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王子怡 Wang,Tzu-I |
|---|---|
| 論文名稱: |
老屋新生的複層立面設計 Double-skin Facade Design for Building Envelop Retrofitting |
| 指導教授: |
鄭泰昇
Jeng, Tay-Sheng 楊詩弘 Yang, Shih-Hu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 畢業學年度: | 111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30 |
| 中文關鍵詞: | 複層立面 、立面改修 、永續建築 、BIM |
| 外文關鍵詞: | Double-skin, Facade Renovation, BIM Application, Sustainable Building |
| 相關次數: | 點閱:145 下載:37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相關報告指出,台灣於1981與1994年為建築興建高峰期,以30年為台灣RC建築健診週期,則就是2024最近幾年都會有建築整修需求,尤其以中高樓層的建築老化問題最為重要。且觀察到台灣建築立面多無秩序,其原因有未能因應社會演變或無法反映居住者需求,而產生許多附置物覆蓋了原有的建築立面,而這些附置物也因長期使用而產生劣化,像是冷氣架、鐵窗生鏽斷裂等,再加上台灣立面裝飾多以溼式張貼磁磚,年久容易造成剝落、鼓脹等公共危險事件。
因此本研究為解決上述外牆老化、附置物收納等問題,發展老屋新生的複層立面設計,利用乾式工法,降低原牆面噪音、震動、粉塵等環境衝擊,減少建築廢棄物,藉由此設計系統原則可以套用到其他建築,有通用性之外也有永續使用、乾式拆解、重新組裝、回收舊有面材的優點。
本研究規劃出一套複層立面的設計系統,須先界定可改變參數與不可變更的參數,其中需掌握整修對象的外牆尺寸等參數,且以市面上常見的工業材尺寸去重新定義老屋外牆的模組尺寸,以目前現行複層立面歸納出6大系統模組,去提供設計者針對立面現況與需求,利用6大系統模組組合成不同對應的設計方案,最後以台南中華國賓商業大樓作為整修對象,利用前述參數設定與6大設計模組套用後提出組合方案。
本研究貢獻有2個,第一是提供6種設計模組,可依據整修對象進行設計參數調整,與不可變更之參數與建築部位指認,並針對外牆面飾材常見之工業材料分析其尺寸,提出適合外牆整建的解決方案。第二是以BIM建築資訊模型建置,加上層級化主次系統構架,具極佳的節省工期及成本之成效,並分析通風、熱輻射之可行性評估,輔佐整建時選用複層立面之優點。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a design system for a multi-layered facade in the context of building aging. In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renovating traditional old houses, the original tiles often need to be removed, resulting in noise, dust, and waste.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a multi-layered facade design for revitalizing old houses using dry construction methods aims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impacts such as noise, vibrations, and dust on the original walls and minimize construction waste.
Drawing inspiration from local additions such as iron windows, canopies, and signage in Taiwan, this study analyzes and interprets these additions. The dual-layered facade controls the material flow, energy flow, and signal flow betwee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the indoor environment. The hierarchical primary-secondary system architecture is also utilized, making various building system components more systematic, structured, and allowing the multi-layered facade to be implemented without modifying the original walls. This approach offers excellent benefits in terms of time and cost savings. Furthermore, a feasibility assessment of ventilation and thermal radiation is conducted using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to support the selection of multi-layered facades during renovation.
中文論文
1. 張友銓(2011)。開放性老屋拉皮系統應用於集合住宅之研究。台灣科技大學設計學院建築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2. 許正傑(1996)。開放式接縫對雙重牆空氣層風壓之探討--以實驗模擬探討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論文,台南市。
3. 單霄安(2015)。外牆建材隔熱性能現地評估方法之建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台南市。
4. 黃克翊(2010)。既有R.C.建築瓷磚外牆劣化與改修工法調查研究-以高雄市透天厝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論文,台南市。
5. 黃聖烜(2013)。壁面綠化之空氣層厚度對建築物隔熱效果影響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台南市。
6. 楊豐溢(2011)。既有建築外殼改修構法之探討--以雙層壁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台南市。
7. 潘則宇(2014)。既有建築物開口部遮陽組合隔熱效應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台南市。
8. 顧宗沛(2004)。以雙重壁原理探討外牆改修構法。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台南市。
政府出版品
1. 台灣省政府主計處(1998)。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台灣省統計年報。第57期:354-355,台北:台灣省政府。
2. 杜功仁,2014。應用開放式建築延長既有集合住宅壽命之案例模擬與評估。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研究報告(國科會 GRB 編號:PG10301-0437)。
3. 郭斯傑(2011)。建築立面更新健診與評估系統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研究報告(國科會 GRB 編號:PG10001-0246)
4. 陳嘉懿(2015)。建築物節能外牆之應用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研究報告(科技部 GRB 編號:PG10401-0532)
5. 陳建忠(2018)。建築物外牆瓷磚劣化改修及替代工法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協同研究報告。
6. 鄭泰昇(2014)。BIM 導入台灣綠建築設計案例實作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研究成果報告(科技部 GRB 編號:PG10301-0417)
7. 魏浩揚(2007)。本土可調整式集合住宅立面統整系統之研發研究成果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編號:NSC 95-2221-E-011-180-)。
8. 魏浩揚(2005)。雙層通風外壁改修構法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編號:NSC93-2211-E-011-031-)。
9. 魏浩揚(2010)。開放式住宅外牆整建填充體系統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研究報告(國科會 GRB 編號:PG9902-0469)
中文出版物
1. 王明蘅(編)(2000)。開放建築論文選輯。中華民國建築學會,臺北。
2. 石正義、陳惠民(2016)。建築物外牆瓷磚掉落危險性診斷的探討 。環境與藝術學刊 第十七期,第65~84頁。
3. 林政達(2017)。開放建築與類型論.壹.誰主興造:開放建築的觀念起源及其演變。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第8~13頁。
4. 郭斯傑、黎昌憲、李育陞(2012)。老舊建築物外牆劣化整建更新工法之應用研究 。台灣建築學會 建築學報 80期增刊(技術專刊),第25~44頁。
5. 陳信安、李皇良(2011)。適應變遷的集合住宅外牆構件設計研究一以開放建築理論為例。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建築學報 第75 期,第23~41 頁。
6. 陳震宇、詹嘉禎(2022)。建築物磁磚劣化改修工法之適用性評估。台灣建築學報(119),第83~99頁。
7. 黃世孟、江立偉、李姿葶、賴玉恩(2010)。建築屋主觀點對於建築物健康診斷與定期檢查共識之研究。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建築學報 第 71 期,第233~253 頁。
8. 廖偉立建築師事務所 AMBi Studio(2016)。TADA建築設計藝術圖書館。台灣建築雜誌Vol.204。
西文文獻
1. Ajla Aksamija(2018).Thermal, energy and daylight analysis of different types of double skin façades in various climates.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2. Chiheb Bouden (2007). Influence of glass curtain walls on the building thermal energy consumption under Tunisian climatic conditions: The case of administrative buildings. Renewable Energy 32 p.141–156.
3. Christian Prager, Michael Ko¨hl , Markus Heck, Sebastian Herkel(2006). The influence of the IR reflection of painted facades on the energy balance of a building. Energy and Buildings 38 p.1369–1379.
4. Neveen Hamza(2008). Double versus single skin facades in hot arid areas. Energy and Buildings 40 p.240–248.
5. O.T. Masoso *, L.J. Grobler(2008). A new and innovative look at anti-insulation behaviour in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and Buildings 40 p.1889–1894.
6. U. Eicker , V. Fux , U. Bauer , L. Mei , D. Infield (2008). Facades and summer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Energy and Buildings 40 p.600–611.
7. Wilhelm A. Friess , Kambiz Rakhshan , Michael P. Davis(2017). A global survey of adverse energetic effects of increased wall insulation in office buildings: degree day and climate zone indicators. Energy Efficiency,10,p.97-116.
日本文獻
1. 日本國土交通省(2008)。マンションの建替えか修繕かを判断するためのマニュアル。日本。
2. 新建築学大系編輯委員(1985)。新建築學大系24-構法計畫。彰国社,日本。
專題報導
1. 黃顯斌 譯(1990)。外牆的修改材料與工法。台灣建築徵信月刊,第270期。
2. 黃顯斌 譯(1990)。外牆被覆工法之修改。台灣建築徵信月刊,第270期。
3. 黃顯斌 譯(1991)。外牆之診斷方法。台灣建築徵信月刊。
4. 黃顯斌 譯(1991)。防水外牆之修補、修改工法的基本構想。台灣建築徵信月刊。
5. 黃顯斌 譯(2000)。建築物之修補與修繕II - 修繕之現狀與原則(一)。現代營建月刊,第244~245期。
網際網路
1. 中華民國內政部營建署(2023)。營建統計月報表-建築物建造執照統計。取自https://reurl.cc/OV273g
2. 王子碩(2019)。臺南車站外消失的經典建築——國賓大樓的美麗過往。薰風季刊 台日文史。取自:https://reurl.cc/eD8G4W
3. Danpalon®光體建築。外牆包覆 | 雅柏精緻旅館 | 台灣_台北。取自https://www.lightarch.com.tw/?.p=HjLo&.__id=P20210218091911408
4. Danpalon®光體建築。外牆包覆 | 布雷斯特 住宅大樓 | 法國。取自https://www.lightarch.com.tw/?.p=HjLo&.__id=P20210924134627601
5. ESTATE.Transformation of 530 dwellings / Lacaton & Vassal + Frederic Druot + Christophe Hutin architecture.From:https://reurl.cc/OvqK87
6. LACATON & VASSAL ARCHITECTES(2017). Transformation de 530 logements, bâtiments G, H, I, quartier du Grand Parc - Lacaton & Vassal, Druot, Hutin Transformation of 530 dwellings, block G, H, I. From:https://reurl.cc/nD0G4e
7. Performative Architecture(2022)。Strasbourg Train Station Extension。From:https://reurl.cc/lDdKX6
8. Swisspearl. Rear-ventilated facade system. From:https://www.swisspearl.com/facade-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