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王清美 Wang, Ching-mei |
|---|---|
| 論文名稱: |
高中世界史教科書中"工業革命"的呈現 “Industrial Revolution” Present of world history textbook in high school |
| 指導教授: |
陳恆安
Chen, Heng-A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 畢業學年度: | 99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09 |
| 中文關鍵詞: | 教科書 、歷史教育 、工業革命 、世界史 |
| 外文關鍵詞: | textbook, historical education, Industrial revolution, world history. |
| 相關次數: | 點閱:205 下載:20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歷史教育是形塑一個國家民族意識與國家認同的重要管道,所以關於歷史教育的討論,近年越來越多,但是大部分集中在台灣史與中國史的討論。但在現代資訊多元化的社會中,我們接觸到世界的機會越來越多,因此,我們更要讓學生培養出宏觀的世界觀,才能立足台灣,放眼世界。
本研究即嘗試討論世界史教科書的發展脈絡,藉由教科書制度與課程綱要的文獻探討與資料收集,可以了解國內在教科書方面所做的改變與努力。在世界史課程原本是為加強國家的民族意識,所以強調西方(主要為西歐)與中國的平行發展,到民國六十年以後才改為世界史,但是還是把焦點放在西歐,直到民國八十四年修訂課綱,才有比較大幅度的修改。而「工業革命」被認為是構成現代世界的一個重大改變,影響甚至持續到現在,在歷史分期中也常常會被認為是近代與現代的劃分。但是這一個重要的議題,卻充滿許多爭議與討論,而在教科書中呈現的時候,是否能真正表達這些不同的意見,或只是片面地介紹某一觀點,因而讓學生陷入一元式的思考邏輯。本文即嘗試針對「工業革命」在高中世界史教科書的呈現來討論,並希望提供一些敎學上的建議與嘗試,以期能讓高中歷史教學帶給學生思維歷程上的改變。
A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national identity is shapped by history education,so the discussion o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is more and more in recent years, but most concentrated in the Taiwan history and China history . However, in a modern information society, we are exposed to more and more opportunities to the world, so we should build up student’s global vision so that students will have the ability to base themselves on Taiwan and take a broad view of the world .
This study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history textbooks, we can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anges in textbooks and efforts by the system and syllabus of data collection. World history is to strengthen the country's original national consciousness, therefore the emphasis of Western (mainly Western Europe) and China develop in parallel to the 1971 world history was changed later, but still focus on Western Europe, until the revised course outline, 1995, have relatively a big changes.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s considered to constitute a major change in the modern world, affecting even until now, often in the history of staging is considered modern and the modern division. But this is an important issue, but full of a lot of controversy and discussion, but when presented in the textbooks, it can really express these different views, or just a one-sided presentation of views, which allow students to fall into one-sided view. This paper attempts for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high school world history textbooks presented for discussion, and hope to provide some teaching on the proposal and try to make the teaching of history to br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course of change in thinking.
參考書目
一、史料類
文獻資料及課綱----
林熊祥主修,《臺灣省通志稿,卷五教育志》〈制度沿革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69年。
林熊祥主修,《臺灣省通志稿,卷五教育志》〈教育設施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5年。
張之洞,《奏定中學堂章程》,轉引自《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彙編—學制演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發行,2007年。
張百熙,《欽定學堂章程》,臺北:文海,1986年。
教育部,〈高級中學教科用書審定辦法〉,收於《高級中學法規選輯》,臺北:教育部編印,2002年。
教育部,《中華民國教育法規》中《中學課程標準》,南京:民生印書館,1948年。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修訂中學歷史、科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1952年。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62年。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高級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71年。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高級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1983年。
教育部高級中學課程標準編輯審查小組,《高級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1996年。
普通高級中學各科課程綱要專案小組編著,《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臺北:教育部,2005。
教科書-----
郭廷以主編;劉崇鋐主任委員;劉昌洪等編輯;中學標準教科書歷史科編輯委員會編輯,《歷史第四冊》,出版地不詳︰省教育廳,1956年。
余又蓀主編;劉崇鋐主任委員;沈剛伯編輯;中學標準教科書歷史科編輯委員會編輯,《歷史第四冊》,臺北:正中等發行;臺灣書店經銷,1964年。
劉崇鋐主任委員;于鴻霖等委員;高亞偉編輯;國立編譯館主編;國立編譯館高級中學歷史科教科用書編審委員會編審,《歷史第四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4年。
李國祁主任委員;王仲孚委員;王建等委員;國立編譯館主編;國立編譯館高級中學歷史科教科用書編審委員會編審,《歷史第四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6年。
周樑楷編著;張元編著;李孝悌等編著;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世界文化歷史篇》,臺北:龍騰文化,2001。
劉景輝主編;王仲孚編著;康熙圖書網路股份有限公司,《世界文化歷史篇》,臺中:康熙,2001。
林能士主編;劉祥光副主編;楊肅獻等編撰;南一書局高中歷史教科書編撰委員會編撰,《歷史第四冊》,臺南:南一,2007年。
古偉瀛編著;王世宗編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歷史第四冊》,臺北︰三民書局,2007。
二、相關研究論述
專書---
A. Toynbee著、周憲文譯,《十八世紀產業革命史》,臺北︰臺灣銀行發行,1970年。
Rosailind Miles著,刁筱華譯,《女人的世界史》,臺北:麥田,2006年。
Steven Shapin 著,許宏彬、林巧玲譯,《科學革命—一段不存在的歷史》,臺北︰左岸,2010年。
王仲孚,《臺灣中學歷史教育的大變動/歷史教育論集二編》,臺北:海協學術,2005年。
王仲孚,《歷史教育論集》,臺北:商鼎文化,1997年。
艾立克.沃爾夫(Eric R. Wolf)著;賈士蘅譯,《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臺北︰麥田,2003年。
艾瑞克. 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m)著、王章輝等譯,《革命的年代1789~1848》,臺北:麥田出版;城邦發行,1997年。
周樑楷,《歷史的書寫與教學—談《世界文化歷史篇》》,臺北:龍騰文化,2001年。
周樑楷,《歷史書寫的教與學—談世界文化歷史篇》,臺北︰龍騰文化,2001年。
周樑楷、張元編著,《方法論: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的分析撰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1998年。
契波拉 (Carlo M. Cipolla )著;張彬村譯,《歐洲經濟史︰工業革命篇》,臺北:允晨,1984年。
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編,《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第四篇中學教育,臺北︰文海,1986年。
陳元暉主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彙編—學制演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07。
陳益興主編,《我國主要教育法規釋論》,臺北︰五南,1993年。
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著;史建雲譯,《大分流:歐洲、中國及現代世界經濟的發展》,臺北:巨流,2004年。
湯恩比著;周憲文譯,《十八世紀產業革命》,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0年。
監察院編著,《監察院教科書『一綱一本』及『一綱多本』問題之探討專案調查研究報告》,臺北:監察院,2009年。
臺灣歷史學會編輯委員會編,《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論文集》,臺北:稻鄉出版社,2003年。
蓋文.威特曼(Gavin Weightman)著;賈士蘅譯,《你所不知道的工業革命:現代世界的創建1776年–1914年》,臺北:博雅書屋,2010年。
歐用生著、莊梅枝編,《教科書之旅》,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003年
藍順德,《教科書政策與制度》,臺北:五南,,2005年。
期刊論文---
Cameron,Rondo著、王文霞譯,〈歐洲工業革命的新觀點〉,《西洋史集刊》第七期,1997年12月。
王志爾,〈產業革命和工業革命的涵義和譯法〉,收於《東北師大學報》第四期,1981年。
白月橋,〈對歷史教科書改革的幾點意見〉,《清華歷史教學》第八期,1997年9月。
全漢昇,〈論工業革命〉,《財政經濟月刊》第一卷第五期,1951年4月。
沈子邦,〈工業革命之形成及其特質之研究〉,《中正嶺學術研究集刊》第七期,1988年6月。
周惠民所著〈現行中學教科書有關「德國」的探討〉,收於《方法論: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的分析撰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1998年。
周樑楷,〈多元文化中的人與世界〉,《當代》104期,1994年12月。
周樑楷,〈歐洲和西方:高中歷史教科書研究分析的基本問題〉,收於周樑楷、張元編著,《方法論: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的分析撰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1998年。
林正珍,〈世界史理念的建構其相關論述〉,《興大歷史學報》第9期,1999年6月。
林正珍,〈晚清知識份子引介西洋史的若干問題—以梁啟超史學思想為中心〉,《歷史學報》第16期,1988年6月。
林明德,〈歷史科新課程標準之認識〉轉引自張明雄,〈四十年來臺灣地區高中歷史教育的回顧〉,《國際歷史教育研討會論文集》。
林慈淑,〈從「以家為廠」到「以廠為家」工業革命前後家庭手工業與工廠制度的消長〉,《歷史月刊》第六期,1988年。
林慈淑、劉靜貞,〈他山之石---英國中學歷史教科書編寫理念〉,《臺灣歷史學會通訊》,第四期,1997年3月。
徐光臺,〈臺灣歷史教科書中科學史部分之呈現:以《世界文化史》為例〉,收於《方法論: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的分析撰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1998年。
國立編譯館,〈國立編譯館高級中學教科用書審查作業程序〉,《國立編譯館通訊》,第11卷3期,1998年7月。
張秀蓉,〈甚麼是工業革命〉,《歷史月刊》第18期,1989年。
陳莉婷,〈從國中歷史教科書中附圖看其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以新編《國中第一冊》初版為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0第5期,2000年2月。
黃秀政,〈高中歷史教科書的開放與審查〉,《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0卷5期,2000年2月。
黃富三,〈女工與紡織市場的擴張-工業革命時期〉,《食貨月刊》第5卷第5期,1975年8月。
楊豫、舒小昀,〈新經濟史學派對工業革命的研究〉,收於《世界歷史》第4期,1994年。
學位論文---
尹麗曼,《論工業革命時期英國婦女的社會地位》,湖南師範大學世界史碩士論文,2008年。
杜曉惠,《戰後初期臺灣初期中學的歷史教育—以課程標準與教科書分析為中心》,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林青萸,《課程與權力運作:以高中歷史科課程綱要修訂為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封德彝,《十九世紀中期德意志地區工業革命研究─以普魯士為中心》,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洪瑀韓,《九五高中歷史課綱修訂脈絡下高中歷史教師主體性之探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梁安琪,《高中世界史教科書研究》,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郭淑美,《高中歷史教科書研究—以臺灣史教材為中心(1948~2006)》,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郭智勇,《歷史教育與時代聚焦的轉變:以2000年高中歷史教科書下冊為例的討論》,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陳盈穎,《臺灣地區五十年來高中中國史歷史課程的演變與中國史教科書編輯》,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彭德全,《審定本」高中歷史教科書比較研究---關於「國共關係」教材部分》,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黃靖翰,《工業革命興起之比較研究 - 以 Big Push 模型分析》,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蔡偉娟,《世界史教育的理論與實際-以當代美國、日本、臺灣高中世界史教科書為分析對象》,新竹教育大學區域人文社會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駱毓貞,《戰後臺灣教科書制度問題之探討—以高中歷史教科書為例(1945~2005)》,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其他
南方電子報http://www.esouth.org/modules/wordpress/?cat=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