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妙靜
Miao-chin, Lee
論文名稱: 全球化對我國菸酒稅制變遷之影響
The influence of the globalization upon change of the Tobacco and Alcohol Tax Law in Taiwan
指導教授: 丁仁方
Ting, Jen-f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8
中文關鍵詞: 蒸餾酒米酒菸品健康福利捐菸類紙菸菸酒專賣制度貨物稅酒類菸酒稅轉型主義論懷疑論超全球主義論全球化理論
外文關鍵詞: tobacco, tobacco and alcohol tax, health and welfare surcharge on tobacco, excise tax, monopoly of tobacco and alcohol, sceptics, transformationalists, hyperglobalizers, rice spirits, distilled spirits, cigarettes, alcohol, theory of globaliz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87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地區實施菸酒專賣,始於日據時代,國民政府遷台後,為適應事實需要,行政院於1951年6月正式委託台灣省政府代辦,另於1953年7月7日公布台灣省內菸酒專賣暫行條例,正式賦予實施菸酒專賣制度之法源依據,並由台灣省菸酒公賣局負責行政管理與產銷經營。嗣後我對美貿易呈現鉅幅順差,發生雙邊貿易不平衡現象,美方為縮減其逆差及亟欲為其菸酒廠商開創國際市場,祭出301條款要求進行菸酒諮商、談判,自1987年起,我國陸續開放外國香菸、淡酒及烈酒等進口,復為配合政府積極加入WTO政策,於1998年與美歐等國際關鍵行為者完成雙邊諮商,全面開放國外菸酒進口並承諾分5年調高米酒稅額及售價,菸酒專賣改制已為時勢所趨。
    本研究試圖以全球化理論探討我國菸酒稅制變遷過程,受限WTO/WHO等法律/規範、美歐等國際關鍵行為者、跨國公司等國際因素及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國營事業及民間團體等國內因素等制約之影響。
    最後檢視我國在抨擊美國貿易保護主義之際,適時廢止菸酒專賣制度,而於2001年回歸正常稅制,實施菸酒市場開放競爭政策,別具意義,並據以檢測我國菸酒稅制自由化程度,又援引泰、日、韓等東方國家為菸酒案提起國際訴訟,以確保障其國民權益,利用與美歐等國際關鍵行為者纏訟時間,為其國家爭取可貴的緩衝期及OECD主要國家菸酒課徵情形,以鑑往知來,作為日後施政及立法參考。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nopoly of tobacco and alcohol in Taiwan Area started from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After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moved to Taiwan, the Executive Yuan officially authorized the monopoly business to Taiwan Provincial Government in June 1951 to accommodate the reality. On July 7th, 1953, the announcement of Provisional Statutes for Tobacco and Alcohol Monopoly in Taiwan Province endowed the monopoly system on tobacco and alcohol with legal basis and the Taiwan Tobacco and Alcohol Monopoly Bureau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and production marketing management. Later because of the trade surplus with U.S., the unbalanced bilateral trade has occurred. To reduce the trade deficit and to ope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for its tobacco and alcohol vendors aggressively, the United States proposed the Section 301 of the U.S. Trade Law for counseling and negotiation on tobacco and alcohol. Starting 1987, we opened our market continuously to foreign tobacco, light liquor and spirit, etc.; to further match up with the policy of government actively entering into the WTO, we completed the bilateral counseling with international key decision makers of western countries in 1998, in which we agreed to completely open our market to foreign tobacco and alcohol import and promised to raise the tax amount and selling price for the rice wine within 5 years gradually. The reorganization for the monopoly of tobacco and alcohol is already an irresistible trend.
    This research is trying to explore the transition process of the tobacco and alcohol tax system in Taiwan by utilizing the theory of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s factors such as the conditioned influence by being subject to WTO/WHO regulations/standards, international key decision makers of western countries, and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etc., or internal factors such as administration organization, legislation organizatio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Lastly when we criticize the U.S. Trade Protectionism, it is meaningful that the monopoly of tobacco and alcohol is abolished at the right moment, being categorized to normal taxation system in 2001, and the government implements the competition policy for tobacco and alcohol market. Besides examining the liberalization degree of the tobacco and alcohol taxation in Taiwan, this research also cites the international litigation for tobacco and alcohol cases filed by eastern countries such as Thailand, Japan, and Korea in which those countries protect the rights of its own citizen in, striving for valuable grace period during the litigation perio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key decision makers of western countries. Moreover, tobacco and alcohol taxation situation for main countries of OECD is quoted as well, so that we can predict the future by reviewing the past for future reference of administration and lawmaking.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7 第三節 關於菸酒稅之相關研究文獻 10 第四節 章節安排與研究限制 18 第二章 理論探討與研究架構 21 第一節 全球化理論探討 21 第二節 菸酒稅理論探討 35 第三節 本文研究架構 39 第三章 菸酒稅制實施之歷史背景、法律制定及修法演進 49 第一節 台灣地區實施菸酒稅制之歷史背景 49 第二節 中美菸酒談判開放洋菸酒進口前(菸酒專賣取得正式法源依據1953年~中美菸酒談判開放洋菸酒進口前1986年) 57 第三節 中美菸酒談判開放洋菸酒進口後(中美菸酒談判開放洋菸酒進口後1987年~廢除菸酒專賣回歸稅制後2006年) 62 第四章 我國菸酒稅制變遷之政經分析 70 第一節 國際環境分析-法律、政治、經濟 70 第二節 內環境分析-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國營事業、民間團體 93 第三節 OECD國家特種消費稅課徵情形 103 第五章 實施菸酒稅法執行成效及衍生問題之因應對策探討 109 第一節 執行成效 109 第二節 衍生問題及因應對策探討 12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32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3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37 參考文獻 145 附錄 160 附錄-1:菸酒稅法 160 附錄-2:2000年~2004年各項賦稅收入按日曆年度稅目別比較 165 附錄-3:WTO爭端解決程序流程圖 167 附錄-4:美國貿易赤字變動情形表 168 附錄-5: 1986年~1987年對美國貿易順差前10大國家 168 表目錄 表1-1:1987年開放進口美國香菸與淡酒等適用之公賣利益 4 表2-1:全球化概念形成 27 表2-2:歷年貨物稅、菸酒稅實徵淨額及其徵課費用 38 表3-1:貨物稅條例中菸酒類之課稅項目稅率變動表 53 表3-2:2002年~2006年回歸菸酒稅制之菸酒稅率表 56 表3-3:原應課貨物稅之捲菸、薰菸葉及洋酒啤酒等徵課標準之沿革表 60 表3-4:菸酒稅法實施前後白蘭地酒及威士忌酒繳納公賣利益或菸酒稅之比較 64 表3-5:菸酒稅制歷史沿革 67 表4-1:GATT/WTO個案研究 74 表4-2:中央私劣菸酒查緝督導小組之分工原則 96 表4-3:中央支援地方政府查緝私劣菸酒任務編組之分工原則 97 表4-4:製造業主要產品產銷存量值-按產品別 99 表4-5:OECD主要國家貨物稅課徵項目表 106 表4-6:OECD國家租稅結構變化趨勢 108 表5-1:全國稅收分析 110 表5-2:菸酒專賣利益、菸酒稅制及關稅比較表 118 表5-3:2000年及2006年全球葡萄酒消費量 120 表5-4:全球前10大威士忌飲用國 121 表5-5:菸品健康福利捐修法經過表 127 表5-6:以酒精成分計算菸酒稅法規定各類酒品每度之稅額表 129 表6-1:帝亞吉歐、Pernod Ricard及LVMH營運概況 132 圖目錄 圖2-1:全球化分析架構 35 圖2-2:修正分析架構 48 圖5-1:公賣利益、菸酒稅、健康福利捐及關稅稅收比較 112 圖5-2:國產及進口捲菸市場占有率分析表 114 圖5-3:國產及進口酒類市場占有率分析表 116

    參考文獻
    一、專書:
    (一) 司法部法規教育司、國家外國專家局:《WTO爭端解決機制-規則、程序與實踐》,(北京:法律出版社,第1版,2002年4月)。
    (二)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台灣史》,(台中縣:台灣省政府印刷廠),1977年4月。
    (三) 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省政研究發展叢書財政類第二種-台灣省菸酒公賣事業之檢討與展望》,(台中縣:台灣省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73年5月。
    (四) 弗雷德里克.杰姆遜(Fredric Jameson)、三好將夫(Masao Miyoshi),馬丁譯,《全球化的文化》,(The Cultures of Globalization),(南京市:南京大學出版社,第1版,2002年1月)。
    (五) 瓦爾特.尼柯爾森(Walter Nicholson),許景翔, 歐俊男合譯,《個體經濟學:理論與應用》,(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nd its application, 9th ed),(台北市:新加坡商湯姆生亞洲私人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出版:雙葉書廊有限公司發行,初版1刷,2005年1月)。
    (六) 伍爾利希.貝克(Ulrich Beck),王學東、柴方國譯,《全球化與政治》,(POTITIK DER GLOBALISIERUNG),(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第1版第1次印刷,2000年3月)。
    (七) 伍爾利希.貝克(Ulrich Beck),汪浩譯,《風險社會-通往另一個現代化的路上》,(Risikogesellschaft Auf dem Weg in eine andere Moderne),(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初版1刷,2004年2月)。
    (八) 伍爾利希.貝克(Ulrich Beck),孫治本譯,《全球化危機-全球化的形成、風險與機會》,(WAS IST GLOBALISIERUNG?),(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初版6刷,2003年6月)。
    (九) 安東尼.紀登斯(Anthony Giddens),田禾譯,《現代性的后果》,(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南京市:譯林出版社,第1版,2000年)。
    (十)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我國加入WTO後對經濟之影響及因應對策報告》,2002年5月21日。
    (十一) 何思瞇:《抗戰時期的專賣事業1941~1945》,(台北市:國史館,初版,1997年3月)。
    (十二) 吳嘉生:《美國貿易法三○一條款評析-智慧財產權保護之帝王條款》,(台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第1刷,2001年10月)。
    (十三) 李小年:《WTO法律規則與爭端解決機制》,(北京: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第1版,2000年9月)。
    (十四) 李金桐:《租稅各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0年6月修訂5版。
    (十五) 李金桐:《財政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8月4版6刷。
    (十六) 李曉東:《全球化與文化整合》,(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第1版,2003年7月)。
    (十七) 保羅.赫斯特(Paul Hirst)and格拉罕.湯普森(Grahame Thompson),朱道凱譯,《全球化迷思》,(Globalization in Question: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ossibilities of Governance(2nd edition)),(台北市:群學出版有限公司,1版3印,2003年11月)。
    (十八) 俞可平:《全球化與國家主權》,(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第1版,2004年9月)。
    (十九) 洪德欽:《WTO法律與政策專題研究》,(台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版2刷,2005年)。
    (二十) 約瑟夫 E.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李明譯,《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台北市: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初版4刷,2004年2月)。
    (二十一) 韋恩.艾伍德(Wayne Ellwood),王柏鴻譯,《全球化反思-粉碎假面經濟榮景》,(The No-Nonsense Guide to Globalization),(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版,2002年12月)。
    (二十二) 馬也:《歷史是誰的朋友-全球化:定義、方向和走向》,(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學版社,第1版,2003年8月)。
    (二十三) 馬爾利姆.沃特斯(Malcolm Waters),徐偉傑譯,《全球化》,(GLOBALIZATION),(台北市: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初版,2000年7月)。
    (二十四) 康帕涅拉,梁光嚴譯,《全球化:過程和解釋》,(國外社會科學,1992年,第7期),轉引自楊雪冬:《全球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第1版,2003年6月),頁22。
    (二十五) 張紹勳:《研究方法》,(台中市:滄海書局,修訂版,2003年5月)。
    (二十六) 曹遠征:《世界經濟體系中的發達與不發達關係》,(浙江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頁71,轉引自黃衛平、朱文暉:《走向全球化》,(台北縣: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5),頁249。
    (二十七) 陳櫻琴與邱政宗:《WTO與貿易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版1刷,2005年10月)。
    (二十八) 陸國慶:《中國財政學會叢書貨物稅理論與制度》,(台北市:中國財政學會編輯委員會),1965年1月。
    (二十九) 陸國慶:《租稅各論》,(台北市:中國財政學會編輯委員會),1959年7月初版。
    (三十) 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張逸安譯:《索羅斯論全球化》,(George Soros on Globalization),(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初版,2002年9月)。
    (三十一) 彭懷恩:《台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初版),1990年4月。
    (三十二) 黃世鑫:《租稅改革:國際化與本土化衝突》,徐偉初、黃明聖:《賦稅改革與財政政策》,(台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初版1刷,2002年9月)。
    (三十三) 黃世鑫:《財政學概論》,(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2001年10月修訂再版2刷。
    (三十四) 黃俊杰:《財政憲法》,(台北市: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初版,2005年3月)。
    (三十五) 黃衛平、朱文暉:《走向全球化》,(台北縣: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5)。
    (三十六) 楊雪冬:《全球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第1版,2003年6月)。
    (三十七) 經濟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專題研究報告彙編(一)總論》,(台北市:經濟部國際貿易局,1988年6月)。
    (三十八) 鄒利娟:《戰後台灣財政》,(廈門市:鷺江出版社,第1版,1993年9月)。
    (三十九) 劉德喜:《WTO與國家主權》,(北京市:人民出版社,第1版,2003年3月)。
    (四十) 劉曙光:《全球化與反全球化》,(湖南省:湖南人民出版社,第1版,2003年7月)。
    (四十一) 戴維.赫爾德(David Held et al.),沈宗瑞等譯:《全球化衝擊: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GLOBAL TRANSFORMATIONS: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台北縣: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革新重譯本,2004年5月)。
    (四十二) 戴維.赫爾德(David Held), 安東尼.麥可魯(Anthony McGrew)合著,林祐聖,葉欣怡譯,《全球化與反全球化》,(Globalization / anti-globalization),(台北市: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初版,2005年)。
    (四十三) 龐中英:《全球化、反全球化與中國:理解全球化的複雜性與多樣性》,(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版,2002年9月)。
    (四十四) 羅昌發:《GATT/WTO與我國貿易》,(台北市: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初版,1996年4月)。
    二、學位論文
    (一) 吳錫民:《台灣地區加入WTO後,台灣菸酒公司流通事業部因應策略探討-以資源基礎、網絡關係與資源依賴理論整合觀點》,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7月。
    (二) 宋松康:《台灣加入WTO後菸草產業因應策略之探討-以菸酒公賣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年6月。
    (三) 洪雯柔:《全球化與本土化辯證中的比較教育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5月。
    (四) 紀雪雲:《中華民國、韓國、泰國菸害防制立法及其施行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博士論文,2000年5月。
    (五) 陳淑娟:《我國消費稅制度之評估及問題分析-以貨物稅及菸酒稅為例-》,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六) 陳維漢:《最適酒稅率之研究》,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七) 曾福安:《我國菸酒專賣制度之演進》,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1月。
    (八) 顏玉瓊:《民營化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菸酒專賣制度及菸酒稅收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7月。
    (九) 顏嘉誼:《全球治理對我國米酒課徵稅額之影響-規則演進途徑的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2月。
    (十) 羅光達:《香菸稅的理論探討與台灣之實證研究》,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
    三、期刊論文
    (一) 吳挺鋒:<台灣財政平衡的現實與迷思>,《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1期,(2003年9月),頁7-9。
    (二) 吳瓊恩:<公共行政的全球化向度及其對公共部門的影響>,《中國行政評論》,第12卷第2期,(2003年3月),頁1-20。
    (三) 李怡慧:<國際租稅改革動向與啟示>,《主計月刊》,第570期,2003年6月。
    (四) 李易駿:<全球化對社會政策的挑戰:兼論台灣個案初探>,《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2期,2001年11月,頁119-154。
    (五) 周秀蓉、龔瑞鐘、黃鈴茹、劉燕君、薛乃華:<台灣加入WTO後菸酒公賣局之行銷競爭策略研究>,《公營事業評論》,第3卷第1期,(2002年9月),頁133。
    (六) 周素卿,陳東升:<後進者的全球化:東南亞台灣企業地域生產網絡的建構與對外投資經驗>,《都市與計劃》,第28卷第4期,(2001年12月),頁421-459。
    (七) 花全、林永澤、吳月琴:<菸酒課稅之研究>,《財稅研究》,(1994年11月),頁19-33。
    (八) 孫克難:<貨物稅制的檢討與改進>(2001年12月),《經濟部工業局委託研究報告》,頁8。
    (九) 孫克難:<貨物稅課稅項目之研究>(2003年12月),《財政部賦稅署委託研究報告》,頁12、24。
    (十) 徐偉傑:<全球在地化:理解全球化的一條路徑>,《思與言》,2003年3月,頁1-18。
    (十一) 徐揮彥:<論貿易與發展:以全球化下之世界貿易組織為中心>,《台灣國際法季刊》,第1卷第3期,(2004年7月),頁84-85。
    (十二) 張秀蓮:<因應經濟自由化、國際化,積極推動菸酒專賣改制>,《財稅研究》,(1997年5月),頁1-9。
    (十三) 張家銘、徐偉傑:<全球化概念的發展:一個發展社會學脈絡的考察>,《東吳社會學報第8期》,1999年3月,頁79-121。
    (十四) 曾巨威:<菸酒公賣事業開放民營之方式探討>,《研考報導》,(1991年1月),頁50-59。
    (十五) 葉錦鴻:<台灣參與世界貿易組織之法律地位及影響>,《台灣國際法季刊》,第1卷第3期,(2004年7月),頁55。
    (十六) 趙揚清、黃怡靜,<我國菸品稅制應具備特種銷售稅之功能>,《稅務旬刊》,第1861期,(2003年6月10日)。
    (十七) 趙揚清、黃怡靜,<菸酒公賣利益回歸稅制及相關問題之研究>,《國家政策論壇》,秋季號季刊(2003年7月)。
    (十八) 劉代洋:<我國菸酒公賣事業開放民營之影響及趨勢>,《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993年9月),頁26-29。
    (十九) 鄭陸霖、徐進鈺:<打開全球在地化:概念、動態與緊張>,《未發表論文手稿》,(2001年),轉引自周素卿,陳東升:<後進者的全球化:東南亞台灣企業地域生產網絡的建構與對外投資經驗>,《都市與計劃》,第28卷第4期,(2001年12月),頁425。
    (二十) 戴翠莪:<菸業協會善盡企業公民責任致力煙害防治工作>,《酒客雜誌》,第116期,(2002年4月),頁58。
    (二十一) 魏文欽:<OECD消費稅課稅趨勢>,《稅務旬刊》,第1839期,(2002年10月30日),頁15-19。
    (二十二) 羅昌發:<台灣加入WTO的實質意涵>,《Thinktank台灣智庫WTO論壇》,2001年11月,頁5-8。
    四、會議資料
    (一) 財政部:《2003年度私劣菸酒查緝會報會議紀錄》,2003年9月,頁1-3。
    (二) 財政部:《2003年度私劣菸酒查緝會報會議資料》,2003年9月8日,頁5。
    (三) 財政部:《2005年度私劣菸酒查緝會報會議資料》,2005年9月8日,頁37。
    五、統計年報
    (一) 財政部統計處:《1996年賦稅統計年報》,1997年6月,頁228-231。
    (二) 財政部統計處:《2004年賦稅統計年報》,2005年8月,頁3、6、20、23、216-217、349-350。
    (三) 台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台灣地區菸酒事業統計年報》,2002年。
    (四)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87年經濟年報─貿易鉅額出超的衝擊與挑戰─》,1988年6月,頁95。
    六、政府公報
    (一) 監察院:
    1. 監察院:《監察院公報》,第2228期,1999年9月22日,頁2120-2123。
    2. 監察院:《監察院公報》,第2381期,2002年8月28日,頁4-5。
    3. 監察院:《監察院公報》,第2452期,2004年1月7日,頁21-25、28、35-36、44-47。
    (二) 立法院:
    1. 立法院:《立法院公報委員會紀錄》,第86卷第12期,1997年3月20日,頁217、221、238-240。
    2. 立法院:《立法院公報委員會紀錄》,第86卷第16期,1997年4月2日,頁2。
    3. 立法院:《立法院公報委員會紀錄》,第88卷第28期,1999年5月6日,頁287。
    4. 立法院:《立法院公報院會紀錄》,第88卷第31期,1999年1月11日,頁223。
    5. 立法院:《立法院公報委員會紀錄》,第88卷第31期,1999年5月17日,頁182。
    6. 立法院:立法院:《立法院公報委員會紀錄》,第88卷第38期,1999年6月14日,頁253、267、286。
    7. 立法院:《立法院公報院會紀錄》,第89卷第2期,2000年3月10日,頁244-245。
    8. 立法院:《立法院第4屆第3會期第14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2000年5月9日,頁112-114。
    9. 立法院:《立法院第4屆第4會期第4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2000年9月26日,頁574。
    10. 立法院:《立法院第5屆第3會期第6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2003年4月4日,頁47。
    11. 立法院:《立法院第6屆第1會期第7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2005年4月8日,頁70-72。
    12. 立法院:《立法院第6屆第1會期第12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2005年5月13日,頁69。
    13. 立法院:《立法院第6屆第2會期第1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2005年9月13日,頁107。
    14. 立法院:《立法院第6屆第2會期第2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2005年9月16日,頁74。
    15. 立法院:《立法院第6屆第2會期第5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2005年10月7日,頁75。
    16. 立法院圖書館:《中美貿易-立法報章資料專輯第六輯》,(台北市立法院圖書館:1986年12月)。
    七、報紙:
    (一) 中國時報:陳永誠:<菸酒談判破裂財部:美方要求太過份有關稅率談判底限是否進一步調降將由政院入關策略小組重新考量>,《經濟日報》,1995年1月23日,第7版社會脈動。
    (二) 中國時報:陳鳳英:<乎乾啦!台灣威士忌飲用量全球第7>,《中國時報》,2006年4月23日,A7社會綜合版。
    (三) 中國時報:蔡英文:<從米酒問題看對外菸酒談判-決策者及談判人員10幾年來在市場進化過程中的艱辛努力,不能因米酒風波而遭到否定>,《中國時報》,1999年5月10日,第15版時論廣場。
    (四) 中國時報:謝錦芳:<酒類市場最快明年中開放民營-分3年逐年開放水果酒、威士忌酒及高梁等米類釀造酒,3年後再開放香菸市場>,《中國時報》,1996年12月12日,第7版社會脈動。
    (五) 自由時報:王孟倫:<反攻中國長壽菸7月登陸>,《自由時報》,2006年5月5日,第C2版財經綜合。
    (六) 經濟日報:劉秀珍:<公賣制度未獲共識-中美烈酒談判暫時打住-美指我立場有違GATT精神,訂9月再戰>,《經濟日報》,1990年6月23日,第3版要聞。
    (七) 經濟日報:劉其筠:<中美烈酒談判還是沒結論對公賣收益費率看法仍有出入雙方將擇期再作另一回合諮商>,《經濟日報》,1990年9月27日,第7版大陸.東南亞經濟。
    (八) 蘋果日報:陳智偉:<酒品大賣LVMH營收增15%全球最大酒廠帝亞吉歐營益率達7%>,《蘋果日報》,2006年4月23日,第AA8版國際財經。
    八、網站資料:
    (一) 丁仁方:<全球化與新地方主義>,《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內政(評)091-234號(2002年10月7日)。網址: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C-091-234.htm(瀏覽日期:2005年8月7日11時10分)。
    (二) 三聯生活周刊:汪世貴:<發達國家的菸草發展戰略>,《三聯生活周刊》,2002年10月24日。網址:http://www.lifeweek.com.cn/
    2002-10-25/000552195.html(瀏覽日期:2006年4月19日22時37分)。
    (三) 中央日報:張國政:<我將控美菸商求償850億>,《中央日報綜合新聞》,2001年。網址:http://www.cdn.com.tw/daily/2001/02/21/text/900
    221d1.htm(瀏覽日期:2006年4月21日18時31分)。
    (四) 台灣國際醫學聯盟:<柬埔寨援助及發展計畫>,(2004年7月10日)。網址:http://www.tima.org.tw/xoops/html/modules/articles/article.php?id=1(瀏覽日期:2005年12月12日22時12分)。
    (五) 東方煙草報社︰<中國煙草工業的國際競爭力評價(下)>,《東方煙草報社163期》,2004年10月29日。網址:http://www.eastobacco.com/
    zhoukan/ReadNews.asp?NewsID=32697(瀏覽日期:2006年4月21日18時17分)。
    (六) 東森新聞報:江淑琳:<台灣菸酒消費 去年每人平均花6,251元>,《東森新聞報》,2001年1月3日。網址:http://gb.ettoday.com.tw/2001/01/03/478-324404.htm(瀏覽日期:2006年3月25日20時13分)。
    (七) 東森新聞報:屈文仁:<菸草控制框架公約將生效 衛署籲各界支持國內批准程序>,《東森新聞報》,2004年12月4日。網址:http://www.ettoday.com/2004/12/04/327-1722623.htm(瀏覽日期:2006年3月25日22時37分)。
    (八) 南方都市報:食品週刊:<英美菸草失意中國>,《南方都市報》,2004年11月18日。網址:http://www1.nanfangdaily.com.cn/b5/www.nanfang
    daily.com.cn/southnews/tszk/nfdsb/spzk/200411180882.asp(瀏覽日期:2006年4月21日20時27分)。
    (九) 曾巨威:<菸酒稅不應該背負如此沉重的人命責任>,《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財金(評)091-260號(2002年12月12日)。網址: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FM/091/FM-C-091-
    260.htm(瀏覽日期:2005年12月10日19時31分)。
    (十) 葉金川、蔡鶯鶯、李蘭、黃淑貞、徐祥明、賴志冠、溫啟邦、陳紫郎、林清麗、林美娜:<菸害防制方案建議書>,《慈濟大學》,(2001年12月)。網址:http://health99.doh.gov.tw/tobacco/download/l-03.doc(瀏覽日期:2005年12月12日22時19分)。
    (十一) 傅岳邦:<全球化對政府的影響>,《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憲政(評)091-051號(2002年1月25日)。網址: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1/CL-C-091-051.htm(瀏覽日期:2005年8月7日11時5分)。
    九、西文部分:
    (一) Amin, Samir, “Capitalism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 the managemen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London ; Atlantic Highlands, N.J.: Zed Books, (1997),p.13轉引自李易駿:<全球化對社會政策的挑戰:兼論台灣個案初探>,《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2期,2001年11月26日,頁124。
    (二) Beck, Ulrich, “Risk Society”, London: SAGE, (1992).
    (三) Burton, John W., “World society”, Cambridge : University Press, (1972)轉引自馬爾利姆.沃特斯(Malcolm Waters),徐偉傑譯,《全球化》,(GLOBALIZATION),(台北市: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初版,2000年7月),頁42-44。
    (四) Cox, Kevin R., “Spaces of globalization : reasserting the power of the local”,New York : Guilford Press, (1997).
    (五) Ellwood, Wayne, “The no-nonsense guide to globalization”, Oxford , England: New Internationalist; London; [New York]: Verso,(2001).
    (六) GATT, “Trade Policy Review”:United States, Vol. 1, Geneva: GATT, (1944), p.24,轉引自洪德欽:《WTO法律與政策專題研究》,(台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版2刷,2005年),頁369。
    (七) Giddens, Anthony,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0).
    (八) Hamel, Gary and C. K. Prahalad“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Boston, Mass :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4).
    (九) Hart, H. L. A., “The Concept of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1), pp.227-228. Strange, Susan “The Retreat of the State: The Difference of Power in the World Econom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6), pp.170-171,轉引自洪德欽:《WTO法律與政策專題研究》,(台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版2刷,2005年),頁368。
    (十) Held, David et al., “Glo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Stanford, Cal.: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十一) Hirst, Paul and Grahame Thompson, “Globalization in questio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ossibilities of governance”,London : Polity Press, (1996).
    (十二) Jameson, Fredric and Masao Miyoshi“The cultures of globalization”, Durham, N.C. :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8).
    (十三) Nye, Joseph S., “Bound to lead :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 : Basic Books, (1990)轉引自戴維.赫爾德(David Held), 安東尼.麥可魯(Anthony McGrew)合著,林祐聖,葉欣怡譯,《全球化與反全球化》,“Globalization / anti-globalization”,(台北市: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初版,2005年),頁35。
    (十四) Petersmann, E. U., “International Trade Law and the GATT/WTO 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 London: Kluwer, (1997), pp.119-122.轉引自洪德欽:《WTO法律與政策專題研究》,(台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版2刷,2005年),頁369。
    (十五) Robertson, Roland, “Globalization : social theory and global culture”, London : Sage, (1992).
    (十六) Rosenau, James N., “The study of global interdependence : essays on the transnationalization of world affairs”, New York : Nichols Pub. Co., (1980)轉引自馬爾利姆.沃特斯(Malcolm Waters),徐偉傑譯,《全球化》,“GLOBALIZATION”,(台北市: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初版,2000年7月),頁46-47。
    (十七) Rosenau, James N., “Turbulence in world politics : a theory of change and continuity”, Princeton, N. 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轉引自馬爾利姆.沃特斯(Malcolm Waters),徐偉傑譯,《全球化》,“GLOBALIZATION”,(台北市: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初版,2000年7月),頁47-48。
    (十八) Soros, George, “George Soros on globalization”, New York : PublicAffairs, (2002).
    (十九) Stiglitz, Joseph E., “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New York : W. W. Norton & Co., (2002).
    (二十) Waters, Malcolm,“Globalization”,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1995)。
    (二十一) Weiss, Linda, “The Myth of the Powerless State”, Cambridge:Polity Press, (1998).

    下載圖示 校內:2008-07-28公開
    校外:2008-07-28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