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陳文田 Chen, Wen-Tian |
|---|---|
| 論文名稱: |
明初道教正一派天師張宇初研究 |
| 指導教授: |
丁煌
Ding, Hua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 畢業學年度: | 93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36 |
| 中文關鍵詞: | 張宇初 、張天師 、道教 、明代 |
| 外文關鍵詞: | The Ming Dynasty, Taoism, Zhang Tian Shi, Yu-Chu Zhang |
| 相關次數: | 點閱:117 下載:32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張宇初(1361-1410)為明初道教正一派第四十三代天師,在其著作中有著濃厚的儒道兼修思想,這種思想的產生乃是由於中國思想界進入宋元以後,逐漸形成一種儒釋道三教混融的型態,原為某家特有的思想竟變成彼此間共同的學問,使得傳統道教的道士無法再僅靠本身的符籙咒術而滿足,勢必透過學習其它二教的思想觀念,來強化道教本身的內涵以順應時勢的演變,而受到這種影響所及的人物,於明初道教界的代表人物即是張宇初。
明代開國以來,由於明太祖的出身背景與宗教有密切的關係,因此立國以後的宗教政策對釋道二教有諸多的措施與行動,而正一教在明初的規制也同時重新整治中,張宇初之父張正常雖為入明以後的首任天師,但因其早逝,使得道門規制尚未底定,而張宇初繼承祖業,在他任內完成了道門規範,並且參與了永樂年間道藏典籍的編輯計畫,這使得張宇初取得歷代天師中重要的地位。本文即試圖透過張宇初的著作以及其它多種文獻的整理,將張宇初的生平呈現一清楚的輪廓。
全文除了緒論與結論以外,共分成三個章節,首先從元末到明初正一派的發展狀況討論起,並整理明初政府對道教的種種政策,然後探討明初正一派的活動,其次則以正一派史料記載與其它相關資料引證,探討張宇初生平事蹟以及在正一派中的地位,然後整理張宇初的交友狀況。最後,將研究重點置於其兩大主要著作《峴泉集》及《道門十規》來作解析,以理解其內容及思想、出現的背景及反映出的意義。
none
參 考 文 獻
一、史料(依著者姓名筆劃排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明實錄.太祖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4年出版。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明實錄.太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4年出版。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10月初版。
(清)卞永譽撰,《書畫彙考》,收錄於王雲五主編,《四庫全書珍本六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出版。
(明)王紳著,《繼志齋集》,收錄於《四庫全書珍本四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出版。
(元)元明善編、(明)周召續編,《龍虎山志》,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3年12月出版。
(明)朱大韶編,《皇明名臣墓銘》,台北:臺灣學生書 局,1969年12月初版。
(明)朱元璋,《明太祖御製文集》,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65年11月初版。
(明)朱元璋,《明太祖文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23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10月初版。
(明)朱謀湮撰,《畫史會要》,收錄於王雲五主編,《四庫全書珍本二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出版。
(清)朱彝尊編,《明詩綜》,台北:世界書局,1970年8月再版。
(清)朱彝尊著、姚祖恩編、黃君坦校點,《靜志居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第1刷。
(元)余闕撰,《青陽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23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10月初版。
(明)宋宗真、趙允中、傅同虛、鄧仲修、周玄真等撰,《大明玄教立成齋醮儀範》,收錄於《正統道藏》第15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12月再版。
(明)李東陽等、申時行等重修,《大明會典》,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76年出版。
(明)何喬遠撰,《名山藏》,收錄於《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出版。
(明)宋濂撰,《宋學士全集》,收錄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出版。
(明)宋濂、王禕編撰,《元史》,台北:鼎文書局,1977年10月初版。
(清)呂燕昭修、姚鼐纂,《江蘇省重刊江寧府志》,收錄於《中國方志叢書》第128號,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6月初版。
(明)李中溪纂修,《雲南通志》,收錄於《中國西南文獻叢書》第21冊,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明)沈德符著,《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11月第1版第3刷。
(明)俞汝楫撰,《禮部志稿》,收錄於《景印四庫全書珍本初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出版。
《皇明恩命世錄》,收錄於《正統道藏》第58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12月再版。
(明)徐紘撰,《皇明名臣琬琰錄》,收錄於沈雲龍主編,《明人文集叢刊》,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3月初版。
(清)婁近垣編,《龍虎山志》,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3年12月出版。
(清)陳銘珪撰,《長春道教源流》,台北:廣文書局,1989年12月初版。
(清)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下》第50冊,台北:鼎文書局,1977年4月初版。
(明)張宇初著,《峴泉集》(道藏本),收錄於《正統道藏》第55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12月再版。
(明)張宇初著,《峴泉集》(四庫本),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36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10月初版。
(明)張正常撰、張宇初刪定,張國祥續補,《漢天師世家》,收錄於《正統道藏》第58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12月再版。
(明)張宇初著,《道門十規》,收錄於《正統道藏》第54冊,台北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12月再版。
(清)張廷玉編撰,《明史》,台北:鼎文書局,1982年11月4版。
(清)黃宗羲撰、全祖望續修,《宋元學案》,台北:華世出版社,1987年9月一版。
(明)焦竑著,《國朝獻徵錄》,收錄於吳相湘主編,《中國史學叢書》第6輯,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年12月再版。
(清)楊長傑、黃聯鈺等纂修,《同治貴溪縣志》,收錄於《中國地方志集成.江西府縣志輯》第24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66年5月第1版。
(明)葛寅亮撰,《金陵梵剎志》,收錄於藍吉富主編,《大藏經補編》第29冊,台北:華宇出版社,1984年10月初版。
(清)蔣繼洙纂修,《同治廣信府志》,收錄於《中國地方志集成.江西府縣志輯》第20-21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66年5月第1版。
(清)趙之謙等撰,《江西通志》,收錄於《中國省志彙編》之四,台北:華文書局,1967年12月初版。
(清)錢謙益撰,《列朝詩集小傳》,收錄於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第11冊,台北:明文書局,1991年元月初版。
(清)龍文彬撰,《明會要》,台北:世界書局印行,1960年11月初版。
二、專書(依著者姓名筆劃排列)
世界書局編輯部編,《二十五史述要》,台北:世界書局印行,1960年出版。
朱越利著,《道經總論》,台北:洪葉文化出版社,1995年1月初版。
任繼愈主編,《道藏提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7月第一版。
李致忠著,《古代版印通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第一刷。
孫克寬著,《寒原道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81年9月初版二刷。
莊宏誼著,《明代道教正一派》,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11月初版。
唐大潮、卿希泰著,《道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
張繼禹著,《天師道史略》,北京:華文出版社,1990年11月第一版。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第三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二版。
黃兆漢著,《道教研究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8年初版。
陳垣編纂、陳智超、曾慶瑛校補,《道家金石略》,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6月第一版。
陳國符著,《道藏源流考》,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4月第一版第四刷。
陳榮捷著,《宋明理學之概念與歷史》,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6年6月初版。
楊啟樵著,《明清史抉奧》,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1月初版。
三、期刊論文(依著者姓名筆劃排列)
丁常云著,<集領袖與學者于一身的天師張宇初>,《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第1期(總第88期),世界宗教研究雜誌社,2002年3月。
王志忠著,<道教龍門派源流考略>,《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2期(總第68期),世界宗教研究雜誌社,1997年6月。
王基四著,<理學家小傳(29)草廬先生吳澄>,《中國語文》,第8卷第2期(總號第548),中國語文月刊社,2003年2月。
吉宏忠著,<張宇初《道門十規》的管理思想及其現代啟示>,《中國道教》,2002年第1期(總第67期),中國道教雜誌社,2002年2月。
朱鴻著,<明太祖與僧道-兼論太祖的宗教政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18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990年6月。
李遠國著,<莫月鼎與元代神霄派>,《中國道教》,2001年第3期(總第63期),中國道教雜誌社,2001年6月。
李遠國著,<論明清時代的神霄派>,《中國道教》,2002年第2期(總第68期),中國道教雜誌社,2002年4月。
何淑貞著,<吳草廬的生平>,《高雄師院學報》,第11期,國立高雄師範學院,1983年4月。
汪興海著,<三十代天師張繼先生平簡述>,《中國道教》,2003年第1期(總第73期),中國道教雜誌出版,2003年2月。
孫克寬著,<明初天師張宇初及其峴泉集>,《書目季刊》,第9卷第4期,書目季刊社, 1976年3月。
孫克寬著,<元虞集與南方道教>,《大陸雜誌》,第53卷第6期,書目季刊社,1976年3月。
陳俊民著,<論全真道及其內丹長生思想之演變>,《漢學研究》,第16卷第2期(總號第32),漢學研究中心出版,1998年12月。
曾召南著,<元代道教龍虎宗支派玄教紀略>,《世界宗教研究》,1988年第1期(總第31期),世界宗教研究雜誌社,1988年3月。
曹國慶著,<朱元璋與天師道>,《南昌大學學報》(人社版),第30卷第1期,南昌大學出版,1999年3月。
鄭志明著,<明初張宇初《峴泉集》的性命觀>,《鵝湖月刊》,第25卷第7期(總號第295),鵝湖雜誌社,2000年1月。
羅卡著,<明太祖與道教>,《宗教學研究》,1988年第1期(總號第10期),四川大學出版,1988年3月。
四、學位論文(依著者姓名筆劃排列)
王見川著,《張天師之研究:以龍虎山一系為考察中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1月。
徐建勛著,《元道士張雨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1月。
葉怡菁著,《全真女冠孫不二及孫不二元君法語之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五、工具書(依著者姓名筆劃排列)
王德毅、李榮村、潘柏登編,《元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2年12月初版。
中國道教協會辭典編輯委員會著,《中國道教大辭典》,台中:東久出版社,1996年11月初版。
吳楓主編,《中華道學通典》,海口:南海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第1刷。
張志哲主編,《道教文化辭典》,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第1刷。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明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78年元月再版。
華世出版社編,《中國歷史紀年表》,台北:華世出版社,1978年1月初版。
楊逢時著,《中國正統道教大辭典》,彰化:逸群圖書有限公司,1996年7月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