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李敏綺 Li, Min-Chi |
|---|---|
| 論文名稱: |
比較臺南市民生鮮食品採購的差異行為之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of Tainan Urban Residents' Behavior of Purchasing Fresh Food |
| 指導教授: |
謝宏昌
Hsieh, Horng-Cha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都市計劃學系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 畢業學年度: | 105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15 |
| 中文關鍵詞: | 生鮮食品採購行為 、相關性研究 、卡方檢定 、對數線性模型 |
| 外文關鍵詞: | Tainan City, Purchasing Fresh Food, Correlation Research, Chi-square Test, Log-linear Model |
| 相關次數: | 點閱:110 下載:8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時代變遷和文化價值的改變使人們產生不同的飲食及消費習慣,進而牽動都市日常生活型態。都市空間是由社會所建構出來,所以更應該加強對都市居民日常生活的探究,從日常生活的角度思考土地使用規劃。然而在臺灣,原先在訂定都市計畫及劃設土地使用分區時所預想的情形並無法完全符合後續發展,最貼近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住宅及消費空間也很少被探討。
因此,本研究選擇臺南市的東區、北區、永康區之居民作為研究對象。透過問卷調查不同家戶對於生鮮食品的重視程度及其對應之生鮮食品採購行為,配合各地區內部條件,以次數百分比、卡方檢定、平均數的變異數分析(ANOVA)、多變量分析中的對數線性模式,比較各區之間居民生鮮食品採購行為在地區上的差異,並且分析造成差異的影響因子及採購行為間的關聯性。
分析結果顯示某些生鮮食品採購行為在地區間確實存在差異,而是否會前往傳統市場購買生鮮食品與採購者家庭人數、年齡、居住地區超市密度有所關聯;前往傳統市場購買生鮮食品之優先順序與採購者家庭人數、年齡、對生鮮食品的重視程度有所關聯;前往量販店購買生鮮食品之優先順序與採購者家庭人數、有無工作、居住地區內有無量販店有所關聯。前往生鮮超市購買生鮮食品之優先順序與採購者年齡高低有所關聯;是否會前往便利商店購買生鮮食品與採購者有無工作有所關聯。
最後依據分析結果,對主要三種生鮮食品採購空間之預測及規劃提出建議,以作為未來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或主管機關規劃和調整使用機能時的參考依據,以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和降低舟車勞頓所造成的浪費。
Since urban space is constructed by social activities, the urban residents' daily life should be probed, and then the land use planning should be pond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veryday life which is usually closely related to food, clothing, living, and traveling. Therefore, this study chose three districts in Tainan City as the scope to do a comparative study, then investigated the degree of attention of fresh food between different kinds of family and their choice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fter analysis, this study found that part of fresh food purchasing behaviors are related to family size, age, job, density of supermarket, existence of hypermarket, attention of fresh food.
Adler, A. (1927). Understanding human nature. New York: Greenberg.
Bourdieu, P. (1984).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trans. R. Nice.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Golledge, R.G., & Stimson, R.J. (1997). Spatial Behavior: 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Hӓgerstrand, T. (1975). 'Space, time and human conditions', In A. Karlqvist, L. Lundqvist and F. Snickars (Eds.), Dynamic allocation of urban space (pp. 3-15), Farnborough: Saxon House.
Kotler, P. (2000). Marketing management (10 ed.). U.S.A: Prentice Hall
Lazer, W. (1963). Life-Style Concepts and Marketing. In Greyser et al. (Eds), Toward scientific marketing (pp. 130–139). Chicago, IL: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Lefebvre H. (1987). The Everyday and Everydayness, In: Alice Kaplan and Kristin Rose (Eds.), Everyday Life (pp.73:7-11), Yale French Studies.
Lüdtke, H. (1989). Expressive Ungleichheit. Opladen: Leske.
Ouellette, J. A., & Wood, W. (1998). Habit and intention in everyday life: The multiple processes by which past behavior predicts future behavior. Psychological Bulletin, Vol 124(1), pp.54–74.
Saunders, P. (1986). Social Theory and the Urban Question (2nd ed.). Hutchison, London.
Reusswig F (2010). Sustainability Transitions Through the Lens of Lifestyle Dynamics, In Louis Lebel & Sylvia Lorek & Rajesh Daniel (Eds.), Sustainable Production Consumption Systems: Knowledge, Engagement and Practice, (pp. 38-60). London: New York.
Wee, B., Geurs, K., & Chorus, C. (2013).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ravel behavior and accessibility. JTLU, 6(3), 1-16.
Yoder, D. (1972). Folk Cookery. In Richard M. Dorson (Ed.), Folklore and Folklife: An Introduction (pp. 325-350).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丁裕民(1999)。臺南地區大型量販店消費特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碩士論文。
王春敏(2010)。消費者選擇購物地點之偏好研究 -以量販店與超級市場為例。清雲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暨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鄭重(2004)。「菜市場」的日常生活地理學初探:全球化臺北與市場多樣性的生活城市省思。臺灣社會研究季刊,55期,頁47-99。
李世彰(2002)。連鎖便利商店與都市住宅社區居民日常生活關係之研究:以臺南市東明里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碩士論文。
沈奎良(2003)。臺南市傳統零售市場發展評估研究之初探。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碩士論文。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市:五南。
胡銘紋(2015)。臺中市水堀頭地區民眾對於市場使用特性之分析。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柏歆(2011)。網路購物對都市空間發展的影響初探。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家瑋(2005)。嘉義市零售業空間結構與消費者行為之研究-以量販店、超級市場、便利商店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史地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嘉惠(1999)。台中市量販店、超級市場及便利商店空間分佈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正昌、程炳林、陳新豐、劉子鍵(2011)。多變量分析方法:統計軟體應用。臺北市:五南。
陳怡婷(2009)。羅東鎮傳統市場及生鮮超市的空間分布與消費認同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在職進修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盈儒(2011)。以生活型態面向探討都會區域中之都市邊緣地區之定位問題─以高雄市大寮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碩士論文。
許文富(2004)。農產運銷學。臺北市:正中書局。
許文賓(1991)。生活型態與購買行為之研究: 以板橋市購買生鮮食。中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淑慧(2001)。臺南市已婚婦女日常生活消費活動系統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淑媚(2002)。以消費者行為探討傳統零售市場發展定位與對策:以臺南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2012)。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臺北市:東華。
鄭宗琳、吳宇真(譯)(2002),社會統計學(原著:Agresti A., Finlay B.)。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1999)
鄭瑞鈞(2002)。新竹市量販店、生鮮超市及傳統市場之空間分布與消費行為。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偉妏、國立編譯館(譯)(2009)。消費文化與後現代主義(原著:M. Featherstone)。臺北市:韋伯。(原著出版年:2007)
劉應興(譯)(2003)。類別資料分析導論(原著:Agresti A.)。臺北市:華泰。(原著出版年:1996)
謝宏昌(2015)。都市生活輔具的秘密生命。臺灣建築,237期,頁102-108。
謝愛治(2012)。彰化市黃昏市場消費者行為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