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何淑萍 Ho, Shu-Ping |
|---|---|
| 論文名稱: |
核能安全體系之研究-以核三廠變壓器失火為例 Research on Nuclear Energy Safety System- the Case of Transformer Fire at the 3rd Nuclear Power Plant |
| 指導教授: |
楊永年
Yang, Yung-Nane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政治經濟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 |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 畢業學年度: | 99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19 |
| 中文關鍵詞: | 核能安全體系 、核三廠變壓器失火 、政策利害關係人 |
| 外文關鍵詞: | Nuclear Energy Safety System, the Transformer Fire at the 3rd Nuclear Power Plant, policy stakeholder |
| 相關次數: | 點閱:117 下載:9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位於台灣南部的核能第三發電廠在2009年6月12日發生變壓器失火事件,由於當地民眾無法即時獲得廠內資訊,再加上廠方回應機制不當,造成民眾恐慌。如何在核能安全體系中,納入政策利害關係人的需求,提升民眾對核能安全的認知,是建構核能安全體系的重要課題。
為瞭解核能安全體系之成效,本論文以政策利害關係人的觀點切入,從「資訊」、「動員」與「組織間合作」三個面向來分析民眾對於核能安全的認知。並以個案研究法、文獻分析法與深入訪談法進一步探析,其中深入訪談的對象包括專家學者、核三廠員工、地方意見領袖與標的團體。
本論文中的利害關係人認為核三廠並未設置核輻射監測看板外,也缺乏資訊平台統一發布火警資訊,所以建議核三廠應在重要景點設立核輻射監測看板,並且考慮將僅及民眾資訊中心常設化以處理異常事件。此外,廠內的消防設備似乎不足,筆者建議核三廠重新檢討廠內的消防安全設備,並增補不足之處。從核三廠的通報動員時間發現核三廠實際的火警動員能力跟過去演習結果存有落差。核三廠在撲滅火勢的同時,忽略在第一時間向地方的村里長通報,顯見核三廠與村里長間的合作機制尚未確立,針對這個部分,筆者建議修改內部的程序書,並增列同時向村里長通報。地方居民認為核安教育不足,所以希望核三廠未來能夠主動教育民眾,筆者建議除了加強國中小學的核安教育外,也可以在社區安排核安教育課程,鼓勵民眾參與,以達宣導正確核能知識之效。
關鍵字:核能安全體系、核三廠變壓器失火、政策利害關係人
There was a transformer fire happened at the 3rd Nuclear Power Plant on June 12, 2009. Residents lived around the plant could not get the information immediately. It was criticized that the scared of the residents were caused by the failure of the response system of the plant. In this event,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is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of the needs of policy stakeholders’ and to improve residents’ cognition of nuclear power plant.
The author sets up 3 variables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nuclear energy safety system including “information”, “mobilization” and “inter-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The thesis use case study method, document 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 The interviewees include scholars, employees of the third nuclear power plant, community opinion leaders, and related associations.
It was found that policy stakeholders want to have nuclear radiation signboard and information platform. The author suggests the 3rd Nuclear Power Plant should set nuclear radiation signboard and set up EPIC to deal with unusual event. Besides, the fire-fighting equipment of the 3rd Nuclear Power Plant was insufficient. The author suggests enhancing fire-fighting equipment. Review the moment of notifying was not as well as nuclear energy exercise. The3rd Nuclear Power Plant ignored to notify place opinion leaders when the fire broke out. We can say that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third nuclear power plant and village heads did not establish. The author suggests to correct handbook of procedure to change mobilization mechanism of notification. The residents feel insufficient regarding to nuclear safety education. Therefore it was hoped that the 3rd Nuclear Power Plant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educating residents. The author suggests enhancing nuclear safety education on elementary school and junior high school, besides, encouraging residents to join nuclear safety courses to get the right knowledge of nuclear safety.
Key Words: Nuclear Energy Safety System, the Transformer Fire at the 3rd Nuclear Power Plant, policy stakeholder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王海山:《科學方法百科》,(台北市:恩楷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7月)。
村田 浩,蔡昭明:《給關心原子能人們的建言》(若者に贈る原子力の話),(台北市:財團法人原子能科技基金會,1999年12月)。
李敏、梁天瑞:《美麗新世界:核能與文明的永續未來》,(台北市: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2005年6月)。
施建樑:《西方各國核能電廠緊急應變計畫之彙整與比較》,(核能研究所,1991年7月)。
徐明德:《八十九年核能電廠安全指標年報》,(台北市,2001年3月)。
陳金全:《變壓器設計及工作法》,(大中國圖書公司,1980年1月)。
張紹勳:《研究方法精華本》,(台北市:滄海書局,2001年)。
翁寶山:《核能辭典》,(台北市:台灣商務,2008年10月)。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年2月)。
葉惠青:《2010年能源產業技術白皮書》,(台北市:五南,2010年4月)。
詹中原:《危機管理-個案分析》,(台北市:神州圖書,2003年5月)。
歐信宏、史美強、孫同文、鍾起岱,《府際關係:政府互動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4年8月)。
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出國報告書:《赴美參訪核能管制委員會及聯邦緊急應變總署核子事故緊急應變計畫》,(台北市,2001年2月)。
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出國報告書:《赴美國觀摩Farley核能電廠核子事故緊急應變演習》,(台北市,2006年10月)。
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出國報告書:《赴日本觀摩核子事故演習及參訪緊急應變設施》,(台北市,2007年1月)。
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出國報告書:《赴美國參加能源部「2009年緊急管理問題特殊同業團體年會Emergency Management Issues Special Interest Group Annual Meeting》,(台北市,2009年7月)。
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出國報告書:《參訪日本島根核能電廠核子事故緊急應變計劃演習暨參加第24屆台日核安研討會》,(台北市,2010年1月)。
(二)期刊論文
王澤平、周濤、付濤:〈中、美、法核電標準比較研究〉,《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第4期(2009年8月),頁1-5。
呂育誠:〈府際合作機制建立的問題與展望〉,《研習論壇月刊》,第75期(2007年3月),頁16-29。
李長晏、林煥笙:〈中央與地方協力夥伴關係之分析–以台中縣潭子段旱溪整治工程為例〉,《政大公共行政學報》,第31期(2009年6月),頁49-100。
汪毓瑋:〈未來我國國土安全機關組織與人力資源整合研究〉,《國家菁英季刊》,第3卷第2期(2007年6月),頁16。
洪淑慧:〈讓核安資訊更公開透明-核能技術資訊分享論壇另啟溝通之窗〉,第178期(2009年10月),頁3。
張漢宜:〈國際評比〉,《天下雜誌》,第380期(2007年9月)。
張正良:〈我國公共危機管理機制中的府際合作研究〉,《中華人文社會學報》,第10期(2009年3月),頁9。
張康之:〈論組織的轉型:從控制到合作〉:《西北大學學報》,第39卷第2期(2009年3月)頁111-117。
陳建仁:〈單一制國家中央與地方夥伴關係之建構〉,《東吳政治學報》,第26卷第4期(2008年12月),頁97-143。
陳禹銘、許秋玲、樊國恕:〈我國複合災害風險系統架構之探討〉:《危機管理學刊》,第6卷第2期(2008年9月),頁2。
彭朱如等人:〈從跨組織關係理論觀點探討醫院間的合作策略〉,《中原學報》,25卷4期(1997年11月),頁3-4。
楊永年:〈八八水災救災體系之研究〉:《政大公共行政學報》,第32期(2009年9月),頁143-169。
劉威:〈慈善資源動員與權力邊界意識:國家的視角〉,《東南學術》第4期(2010年7月),頁53-60。
劉坤億:〈臺灣地方政府間發展夥伴關係之制度障礙與機會〉,《臺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3期(2006年9月),頁1-34。
鄭武昆與陳章泉:〈日本核燃料循環開發機構-核子事故緊急應變及訓練中心簡介〉,《NEW BOOK》第79期(2002年11月)。
薛瀾、彭志國、Keith Florig:〈美國核能工業管制體系的演變及其借鑑分析〉,《清華大學學報》,第15卷第6期(2000年10月),頁77-86。
蘇文瑞:〈防救災資訊服務平台規劃〉,《研考雙月刊》,33卷6期(2009年12月),頁98。
編輯室:〈日本鈾燃料轉換廠事故探微〉,《核能簡訊》,61期(1999年11月),頁4。
編輯室:〈612核三廠起動變壓器火災報導〉,《核能簡訊》,119期(2009
年9月),頁13-14。
趙永茂:〈臺灣府際關係與跨域管理〉,《政治科學論叢》,第18期(2003年6月),頁54。
(三)網路資源
文部科學學省原子力安全課:原子力防災に関わる体制,網址:http://www.bousai.ne.jp/vis/taisei/010101.html(瀏覽日期:2010年10月8日)。
自由時報電子報:〈核三廠竄火球 濃煙嚇壞恆春人〉,2009年6月13日。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un/13/today-fo8.htm(瀏覽日期:2010年3月25日)。
自由時報電子報:〈鹽害 核三一度進入A3緊急事故〉,2001年3月19日。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mar/19/today-t1.htm(瀏覽日期:2010年10月21日)。
原子力災害対策特別措置法(平成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法律第一百五十六號)。網址:http://law.e-gov.go.jp/htmldata/H11/H11HO156.html(瀏覽日期:2010年9月7日)。
原能會:〈核三廠啟動變壓器MC-X04故障失火事件調查報告〉,頁47。網址:http://www.aec.gov.tw/upload/1263948613NRDNPP9832.pdf(瀏覽日期2010年3月25日)。
原能會:〈核三廠一號機三月十八日喪失廠內外交流電源事件調查報告綜合摘要〉,頁11。網址:http://www.aec.gov.tw/upload/1032313932318.pdf(瀏覽日期:2010年11月1日)。
原能會:核能事件分級制度淺釋,網址:http://www.aec.gov.tw/previous/control/other_reports_r2-1.htm(瀏覽日期:2010年4月27日)。
原能會:〈95-98年民意調查比較與檢討〉,頁4。網址:http://www.aec.gov.tw/www/99/files/index_13_99-3.pdf(瀏覽日期:2010年11月1日)。
原能會:核三廠緊急應變計畫區民眾疏散。網址:http://www.aec.gov.tw/www/control/emergency/index_07_5_npp3.php(瀏覽日期:2010年5月26日)。
原能會:〈日本茨城縣東海村JCO核燃料處理工廠臨界事故總結報告〉,網址:http://www.aec.gov.tw/www/control/emergency/index_06_1-2.php(瀏覽日期:2010年3月27日)。
原能會公告:預告修正「核子反應器設施停止運轉後再起動管制辦法」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七條。網址:http://www.aec.gov.tw/www/news/article.php?id=916&seledtype=1(瀏覽日期:2010年9月20日)。
原能會:〈核三廠啟動變壓器MC-X04故障失火事件調查報告〉,網址:http://www.aec.gov.tw/upload/1263948613NRDNPP9832.pdf(瀏覽日期2010年3月25日)。
原能會:〈99年第2季核三廠核安管制紅綠燈視察報告主題:火災防護〉,網址:http://www.aec.gov.tw/upload/1282287223inspect_report_n3_99-2.pdf(瀏覽日期:2010年9月20日)。
原能會,訊息公告。網址:http://www.aec.gov.tw/www/news/article.php?id=2060&seledtype=2(瀏覽日期:2010年10月21日)。
原能會:〈核子事故緊急應變法及運作機制介紹〉,頁40。網址:http://www.aec.gov.tw/www/knowledge/files/courseware_1_07.pdf(瀏覽日期:2010年10月21日)。
原能會:〈核能電廠異常事件立即通報規範〉。網址:http://www.aec.gov.tw/previous/service/rules/files/law04-21.pdf(瀏覽日期:2010年9月20日)。
原能會:〈輻射災害應變體系〉,頁30。網址:http://www.aec.gov.tw/www/upload/headline_file/2007353161803.pdf(瀏覽日期:2010年5月27日)。
原能會:〈核能三廠防火安全視察報告〉。網址:http://www.aec.gov.tw/upload/1097565459NRDNPP9324.pdf(瀏覽日期:2010年10月22日)。
陳正煌:〈核子事故緊急應變工作平台簡介〉,頁2-3。網址:http://www.aec.gov.tw/www/control/emergency/files/97unclear_exercise_1-3.pdf(瀏覽日期:2010年10月8日)。
國防部後備司令部:動員管理。網址:http://afrc.mnd.gov.tw/ActionManagement/net_33000.htm(瀏覽日期:2010年5月7日)。
壹凸新聞:〈核三廠事故引發鎮長及里長不滿〉,2009年6月12日。網址:http://news.e2.com.tw/utf-8/2009-6/565212.htm(瀏覽日期:2010年10月22日)。
監察院電子文件庫:〈核三廠變壓器起火糾正案文〉。網址:http://www.cy.gov.tw/ourpaper.asp?AP_Code=eDoc&Func_Code=t02&case_id=098000149(瀏覽日期:2010年8月31日)。
嘉義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機制介紹〉,頁3。網址:http://w1.ccpb.gov.tw/mn/1-7-1.htm(瀏覽日期:2010年5月4日)。
蘋果日報:〈核安體系的四大漏洞〉,網址: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1708984/IssueID/20090615(瀏覽日期:2010年3月27日)。
(四)研究計畫
沈子勝:〈火災危害分析(Fire Hazard Analysis)技術研究〉,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93年11月)(922001INER004)。
二、英文部分
”About NRC,”U.S.NRC(2010/4/1), http://www.nrc.gov/about-nrc.html.
”About FEMA,”FEMA(2010/9/13), http://www.fema.gov/about/#0.
Ahuja, G. (2000) , "The Duality of Collaboration: Inducement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Formation of Inter-firm Linkag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1(4), 317-343.
Beer, M., Eisenstat, R., & Spector, B. A.(1990), " The critical path to coporate renewal."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Contractor F.J. and Lorange, P. (1998) "Why Should Forms Cooperate? The Strategy and Economics Basis for Cooperative Ventures." In Contractor F.J. and P. Lorange(ed.), Cooperative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C. Health and Company, Lexington.
Dr. J. R. Pretti, "About Nuclear Safety: How Safe is Safe Enough? ", IE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Power System Contro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Hong Kong, December 1993.
Hall,R.H. (1987) "Organizations: Structures, Process, and Outcomes." 4th, Prentice Hall, New Jersey.
Jiang, X. and Li, Y. (2008)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firms'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strategic alliances: A contingency approach",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43, 365-379.
Joseph Stambaugh(2010), "Emergency Notifications to Headquarters, "p1-15.
JNES: Incorporated Administrative Agency (2005)"Overview of Regulatory Reforms in Nuclear Safety in Japan".
NRC: 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2005),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Emergency Evacuations Main Report, " U.S.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 Office of Nuclear Security and Incident Response Washington, DC 20555-0001, Vol.1 , p1-65.
Pauchant, T. C. & Mitroff, I. I. (1992), "Transforming the Crisis-Prone Organization: Preventing Individual Organiz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Tragedie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Robertson, P.J. (1996)"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Key Issues for Integrated Services." Working Paper.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les, CA.
Yang, Yungnane, “The 9/21 earthquake in Taiwan: a local government disaster rescue system,”Disasters, Vol.34(2010),pp.112-136.
WNN(World Nuclear News):"Americans wary of nuclear waste, safety issues."網址:http://www.world-nuclear-news.org/NP-Americans_wary_of_nuclear_waste_safety_issues-0403104.html(瀏覽日期:2010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