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蔡侑樺 Tsai, Yu-hua |
|---|---|
| 論文名稱: |
由台灣總督府公文檔案探究日治時期西式木屋架構造之發展歷程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Timber Truss during the Japanese Governed Period Based on the Documents of Former Taiwanese Governor General’s Office in Taiwan |
| 指導教授: |
徐明福
Hsu, Min-fu |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 畢業學年度: | 97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317 |
| 中文關鍵詞: | 耐震補強 、木材 、對束小屋 、棟束小屋 、白蟻防治 |
| 外文關鍵詞: | King post truss, Queen Post truss, Building enforcement, Anti-termite |
| 相關次數: | 點閱:225 下載:28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總督府公文檔案建築仕樣書圖是瞭解台灣建築史的重要原始資料,從中可發現總督府等官方不同時期西式木屋架之補強構造應用狀況,以及不同木材、幾種木材防腐、防蟻藥劑之使用狀況。然而,其保存狀況不完整,因而難以窺見或理解片段仕樣書圖中所見官方西式木屋架構造、用材情況的全貌。為了瞭解全貌,必須輔以其他資料。
在釐清總督府公文檔案各公文群之作成組織、作成組織之相互影響關係,以及營繕組織人員之出身背景後,本研究藉由比對並討論日本構造書籍及部分案例中木屋架補強構造推廣情形,以及台灣總督府等官方面對震災、颱風、白蟻等問題所頒佈之標準圖說、發動木質材料研究之相關研究動機、成果及影響,並藉由比較台灣總督府公文檔案新建工程仕樣書與官方研究文獻,推測官方不同時期在構造應用及用材上之態度。
研究發現,台灣總督府公文檔案可見台灣官方所應用之西式木屋架構造由統治初期,發展至1914~1915年間,木屋架與其他構造間之補強構造趨向一定程度之嚴謹性。而中央集權的統治方策,乃促使補強構造遍佈受各官廳所採用。但補強構造之形成,卻未必與因應震災地所見之破壞現象直接相關,乃根基於營繕人員對於構造之某種知識理想。因此,當經濟條件惡化,並朝向分權制度邁進後,由地方政府營繕人員實施的西式木屋架補強構造相對上不如直轄工事經營之構造,而較接近日本構造書籍中演示之木屋架構造。1935年的中部大地震後,才促使中央政府重新思考建築行政管理,並制定規範基本構造需求之建築法規。
木屋架用材上,統治初期主要沿用日本既有用材概念,常可見仕樣書中指定力學性能較佳之松材(包括日本赤松(Pinus densiflora)、日本黑松(Pinus pentaphylla)及日本落葉松(Larix leptolepis)等材)作為木屋架用材;而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則是最普遍被使用之材料。但由於松材太過容易受到白蟻侵蝕,1904年以後之仕樣書中已未見到松材之使用。一方面,1908年以來由大島正滿為主之研究團隊,一部份的研究重點乃從事防腐、防蟻藥劑之開發,而曾經開發「(termitol)」、「」等藥劑,並驗證雜酚油「(creosote)」藥劑之防蟻、防腐效果。其中由大島正滿所發明的「」藥劑為1914年至1916年間仕樣書中最常被使用的木材防腐藥劑,1920年以後則主要使用「」或「」等藥劑。在施用防腐、防蟻藥劑之前提下,乃降低官方考慮選用耐蟻性較好之材料的必然性,貿易政策及市場結構,成為影響官方仕樣書中指定使用台灣產材、中國產福州杉(Cunninghamia lanceolata)、日本產柳杉等用材之主要關鍵。
Blue prints and specifications of the Documents of Former Taiwanese Governor General’s Office are regarded as important materials about the architectural history of Taiwan. From the blue prints and specifications, it may show the construction evolution trend on Western timber trusses (mainly including the King and Queen post timber trusses), as well as the using of timber materials and preservative added on the timber trusses.
To interpret the construction evolution history based on the blue prints and specifications, this study firstly analys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officers in the official department, by gathering the texts or reference books that the officers might read. What follows is discussing the purpose, results and impact of the official studies and policies that Taiwanese Governor General’s Office had conducted, what had been claimed to solve the building problems in Taiwan such as earthquake, typhoon and termite. Based on the above mentioned discussion, the study finally compares the facts on the blue prints and specifications gathered from the Documents of Former Taiwanese Governor General’s Office.
According to the blue prints and specifications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particular enforce members, such as Suzichgai, a kind of brace members to connect the neighboring trusses, had been well adopted on Western timber trusses in cases either designed by the Minister of Building and Repairs of Taiwanese Governor General’s Office (MBRTG) or the local government around 1914 or 1915, as compared to the trusses before 1910. In contrast, former studies have owed the adoption of enforce members on timber trusses to earthquake prevention measures conducted by Japanese technicians, based on the occurrence of two serious earthquakes in Taiwan in 1904 and 1906. This study argues that the usage of enforce members on timber trusses was simply an ideal of the official members, since not until 1910, there had not been obvious difference among usages of enforce members on timber trusses. Also,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02 to 1919, most official buildings in Taiwan were controlled by the MBRTG, so one specific ideal about the enforcement of timber trusses could be soon popularly adopted in different official sub-architectural departments in Taiwan. By the same reason, after 1920, when the MBRTG no longer controlled the local governments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the financial problem occurred in local governments, the usage of timber trusses turned to be more similar to the construction shown on texts or reference books published in Japan, with diversity or poor using of the enforce members. And not until the occurrence of a serious earthquake in 1935, there were no regulations in law to limit the usage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which caused the diversity of using enforce members on timber trusses among different local governments.
In discussion about the usage of the timber materials and added preservatives, with the good physical property, timber of Matsu (including Japanese red pine (Akamatsu / Pinus densiflora), Japanese black pine (Kuromatsu / Pinus pentaphylla) and , Japanese larch (Karamatsu / Larix leptolepis) ) could often been seen in the usage of timber trusses on the specifications before the Japanese governed period. Besides Matsu, Japanese cedar(Sugi / Cryptomeria japonica)was also a popular material used in the timber trusses. But caused by the serious termite problem in Taiwan, the usage of Matsu soon disappeared in the specifications after 1904, and the Masamitsu Osima’s group was introduced to conduct the anti-termite research in 1908. The development of added preservatives such as termitol, terumoru and creosote was one of the contributions by the Osima’s group. Based on the specifications, termitol was the most popular preservative used from 1914 and 1916. After 1920, it then turned to the usage of terumoru and creosote. Due to the usage of preservative added on the timber materials, the necessity for the officers to choose timber materials with better anti-termite property might be reduced. So, whether to use timbers produced in Taiwan, China-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imported from China or the Japanese cedar imported from Japan wa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trade policy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structure.
Breyer, Donald E. Design of Wood Structures, McGraw-Hill, New York. (1980).
Eassie, P.B. Wood and It’s Uses, William Eassie& Co, London. (1874).
Foucault, Michel.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Sheridan, Alan. Discipline and Punish, Vintage Books, New York. (1979).
Gilfillan, R. and Gilbert, S. "The 'Belfast' Roof Truss-Worth Conserving."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9(1): pp45~55. (2003).
Greene, Chas. E. Graphical Analysis of Roof Truss, J. Wiley & sons, New York. (1878).
Yeomans, D.T. "A Preliminary Study of "English" Roofs in Colonial America." Bulletin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13(4): pp9~18. (1981).
三橋四郎《和洋改良大建築學 第貳卷》,大倉書店,東京,1904年。
千千岩助太郎〈臺灣中部地震於建築物被害就〉《台灣建築會誌》7(3):pp135~156,1935年。
千葉溫也《建築學提要》,建築書院,東京,1896年。
大島正滿《第一回白蟻調查報告》,台灣總督府民政部土木局,台北,1909年。
大島正滿《第二回白蟻調查報告》,台灣總督府土木部,台北,1911年。
大島正滿〈白蟻豫防法關研究報告:防蟻劑試驗成績第一回報告〉《第三回白蟻調查報告》:pp134~171,台灣總督府土木部,台北,1912年。
大島正滿《第四回白蟻調查報告》,台灣總督府研究所,台北,1914年。
大島正滿〈藍色樟油關研究報告〉《第五回白蟻調查報告》,台灣總督府研究所,台北:pp2~3。,1915年。
大島正滿〈扁柏及紅檜耐白蟻性就〉《第六回白蟻調查報告》,台灣總督府研究所,台北:p28,1917年。
大島正滿〈福州日本領事館白蟻害調查報告〉《第六回白蟻調查報告》,台灣總督府研究所,台北:pp43~56,1917年。
大島正滿〈藍色樟油白蟻豫防力關試驗成績(第二報)〉《第六回白蟻調查報告》,台灣總督府研究所,台北:pp29~33,1917年。
大森房吉〈台灣地震調查一般〉《震災豫防調查會報告》第五十四號:pp124~153,1905年。
大熊喜邦《改訂增補大建築學 第壹卷》、《改訂增補大建築學 第貳卷》,大倉書店,東京,1923年。
小林謙太郎, 大川三雄〈近代日本建築技術書木造架構技術遷過程研究-家屋技術書書誌的考察〉《日本建築學會計劃系論文集》588:pp181~186,2005年。
小國己一《建築工事仕樣便覽》,工業書店建築書院,東京,1905年。
小幡圭二, 伊藤〈昭和初期建築教育研究:時工業校大教育手〉《 日本建築北海道支部研究報告集》71:pp613~616,1998年。
中村孝志《日本南方關與台灣》:pp5~6,天理教道友社,奈良,1988年。
中村孝志原著、卞鳳奎譯〈大正南進期與台灣〉《中村孝志教授論文集》:pp5~21,稻香出版社,台北,2002年。
中村達太郎《建築學階梯 中》,米倉屋書店,東京,1888年。
中村達太郎〈小學校改良木造仕樣〉,《震災豫防調查會報告書》第六號,pp13~14,1895年。
中村達太郎《新建築階梯 卷壹》、《新建築階梯 卷貳》,丸善株式會社,東京,1932年。
中村〈純煉瓦造建物構造規定就〉《台灣建築會誌》11(3):pp173~182,1939年。
井口在屋,真野文二,田邊朔郎〈材料強弱試驗報告〉《震災豫防調查會報告》第二號:pp155~162,1894年。
井口在屋,真野文二,田邊朔郎〈材料強弱試驗第二回成績〉《震災豫防調查會報告》第三號:pp15~26,1895年。
內閣官報局、印刷局《職員錄》,內閣官報局、印刷局,東京,1895年~1943年。
日比忠彥,田邊朔郎〈木材強弱試驗報告〉《震災豫防調查會報告》第四十號:pp19~62,1902年。
日本文化廳《重要文化財近衛師司令部保存整備工事報告書》,日本文化廳,東京,1978年。
日本文部省(一清方,竹中久)《普通木工術》,大日本圖書株式會社,東京,1899年。
日本文部省實業學務局(中村達太郎)《工業學校建築製圖教授要目》,日本書籍株式會社,東京,1904年。
日本建築學會〈市街地建築物法及其附命令梗概(三) : 第七 構造強度 (續) 〉《建築雜誌》35(414):p166,1921年。
日本建築學會《近代日本建築達史》,丸善株式會社,東京,1972年。
日本建築學會木造規準調查委員會〈木造小學校骨組試驗 其1-廊下水平骨組關試驗〉《建築雜誌》50(620):pp1347~1367,1936年。
日本建築學會木造規準調查委員會〈木造小學校骨組試驗 其2-間仕切骨組關試驗〉,《建築雜誌》51(629):pp964~982,1937年。
日本建築學會木造規準調查委員會〈木造2階建小學校校舍構造一案〉,《建築雜誌》52(635), pp113~136,1938年。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史資料網頁:http://www.jacar.go.jp/ 檢索公文檔案:
日本內閣〈令第百八十三文官任用令制定文官試試補及見習規則並明治二十年令第五十八同第六十三二十二年同第百十同第百三十七二十三年同第八同第二百二十四年同第百九十一二十五年同第二十四同第三十一及二十年閣令第二十三同第二十五同第二十八二十二年同第十同第二十六止〉《御署名原本》,1894年。
日本內閣〈令第百三台略憍x特別任用令〉《御署名原本》,1896年。
日本內閣〈令第十八台灣陸軍經營部條例〉《御署名原本》,1897年。
日本內閣〈令第百九十台略憍x特別任用令及明治二十九年令第二百二十九(他官判任官台笞A任又任場合俸給件)止〉《御署名原本》,1898年。
日本內閣〈令第百九十三台異P任職員任用件〉《御署名原本》,1898年。
日本內閣〈令第二百三十五台陸軍監督部例改正〉《御署名原本》,1898年。
日本內閣〈令第二百三十六台灣陸軍經營部條例改正〉《御署名原本》,1898年。
日本內閣〈令第六十一文官任用令改正〉《御署名原本》,1899年。
日本內閣〈令第二十台陸軍理部例制定台陸軍監督部例及台陸軍部例止〉《御署名原本》,1902年。
日本內閣〈令第六十一門校令制定〉《御署名原本》,1903年。
日本內閣〈令第百九十台陸軍理部例改正〉《御署名原本》,1903年。
日本內閣〈令第二十六陸軍理部例〉《御署名原本》,1908年。
日本內閣〈令第二百六十一文官任用令〉《御署名原本》,1913年。
日本內閣〈令第三百九十六陸軍兵器令等中改正〉《御署名原本》,1919年。
日本內閣〈令第三百五十七判任文官特別任用令制定明治二十四年令第百九十二(東京郵便電信校卒業生判任官任用件)外十九件止〉《御署名原本》,1920年。
日本內閣〈令第百五十四台眾?X臨時職員設置制中改正〉《御署名原本》,1922年。
日本學術振興會《建築物耐震構造要項》,日本學術振興會,東京,1943年。
木村勉《近代建築解体新書修復計技術》,中央公論美術,東京,1994年。
木檜恕一《和洋建築設計製圖》,大日本工業學會,東京,1917年。
北與松,加瀨正衛《和洋木造家屋構造圖解》,須原屋書店,東京,1918年。
台中州〈小公學校舍建築構造參考圖送付件〉,《台中州例規》,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館藏,1935年。
台南州1928年份《台南州管內概況及事務概要》,成文出版社1985年重刊本,台北:pp181~186,1929年。
台灣山林會〈臺灣於林業特殊研究〉《台灣山林會報》創立十週年記念號:pp103~ ~125,1932年。
台灣日日新報社《台灣日日新報》
〈福州材內地材〉:第1版,1902年4月10日。
〈阿緱潮州庄公學校新築報導〉:第2版,1905年12月15日。
大森房吉〈地震建物〉:第1版,1906年3月29日~4月3日。
〈撫順丸福州後二日(下)〉:第2版,1911年4月29日。
〈暴風雨後阿緱〉:第2版,1911年9月7日。
〈輪入材好況〉:第1版,1912年12月17日。
〈木材防腐工場設置〉:第2版,1914年2月11日。
〈木材防腐工場〉:第2版,1916年7月24日。
〈蟻害調查督府〉:第2版,1916年7月26日。
佐藤生〈對岸事情-福州杉材〉〈對岸事情-杉材搬出〉〈對岸事情-福州杉〉:第3版,1916年8月9日~8月11日。
〈防蟻劑輸出〉:第2版,1916年9月16日。
〈福州通信-福州製材業〉:第3版,1917年6月19日。
井手薰〈臺灣住宅如何〉第4版,1919年5月24日、27~28日、30日、6月1日、3~6日。
〈福州木材問題-輕視可問題〉:第3版,1921年1月25日。
永山規矩雄〈建築界重福州杉就〉:第3版,1922年7月8~9日、11日。
永山規矩雄〈台於建築用材選定島材島外材材質比較〉:第3版,1924年8月20~24日。
〈豐原郡內埔庄農業公民學校 四庄組合設置〉:第3版,1935年3月19日。
〈資材涸折柄 煉瓦建築獎勵 督府建築條令改正〉:第2版,1939年7月6日。
台灣日日新報社《漢文台灣日日新報》
〈建築術及白蟻〉:第6版,1906年5月30日。
永山止米郎〈宜利用阿里山材〉第5版,1923年7月5日、7月8日、7月10日。
台灣建築會〈台南州北港郡役所廳舍新築工事概要〉《台灣建築會誌》2(5):pp80~81,1930年。
台灣建築會〈旗山第一公學校講堂新築工事概要〉《台灣建築會誌》8(2):p154,1936年。
台灣建築會〈改隸以後於建築變遷(一)〉《台灣建築會誌》16(1):pp17~48,〈改隸以後於建築變遷(二)〉《台灣建築會誌》16(4~6):pp66~89,1944年。
台灣建築會〈建築工事戰時規格設定委員會報告〉《台灣建築會誌》16(4+5+6):p13,1944年。
台灣總督府《台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成文出版社1985年重刊本,台北,1895~1942年。
台灣總督府《台灣總督府職員錄》,1898~1904年,《台灣總督府文官職員錄》,1906~1918年,《台灣總督府職員錄》,1919~1923年,《台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1924~1942年,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藏。
台灣總督府《台灣事情》,成文出版社1985年重刊本,台北,1916~1923年。
台灣總督府《台灣震災誌》,台灣總督府,台北,1936年。
台灣總督府《台灣總督府報》,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藏:
(183)〈訓令第133號〉:p33,1897年10月23日。
(號外)〈令第152號 台灣總督府地方官制〉:p5,1897年6月10日。
(317)〈訓令第149號 台灣總督府官房及民政部分課規程左通相定〉:p85,1898年6月30日。
(1054)〈訓令第354號 台灣總督府官房並民政部警察本署及各局分課規程左通相定〉:pp23~25。〈訓令第356號 廳分課規程〉:pp26~27,1901年11月11日。
(1059)〈令第202號 台灣總督府地方官制〉:pp50~51,1901年11月19日。
(1532)〈訓令第171號 營繕及土木工事施行規程〉:pp39~40,1904年5月26日。
(3350)〈訓令第187號 台灣總督府官房並民政部警察本署及各局分課規程左通相定〉:pp44~47,1911年10月15日。
(2871)〈台灣都市計畫令施行規則〉:pp104~120,1936年12月30日。
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http://sotokufu.sinica.edu.tw/sotokufu/query.php, 因引用資料眾多,僅列資料庫名稱,1895~1945年。
台灣總督府民政部總務局《嘉義地方震災誌》,台灣日日新報社,台北,1907年。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林務課,1922~1924年、台灣總督府殖產局山林課,1925~1935年《台灣林業統計》,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藏。
永山止米郎〈震災木材〉《台灣山林會報》(5):pp20~25,1923年。
永山規矩雄〈福建省泰甯產福州杉強弱試驗〉《台灣總督府林業試驗場報告》(5):pp69~79,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藏,1918年。
永山規矩雄〈福州杉抗剪強試驗〉《台灣總督府林業試驗場報告》(7):pp145~153,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藏,1921年。
永山規矩雄〈亞杉耐白蟻性紅檜夫讓〉《台灣山林會報》(76):pp11~17,1932年。
田中大作〈木梁強度計算〉《台灣建築會誌》8(2):pp123~127,1936年。
田中豐太郎《和洋建築工事仕樣設計實例(上)》,工業書店建築書院,東京,1905年。
田種玉《日據時期台灣雨淋板建築歷程之探究》,私立中原大學碩士論文,1995年。
矢內原忠雄《帝國主義下台灣 精讀》:p81,岩波書店2001版,東京,1929年。
石川勝志《實用日本家屋構造》,大日本工業學會,東京,1919年。
石川勝志《實用西洋家屋構造 前篇》,大日本工業學會,東京,1925年。
石川史博物館,石川土木部繕課《石川史博物館(金陸軍兵器支廠兵器庫)保存工事報告書》,石川縣,石川縣,1990年。
吉田全三《改良日本家屋構造》,大日本工業學會,東京,1919年。
名古屋高等工業學校《名古屋高等工業學校一覽》,名古屋高等工業學校,東京,1913~1922年。
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台南市市定古蹟原日軍台南衛戍病院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報告書》,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台南,2006年。
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國定古蹟原台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未出版(國立成功大學委託),台南,2007年。
旭製藥所〈專賣特許第二七三九○號 白蟻驅除豫防劑 木材防腐劑 〉《台灣建築會誌》7(2):前頁,1935年。
羽牟秀康〈台南州下震災建物被害調查〉《台灣建築會誌》3(5):pp28~42,1931年。
西澤泰彥〈建築越境植民都市建設〉《「帝」日本知 第8 空間形成世界認識》: pp235~276,岩波書店,東京,2006年。
佐治孝德〈台灣營林事業就〉《台灣山林會報》(十週年記念大會號):pp55~57,1932年。
佐野利器〈明治三十七年十一日六日臺灣震災調查報告〉《震災豫防調查會報告》第五十一號:pp2~40,1905年。
吳昱瑩《日治時期台灣建築會之研究(1929~1945)》,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尾國吉〈明治時代思出(其一)〉《台灣建築會誌》13(2):89~96,1941年。〈明治時代思出 其3〉《台灣建築會誌》14(2):91~110,1942年。
志賀龜之助《洋風建築構造設計圖 上》,大日本工業學會,東京,1922年。
志賀龜之助《洋風木造建築構造圖解》,大日本工業學會,東京,1924年。
志賀龜之助《洋風建築構造解說》,大日本工業學會,東京,1928年。
李宏堅《台灣日據時期鋼筋混凝土建築技術與樣式發展間之關係探討》,私立中原大學碩士論文,1994年。
村松申〈帝主義化日本建築〉《 Ten Plus One》(27):pp162~170,2002年。
村松貞次郎〈幕末明治初期洋風建築小屋組達〉《日本建築學會論文報告集》 63:pp641~644,1959年。
村松貞次郎《日本建築家山脈》,鹿島出版會2005年復刻,東京,1965年。
村松貞次郎《日本近代建築技術史》,彰國社,東京,1976年。
村松貞次郎《日本近代建築史再考-虛構崩壞》,新建築社,東京,1977年。
杉山英男〈佐野利器家屋耐震構造要梗1〉《建築技術》(643):pp174~180,2000年。
杉山英男〈皇居造營1〉《建築技術》(599):pp230~237,2000年。
杉山英男〈瀧大吉1〉《建築技術》(606):pp196~203,2000年。
谷口忠〈臺灣於地震建築〉《建築雜誌》44(537):pp1733~1775,1930年。
谷口忠〈豆相地方學校建築震害就〉《建築雜誌》45(542):pp173~216,1931年。
辰野金吾,葛西萬司《家屋建築例第壹卷》,須原屋,東京,1908年。
本登〈市街地建築法調查委員會報告〉《台灣建築會誌》3(3):pp38~39,1931年。
京都府教育廳指導部文化財保護課《重要文化財日本銀行京都支店修理工事報告書》,京都府教育委員會,京都,1988年。
和田鶴一〈木材白蟻就〉《台灣山林會報》(24):pp29~31,1927年。
東京高等工業學校《東京高等工業學校一覽》,東京高等工業學校,東京,1915~1924年。
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建築科《和洋建築製圖手本》,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建築科,東京,1908年。
林思玲《日本殖民臺灣建築氣候環境調適的經驗》,國立成功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
林澤昇《台灣日治時期洋式木屋架構造應用發展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松本武祝〈「植民地的近代」近年朝鮮史研究-論整理再構成試〉《植民地近代視座-朝鮮日本》,岩波書店,東京:pp252~254,2004年。
松留慎一郎, 木村勉〈洋風技術導入期長崎洋館11棟小屋組架構〉《日本建築學會計劃系論文集》485:pp125~133. ,1996年。
河東義之〈作品木造小屋組〉《日本建築大術講演梗概集(關東)》 昭和54年:pp2031~2032,1979年。
河津七郎, 吉田全三《建築工事仕樣見積》,大日本工業學會,東京,1915年。
近江八幡市教育委員會《近江八幡市立八幡小校校調報告書》,近江八幡市教育委員會,滋賀縣,1990年。
近江榮〈建築教育 明治大正〉《建築雜誌》90(1101):pp1048~1062,1975年。
金平亮三,永山規矩雄〈台灣產木材強弱試驗(第二回報告)〉《台灣總督府林業試驗場報告》(5):pp45~68,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藏,1918年。
長根助八〈小學校校舍構造變遷就〉《建築學研究》35(1): pp15~23,1941年。
信濃伝統建築研究所《長野松本高等校講堂保存修理工事報告書》,松本市,長野縣,2001年。
信濃伝統建築研究所《長野松本高等校本館保存修理工事報告書》,松本市,長野縣,2006年。
南省吾,森徹《高等建築學第16編-木構造》,常盤書房,東京,1934年。
帝國大學《帝國大學一覽》,帝國大學(東京大學前身),東京大學圖書館館藏,1893年。
倉方俊輔〈「建築雜誌」明治期公刊建築書建築仕書特〉《日本建築學會大會學術演講梗概集》:pp389~390,1999年。
原口要〈東海道鐵路線路震害及復舊工事報告書〉《震災豫防調查會報告》第一號:p39,1893年。
徐明福〈歷史沿革〉《台中縣歷史建築清水國小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台中縣,台中縣文化局,2003年。
栗山俊一〈白蟻建築物及影響〉《臺灣協會會報》8月號:pp33~38,1923年。
栗山俊一〈家白蟻習性建築用材〉《臺灣建築會誌》4(5):pp1~4,1932年。
栗山俊一〈臺灣棲息建築侵害白蟻木材關係〉《臺灣建築會誌》7(4):pp252~257,1935年。
柴田勝三郎〈木材實地試驗表〉《建築雜誌》2(21):pp143~152,1888年。
真野文二〈材料強弱試驗第三回成績〉《震災豫防調查會報告》第三十五號:p65,1899年。
袁明道《日治時期台灣建築教育發展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財法人文化財建造物保存技術協會《重要文化財函館公堂保存修理工事報告書》,函館市,函館,1983年。
財法人文化財建造物保存技術協會《重要文化財福岡公堂貴賓館保存修理工事報告書》,福岡縣,福岡縣,1987年。
財法人文化財建造物保存技術協會《重要文化財日本郵船株式社小樽支店保存修理工事報告書》,小樽市,北海道,1987年。
財法人文化財建造物保存技術協會《重要文化財山形及議事堂保存修理工事報告書 議事堂篇》、《重要文化財山形及議事堂保存修理工事報告書 篇》、《重要文化財山形及議事堂保存修理工事報告書 史料篇》,山形縣生活福祉部生活文化課,山形縣,1991年。
財法人文化財建造物保存技術協會《重要文化財門司三井部移築修理工事報告書》,北九州市,福岡縣,1995年。
財法人文化財建造物保存技術協會 《東京都指定名勝古河庭園本館修理工事報告書》,財團法人大谷美術館,東京,2001年。
財法人文化財建造物保存技術協《重要文化財名古屋控訴院地方裁判所裁判所保存修理工事報告書 本文》、《重要文化財名古屋控訴院地方裁判所裁判所保存修理工事報告書 史料》、《重要文化財名古屋控訴院地方裁判所裁判所保存修理工事報告書 圖版》,名古屋市,名古屋,1989年。
康德(Josiah Conder),瀧大吉翻譯〈各種建物關近地震結果(承前)〉,《建築雜誌》6(64):p96,1892年。
梅澤捨次郎〈台南市末廣町店鋪住宅新築就〉《台灣建築會誌》4(6):pp18~23,1932年。
清水慶一〈明治20年前後中等建築教育研究〉《日本建築學會論文報告集》(310):pp143~151,1981年。
清水慶一〈明治初期初等中等建築教育研究〉《日本建築學會論文報告集》(307):pp142~150,1981年。
荻野敏雄《朝鮮州台林業達史論》,財團法人林野弘濟會,東京:pp507~520,1965年。
許世融《關稅與兩岸貿易1895-1945》,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p2,2005年。
造家學會〈臺灣兵營建築〉《建築雜誌》13(149) :pp137~138,1899年。
郭中端〈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營繕組織的組成及變遷〉《建築學刊》5:pp112~118,1983年。
陳文添〈現存台灣總督府文書總論〉第六屆台灣總督府文書學講習會,2007年。
陳正哲《日治時期台灣地震災害對建築與都市發展影響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碩士論文,1998年。
陳正哲《台灣震災重建史 日治震害下建築與都市的新生》,南天書局,台北,1999年。
陳信安〈建築歷史考證〉《台南市市定古蹟原台南州知事官邸調查研究與修護計畫》,台南市政府,台南:1-17,2002年。
陳信安《台灣總督府官舍建築標準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
陸軍經理學校《大正二年改訂建築學教程》,陸軍經理學校。住谷正夫於2007年2月14日將日本防衛研究所圖書館典藏,1913年。
堀口甚吉〈大吉氏建築家業績〉《日本建築學會論文報告集》外, 術講演要旨集 (40): p671,1965年。
堀口甚吉〈中村達太郎博士建築書著作家一面 : 建築史建築意匠〉《日本建築學會大會演講梗概集》44(計系):pp879-880,1969年。
堀口甚吉〈三橋四郎氏著「大建築」 : 建築史建築意匠〉《日本建築學會大會演講梗概集》146 (計系):pp1075-1076,1971年。
黑田茂次郎《明治學制沿革史》,金港堂書籍株式會社,東京,1906年。
博物館明治村《明治村建造物移築工事報告書(10)宇治山田郵便局(伊勢郵便局)》,博物館明治村,愛知縣,1997年。
曾彌達藏〈山形縣下町家一棟改良構造仕樣,《震災豫防調查會報告書》第六號,pp5~8,1895年。
菅野誠《日本學校建築史》,文教社,東京,1973年。
菅野誠《日本學校建築 資料篇》,文教社,東京,1983年。
森友吉《簡易洋風建築術》,信友堂,東京,1906年。
森徹〈木材許容應力度就〉《建築雜誌》51(68):pp864~866,1937年。
飯田清〈台於木材販賣統制〉《台山林》(100):pp88~94,1934年。
黃俊銘〈日治時期台灣官方營建系統〉台灣傳統建築研討會發表論文,2003年。
黃俊銘〈日治時期台灣白蟻災害防治研究的發展過程〉《文資學報》(1):pp159~168,2004年。
黃建鈞《台灣日據時期建築家井手薰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pp23~31,1995年。
黑田秀章《攻玉社工校講義建築篇》,攻玉社工校講義行所,東京,1905年。
新井英次郎〈臺灣建築物法規施行促進提言〉《台灣建築會誌》6(6):p320,1934年。
鈴木清四郎《二十五年記念工手學校一覽》,東京工手學校,東京,1913年。
鄭逸萍《台灣古蹟及歷史建築西式木屋架屋頂構法調查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震災豫防調查會〈木造家屋耐震構造要領〉,《震災豫防調查會報告書》第六號,pp1~3,1895年。
震災豫防調查會〈東京市深川猿江御料地內建設改良日本風木造家屋建築仕〉,《震災豫防調查會報告書》第十三號,pp9~12,1897年。
歷史的建造物研究會《桑名市指定文化財諸戶清六邸(六華苑)整備工事報告書》,桑名市教育委員會,三重縣桑名市,1995年。
龍水生〈木造西洋小屋寸法書〉《建築雜誌》6(68):p230,1892年。
龍水生〈屋根〉《建築雜誌》7(73):pp204~213,1893年。
檜山幸夫〈台統治機構改革官紀振問題明治30年台統治〉《台略摰悒媬n,株式社書房,東京:pp373~374,1995年。
檜山幸夫〈台U職務限台移鷚c〉《台略摰捚U史料的研究日本近代公文書研究序》,株式社書房,東京:pp211~212,2003年。
篠原太郎《洋式建築構造雛形》,太陽社,東京,1931年。
藥師寺主計〈陸軍建造物震害就〉《建築雜誌》38(460):p633,1924年。
瀧大吉〈仕樣書經費明細書〉《建築雜誌》 5(58):pp253~259,1891年。
瀧大吉〈耐震構造明治廿六年一月通常會演〉《建築雜誌》7(74): pp45~61,1893年。
瀧大吉〈工業夜學校講義錄發行主義〉《建築學講義錄 卷之一》,東京,建築書院,1896年。
瀧大吉《建築學講義錄 卷之二》,建築書院,東京,1896年。
蘇振銘《日治時期台灣鋼鐵構造建築應用發展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碩士論文,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