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何晨瑛
Ho, Chen-Ying
論文名稱: 台灣綠色小學校園生態環境現況解析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Gree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wan
指導教授: 林憲德
Lin, Hsien-t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1
中文關鍵詞: 有機農園落葉堆肥生態水池歧異度綠色學校
外文關鍵詞: Soil ecology, Diversified biotope, Compost, Ecological pond, Diversity, Green school
相關次數: 點閱:94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永續發展的思潮帶領下,教育部在推行環境教育與綠色校園改造上可說是不遺餘力,目的在打造一個綠色永續的校園環境。回顧國內關於校園環境的文獻資料,絕大部分的研究範圍僅侷限於對環境教育課程與活動設計的探討,而對於校園實質環境的設計方式與評估方法之探討卻少有著墨。因此,本研究希望藉由現場調查研究的方法,實地探訪國內幾所通過教育部綠色學校認證之綠色小學,透過詳實的調查實測與訪談記錄,整合既有環境設計理論與技術,以累積台灣本土性的基礎資料,並進一步深入探討校園環境生態之設計方向與評估方式。

      為求深入瞭解校園生態環境,本研究透過分析既有文獻及評估指標,確立調查研究的四大方向,其分別為基地保水性能、植栽綠化的程度與品質、小生物棲地的營造及土壤生態的維護等四大方向。
    經本研究調查及分析結果發現,有70%的校園未能達到基地保水指標所建議的標準,其透水鋪面的設置比例,仍有改善空間。
    在校園植栽綠化的部分,本研究除以綠化量指標評估校園綠化成果外,並輔以歧異度指標,進一步探討各校園內的植栽多樣性。經分析結果發現,各校園之綠化程度普遍已達相當之水準,皆足以通過綠化量指標的考核,然而在綠化的「品質」方面,即物種的歧異度、原生性等方面仍有待加強,尤其灌木的原生性部分,在現有的校園空間中幾乎不被重視,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另外,目前國民小學校園的面積從0.5公頃到5公頃以上不等,而其適當的植栽種類數至少要大於20種,並且在進行植栽綠化的時候能把握單一種類所佔比例不要過大的原則,如此便能滿足都市森林穩定的標準,並同時兼顧物種的均勻度及豐富度。

      小生物棲地的營造方面,校園多半以生態水池與濃縮自然的方式來營造小生物的棲息空間。據本研究調查,校園內的生態水池構造方式相當多樣,然而其成敗的重要關鍵,亦不外乎池底的保水能力與多孔隙空間的營造,另外,在各種池底的構造中,則以黏土夯實的池底構造,最具環保價值。

      在所有調查的校園案例中,顯然皆已具備維護土壤生態的觀念,因此有機的栽培方法亦得以落實,然而由於基礎知識的不足,在實際的執行操作上仍有待突破的瓶頸。在落葉堆肥部分,多數學校的共同問題為落葉產生速度高於堆肥腐熟速度,若要改善此項問題,應加強落實堆肥化的有效步驟及其有利條件的營造;在有機農園部分,大多數的學校使用自製堆肥或外購有機肥,有利於土壤生態的發展。

      By reviewing the documents, most researches focus on the courses and activitie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less on the method of design or assessment used on the environment of campus.
      
      Therefore,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build databank of green school in Taiwan, combine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theory and technology and study on the design and assessment method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y accurate investigation.

      This research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se are water retention, the quality of greening, diversified biotope, and soil ecology.
     1. Water Retention
    70% of the campuses fail to reach the standard of Water retention indicator.
     2. The Quality of Greening
    This research uses Greenery indicator and Simpson’s diversity index to estimate the quality of greening. We can find that the quantity of greening reach the standard, but the quality of greening didn’t.
     3. Diversified biotope
    The most popular methods to create diversified biotope are building ecological pool and piling dead woo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build ecological pool is the capability to keep water.
     4. Soil ecology
    In order to shorten the time to make leaves compost thoroughly decomposed these schools need mor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regular budget.

    第一章 緒論 1.1研究動機..................................................1 1.2研究目的..................................................2 1.3研究內容與範圍............................................3 1.3.1.研究內容...............................................3 1.3.2.研究範圍...............................................3 1.4研究方法與流程............................................4 1.4.1.研究方法...............................................4 1.4.2.研究流程...............................................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國民小學校園空間、都市生態環境與生態環境教育..............7 2.1.1.國民小學空間之構成.....................................7 2.1.2.校園空間在都市集居環境中之角色.........................7 2.1.3.台灣綠色學校之定義與目標...............................8 2.2校園生態的營造方法及其相關理論............................10 2.2.1.生態教育園.............................................10 2.2.2.校園植栽綠化...........................................10 2.2.3.生態水池...............................................11 2.2.4.有機園藝...............................................15 2.3生態環境的評估工具........................................17 2.3.1濃縮自然環境的生物資源保育能力之評估準則................17 2.3.2都市森林的歧異度........................................19 2.3.3綠建築評估體系..........................................20 2.4小結......................................................21 第三章 研究架構建立與田野調查計畫擬定 3.1研究對象與調查項目........................................23 3.2田野調查計畫..............................................25 3.3分析架構之擬定............................................26 3.4小結......................................................27 第四章 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 4.1基地保水..................................................29 4.1.1透水率..................................................29 4.2植栽綠化的程度與品質......................................32 4.2.1總綠地面積比............................................32 4.2.2綠化量..................................................33 4.2.3植物多樣性..............................................35 4.3小生物棲地的營造..........................................47 4.3.1生態水池................................................47 4.3.2多孔隙生物棲地..........................................54 4.4土壤生態的維護............................................55 4.4.1落葉堆肥................................................55 4.4.2有機農園................................................5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結論......................................................61 5.2建議......................................................62 5.3後續研究建議..............................................63 引用文獻.....................................................65 附錄一.......................................................68 附錄二.......................................................73

    中文部分

    王秀娟(2002)。《綠地計畫理論與實證》。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王佩蓮(1999)。〈全國國民小學生態教學資源現況調查〉,《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期30。

    史久華譯(1999)。《DIY生活百科:有機種植完全指南》,頁70-83。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吳宗憲(2001)。《生態教育原棲地規劃設計之研究》,頁36,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

    林憲德(1999)。《城鄉生態》。台北:詹氏書局。

    林憲德(2002)。《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2003年更新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國民小學校園規劃編審委員會,教育部(2002)。

    莊作權(1997)。《土壤肥料》,頁194–199。台北:三民書局。

    郭城孟(1992)。〈生態綠化與潛在植被〉。《造園季刊》,期11,頁40-41。

    陳武雄(1999)。《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頁49–57。台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陳俶季(2002)。《環境大地工程學》,頁128-140。昌茂圖書有限公司

    陳琦維,孔憲法(2002)。〈都市棲地調查與評估系統之研究〉。《國土規劃論壇》。

    彭國棟(2000)。〈生態工法及生態綠化〉。《自然保育季刊》,期31,頁6-17。

    彭國棟(2002)。《營造生意盎然的生態水池》,頁4-7。南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湯志民(1994)。《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臺北:五南圖書出版。

    湯志民(2003)。《永續發展的校園建築》,頁40-41。臺北:學校
    建築研究學會。

    黃瑋寧(2003)。〈生態教材園設置理論與實務之探究〉。《永續發展的校園與建築》,頁128-129。臺北: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劉振宇(2000)。《耕犁與夯實對土層入滲影響之試驗研究》。財團法人曹公農業水利研究發展基金會。

    蔡攀鰲(2001)。《土壤力學實驗》,頁89-102。台北:三民書局。

    鄭先祐(1992)。《生態環境影響評估學》,頁435-457。臺北:徐氏基金會。

    韓可宗(1998)。《都市森林理論與應用》,頁162-166。台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部分
    Braja M. Das(2002).Principle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5E,Sept:188-190

    Dreistadt S.H., Dahlsten, D.L., and Frankie, (1990).Urban forests and insect ecology. BioScience, V.40, No.3:192-198.

    Leccese,M.(1989).Can we save the urban tree?Landscape Architecture, V.79, Sept:44-49.

    Moll,G..(1987).Improving the health of the urban forest. American Forests,V.93,Nov./Dec.:61-64.

    Santamour, F.S.(1983).Woody-plant succession in the urban forest:filling cracks and crevices. Journal of Arboriculture, V.9, No.10:267-270.

    Sun,Wen Quan.(1992).Quantifying species diversity of streetside trees in our cities. Journal of Arboriculture, V. 18,No.2:91-93.

    日文部分
    山田辰美(2000)。《ビオトープ教育入門》。東京:社團法人農山漁村文化協會。
    網頁部分

    王順美(2002)。綠色學校與環境教育。(2003/7/29瀏覽)。http://medium.enc.hlc.edu.tw/green/名家開講/1綠色學校與環境教育-王順美.doc。

    台灣綠色學校伙伴網路。http://www.giee.ntnu.edu.tw/greenschool/index.htm。(2003/9/29瀏覽)。

    教育部統計處。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service/sts4-1a.htm?UNITID=139&CATEGORYID=260&FILEID=106249(2003/7/29瀏覽)。

    相關文獻

    中文部分

    李蕙宇(2001)。《生態教育園之水棲生物棲地營造》,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

    郭城孟(1995)。《原生種植物園生態手冊》南投: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陳益明(2000)。《動物園植物專輯第九輯》。台北:台北市立動物園。

    游以德,陳玉峰,吳盈(2002)。《台灣原生植物(下)》。台北:淑馨出版社。

    游以德,陳玉峰,吳盈(2002)。《台灣原生植物(上)》。台北:淑馨出版社。

    葉育廷(2003)。《校園空間對於都市集居環境內生物生存空間留設潛力之研究-以台南市國小校園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究所。

    日文部分
    杉山惠一(1998)。《ビオガーデン入門》。東京:社團法人農山漁村文化協會。

    網頁部分
    台灣常見植物資料庫查尋結果。http://nr.stic.gov.tw/plant/html/qrplant.cfm?qr_all=1&qr_string=。(2003/6/7瀏覽)。

    台灣綠色學校伙伴名單。http://www.giee.ntnu.edu.tw/greenschool/member2/partner_list.php。(2003/6/7瀏覽)。

    植物百科。http://www.nmns.edu.tw/botany/book/book1_01.php。(2003/6/7瀏覽)。

    植物物種編號與俗名查詢。http://biogeo.geo.ntnu.edu.tw/service/biogeodb/plants/plq1.asp。(2003/6/7瀏覽)。

    植物搜尋器。http://www.yctsayl.idv.tw/yctsayl/html/search/search.htm。
    (2003/6/7瀏覽)。

    蝴蝶食草名錄。http://home.kimo.com.tw/momo3065/butterflyfood.html。(2003/6/7瀏覽)。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4-08-20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