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徐偉原 Hsu, Wei-Yuan |
|---|---|
| 論文名稱: |
音叉頻譜在語者辨識上之應用 |
| 指導教授: |
沈士育
Shen, Shih-Yu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理學院 - 數學系應用數學碩博士班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 畢業學年度: | 91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47 |
| 中文關鍵詞: | 音叉頻譜 、語者辨識 |
| 相關次數: | 點閱:67 下載:2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語音訊號包含語意和語者特徵兩種訊息,語者辨識主要目的是在語音訊號中擷取有用的參數代表某位語者的特徵;同時,在國音學中,每個單字至少都含有一個以上的韻母,因此,利用韻母作為語料將能夠代表說話者的特徵。而本論文研究的基礎架構在一組不同特性頻率的音叉對人耳聽覺系統的模擬,藉由音叉的數學模式可以計算出母音中代表語者的特徵參數,此架構即為音叉頻譜在語者辨識上的應用。除此之外,為了突顯高頻對語者特徵的重要性而加入高頻的效應,故在求取語音特徵參數時須對高頻部分加權。最後透過辨識流程與決策達到語者辨識的功能。
[1] E.Oran Brigham,“Th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and its Application”,Prentic- Hall International Editions,1988.
[2] Gordon E. Pelton,“Voice Processing”, McGraw-Hill Serier on Computer Communcations,1992.
[3] Lawrwnce Rabiner and Biing-Hwang Juang,“Fundamentals of Speech Recognition”,Prentice-Hall Inc.,New Jersey,1993.
[4] O'Shaughnessy and Douglas,“Speech communication : human and machine”, Addison-Wesley Pub. Co., 1987
[5] Sadaoki Furui,“Digital Speech Precessing,Synthesis, and Recognition”,Basel,Marcel Dekker Inc,New York,1989.
[6] B.Atal.“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speakers from their voice.”Proc.IEEE.vol.64.pp.460-475.Apr.1976.
[7]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編撰,“國音學”,正中書局, 台北, 1992.
[8] 黃嘉華,“聲音語多媒體PC ”,臺初版, 全華, 台北, 1994.
[9] 陳明瑩,“PC 電腦語音辨認實作”,初版,旗標出版社,台北,
1994.
[10] 王仁華,“人機語音通信”,臺初版, 聯經, 台北, 1995.
[11] 張斌,“耳鼻喉科學”,臺初版, 正中書局, 台北, 1996.
[12] 郭同輝,“利用母音特徵作語者辨識”, 國立成功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5.
[13] 黃介一,“時間域上中文語音辨識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
[14] 陳國雄,“母音訊號中語音特徵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
[15] 葉志強,“音叉頻譜在母音辨識上之應用”, 國立成功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