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林岳葳 Lin, Yue-Weai |
|---|---|
| 論文名稱: |
實質董事之民事責任 Civi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de facto Director and Shadow Director |
| 指導教授: |
王志誠
Wang, Chih-Che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 畢業學年度: | 100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26 |
| 中文關鍵詞: | 公司法 、實質董事 、事實上董事 、影子董事 、控制股東 |
| 外文關鍵詞: | Company Law, de facto director, shadow director,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
| 相關次數: | 點閱:108 下載:10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我國公司法在2012年1月4日修法前,就董事之認定係採取形式主義,即公司法所課予董事之責任僅及於形式上董事,然就實質董事(包含事實上董事及影子董事),並無法課予公司法上之責任。
而2012年1月4日公司法修法後,已就公開發行股票股份有限公司之實質上執行董事業務或實質控制公司之人事、財務或業務經營而實質指揮董事執行業務者,與形式上董事同負民事、刑事及行政罰之責任。我國此次修法,顯係參照英國實質董事與美國控制股東之相關規定,本文即就我國此次修法之得失,與英國實質董事制度(包含事實上董事及影子董事)、美國控制股東制度,作一探討。
The old Company Law of Taiwan, only due the civil and crime duties to the company director, not to the de facto director and shadow director. However, after January 4, 2012, the new Company Law of Taiwan, not only due the civil and crime duties to the company director, but also to the de facto director and shadow director.
Because the new Company Law of Taiwan, was referenced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s company director systems.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new Company Law of Taiw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s company director systems(including the United Kingdom’s de facto director and shadow director system,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system).
參考文獻
壹、 中文文獻
一、 專書(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1. 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出版社,三版,2006年8月。
2. 王澤鑑,民法總則,自版,2003年。
3. 王澤鑑,債篇原理-基本理論債之發生,自版,1999年。
4.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自版,2010年。
5. 林誠二,債法總論新解-體系化解說(上),瑞興出版社,2010年。
6. 林建和,公司法關係企業專章之研究,臺灣彰化地方法院87年度研究發展項目研究報告,1998年5月。
7. 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上),輔仁大學法學叢書,一版,2003年1月。
8. 吳日煥譯,韓國公司法(簡),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一版,2000年1月。
9. 柯芳枝,公司法論(下),三民書局,五版,2003年。
10. 施啟揚,民法總則,三民書局,自版,2003年。
11. 曾宛如,董事忠實義務之內涵及適用疑義,學林文化出版社,2002年。
12. 曾宛如,公司管理與資本市場法制專論(一),元照出版社,二版,2007年。
13. 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上冊,自版,2010年。
14. 陳春山主持翻譯,美國德拉瓦州最高法院Justice Randy J. Holland著,美國公司法-德拉瓦州公司法經典案例選集,新學林出版社,一版,2011年10月。
15. 劉連煜譯,美國模範商業公司法,五南出版社,1984年。
16. 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一),元照出版社,1997年11月。
17. 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四),元照出版社,2006年4月。
18. 賴英照,公司法論文集,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市場發展基金會編印,1988年五版。
19. 賴英照,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第二冊,自版,1992年。
20. 謝易宏主編,經典財經案例選粹「貪婪夢醒」,五南出版社,2010年。
二、期刊資料(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1. 王文宇,從股權結構論公司治理法制,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0期,第6頁,2005年12月。
2. 王志誠,新修正公司法解析-關係企業,月旦法學雜誌,第80期,第137-140頁,2002年1月。
3. 王志誠,公司負責人之概念與地位,月旦法學教室,第24期,第90-91頁,2004年10月。
4. 王澤鑑,民法總則在實務上的最新發展(一)-最高法院90年及91年度若干判決的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2期,第82頁,2004年4月。
5. 王澤鑑,特殊侵權行為(四)-僱用人侵權責任(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4期,第62-63頁,2004年12月。
6. 林山田,刑法改革與刑事立法政策-兼評2002年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月旦法學雜誌,第92期,第15頁,2003年1月。
7. 林國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民事賠償責任之追究,月旦民商法雜誌,創刊號,第62-63頁,2003年9月。
8. 易明秋,公司治理方法論的發展-從美國國內法到國際的學術整合,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2期,第92頁,2005年6月。
9. 張心悌,控制股東與關係人交易,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1期特刊,第79-80頁、第82頁,2007年12月。
10. 曾宛如,有限責任與債權人之保護,臺大法學論叢第35卷第5期,第3-53頁,2006年9月。
11. 曾宛如,我國公司法待決之問題-以公司法制基礎理論為核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81期,第54頁,2010年6月。
12. 曾宛如,新修正公司法評析-董事「認定」之重大變革(事實上董事及影子董事)暨董事忠實義務之具體化,月旦法學雜誌,第204期,第130-135頁,2012年5月。
13. 黃帥升、陳文智,影子董事現形-立法規範「影子董事」之動向與省思,會計研究月刊,第306期,第118、123頁,2011年5月。
14. 黃銘傑,公司法七十二變!(四)─下一階段公司法修正方向之芻議,月旦法學教室,第3期,第112-121頁,2003年1月。
15. 郭大維,公司經營者下的傀儡遊戲-論公司治理下幕後董事之規範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84期,第5-21頁,2010年9月。
16. 陳俊仁,董事會違法決議之董事責任與免責規定,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38期,第171頁,2009年10月。
17. 劉公偉,揭穿公司面紗原則之經濟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論第30卷第5期,第3-45頁,2001年9月。
18. 劉昭辰,論無因管理中的「為他人事物管理」,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6期,第179-203頁,2005年6月。
19. 劉春堂,論無因管理,輔仁法學,第26期,第137-180頁,2003年12月。
20. 劉連煜,公司負責人之忠實及注意義務,月旦法學教室,第7期,第24-25頁,2003年5月。
21. 劉連煜,關係人交易與控制股東之義務,月旦法學雜誌,第116期,第223-237頁,2005年1月。
22. 劉連煜,揭穿公司面紗原則及否認公司人格理論在我國實務之運用,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7期,第47頁,2005年2月。
23. 劉連煜,董事責任與經營判斷法則,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7期,第178-196頁,2007年9月。
24. 劉連煜,事實上董事及影子董事,月旦法學教室,第96期,第20-21頁,2010年10月。
25. 簡祥紋,法人格否定論之初探-兼論接開公司面紗原則,法令月刊第57卷第3期,第15-30頁,2006年3月。
三、立法院文書資料
1. 立法院第7屆第5會期第12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618號,委員提案第9727號說明,2010年5月5日印發。
2. 立法院第7屆第6會期第11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618號,委員提案第10096號說明,2010年12月8日印發。
3. 立法院公報,第100卷第49期,2011年6月22日印發。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1. 王靜慧,實質董事之認定與責任,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7月。
2. 黃國川,論內部控制—以董事責任為中心,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1月。
3. 郭佳欣,論幕後控制者之規範-檢討實質董事移植之必要,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7月。
4. 廖珮雯,法人董事之研究,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論文發表,2012年5月。
五、學術意見
1. 財團法人萬國法律基金會,公司法制全盤修正計畫研究案總報告第一冊,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財經法制協調服務中心,2003年。
貳、 英文文獻
1. Companies Act 2006 Explanatory Notes,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2. Charles Wild & amp; Stuart Weinstein, Smith and Keenan’s company law, 14th edition.
3. Companies Act 2006 Explanatory Notes,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4. Palmer’s Company Law Annotated Guide to the Companies Act 2006, Second edition.
5. Paul L. Davies, Gower and Davies’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pany Law, 8th edition.
參、 網路資料
1.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2. 法源法律網:
http://www.lawbank.com.tw/
3. 2006年英國公司法(Companies Act 2006)
http://www.imolin.org/doc/amlid/UK_Companies_Act_2006.pdf
4. 英國破產法(the Insolvency Act 1986):
http://webarchive.nationalarchives.gov.uk/+/http://www.insolvency.gov.uk/insolvencyprofessionandlegislation/legislation/uk/insolvencyact.pdf
5. 英國董事失格法(the Company Directors Disqualification Act 1986):
http://www.banksr.co.uk/images/Statutes/C/company%20directors%20disqualification%20act%201986.pdf
6. 德拉瓦州公司法條文:
http://delcode.delaware.gov/title8/c001/index.shtml
7. 世界銀行網站:
http://www.worldbank.org/ifa/CG_templat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