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洪于普 Hung, Yu-Pu |
|---|---|
| 論文名稱: |
公開發行公司財報不實之民事責任研究-以我國與美國及中國大陸證券交易法制為中心 A Study of Civil Liabilities for Fraudulent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Public Companies: Focusing upon the Securities Regulation in the Mainland China, 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
| 指導教授: |
陳俊仁
Chen, Chun-Je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 畢業學年度: | 102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74 |
| 中文關鍵詞: | 公開原則 、證券詐欺 、交易因果關係 、損失因果關係 、詐欺市場理論 、證券交易法第20條 、證券交易法第20條之1 |
| 外文關鍵詞: | disclosure, securities fraud, transaction causation, loss causation, Fraud-on-the-market Theory,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Clause 20,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Clause 20-1 |
| 相關次數: | 點閱:178 下載:0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介紹並說明財報不實民事法律責任相關學說與實務見解,以我國、美國以及中國大陸之財務報告不實為主軸,分別就學說以及各國實務上曾發生之案例加以說明,另外於美國體系下就相關問題點探討美國實務上對此問題所採納之意見,並就我國現行實務採行之作法是否產生爭議?能否有其他更適合解決之道?提出修正建議與可能解決之方向。
本文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範圍及方法並介紹論文整體架構;第二章以我國證交法為基礎介紹證券資訊揭露理論,分為三部分,首先介紹公開原則在我國證券市場適用之依據及理論背景,並說明公開原則在不同市場下適用差異之處,另就我國證交法中證券詐欺相關民事規範予以分析。第二部分係就財務報告與財務報表做區別,了解其意涵與內容,並就一般常見財務報表舞弊類型加以介紹及分析成因。第三部份介紹行為人違反我國證交法資訊公開法規時,相關行政、刑事責任以及投資人民事損害賠償請求權要件、請求範圍等;第三章說明詐欺市場理論及美國財報不實民事責任規定;第四章由立法沿革介紹我國證交法財報不實與民事責任規定,損害賠償請求權之具體要件、範圍等;第五章介紹中國大陸證券交易法制財報不實與民事責任規定,立法過程及與我國相異之處;第六章以我國及中國大陸過去重要案例介紹案件背景以及整體審判流程,並對該判決結果加以評析;第七章係本文結論,藉由我國、美國以及中國大陸比較分析並點出我國立法及實務上就證券詐欺案件立法及實務處理上須檢討之處,試圖提出更好之修正方案。
This research paper presents an introduction and an explan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iewpoints on the civil legal responsibility of making inauthentic financial report.
It begins by introducing and explaining the problem of inauthentic financial reports in Taiwan, United States, and Mainland China. The paper then formulates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base on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including the opinions on the court practices.
壹、中文文獻
一、專書與論文集
1. 王志誠、邵慶平、洪秀芬、陳俊仁,實用證券交易法,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修訂2版。
2. 李國光、賈緯,證券市場虛假陳述民事賠償制度,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
3. 余雪明,證券交易法,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2003 年4 月。
4. 何曜琛,談美國沙賓法案之重要規範—兼述我國證券交易法之相關規定,收錄於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8月初版。
5. 周友蘇,新證券法論,法律出版社,2007年4 月出版。
6. 林國全,證券交易法研究,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初版。
7. 林國全、王保樹、王文杰、陳峰富合著,兩岸證券法制,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 年8 月初版。
8. 姚志明,證券交易法導讀,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9月。
9. 陳聰富,因果關係與損害賠償,元照出版公司,2007 年1 月。
10. 陳春山,證券交易法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1版。
11. 陳柏松,財報水滸傳,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7 月初版。
12. 曾宛如,證券交易法原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6版。
13. 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11版。
14. 程嘯,證券市場虛假陳述侵權損害賠償責任,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2004年9月1版
15. 楊峰,證券民事責任制度比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
16. 廖大穎,證券交易法導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 年5 月。
17. 謝易宏,黃鈵淳,證券求償之訴訟巧門 : 詐欺市場經典案例,五南圖書, 2006初版。
18. 賴英照,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股市遊戲規則,作者自版,2011年2版。
19. 賴英照,證券交易法解析簡明版,作者自版,2011年2月。
20. 賴源河,證券法規,元照出版,2012年9月。
二、期刊
1. 王文杰,中國證券市場虛假陳述的背景成因及其民事救濟制度考察, 東吳法律學報,2010年10月。
2. 王志誠,財務報告不實之民事責任,月旦財經法雜誌第1期,2005年6月。
3. 江朝聖,論證券交易法中之公開招募─評台灣高等法院93年度上易字第1284號刑事判決等案件,台灣法學雜誌,第192期,2012年1月。
4. 邵慶平,證券訴訟上「交易因果關係」與「損害因果關係」之認定條之評析高雄地院九一年重訴字第四四七號判決條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社,第79期,2006年2 月。
5. 易明秋,論公開說明書之法規範體系,中原財經法學第13期,2004年12 月。
6. 吳飛,論我國證券民事訴訟制度的完善條之條之從大慶聯誼虛假陳述共同訴訟案談起,金融法苑,第68期,2005年。
7. 林俊宏,證券市場上虛偽陳述民事求償因果關係簡析,法官協會雜誌第8卷第1 期,2006 年6 月。
8. 陳俊仁,論Dura Pharmaceuticals v. Broudo-美國證券詐欺因果關係要件之再建構與對我國證券交易法制之啟示,歐美研究,第39卷,第4期,2009年12月。
9. 陳俊仁,論公司治理的發展趨勢-企業弊案後之反思,律師雜誌,第310期,2005年7月。
10. 陳彥良,由力霸案看企業透明度加強之必要,證券櫃檯雙月刊,第130期,2007年。
11. 陳伯松,高效審計-審計準則公報第四十三號導讀,會計研究月刊,第325期,2012年12月。
12. 陳春山,不實財務報告之民事責任法律適用爭議,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元照出版,2005年8月。
13. 陳鼎文,證券市場詐欺損害賠償額計算之研究,收錄於法學研究報告合輯(三)司法官47期,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編印,2008年8月。
14. 陸鳳興,我國證券市場欺詐行為分析和對策研究,沿海企業與科技第74期,2004年4月。
15. 章武生,類似案件的迥異判決條之條之銀廣夏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案評析,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第2期,2010年3月。
16. 張心悌,從美國最高法院Dura案思考證券詐欺之損失因果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155卷,2008年4月。
17. 張心悌,證券詐欺之因果關係與損害賠償—板橋地方法院九六年金字第二號民事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101期,2007年12月。
18. 張振山,證券市場資訊公開管理制度之探討,證券櫃檯雙月刊,第130期,2007年8月。
19. 莊永丞,證券交易法第20條證券詐欺損害估算方法之省思,台大法學論叢第34卷第2期,2005年3月,146 頁。
20. 莊永丞,論證券交易法第二十條證券詐欺損害賠償責任之因果關係,中原財經法學,第8期,2002年6月。
21. 曾宛如,論證券交易法第二十條之民事責任一以主觀要件與信賴為核心, 台大法學論叢,第33卷,2004年7月。
22. 劉連煜, 財報不實之損害賠償責任:法制史上蜥蜴的復活?─證券交易法新增訂第二十條之一的評論,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1卷,2006年3月。
23. 劉連煜,公司資訊不實時證券持有人之請求權,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社,第102卷,2008年1月。
24. 劉連煜,公司財務預測法制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59 期,2000年4月。
25. 楊勢如,中國大陸虛假陳述之證券民事責任制度,集保結算所月刊,第175卷,2008年6月。
26. 楊益,論證券民事責任法律制度—以我國《證券法》為基點,中央財經大學學報,第11期,2002 年。
27. 闕光威、方文萱,投資人保障的觀點看財報不實的法律責任,全國律師,第8:5期,2004年5月。
28. 戴銘昇,證券詐欺行為主體之判斷標準—美國法VS 我國法,台灣證交資料,第 557期。
29. 戴銘昇,證券市場中資訊「重大性」測試基準之介紹-以美國聯邦法院之重要判決為中心,台灣證交資料,第 548 期。
30. 鍾怡如,我國採用國際會計準則之介紹及相關推動情形,勤業眾信通訊,2011年12月。
三、學位論文
1. 李顒任,公司財務資訊不實之損害賠償責任研究條之以損害賠償責任及範圍為中心,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民國100年6月。
2. 林芳如,從實務判決探討證券市場資訊不實之民事責任因果關係的認定,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102年7月。
3. 林文里,證券市場資訊不實損害賠償的因果關係與責任範圍,臺北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民國98年6月。
4. 張競文,論有價證券詐欺之民事責任之研究,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8年1月。
5. 黃永隆,財務報表不實之民事法律責任,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民國98年1月。
6. 劉博文,論資訊不實之損害賠償,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6年6月。
7. 蔡惠琪,論證券交易法第二十條之一規定之比例責任,東吳大學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民國99年7月。
貳、英文文獻
1. Burton, Malkiel G., and Fama, F. Eugene,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5.2 (1970) .
2. COFFEE, JR. JOHN C., MARKET FAILURE AND THE ECONOMIC CASE FOR A MANDATORY DISCLOSURE SYSTEM, 70 VA. L. REV. 717(1984) .
3. COFFEE, JR. JOHN C., SECURITIES REGULATION : = CASES AND MATERIALS,NEW YORK, NY :FOUNDATION PRESS(2003) .
4. HAZEN,THOMAS L., “PUBLIC POLICY:RATIONAL INVESTMENT , SPECULATION , OR GAMBLING?--DERIVATIVES SECURITIES AND FINANCIAL FUTURES AND THEIR EFFECT ON THE UNDERLYING CAPITAL MARKETS” , 86 Nw. U. L. Rev. 985 (1992) .
5. HAZEN,THOMAS L., THE LAW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5th ed.(2005) .
6. Hazen,Thomas L. and Ratner, David L., SECURITIES REGULATION IN A NUTSHELL, St. Paul, MN :Thomson/West(2006) .
7. HUDSON, ALASTAIR, THE LAW ON FINANCIAL DERIVATIVES, SWEET & MAXWELL(2006) .
8. LOUIS LOSS & JOEL SELIGMAN, FUNDAMENTALS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Aspen Publisher, 5th ed.(2004) .
9. MACEY, JONATHAN R. AND MILLER, GEOFFREY P., GOOD FINANCE, BAD ECONOMICS: AN ANALYSIS OF THE FRAUD-ON-THE-MARKET THEORY, Stan. L. Rev. 1059 (1990) .
10. MERRITT, ANDREW L., A CONSISTENT MODEL OF LOSS CAUSATION IN SECURITIES FRAUD LITIGATION:SUITING THE REMEDY TOTHE WRONG, 66 TEX. L. REV. 469, 476(1988) .
11. SCOTT SIAMAS, COMMENT: PRIMARY SECURITIES FRAUD LIABILITY FOR SECONDARY ACTORS: REVISITING CENTRAL BANK OF DENVER IN THE WAKE OF ENRON, WORLDCOM, AND ARTHUR ANDERSEN, 37 U.C. DAVIS L. REV.(2004) .
校內:2024-01-01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