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岐巖 Zhang, Qi-Yan |
---|---|
論文名稱: |
《西遊記》電子遊戲化研究 The study of the video game of "Journey to the West" |
指導教授: |
陳益源
Chen, Yi-Yu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23 |
畢業學年度: | 11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4 |
中文關鍵詞: | 《西遊記》 、遊戲設計 、文化IP 、古典名著改編 |
外文關鍵詞: | "Journey to the West", game design, cultural IP, adaptation of classical masterpieces |
相關次數: | 點閱:223 下載:7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從文學和遊戲設計兩個方面為主題,探討研究古典小説《西遊記》遊戲化的必要性、可行性、行業現況以及未來發展。所謂遊戲化及時以《西遊記》為底本進行遊戲創作,本文將以遊戲設計的角度,分析將《西遊記》轉化成遊戲的重點和優勢在何。同時也將分析現有大衆文化下其他媒體對於《西遊記》改編的現狀,解析《西遊記》文化IP的發展和創新。本文將從遊戲與文學本質關聯、《西遊記》改編遊戲優勢、現有《西遊記》題材遊戲分析、社會調查四個方向來進行分析論述。其中將從題材,結構傳播範圍等方面深入探究《西遊記》與電子遊戲的合理性,同時以優秀作品《鬥戰神》以及未上市的《黑神話:悟空》實機演示作爲案例,來分析市場上的《西遊記》改變遊戲現有狀況。旨在將古典文學與遊戲這一藝術形式鏈接到一起,在打造民族文化IP的同時,傳播發展傳統文化。也希望找到未來遊戲市場融合傳統文化的出路。
This paper focuses on literature and game design, and explores the necessity, feasibility, industry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gamification of the classical essay "Journey to the West". The so-called gamification is based on "Journey to the West" for game creation in time, and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focus and advantages of transforming "Journey to the West" into a ga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ame design.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als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daptation of "Journey to the West" by other media under the existing mass culture, and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cultural IP of "Journey to the West".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and discuss from four directions: the ess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games and literature, the advantages of games adapted from "Journey to the West",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Journey to the West" themed games, and social surveys. It will deeply explore the rationality of "Journey to the West" and video game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me and structure of communic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take the excellent work "God of War" and the unreleased "Black God: Wukong" live demonstration as case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ourney to the West" changing the game in the market. It aims to link classical literature with the art form of games, and spread and develop traditional culture while creating national cultural IP. It also hopes to find a way out for the future game market to integrate traditional culture.
一、出版書籍
吳承恩:《西遊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年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趙鳳翔,房莉:《名著的影視改編》,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1999年。
秦明亮編著:《動畫造型與設計藝術》,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年。
潛龍:《遊戲設計概論》,北京: 科學出版社 , 2006年。
今何在(曾雨):《悟空傳》,北京: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6 年
姚小歐主編:《古典名著的電視劇改編》,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6年。
歐陽友權:《網路文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編輯:《良友》(1926—1945合訂影印本)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年。
美國《巴黎評論》編輯部編輯,黃昱寧 等譯,《巴黎評論·作家訪談》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
胡淳豔 :《西遊記傳播研宄》,北京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13年。
JESSE SCHELL著,盧靜譯《遊戲設計藝術》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年。
SCOTT ROGERS著《通關!遊戲設計之道》(第2版)高濟潤、孫懿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年。
北京大學互聯網發展研究中心:《遊戲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
白曉晴:《故事世界共創與影視IP價值開發》,北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21年。
二、學術期刊
劉洛:《孫悟空的悲劇和吳承恩的悲劇〈西遊記〉劄記》,《明清小說研究》,1989 年,第3期。
單良:〈試論〈西遊記〉屮沙僧形象的塑造〉.《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8年,第3期
李福清〈中國古代神話與章回小說〉《漢學研究》,1993年6月,第11期,頁361-383。
鄒少雄:《人類超我意識的集屮體現:論〈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形象》,《學術交流》,1993年,第6期
張宏:〈中國動畫電影鼻祖萬氏兄弟和〈大鬧天宮〉〉,《電影藝術》,2005 年,第6期。
任建東.〈網路遊戲與傳統文化的傳播〉,《倫理學研究》2010年6月。
孫豔:《〈西遊記〉現代演繹繁盛的文本原因簡析》,《作家》,2011年,第6期。
齊學東:《〈西遊記〉動畫傳播的美學思考》,《求真》 ,2013年5月,頁142-148。
吳柯:《〈西遊降魔篇〉:暴力美學與審醜藝術》,《電影文學》,2014年,頁86-87。
陳雪揚:《沙僧形象的再生產》,《長治大學學報》,2019年4月,頁48-51。
張更禎:《試論〈西遊記〉中的沙僧形象》,《林區教育》,2014年6月,頁18-19。
趙秀紅:《〈西遊記〉題材中唐僧人物形象流變的文化意蘊》,《文藝評論》,2016年4月,頁77-83。
張宗偉:〈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遊記〉的電影改編〉《當代電影》,2016年10月頁147-150+98。
張娟:《改編自〈西遊記〉的國產動畫電影微探》《當代電影》,2016年11月,月179-182。
王洪濤:《〈西遊伏妖篇〉的受眾審美接受》,《電影文學》,2017年,頁111-112。
周奕:《淺析〈大話西遊〉的美學意蘊》,《廣播電視雜志》,2017年,頁197-198。
朱涵:《從〈巫師 3〉到〈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淺談開放世界對遊戲性的影響》,《商業故事》,2018年6月,頁16-18。
徐習軍:《〈西遊記〉:一個超級文化IP》,《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2018年11月,頁32-35。
劉惠永;《〈非常英雄〉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西遊」主題遊戲》,《計算機網絡》2019年3月嚴歡:《〈西遊記〉成為超級民族IP的原因》《西部廣播電視》,2019年4月,頁104-106。
齊青、趙博沸:《歷史溯源與空間批判:作為跨媒介範式的「西遊」IP》,《當代電影》,2019年7月,頁169-172。
闕大爲,朱海澎:《從跨媒體傳播到跨媒介敘事:劇本殺與影視的影遊融合路徑》,《廣播電視雜志》2023年1月,頁31-34。
三、學位論文
郭璉謙:《閲讀、視聽與翫藏:水滸故事的商品化和現代化》臺灣成功大學博士論文,2013年。
郭娜燕:《中國西遊記動畫改編》,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吳培培:《論〈西遊記〉之「遊」》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李惠惠:《當代視覺傳播語境下〈西遊記〉人物形象重構研究 》,華東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
趙薇:《中國動畫作品中孫悟空形象的變遷》,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
楊嚴:《從〈鬥戰神〉看西遊題材遊戲之場景概念設計》南昌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
何舒潔:《80年代後國產影視劇產品中孫悟空形象研究》,貴州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6年。
李靜:《21世紀以來的〈西遊記〉電影改編研究》,西北大學碩士論文,2017年。
馮思詩:《〈 西遊記〉衍生動畫電影敘事研究》,鄭州大學碩士論文,2017年。
葛瑞應:《論〈西遊記〉的影視改編》 ,海南大學碩士論文,2017年。
孫聰聰:《「陌生」的孫悟空:經典文學形象的電影改編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8年。
張珞珈,《當代影視劇對〈西遊記〉人物形象複雜性的消解與繼承》,天津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8年。
包煒:《手機網路遊戲對傳統文化傳播的研究——以〈夢幻西遊〉和〈陰陽師〉為例》,西南政法大學碩士論文,2019年。
郝曉潔:《1994-2018年國產〈西遊記〉改編電影文本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9年
四、電子遊戲
卡普空:《西遊記》(ソンソン),1984年。
量子工作室:《鬥戰神》,2010年。
Ninja Theory:《奴役:西遊奧德賽》(Enslaved:Odyssey to the West),2010年。
Edmund McMillen,Florian Himsl:《以撒的結合》(The Binding of Isaac),2011年。
CyberConnect2:《阿修羅之怒》(Asura's Wrath)2012年。
Robert Briscoe:《親愛的埃斯特》(Dear Esther)2012年。
David OReilly:《山》(Mountain)2014年。
ZA/UM:《極樂迪斯可》(Disco Elysium)2019年。
Battlestate Games:《逃離塔可夫》(Escape from Tarkov),2016年。
Moon Studios GmbH:《精靈與螢火意志》(Ori and the Will of the Wisps),2020年。
上海鈦核網路:《暗影火炬城》(F.I.S.T.: Forged In Shadow Torch)2021年。
Team9:《文字遊戲》,2022年。
鈊象電子:《西遊釋厄傳》系列,該系列共4作,發行時間1997-2008年。
Rusty 4399遊戲:《造夢西遊》系列該系列共5作,發行時間2011-2020年。
Lake工作室:「鏽湖系列」(Rusty Lake),該系列共16作,作品發佈時間2015-2022年。
五、電影
邵醉翁、顧肯夫:《孫行者大戰金錢豹》,1926年。
劉鎮偉:《大話西遊》系列,1995年
萬籟鳴、唐澄:《大鬧天宮》,上部1961年,下部1964年。
六、報刊和網路資訊
遊民星空 :《暗影火炬城評測9.2分:兔兔鐵拳橫掃千軍》,[引用日期2022-02-03] https://www.gamersky.com/review/202109/1421436.shtml
新浪中國遊戲排行榜(CGWR) http://top.sina.com.cn/
《鬥戰神》官網 http://dzs.qq.com/main.shtml
《英雄聯盟宇宙》官網 https://yz.lol.qq.com/zh_CN/
《黑神話悟空》官網 https://www.heishenhua.com/
《The Level Design Book》網站 https://book.leveldesign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