第3期
    陳冠明:〈崔融年譜(刪略稿)〉,《唐代文學研究》,2004年
    陳冠明:〈崔融年譜〉,《中國古典文獻學叢刊(第四卷)》,天津師範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2005年
    朱秋德:〈以詩證史:岑參邊塞詩中有關唐代西域名稱的變遷〉,《中國文學研究》,2006年第1期
    王雙環、周佳榮:〈論唐代的和親公主〉,《唐代論叢》,2006年
    史國強、趙婧:〈岑參赴安西路途考證〉,《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1月第1期
    史國強:〈陽關與陽關詩〉,《西域研究》,2007年第1期
    姚春梅:〈唐代西域詩研究綜述〉,《喀什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3月第2期
    劉學銚:〈西域胡風入唐詩〉,《中國邊政》,卷一百七十,2007年6月
    王恩春:〈從安西、北庭都護府的設置看唐朝對西域的治理〉,《昌吉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唐瑛、尹羿之:〈岑參詠嘉州詩研究〉,《四川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第十八卷第6期,2008年11月
    李厚瓊:〈岑參蜀中詩歌「主景」特點探析〉,《內江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23第5期
    黎羌:〈唐五代詞中的胡風與絲綢之路民族詩歌的交流〉,《民族文學研究》,2009年第2期
    童岳敏:〈唐代文學家族的地域性及其家族文化探究〉,《人文雜誌》,2009年第3期
    郭院林:〈唐詩中的西域意象及其文化意蘊〉,《蘭州學刊》,2009年第7期
    王仲孚:〈初唐的西域經營與安西都護府〉,《臺灣師大歷史學報》,2011年
    王兆鵬:〈千年一曲唱〈陽關〉──王維〈送元二使安西〉的傳唱史考述〉,《文
    学评论》,2011年第2期
    邱美玲〈近三十年岑參詩研究綜述〉,《綏化學院學報》,2011年6月第3期
    榮新江:〈唐代安西都護府與絲綢之路——以吐魯番出圖文書為中心〉,《龜茲學研究》(第五輯),2012年
    海濱:〈岑參對唐詩西域之路的雙重建構〉,《中華文史論叢》,2012年第2期
    榮新江、文欣:〈「西域」概念的變化與唐朝「邊境」的西移───兼談安西都護府在唐政治體系中的地位〉,《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7月第4期
    簡佩琦:〈漢地胡風——唐詩中的胡人形象探索〉,《應華學報》第十二期,2012年12月
    海濱〈唐代親歷西域詩人詩歌考述〉,《昌吉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
    陳國燦:〈唐安西都護府駐軍研究〉,《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5月第3期
    何蕾:〈唐代邊塞詩對漢代歷史文化的記憶與書寫〉,《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學版)》,2013年9月第5期
    錢志熙:〈唐代溫州地域內外詩歌創作活動考論〉,《國學研究》,2014年第1期
    周曉蓮〈唐代羯鼓研究〉,《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第五卷,2014年2月第3期
    李芳民:〈岑參安西之行事蹟新考〉,《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5期
    黃曉東、寧博涵:〈論唐代邊塞詩中的韻〉,《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9月第5期
    范璇:〈試從唐墓誌看唐人地域觀念〉,《成都師範學院》,2015年第6期
    梁秋麗、周菁葆:〈絲綢之路上的篳篥樂器(一-七)〉,《樂器》,2015年第5期至11期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2-07-15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