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姿伶
Chen, Tzu-Ling
論文名稱: 公有歷史建築活化再利用使用後評估之研究—以臺北URS計畫及老房子文化運動為例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of Reused Public Historic Buildings-Using Taipei’s URS Project and the Old House Cultural Movement as Examples
指導教授: 陳太農
Chen, Tai-N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5
中文關鍵詞: 公有歷史建築再利用用後評估文化資產
外文關鍵詞: public historic buildings, reuse, POE, cultural heritage
相關次數: 點閱:122下載: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有關文化資產的活化再利用,目的在於延續保存其使用年限,將歷史、文化、美學用以續傳承後代子孫。

    本研究透過文獻回顧、調查法、分析歸納法,從文獻中整理提出適用於古蹟、歷史建築及聚落建築群此建築類文化資產之使用後評估表。以臺北市都市更新處「都市再生前進計畫」及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老房子文化運動」為案例,經調查步驟,得出公有歷史建築活化再利用之現況,發現問題探討因應對策及提出建議:

    一、在進行修復及再利用前應以調查研究為優先,以彰顯文化資產價值。

    二、後續的使用及營運,重點在人事財務管理以及館舍的維護,以達到保存維護目的。

    三、有關專家學者、建築師、營造廠及其從業人員,政府、代管方、公民參予,各角色所應賦予的責任、任務、與使命,並應各司其職。

    四、建立並修正再利用適宜性原則,促成永續發展之可行性。

    此外,經比對古蹟及歷史建築之相關法令規範,兩者之差異於古蹟之修復對於專業古蹟工地負責人資格及工藝、彩繪等匠師之規定,故使用後評估表亦可套用在對於古蹟及歷史建築的用後評估,以進行調查、評比、歸納分析其再利用之營運使用現況,期本研究之使用後評估表可廣於推廣運用,以達永續發展。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survey research,and inductive research this study organized from the literature, and proposes a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form for the architectural cultural heritage of historic sites, buildings, and settlements. Taking the “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 of the Taipei City Urban Regeneration Office and the “Old House” of the Department of Cultural Affairs, Taipei City Government as examples, after investig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regarding the activation and reuse of public historical buildings was obtained, the associated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1.Prior to the restoration and reuse, priority should be given to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value of cultural heritage.

    2.The focus of the subsequent use and operation should be on human resources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as well as maintenance of the bilding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preservation and maintenance.

    3.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missions of each of the following roles should be appointed and the relevant duties should be performed: relevant experts, scholars, architects, construction companies and relevant practitioners, the government, managers, civil participation.

    4.The principle of re-use and suitability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corrected to promote the feasibi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第一章緒論 1-1研究動機及目的_1 1-1-1 研究動機_1 1-1-2 研究目的_1 1-2研究範圍_2 1-3研究方法_2 1-3-1 文獻研究_2 1-3-2 調查法_2 1-3-3分析歸納法_3 1-4研究架構_3 1-5名詞釋義_4 1-5-1公有歷史建築_4 1-5-2活化再利用_4 1-5-3永續發展_5 第二章文化資產文獻回顧 2-1世界文化遺產保存概述_6 2-1-1 世界文化遺產保存發展、類型與評定標準_6 2-1-2 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評估_8 2-1-3 世界文化遺產的修復理論_9 2-2臺灣文化資產保存概論_10 2-2-1 臺灣文資法新修之變革_11 2-2-2 臺灣文資法中對於歷史建築保存之相關規定_13 2-2-3 臺灣文資法中有關管理維護、修復與再利用之相關規定_14 2-3文化資產保存新作為:臺北URS計畫及老房子文化運動_17 2-3-1 臺北URS計畫_18 2-3-2 老房子文化運動_20 2-3-3 兩計畫的目標任務及政策比較_21 2-4使用後評估相關研究_22 2-4-1 使用後評估著作、論文與專論_23 2-4-2 使用後評估架構及操作_24 2-4-3 使用後評估準則及內容_25 2-5小結_29 第三章調查方法 3-1案例文獻整理_30 3-1-1 URS155團圓大稻埕(店厝街屋)_31 3-1-2 URS27W城市影像實驗室(店厝街屋)_32 3-1-3 一號糧倉(統制倉庫)_34 3-1-4 和合青田(日式宿舍)_36 3-1-5 聲音光年(日式宿舍)_38 3-2現場調查_39 3-2-1 觀察記錄_39 3-2-2 用後評估表_58 3-3深度訪談_67 第四章分析與歸納 4-1調查資料整理與分析_69 4-2訪談結果歸納與討論_74 4-3小結_76 第五章問題與對策 5-1綜合評估及問題探討_77 5-2公有歷史建築活化再利用對策研擬_82 5-3小結_82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6-1結論_83 6-2建議_84 【參考文獻】_85 附錄一使用後評估表(含問卷)_87 附錄二深度訪談紀錄_91 附錄三URS27W訪談紀錄_103

    A專書著作:
    1.邱博舜譯,Jukka Jokilehto著,《建築維護史》,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p.173-179,2010。
    2.李汾陽,《文化資產概論》,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p.11-22,2010。
    3.周國屏、連慧珠,《續修臺北市志》卷二:土地志-名勝與古蹟篇,臺北市文獻委員會,臺北市,p.230、241,2014。
    4.吳秉聲譯,James Semple Kerr著,《維護計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臺中市,p.127-141,2017。
    5.吳昱瑩,《圖解台灣-日式住宅建築》,晨星出版有限公司,臺中市,p.89-101,2018。
    6.李東明,《街屋視野》,帕斯頓數位多媒體有限公司,臺北市,p.113-126,2019。

    B期刊論文:
    1.李婉婉譯,Ziming, C. M., & Reizenatein, J. E.著,建築用後評估簡介,建築師雜誌,8(11):32,1983。
    2.林崇傑,全球競逐下的台北都市再生實踐,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66(4):34-40,2012。
    3.文芸,當代社會中遺產價值的保存與維護,建築學報,84(6):77-96,2013。
    4.蔡金鼎,公有建築文化資產活化再利用的公共性探討:以臺港三個不同的個案為例,文化資產保存學刊,27(7):7-26,2014。
    5.薛琴,2016年版文化資產保存法之修訂及其意義,文化資產保存學刊,40(6):77-93,2017。

    C學位論文:
    1.潘玉芳,(2003)。臺北市古蹟保存歷程的回顧與探討。私立中原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中壢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w5q36d
    2.翁正雄,(2004)。以用後評估來探討公有古蹟再利用歷史意涵保存之研究-以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所屬館所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n5zvj4
    3.郭依蒨,(2005)。由歷史建築再利用之使用後評估檢視委外經營機制。私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中壢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y6yg8e
    4.張恩凱,(2005)。歷史街區景觀管制與保存計畫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5hax3j
    5.王予彤,(2006)。從古蹟再利用之使用評估檢視保存意涵之研究-以臺南市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ahjssh
    6.張淑真,(2014)。公有日式宿舍再利用之使用後評估-以台北市市長官邸為例,中華學校財團法人中華科技大學建築工程與環境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77p8b6
    7.李亦涵,(2014)。都市再生前進基地計畫下之歷史建築保存與活化:以URS27W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eknzy9

    D網站新聞:
    1.台北村落之聲village Taipei官方網站 https://www.urstaipei.net/。
    2.老房子文化運動 官方網站 http://oldhouse.taipei/。

    E其他:
    1.傅朝卿,建築再利用專題討論,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95學年度第二學期 課程講義,2006。
    2.張坤振,文化資產的新作為-由臺北市政府URS及老房子運動談起,第二屆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 文化資產活化再利用研討會論文集,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5。
    3.江榮祥、施國隆,新修正文化資產保存法說明座談會 會議手冊,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6。

    F外語文獻:
    1.Habermas, J.,《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Sphere: An Inquiry into a Category of Bourgeois Society》,M. I. T. Press,1991。
    2.Hauser, G.,《Vernacular Dialogue and the Rhetoricality of Public Opinion》,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65(2), 83-107.,1998。

    下載圖示 校內:2021-09-06公開
    校外:2021-09-06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