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楊任淑 Yang, Jen-Shu |
|---|---|
| 論文名稱: |
果陀劇場歌舞劇之研究 |
| 指導教授: |
汪其楣
Wang, Qi-Mei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 畢業學年度: | 93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266 |
| 中文關鍵詞: | 歌舞劇製作 、作品分析 、梁志民 、歌舞劇 、果陀劇場 |
| 相關次數: | 點閱:87 下載:6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果陀劇場的歌舞劇以其堅強的製作陣容、多變的視覺效果、豐富的歌舞場面吸引當代觀眾的目光。然而,果陀並未因上述成就自居,果陀製作歌舞劇,非偶為之作,而是有計畫、有願景的發展此一劇種,以戮力打造台灣自製的百老匯歌舞劇為目標。本論文系針對果陀歌舞劇的製作、劇本、音樂、表演四個方面舉以實際例證,蒐羅相關文獻資料,並參照人物訪談資料,評述其歌舞劇的特色與成就。另外,從其制演改編作品與全才演員的培訓兩個方面,揭示果陀發展歌舞劇將面臨的危機與考驗,並提出相關建議。
none
◎參考資料(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一、英文書目
Bazin, Andr`e. Cabiria : The Voyage to the End of Neoreali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1977。
Bordman, Gerald. American musical theatre :a chronicl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Burke, Frank. Federico Fellini. Boston: Twayne,1984。
Charney, Maurice. ,《"Bad" Shakespeare》(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 Press 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es c1988.)。
Claudia Gorbman, Music as Salvation: Notes on Fellini and Rota。
Denny Martin Flinn,《Musical!A Grand Tour》,Schirmer Boobs,1997。
Gary Jay Williams, ”Music in the Stage History of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and the web of Victorian Tradition”, Yale/ Theatre 4(1973)。
Gerald Bordman,《American musical comedy:from Adonis to Dreamgirl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Gerald Bordman,《American Musical Theatre》
Harley Granville-Barker.The Exemplary Theatre .London:1992.
Magill, Frank Northen,English literature:Shakespeare(1907- Salem Press)。
R. A. Foakes, ed.,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The New Cambridge Shakespea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
Richard C. Norton,《A chronology of American musical theat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Richard Kislan.The Musical.New York:1995.
Robinson, David. Chaplin, His Life and Art (New York: McGraw-Hill Publishing, 1985)。
Rudiger Bering,《Musicals》,Hauppauge, N.Y.: Barron's,1998。
Stanley Green,《Broadway Musical Show By Show》,Revised And Updated By Kay Green 4th Edition。
Stanley Green,《Broadway musicals of the 30s》,New York, N.Y.:Da Capo Press,1982。
Stanley Green,Broadway Musicals, Show by Show.1987。
Stanley, Green,Broadway Musicals.WI: Hal Leonard. 1996。
William Hazlitt, The Characters of Shakespeare’s Plays,2ned edition (London : Taylor & Hessey,1818);in The Signet Classic Shakespeare,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edited by Wolfgang Clemen (New York,1963)。
二、中文書目
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中心編,《藝術管理25講:表演藝術行政人員研討會暨研習活動實錄》,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7。
丹青圖書有限公司,《當代美學論集》,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9。
王坤譯,Keir Elam著,《符號學與戲劇理論》,台北:駱駝出版社,1998。
王爾德(Oscar Wilde),《王爾德童話全集》,台北:大眾,1962。
平珩主編,《舞蹈欣賞》,台北:三民書局,1997。
石光生譯,Edward A. Wright著,《現代劇場藝術》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2。
伍曼麗主編,《舞蹈欣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999。
戎.米提(Jean Mitry)著,《卓別林的電影藝術》,台北:志文,1979。
朱立人主編,《現代西方藝術美學文選—舞蹈美學》,台北:洪葉出版社,1994。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灣劇展發展概說》,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表演藝術團體彙編-戲劇類》,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5。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表演藝術名錄》,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
余佩珊譯,Peter F.Drucker原著,《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台北:遠流,1994。
余秋雨,《藝術創造工程》,台北市:允晨文化,1990。
吳全成編,《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1986~1995台灣小劇場》,台北:文建會,1996。
吳家恆譯,Keith Spence著,《音樂百匯2》,台北:智庫股份有限公司,1997。
吳達元,《法國文學史》,臺北:台灣商務,1966。
呂健忠譯,戴雅雯著,《做戲瘋,看戲傻—十年所見台灣劇場的觀眾與表演(1988~1998)》,台北:書林,2000。
呂訴上,《台灣電影戲劇史》,台北:銀華,1961。
呂榮華,《中國古典喜劇藝術初探》,台北:學海出版社,1993。
宋銘,《我愛百老匯》,台北市:方周文化,1997。
李幼新,《關於雷奈、費里尼電影的二三事》,台北市:志文,1993。
李立亨,《我的看戲隨身書》,台北市:天下文化,2000。
李漁,《閒情偶寄》,臺北巿:長安,1979。
李慕白譯,《西洋戲劇欣賞》,台北:幼獅,1975。
周小川等著,《音樂劇之旅》,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8。
周賓,〈視覺文化與現代性〉,《文化研究》(第一輯),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2000。
林文琪、刁筱華、羅頗誠譯,彼得‧邦得內拉著(Peter Bondanella),《電影詩人費里尼》,台北:萬象,1995。
林克華、王婉蓉,《舞台光景:林克華的設計與沈思》,台北市:遠流,2003。
林靜芸編,《中華民國八十五年表演藝術年鑑》,台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1997。林靜芸編,《中華民國八十六年表演藝術年鑑》,台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1998。盧健英編,《中華民國八十六年表演藝術年鑑》,台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1999。馬森,《西潮下的中國戲劇》,台北:書林出版社,1994。
邵玉珍編,《劇場藝術研習會教學筆記彙整》,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2。
邱坤良,《台灣劇場與文化變遷》,台北:臺原出版社,1997。
邱坤良,《陳澄山與拱樂社》,台北市:傳藝中心籌備處,2001。
邱坤良、施舜晟主編,《「臺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技術指導概說》,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1998。
邱坤良、黃文英主編,《「臺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舞台服裝設計與製作手冊》,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1998。
邱坤良、詹惠登主編,《「臺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舞台監督手冊》,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1998。
邱坤良、簡立人主編,《「臺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燈光設計與技術操作手冊》,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1998。
邱坤良主編,《「臺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表演手冊》,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1998。
邱坤良主編,《「臺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舞台設計手冊》,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1998。
邱坤良主編,《「臺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導演手冊》,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1998。
邱坤良主編,曾顯章,《「臺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台灣戲劇發展概說》,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1998。
邱芳莉譯,Giovanni Grazzini,《費里尼對話錄(Intervista sul Cinenma)》,台北:遠流,1993。
邱瑗,《歌舞線上》,台北市:音樂時代,1997。
金元浦,《接受反應理論》,北京: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金開鑫,〈莎士比亞戲劇〉,《西洋文學導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1。
胡耀恆譯,Oscar G, Brockett著,《世界戲劇藝術欣賞》,台北:志文,1987。
夏學理編著《藝術管理》,台北市:五南,2002。
孫惠柱,《戲劇的結構》,台北:書林,1994。
容淑華,《演出製作管理︰好的規劃是成功的基礎》,台北:淑馨,1998。
徐開塵,《羅曼菲:紅塵舞者》,台北:聯文,2002。
馬森,《當代戲劇》,台北:時報,1991。
高登第譯,Joanne Scheff著,《票房行銷:菲利浦‧科特勒談表演藝術行銷策略》,台北:遠流,1988。
高登第譯,Philip Kotler、Joanne Scheff著,《票房行銷》,台北市:遠流,1998。
涂瑞華譯,Bella Itkin, Richard C. Aven原著,《表演學:準備、排練、表演》,台北市:亞太圖書,1997。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執行編,《一九九九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
張庚、蓋叫天等著,《戲曲美學論文集》,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
張敬,《戲曲美學論文集》,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6。
梁實秋編,《莎士比亞誕辰四百週年紀念集》,臺北巿:國立編譯館,1966。
許常惠,《台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6。
郭玉珍譯,麥克‧歐文著,《表演藝術入門:表演初學者實務手冊》,台北:亞太圖書,1995。
陳正男,《行銷管理》,台北:三民,1992。
陳正熙,《想像的空間 如何賞析一齣戲》,台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1999。
陳思宏譯,Nanette Jaynes,〈台灣果陀劇場「吻我吧!娜娜!」中的顛覆父權凝視〉,《莎士比亞在中國—演出與研究國際研討會》,上海:1998.9。
陳思宏譯,Nanette Jaynes,〈台灣果陀劇場「吻我吧!娜娜!」中的顛覆父權凝視〉,《莎士比亞在中國—演出與研究國際研討會》,上海1998.9。
陳耕,〈閩南歌仔戲早期歷史中兩個有爭議的問題〉,《海峽兩岸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
陳耕、曾學文,《百年坎坷<歌仔戲>》,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5。
陳健銘,《野台鑼鼓》,台北:稻香出版社,1995。
陸愛玲,《天馬行空編導天地》,台北:藝術館,1990。
曾永義,《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台北:聯經,1998。
焦桐,《台灣戰後初期的戲劇》,台北:台原出版社,1990。
黃仁,《台灣話劇的黃金時代》,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2000。
黃仁編著,《歐美電影名導演集》,台北:聯經,1995。
黃在敏,《戲曲導演藝術論》,台北:文津,1999。
黃翠華翻譯,Charlotte Chandler,《夢是唯一的現實—費里尼自傳(Ich,Fellini)》,台北:遠流,1996。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1990。
楊世彭,《導戲、看戲、演戲》,台北:時報文化,1999。
楊世彭譯著,《仲夏夜之夢》,台北:貓頭鷹出版,2001。
楊渡,《日據時期台灣新劇運動》,台北:時報文化,1994。
楊蔭瀏,〈語言音樂學初探〉,《語言音樂》,台北:丹青圖書公司,。
維維安‧賀蘭(Vyvyan Holland),《王爾德》,台北:城邦文化,1999。
劉大基譯,蘇珊‧郎格著,《情感與形式》,台北:商鼎出版社,1991。
劉效鵬,〈永樂大典三本戲文與五大南戲結構之比較〉《文學評論》第三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5。
蔣國男,《百老匯音樂劇》,台北市:翌偉國際,1998。
蔡美玲譯,Billington, Michael著,《表演藝術》,台北︰好時年,1987。
鄧為臣編,《劇場管理二十五講》,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7。
鄧綏寧,《編劇方法論》,台北:正中書局,1979。
薛良,《歌唱的藝術》,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
鍾玉澄譯,卓別林著,《卓別林自傳》,台北:志文出版社出版,1977。
鴻鴻,《跳舞之後,天亮以前:台灣劇場筆記(1987-1996)》,台北:萬象出版社,1996。
藍凡,《中西戲劇比較論稿》,上海:學林出版社,1992。
藍祖蔚,《聲與影:20 位作曲家談華語電影音樂創作》,臺北市:麥田,2002。
魏飴,《戲劇鑑賞入門》,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
羅秦典譯,羅斯丹 Edmond Rostand 著,《羅斯丹戲劇選集》,台北巿:驚聲文物供應社,1973。
二、期刊
刁曼蓬,〈蔡琴─唱生命的歌,演人生的戲〉,《康健雜x第》42(2002.5),頁172~180。
王凌莉,〈兵分兩路,共創雙贏契機〉,《表演藝術》100(2001.4),頁94~95。
石芳綾,〈把舞台搬上網頁的導演—梁志民〉,《網路生活雜誌》27(1998.4),頁50~52。
朱中愷,〈搖滾吧!搖滾歌曲入劇場〉,《表演藝術》56(1997.8),頁10~11。
朱中愷,〈劇場同好投身網路熱—3P表演藝術資訊網拔得頭籌〉,《表演藝術》58(1997),頁76。
呂健忠,〈馴(尋?)悍(漢?)豈有便捷計?評「新馴悍記」〉,《表演藝術》20(1994.6),頁85。
呂健忠,〈鼻下乾坤話西哈諾—兼論歌舞劇改編的戲劇美感〉,《唱片音響購買指南》33(1995.8),頁62~65。
呂訴上,〈光復後的台灣劇運〉,《台北文物》3:3(1954)。
林宜屏,〈果陀歌舞劇「看見太陽」—尋找生命力〉,《表演藝術》191(2000.7), 頁143~144。
邱瑗,〈從「音樂喜劇」到「音樂劇」〉,《音樂月刊》120(1994),頁140~145。
金芝,〈論名著改編〉,《中國戲曲學院學報》第24卷第1期(2003.2),頁8~9。
施立,〈台灣商業劇場的新契機─評「天使不夜城」〉,《表演藝術》74 (1999.2), 頁50~51。
施立,〈再多說一個故事,再多走一段路〉,《表演藝術》100(2001.4),頁72~73。
施惇怡,〈夜夜夜戲—果陀劇場的網路行銷〉,《數位時代》6( 1999.12),頁228~229。
孫秀惠,〈創新的視野遠比IQ重要—專訪數為趨勢家尼葛洛‧龐帝談創意思維的孕育〉,《商業週刊》835(2003.11),頁98。
馬天宗,〈「看見太陽」驚鴻一瞥後的雜想〉,《表演藝術》93(2000.9),頁67~69。
張敬,〈論淨丑角色在我國古典戲曲中的重要〉,《幼獅月刊》第45卷第5期。
莊珮瑤,〈通俗引領風騷,百花可能齊放〉,《表演藝術》76,(1998.4),頁51。
莊珮瑤,〈戲假情真的自我追求〉,《表演藝術》73(1999.1),頁48。
許慧玲,〈果陀「吻我吧娜娜」當大男人愛上大女人〉,《Pam城市情報雜誌》21(1997.7),頁72。
郭玉娟,〈文化補助--台灣篇(戲劇篇):戲夢人生,幾家歡樂,幾家愁〉,《表演藝術雜誌》(1994)台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頁51。
郭強生,〈評論,靈魂與語言的圓舞曲〉,《聯合文學》(2003.7),頁109~110。
陳正熙,〈卓別林的離去,輕輕的嘆息……〉,《表演藝術》116(2002.8),頁28~29。
陳思宏譯,Nanette Jaynes,〈台灣果陀劇場「吻我吧!娜娜!」中的顛覆父權凝視〉,《莎士比亞在中國—演出與研究國際研討會》(上海:1998.9)。
傅裕東,〈撒網捕捉人間真善美—電腦科技狂梁志民〉,《表演藝術》64(1998.4),頁22~23。
傅裕惠,〈台灣演出評論現況與問卷結果分析〉,《表演藝術》118(2002.10)。
傅裕惠,〈打造一個台灣休閒消費的優質品牌—果陀劇場經營十五年的經營心路〉,《表演藝術》(2003.10),頁24~25。
黃諾農,〈化作英雄頂冠的白羽—訪陳樂融〉,《唱片音響購買指南》33(1995.8),頁59~61。
楊忠衡,〈不要指望音樂界,指望劇界吧!〉,《音樂時代》34(1997.9),頁90~92。
楊美英,〈虛擬神話的浪漫序曲—果陀劇場歌舞新作「看見太陽」〉,《表演藝術》90(2000.6),頁66~68。
廖抱一,〈尋找一種音樂的形式—看「西哈諾」的幾個角度〉,《表演藝術》36(1995.10),頁88~89。
廖俊逞,〈大眾媒體退位,分眾行銷當道〉,《表演藝術》129(2003.8),頁70。
劉守曜,〈演員背後的那雙手〉,《表演藝術》73(1999.1),頁44。
三、報紙
〈火牛歌劇隊今晚演出歌舞劇〉,《聯合報》,第8版,1966/07/31。
〈憲光義工隊演出歌舞劇李顯斌的故事〉,《聯合報》,第16版,1966/8/13。
〈夜總會新節目—胡喬編導古典歌舞劇登場〉,《聯合報》,第8版,1967/6/12。
〈各文化工作隊今起觀摩演出〉,《聯合報》,第5版,1967/11/15。
〈歌舞劇團登記教部考慮恢復〉,《經濟日報》第6版,1968/02/09。
〈干城陸光劇隊今明演歌舞劇〉,《聯合報》,第5版,1968/7/15。
〈禮查西餐廳上演新型歌舞劇〉,《經濟日報》,第8版1968/7/20。
〈國聲演出歌舞劇〉,《經濟日報》,第8版,1968/9/17。
〈豪華上演歌舞劇「復國記」〉,《經濟日報》,第8版,1968/10/12。
〈參加金馬獎頒獎典禮表演百老匯歌舞劇〉,《聯合報》,第9版,1981/10/08。
〈輕歌妙舞展現歌舞劇精華—百老匯「四人團」今起公演〉,《民生報》,第10版,1981/10/31。
〈歌舞劇棋王今登場〉,《聯合報》,第9版,1987/5/2。
李昂,〈回到歌舞劇來讀棋王〉,《民生報》,第4版,1987/5/6。
司徒芝萍,〈「燈光九秒」的工作小組—請準備〉,《中時晚報》,第九版,1989/7/13。
陳幼君,〈進行式劇團金銀島歌舞劇〉,《民生報》,第14版,1993/11/30。
〈了解歌舞劇—西方舞台重頭戲,台灣劇場新現象〉,《民生報》,第14版,1995/1/17。
彭鏡禧,〈問世間,情為何物?幽默雋永的「仲夏夜之夢」〉,《聯合報》,第37版,1995/3/2。
林國源,〈浪漫詩劇這一切就等你來領略─說「西哈諾」的浪漫〉,《民生報》,第14版,1995/7/27。
周美惠,〈「西哈諾」整排管弦樂編曲尚在趕工〉,《聯合報》,第35版,1995/7/31。
紀慧玲,〈金澎參與「西哈諾」歌舞劇百老匯經驗得到充分發揮〉,《民生報》,第15版,1995/8/4 。
紀慧玲,〈「西哈諾」回響熱烈戲感十足 技術略有瑕疵〉,《民生報》,第14版,1995/8/5。
邱瑗,〈西哈諾〉,《聯合報》,第35版,1995/8/8。
陶曉清,〈代表平凡觀眾說的話──我看「西哈諾」〉,《民生報》,第14版,1995/8/12。
嚴南靜,〈偉大的精神不見了〉,《工商時報》,第28版,1995/8/12。
紀慧玲,〈「吻我吧娜娜」熱炫登場〉,《民生報》,第19版,1997/8/1。
傅佳霖,〈戲味與角色被速食消化了〉,《民生報》,第19版,1997/8/4。
陳莉玲,〈煙火在哪裡?從「馴悍記」到「吻我吧!娜娜」〉,《聯合報》,第18版,1997/8/6。
李立亨,〈「玩真的」,就得專業分工〉,《民生報》,第19版,1998/11/23。
黃瑜琪,〈姚黛瑋為了娜娜暫別阿娜達〉,《聯合晚報》,第9版,1999/5/3。
紀慧玲,〈果陀歌舞劇步步純熟,扶植排名卻驟落〉,《民生報》,2002/02/02 。
楊忠衡,〈難以超越的「城市之光」〉,《中國時報》,第30版,2002/6/10。
四、學位論文
王瓊英,〈台灣現代劇團行銷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洪鳳偉,〈追憶似水年華--一個看戲的人在藝術場域中的立場與實踐〉,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洪德青,〈對西方電影音樂的再思考〉,臺南: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張瓊文,《當莎士比亞的凱瑟琳遇見果陀劇場的娜娜: 一種跨文化的詮釋》(淡江大學西洋語文研究所,2000)。
華慧瑩,〈果陀劇場演出及「淡水小鎮」之研究〉,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1997。
劉念寧,〈大型企業贊助公益活動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五、錄影帶資料
《大鼻子情聖—西哈諾》,果陀劇場資料室提供,1995。
《天使—不夜城》,果陀劇場資料室提供,1998。
《文化容顏公共電視節目錄影帶—訪問聶光炎》,臺北市:公視。
《吻我吧娜娜》,果陀劇場資料室提供,1997。
《東方搖滾仲夏夜》,果陀劇場資料室提供,1999。
《城市之光》,果陀劇場資料室提供,2002。
《看見太陽》,果陀劇場資料室提供,2000。
《與世界共舞表演藝術篇第九集看劇場,劇場基本要素》,臺北市:公視。
《與世界共舞表演藝術篇第十一集編導》,臺北市:公視。
《與世界共舞表演藝術篇第十二集演員》,臺北市:公視。
《與世界共舞表演藝術篇第十集舞台美術》,臺北市:公視。
六、訪談資料
訪談梁志民資料,2001/7/19。
訪談張丹瑋資料,2002/10/5。
訪談程伯仁資料,2002/10/12。
訪談左筠資料,2002/12/5。
訪談陳樂融資料,2002/12/10。
訪談楊玉玲資料,2002/12/10。
訪談蘇鈺晴資料,2002/12/6。2002/12/12。
訪談王輅鈞資料,2003/1/9。
七、節目手冊
《大鼻子情勝—西哈諾》,台北:果陀劇場,1995年8月。
《天使—不夜城》,台北:果陀劇場,1998年11月。
《天使—不夜城》,台北:果陀劇場,2001年2月。
《吻我吧娜娜》,台北:果陀劇場,1997年8月。
《吻我吧娜娜》,台北:果陀劇場,1999年5月。
《東方搖滾仲夏夜》,台北:果陀劇場,1999年7月。
《城市之光》,台北:果陀劇場,2002年4月。
《看見太陽》,台北:果陀劇場,2000年6月。
《看見太陽》,台北:果陀劇場,2001年12月。
《情盡夜上海》,台北:果陀劇場,2002年12月。
《愛神怕不怕》,台北:果陀劇場,2002年9月。
八、網路資料
果陀劇場,http://www.godot.org.tw/。
音樂劇的祕密花園網址 http://www.musical.idv.tw/
網路劇院 http://www.cyberstag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