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陳品文 Chen, Pin-Wen | 
|---|---|
| 論文名稱: | 在浪漫裡的古典:
論布拉姆斯音樂裡的古典意味 The Classical Spirit in the Romanticism: An analysis of the classical elements of Brahms’ music | 
| 指導教授: | 楊金峯 Yang, Jin-Fone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藝術研究所 Institute of Art Studies |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 畢業學年度: | 104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88 | 
| 中文關鍵詞: | 布拉姆斯 、浪漫樂派 、音樂文法 、新古典主義 、新德意志樂派 | 
| 外文關鍵詞: | Brahms, Neo-Classicalo, Romanticism, Musical grammar, New German School | 
| 相關次數: | 點閱:91 下載:0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浪漫樂派時期(Romanticism)的兩種創作概念:一者、以裝飾聲響為用,極度擴充調性,例如華格納、白遼士的作品,充滿戲劇性與標題式的音樂手法;另者、以純粹音樂為主,借重嚴謹的古典形式,但其作品的意味又離不開浪漫樂派的詩意與情懷,例如舒曼、孟德爾頌等作曲家,以及本論文的主角布拉姆斯。
  浪漫樂派時期共有的審美觀,促使這些各具強烈個人風格的作曲家,不約而同的製造共同意味的樂趣,同時也保留了個人的慣用語法,形成獨特的作曲風格。本論文旨在探討布拉姆斯他把原始素材重新塑造、更新、再形成新樂念,布拉姆斯的作品豐富而內斂,展示出深沉而淳厚浪漫的情懷,揭示他極為纖細的心思,這就是他的浪漫。
There are common aesthetic in the Romantic Music, prompting each of these with a strong personal style of the composer, invariably manufactured together mean fun, while retaining the personal idiom to form a unique style of composing.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aw material he Brahms reshape, update, and then form a new music concept, Brahms' music was Emotional and restrained, show deep and full-bodied romance. Reveal his very delicate mind. It is said that this is his personal romance.
一、專書
(一)	中文書目
吳雅鳳。《浪漫主義》。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10。
林 華。《音樂審美心理學教程》。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
馬鳳林。《浪漫主義:從激越的追尋到沈寂的感望》。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5。
馬鳳林。《世紀末:悲觀主義與享樂主義》。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5。
劉志明。《古典時代音樂史》。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2005。
于潤洋編。《西方音樂通史》。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
朱秋華。《西方音樂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2。
潘 橎。《新古典與浪漫主義美術》。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01。
段昌國。《十九、二十世紀歐洲史》。臺北:空中大學,2000。
邵義強。《浪漫派樂曲賞析》。臺北錦繡出版社,1999。
許鐘榮編。《浪漫派的巨星》。臺北:錦繡出版社,1999。
李近珠。《布拉姆斯-德奧古典主義的晚鐘》。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8。
鄧元忠。《西洋近代文化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6。
博德曼發行。《音樂巨匠‧布拉姆斯》。臺北:文庫出版,1994。
劉志明。《西洋音樂史與風格》。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3。
游昌發。《1900-1914年歐洲音樂》。臺北:藝友出版社,1989。
余志剛編。《西方音樂簡史學習手冊》。出版地不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二)	翻譯專書(依英文姓氏第一個字母及年代順序排列)
Carl Dahlhaus著,尹耀勤譯。《古典和浪漫時期的音樂美學》。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6。
Carl Dahlhaus著,楊燕迪譯。《音樂史學原理》。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
Denis Matthews著,于少蔚譯。《布拉姆斯鋼琴音樂》。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78。
Enrico Fubini著,修子建譯。《西方音樂美學史》。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5。
格奧爾格‧克內普勒著,王昭仁譯。《19世紀音樂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Gerard Legrand著,董強等譯。《浪漫主義藝術》。臺北:閣林國際圖書,2002。
George Brandes著,張道真等譯。《十九世紀文學主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Harold C. Schonberg著,陳琳琳譯。《浪漫樂派》。臺北:萬象,1993。
Ivor Keys著,楊韞譯。《布拉姆斯室內樂》。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7。
Theodor W. Adorno著,彭淮棟譯。《貝多芬:阿多諾的音樂哲學》。臺北:聯經出版社,2009。
Von der Antike bis zur Gegenwart著,辛達謨譯。《歐洲文化史:自古代至今日》。臺北:國立編譯館,1995。
音樂之友社編,林勝儀譯。《布拉姆斯》。臺北:美樂音樂出版社,2000。
(三)	期刊論文
周 丹。〈勃拉姆斯B大調第一鋼琴三重奏兩個版本比較研究〉。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4,頁178-185。
張 璟:〈勃拉姆斯交響曲的特定格局〉,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4,頁16-21。
劉 豔:〈勃拉姆斯op.76 No.1的創作特點與演奏要點〉,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頁66-67。
喬 云:〈布拉姆斯交響曲中的古典因素探析〉,德州學院學報,2010,頁92-94。
袁利軍:〈布拉姆斯的創新意識〉,《藝術探索》,2009,頁70-72。
楊建章:〈歷史性與藝術性的兩難:從 Carl Dahlhaus 的「結構音樂史」論歷史書寫的永恆困境〉,臺灣大學文學院,臺大文史哲學報,第六十一期,2004/11,頁25-52。
(四)	碩博士論文
楊詩蕙。〈布拉姆斯敘事曲作品10之研究〉。實踐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2014,月。
洪湘寧。〈布拉姆斯《幻想曲》作品116 之樂曲探究及演奏詮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2013。
莊至鎵。〈布拉姆斯《三首間奏曲,作品117》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2013。
陳昱諺。〈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作品三十五,第一冊》之作品探討與演奏詮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2013。
鄭玉婷。〈布拉姆斯《狂想曲》作品七十九之演奏詮釋與樂曲分析〉。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2013。
林麗敏。〈布拉姆斯韓德爾主題變奏曲作品二十四之探究〉。臺南應用科技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2012。
莊詩亭。〈布拉姆斯鋼琴作品一一七與一一九詮釋報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吳宜珮。〈布拉姆斯《C 大調第一號鋼琴奏鳴曲,作品一》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2011。
謝蘭莉。〈布拉姆斯《吉普賽之歌》研究〉。輔仁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2009。
蕭向均。〈布拉姆斯《詼諧曲》作品4及《狂想曲》作品79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2007。
湯宜潔。〈一身戎裝誕生的雅典娜──布拉姆斯鋼琴奏鳴曲所展現之風格原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2004。
朱健慧。〈音樂藝術的形式與表現──布拉姆斯晚期鋼琴小品之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1998。
(五)	影音資料
劉岠渭主講。《布拉姆斯: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作品73》。臺北: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2009。
劉岠渭主講。《布拉姆斯:e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作品98》。臺北: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2008。
劉岠渭主講。《布拉姆斯:f小調第三號交響曲,作品90》。臺北: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2007。
余昭科導演。《奇美音樂 古典音樂家》。臺南:奇美發展文化事業,2005。
BBC製作。《布拉姆斯鋼琴三重奏全集》。臺北:科藝百代,2004。
劉岠渭主講。《古典入門(十一)》。臺北: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2000。
劉岠渭主講。《古典入門(九)》。臺北: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1999。
劉岠渭主講。《古典入門(二)》。臺北: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1998。
亨利‧梅哲(Henry Mazer)指揮。《Taipei philharmonic orchesyra maestro Mazer》。臺北:臺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1997。
(六)	參考網路資料
IMSLP / Petrucci樂譜圖書館
http://imslp.org/wiki/%E9%A6%96%E9%A0%81(2016/06/30檢索)
國家教育研究院網: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294311/(2016/08/26檢索)
 校內:2020-08-30公開
                                        校內:2020-08-30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