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黃欣怡 Huang, Hsin-Yi |
|---|---|
| 論文名稱: |
隆田基督長老教會的成立與發展 N/A |
| 指導教授: |
陳梅卿
Chen, Mei-Chi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 畢業學年度: | 93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61 |
| 中文關鍵詞: | 平埔族 、番仔田 、基督長老教會 |
| 外文關鍵詞: | N/A |
| 相關次數: | 點閱:165 下載:7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先以宏觀角度探討英國長老教會在南臺灣的發展狀況以及整個區域發展背景,再以微觀角度剖析隆田基督長老教會的建立與發展。
論文章節安排上,除了緒論、結論之外,共可分為七章。第一章首先架構出英國長老教會創建歷史與來台傳教的背景,再依時間順序談及長老教會於各政治社會階段下的發展。第二章主要從自然環境、居民與宗教信仰等面向切入,以瞭解教會所在的官田鄉。第三章首先論及教會創建的前因後果與時間,再談及清末期駐任於該教會的神職人員其生平與經營方針。第四章探討日據初期番仔田信徒改往麻豆禮拜堂參與宗教儀式之時間與原因,再介紹此時期與番仔田信徒有關的神職人員。第五章介紹戰後以來曾於該教會服務的神職人員,並談其生平與經營策略。第六章先記述教會建築之演變,再談1997年成立2004年結束的隆田教會分會 — 二鎮教會,探討其設立與結束之因。最後探討教會於社區推動的傳教活動。希冀從分會之經營、社區傳教、建築物等等面向來瞭解戰後以來教會的發展,並評價之。第七章首先依時間脈絡談及該信徒團體於清末期、日據期以及戰後以來的發展狀態,再以基督徒家族以及選擇專職傳道的信徒為焦點,探究基督教對於信徒的作用,以及基督教在信徒身上的展現。
N/A
一、中文部分
(一)史料
〈陳比竹家族戶籍謄本〉
〈陳法家族戶籍謄本〉
〈黃司基督徒家譜〉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教務教案檔》,第二至五輯,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 究所,1974至1977年。
井迎瑞總編輯,《官田鄉志》,南縣:官田鄉公所,2002年。
吳新榮,《臺南縣志》,卷三〈政制志〉,南縣:臺南縣政府,1980年。
周鐘瑄,《諸羅縣志》,臺灣文獻叢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官田鄉公所,〈臺南縣官田鄉寺廟登記一覽表〉,2004年。
施添福編,《臺灣地名辭書卷七臺南縣》,南投:省文獻會,2002年。
洪波浪、吳新榮主修,《臺南縣志》卷四政制志,臺南:臺南縣政府,1980年。
高昭義編,《臺南高長家族族譜》,臺南:編者家族自印,1996年。
張炳楠、李汝和,《臺灣省通志卷二人民志宗教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1年。
莊英章等,《臺灣平埔族研究書目彙編》,臺北:中研院民族所,1988年。
陳梅卿等人,《臺灣南部地區司法史料調查暨資深法界人士訪談計畫 — 訪談記錄稿暨專題稿期末報告》,未刊稿,2003年。
隆田教會,《成人小兒姓名簿》。
隆田教會,《隆田教會2004年定期會員和會手冊》,2004年。
隆田教會,《臺南縣隆田儲蓄互助社九十三年社員大會手冊》,2004年。
臺南縣文獻委員會,《臺南縣志稿卷首》,南縣:南縣文獻委員會,1956年。
臺南縣文獻委員會編,《臺南縣志稿卷二人民志》,新營:臺南縣政府,1980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省通志各鄉鎮市區疆域沿革》,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0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省通志卷一土地志疆域篇》,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0年。
劉寧顏總纂,《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5年。
劉寧顏總纂,《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地名沿革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9年。
(二)口述歷史訪談記錄
1、神職人員
〈廖昆華訪談記錄〉,2004年7月16日,未刊稿。
〈吳信雄訪談記錄〉,2004年8月4日,未刊稿。
〈葉媽識訪談記錄〉,2004年8月16日,未刊稿。
〈盧世昌訪談記錄〉,2004年8月23日,未刊稿。
〈丁榮林訪談記錄〉,2004年9月4日,未刊稿。
〈郭子民訪談記錄〉,2004年11月31日,未刊稿。
〈江明輝訪談記錄〉,2004年1月9日,未刊稿。
〈林育德訪談記錄〉,2004年9月28日,未刊稿。
〈林宗生訪談記錄〉,2005年2月25日,未刊稿。
2、信徒
〈呂祥禮訪談記錄〉,2004年2月3日,未刊稿。
〈陳偉凱訪談記錄〉,2004年2月10日,未刊稿。
〈陳夜琴訪談記錄〉,2004年2月17日,未刊稿。
〈黃主恩訪談記錄〉,2004年3月10日,未刊稿。
〈陳佳惠訪談記錄〉,2004年9月14日,未刊稿。
〈買連金枝訪談記錄〉,2004年10月30日,未刊稿。
〈謝黛莉訪談記錄〉,2004年11月2日,未刊稿。
〈李盈賢訪談記錄〉,2004年11月15日,未刊稿。
〈陳智詔訪談記錄〉,2004年12月6日,未刊稿。
〈盧欣奉訪談記錄〉,2004年1月16日,未刊稿。
〈李進益訪談記錄〉,2004年1月16日,未刊稿。
(三)教會出版品
Winthrop S.Hudson(赫德遜)編,許牧世等翻譯,《不列顛宗教改革思潮》,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62年出版,1991年再版。
丁榮林,《知道我所信的》,台南:人光,1999年。
甘為霖,《臺南教士會議事錄》,臺南:教會公報,2004年。
李嘉嵩,《一OO年來》,臺南:人光,1979年。
酋卡爾等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會原住民宣教史》,臺北:總會原住民宣道委員會,1998年。
陳南州、夏美寬編,《地方教會的發展 — 反省與展望》,臺南:人光,1995年。
隆田教會,《耶和華祝福滿滿 — 見證集》,南縣:隆田基督長老教會傳道組,出版年不詳。
隆田教會,《臺灣基督長老教會隆田教會設教一一一週年紀念特刊(主後一八七六年~一九八七年)》,南縣:隆田教會,1988年。
黃武東、徐謙信編,《歷史年譜》,臺南:人光,1982年。
楊養編著,《信仰偉人列傳》,臺南:人光,1994年。
臺南長老教會,《南部大會議事錄(二)1914~1927》,臺南:教會公報,2003年。
臺南神學院校友會,《臺南神學院校友會名錄》,臺南:臺南神學院校友會,1983年。
臺灣長老教會總會,《總會年鑑》,臺北:臺灣長老教會總會,1957年。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臺灣教會公報》,臺南:教會公報。《臺灣府城教會報》於1885年7月創刊,後經數次更名、合併、停刊與增副刊,各時期名稱如下:《臺灣府城教會報》1885年6月至1891年12月。《臺南府教會報》1892年1月至1892年12月。《臺南府城教會報》1893年1月至1905年。《臺南教會報》1906年1月至1913年6月。《台灣教會報》1913年7月至1932年4月。《台灣教會公報》1932年5月至今。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轉化社會重建心靈―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一覽表》,臺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2004年。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年鑑編輯小組,《120週年年鑑》臺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1985年。
臺灣教會公報週刊編輯,《古早教會巡禮》,臺南:人光,1996年。
認識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編輯小組,《認識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臺北:臺灣基督長督長老教會,1986年。
潘稀祺,《臺灣盲人教育之父:甘為霖博士傳》,臺南:人光,2004年。
鄭連明等,《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臺南:臺灣教會公報社,1995初版,2000年再版。
賴永祥,《教會史話(一)》,臺南:人光,1990年。
賴永祥,《教會史話(二)》,臺南:人光,1992年。
賴永祥,《教會史話(三)》,臺南:人光,1995年。
賴永祥,《教會史話(五)》,臺南:人光,1999年。
賴永祥,《教會史話(四)》,臺南:人光,1997年。
(四)專書
仇德哉,《臺灣之寺廟與神明(四)》,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4年。
王崇堯,《宗教與文化:基督宗教與現代倫理》,臺南:復文,2004年。
王崇堯,《當代問題與基督教思想》,臺北:永望,1992年。
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臺灣省文獻叢刊第121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吳學明,《從依賴到自立:終戰前臺灣南部基督長老教會研究》,臺南:人光,2003年。
杜維運著,《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1979年。
杜維運著,《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1979年。
卓新平主編,《基督教小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
宗青圖書出版社,《臺灣府輿圖纂要》,北縣:宗青圖書出版社,1995年。
官田工業區服務中心編印,《經濟部工業局官田工業區簡介》,無出版年。
花松村,《臺灣鄉土續誌》第四冊,臺北:中一出版社,1999年。
張勝彥等,《臺灣開發史》,北縣:空大,1996年。
張耀錡,《平埔族社名對照表》,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刊行,1951年。
陳梅卿,《宜蘭縣基督教發展史》,宜蘭縣史系列社會類2,宜蘭縣:宜蘭縣政府,2000年。
陳梅卿,《高雄縣基督教發展史》,高雄縣文獻叢書系列11,高雄縣:高雄縣政府,1997年。
黃秀政著,《臺灣史志論叢》,臺北:五南,1999年。
黃武東,《黃武東回憶錄》,臺北:前衛,1988年。
董顯光,《基督教在台灣的發展》,無出版項,1962年。
劉克襄,《橫越福爾摩沙:外國人在臺灣的旅行(1860-1880)》,臺北: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1989年。
潘英海等編,《臺灣平埔族研書目彙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8年。
潘英編著,《台灣平埔族史》,臺北:南天,1996年。
穆爾著、郭舜平等譯,《基督教簡史》,北京:商務,1989年。
瞿海源,《臺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臺北:桂冠,1997年。
(五)論文
期刊論文、專書論文
石萬壽,〈臺灣南部平埔族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思與言》第23卷第1期,臺北:思與言雜誌社,1985年5月,頁93-107。
江家錦,〈平埔族信仰雜記〉,《南瀛論叢》,南縣:臺南縣政府,1982年4月,頁190-201。
吳新榮,〈郁永河時代的臺南縣〉,《南瀛文獻》創刊號,南縣:臺南縣政府,1953年3月,頁29-31。
吳學明,〈基督長老教會在南臺灣的傳教與擴展〉,《史匯》第七期,桃園:中央大學歷史所,2003年9月,頁1-26。
吳學明,〈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入台初期的一個文化面相 —「靠番仔勢」〉,《臺南師院鄉土文化研究所學報》,第一期,臺南:臺南師院,1999年,頁101-130。
李筱峰,〈臺灣歷史與文化的特色〉,《臺灣文獻》52卷4期,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年。
卓意雯,〈清代臺灣婦女的社會地位〉,《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第23期,臺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田野研究室,1992年6月,頁7-12。
林治平主編,《基督教與臺灣》,臺北:宇宙光出版社,1996年。
林治平主編,《臺灣基督教史 — 史料與研究回顧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宇宙光出版社,1998年。
柯志明,《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中央研院社會學研究所,2001年。
查時傑,〈光復初期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一個家族-以台南高長家族之發展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報》,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1994年12月,頁157-173。
康鈺瑩,〈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博碩士論文研究趨勢之回顧與展望〉,《思與言》第37卷第2期,臺北:思與言雜誌社,1996年6月,頁155-172。
張妙娟,〈從《臺灣府城教會報》看晚清臺灣長老教會的白話自教育〉,《臺灣史蹟》第36期,南投:中華民國臺灣史蹟研究中心,2000年6月,頁190-211。
張妙娟,〈從廈門到臺灣 — 英國長老教會在華傳教事業之拓展〉,《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第31期,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頁479-509。
莊吉發,〈清代臺灣土地開發與族群衝突〉,《臺灣史蹟》第36期,南投:中華民國臺灣史蹟研究中心,2000年6月,頁3-31。
莊吉發,〈清代臺灣基督教的教堂分佈及其活動〉,《臺灣文獻》,第54卷第4期,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年2月,頁41-63。
莊華堂,〈白河地區的平埔族調查報告〉,《山海文化雙月刊》,臺北:中華民國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第23/24期,2000年8月,頁127-132。
陳梅卿,〈清末加拿大長老教會的漢族信徒〉,《臺灣風物》41卷2期,1991年6月,頁33-55。
陳梅卿,〈清末英國長老教會在台之教區〉,《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2期,臺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田野研究室,1992年3月,頁51-55。
陳梅卿,〈清末臺灣英國長老教會的漢族信徒〉,《東方宗教研究》新3期,1993年10月,頁203-225。
黃宣衛,〈傳統社會與西洋宗教—三個高山族的例子〉,《思與言》第18卷第1期,臺北:思與言雜誌社,1980年5月,頁101-115。
楊士養等,〈臺南神學院九十年史〉,《神學與教會》,第6卷第3、4期合刊本,1967年,頁3-101。
楊森富,〈台南地區平埔族地名解讀〉,《臺南市立文化中心季刊》,第13期,臺南:臺南市立文化中心,1997年3月,頁16-28。
楊森富,〈平埔族地名解讀及趣談 — 以西臺灣大肚溪以南平埔族地名為主(下)〉,《山海文化雙月刊》,第6 期,臺北:中華民國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1994年9月,頁112-122。
董芳苑,〈啟蒙臺灣社會現代化的外來宗教—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臺灣文獻》,第52卷第4期,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年12月,頁7-39。
詹素娟、潘英海主編,《平埔族群與臺灣歷史文化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壽備處,2001年。
潘英海、詹素娟主編,《平埔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壽備處,1995年。
學位論文
東青平,《平埔族宣教過程之探討 — 以木柵地區為例》,臺南:臺南神學院神學研究所道學碩士論文,2003年。
林素珍,《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對臺灣原住民宣教之研究》,臺中:東海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2年。
查忻,《皇民化運動與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學校》,南投:暨南國際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1年。
孫嫻珍,《儲蓄互助社暨其在臺灣發展可行性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學院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年。
張妙娟,《《臺灣府城教會報》與清季臺灣基督徒教育》,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2002年。
張宣信,《臺灣基督長老教會隆田教會實際工作論文》,臺北:臺灣神學院,1988年。
陳榮輝,《番仔田阿立祖信仰文化的衝突與融合》,臺南: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楊惠娥,《天主教在台灣中部之傳教 ─以羅厝教會為例》,臺南:成功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3年。
楊嘉欽,《高雄前金天主教聚落研究》,臺南:成功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8年。
詹素娟,《清代台灣平埔族與漢人關係之研究》,臺北: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廖安惠,《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人運動之研究》,臺南:成功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7年。
謝喻華,《臺灣聖教會之成立與發展》,臺南:成功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0年。
二、外文部分
(一)日文參考書目
大津麟平,《平埔番族戶口沿革調》,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警察本署,1910年。
伊能嘉矩,《伊能嘉矩の臺灣踏查日記》,北縣:臺灣風物雜誌社,1992年。
伊能嘉矩,《臺灣蕃政志》,臺北:古亭書屋,1973年複刻板。
安倍明義,《臺灣地名研究》,臺北:蕃語研究會,1938年。
村上玉吉,《南部臺灣誌》,臺南:臺南州共榮會,昭和9年(1934);臺北:南天,1994年二刷發行。
相良吉哉,《臺南州祠廟名鑑》,臺南:臺灣日日新報社,1933年。
國分直一,〈阿立祖巡禮記〉,《民俗台灣》,第2卷,第7、8期,頁6-8、26-27,1942年。
陳梅卿,《清末台灣におけるキリスト教の受容と展開 — マッカィを中心に》,東京:立教大學博士論文,1991年。
曾景來,《臺灣宗教と迷信陋習》,臺北:臺灣宗教研究會,1939年。
臺南州曾文郡役所,《曾文郡概要》,臺北:編著者發行,1931年。
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大正十四年國勢調查結果報》,臺北:著者,1927年。
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昭和十年國勢調查結果表》,臺北:著者,1937年。
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要計表》,1905年,著者;臺北:成文,1985年。
臺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明治四十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臺灣現住人口統計》,臺北:著者,1911年。
篠原哲次郎,《臺灣市街庄便覽》,昭和7年(1932);臺北:成文,1985年臺一版。
謝石城、陳清誥編,《臺南縣市寺廟大觀》,臺南:興臺文化出版社,1963年。
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昭和五年國勢調查結果中間報—臺南州曾文郡》,臺北:著者,1933年。
(二)英文參考書目
Edward Band ,Barclay of Formosa ,Tokyo: Christian literature society ginza,1936.
Edward Band ,Working His Purpose Out:The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resbyterian Mission 1847-1947, Landon:Publishing office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of England,1947.Ch’eng-Wen Publishing Co Reprint ,1972 .
Presbyterian Church of England , The Messenger and Missionary Record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of England,1867-1884,London:Publishing Office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of England.
Timothy Wengert and Charles Brockwell,Telling the churches’ stories : Ecumenical Perspectives on Writing Christian History,Grand Rapids: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William Campbell , Sketches from Formosa,London:Marshall,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