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證融
Huang, Cheng-Jung
論文名稱: 金融海嘯後台灣財政政策的效益評估-以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為例
The Benefit Assessment of Taiwan's Fiscal Policies after Financial Tsunami- A Case Study of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Policy-Project to Expand Investment in Public Works
指導教授: 林軒竹
Lin, Hsuan-Ch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財務金融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Finance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8
中文關鍵詞: 乘數效果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經濟成長率
外文關鍵詞: multiplier effects, economic revitalizationpolicy-project to expand investment in public works, economic growth rate
相關次數: 點閱:10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開放經濟的凱因斯模型,透過乘數理論的運作,以四年5000億元振興經濟方案的乘數效果,進而評估計算此方案對2009、2010、2011GDP成長率的影響,計算結果如下,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對台灣經濟成長率的影響三年的平均數1.32%,較2009年2月經建會預估的1.02%高出0.3%,研究結果顯示,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對臺灣經濟成長確實有正面的作用,此計畫使民眾能享受舒適、安全、便利、準點的都會交通服務與便捷、快速的產銷網絡,建構安全無虞的防災環境,提升全民生活與環境品質,水資源能有效利用及永續經營,且IMD所發佈的2011年世界競爭力排名台灣也提升為第六名。但台灣近年政府債務餘額佔GDP比重將近40%,已接近法定上限,近來歐債危機更顯示政府債務對經濟穩定的重要,因此2009年財政部擬妥「中長程財政健全方案」,也從2012年開始增加債務還本數,使政府推動各項財政政策時也能兼顧財政的穩健。此外,政府除了將重心放在公共投資與出口外,近年也致力於重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興產業以提高內部需求,並改善商業環境,期能引導生產要素回流台灣以創造就業機會(尤其是中南部)及增加民間消費與投資,來提升經濟成長率及國家競爭力。

    Based on an open Keynesian economic model and adoption of the multiplier theory,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influence of the Four-Year 500 Billion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Policy-Project raised by Taiwan government in 2008 Financial Tsunami on the GDP growth rates of 2009, 2010, and 2011. This project structures more convenient urban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builds a direct and speedy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network, provides a safe and disaster-free environment, raises the living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for citizens and efficiently utilizes and sustainably manages water resourc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roject has increased Taiwan's GDP an average of 1.32% in the three years, 0.3% higher than the estimated number of 1.02%, forecasted by Council for Economic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in 2009, and further prov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fiscal policy does exhibit a positive effect on stimulating Taiwan’s economy. However, since Taiwan’s Debt-to-GDP ratio is nearly 40% which is very close to the regulation limit, whether it is appropriate for Taiwan government to adopt this kind of expanding fiscal policy would generate an argument. Fortunately, Taiwan government recently seems to be aware of this issue and focuses more on mitigating the governmental financial stress problem, promoting exports and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by improving the infrastructure.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流程……………………………………………………•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金融危機之簡介……………………………………………•6 第二節 財政政策之簡介………………………………………… • 11 第三節 金融海嘯後各國的財政政……………………………… • 15 第四節 財政政策對經濟成長效益的文獻……………………… • 31 第五節 公共投資對經濟成長效益的文獻……………………… •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資料來源與樣本處理……………………………………• 35 第二節 迴歸分析…………………………………………………• 35 第三節 開放經濟下的簡單凱因斯模型與乘數效果……………• 39 第四節 經濟成長率來源-支出面……………………………… • 41 第四章 實證分析 第一節 計量方法與資料分析(2009年)…………………………• 43 第二節 計量方法與資料分析(2010年)…………………………• 46 第三節 計量方法與資料分析(2011年)…………………………• 4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52 第一節 建議………………………………………………………• 53 參考文獻…………………………………………………………… • 54 附錄………………………………………………………………… • 56 附表2-1 四百年來全球歷經的金融危機…………………… • 9 附表2-2 美國振興經濟方案細項…………………………… • 16 附表2-3 日本對金融海嘯的因應政策……………………… • 18 附表2-4 德國對金融海嘯的因應政策……………………… • 20 附表4-1 台灣國內生產毛額資料與可支配所得(1981-2010年)•59 附表4-2 台灣資本形成與國內生產毛額(1981-2010年)…… • 60 附表4-3 台灣進口與國內生產毛額(1981-2010年)………… • 61 附表4-4 台灣賦稅收入全國實徵淨額與國內生產毛額(1981-2010年)•••••••••••••••••••••••••• 62 附表4-5 台灣國內生產毛額資料與可支配所得(1981-2008年)迴歸 結果•••••••••••••••••••••••••• 63 附表4-6 台灣資本形成與國內生產毛額(1981-2008年)迴歸結果63 附表4-7 台灣進口與國內生產毛額(1981-2008年)迴歸結果••64 附表4-8 台灣賦稅收入全國實徵淨額與國內生產毛額(1981-2008年)迴歸結果•••••••••••••••••••••••64 附表4-9 台灣國內生產毛額資料與可支配所得(1981-2009年)迴歸 結果•••••••••••••••••••••••••• 65 附表4-10 台灣資本形成與國內生產毛額(1981-2009年)迴歸結果65 附表4-11 台灣進口與國內生產毛額(1981-2009年)迴歸結果••66 附表4-12 台灣賦稅收入全國實徵淨額與國內生產毛額(1981-2009 年)迴歸結果•••••••••••••••••••••••66 附表4-13 台灣國內生產毛額資料與可支配所得(1981-2010年)迴歸結果•••••••••••••••••••••••••• 67 附表4-14 台灣資本形成與國內生產毛額(1981-2010年)迴歸結果67 附表4-15 台灣進口與國內生產毛額(1981-2010年)迴歸結果••68 附表4-16 台灣賦稅收入全國實徵淨額與國內生產毛額(1981-2010年)迴歸結果•••••••••••••••••••••••68

    中文部份

    王采綾,台灣財政政策反景氣循環效果之實證分析:SVAR 模型(The Role of Counter-Cyclical Fiscal Policy in Taiwan: SVAR Model),(2009)。

    林惠玲、陳正昌,統計學,(2010)。

    林華德,財政學,(2011)。

    李秉正、張其祿、李慧琳,擴大政府公共投資支出之經濟成長方案是否依然有效?我國新十大建設計畫的可計算一般均衡分析,(2010)。

    李麗華、霍德明、朱浩民,小型開放經濟體系財政政策有效性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為例,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2011)。

    洪淑惠,「擴張性財政政政策之國際驗證」,綜觀經濟第1輯(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綜合計劃處編著),(2004)。

    侯德潛、吳懿娟,金融危機與當代經濟理論的省思,(2009)。

    姚名鴻、林秀娟,公共投資、租稅政策與台灣經濟成長,(2010)。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金融海嘯各國財政政策之比較研究,(2009)。

    陳菁瑤,經濟衰退下財政政策運用之影響,「全球性經濟困境下政府與企業角色的再審思」兩岸學術研討會,(2009)。

    陳朝斌、黃博怡、許乃懿,貨幣政策與金融危機-以美國次貸風暴為例,(2009)。

    智勝文化,金融海嘯與公共政策,(2009)。

    蔡璧霙,凱因斯對1930 年代美國財政政策的影響,(2010)。

    賴景昌,總體經濟學,(2011)。

    英文部份

    Andersen, Leonall C. and Jerry L. Jordan, “Monetary and Fiscal Actions”: A Test of Their Relative Importance in Economic Stabilization, (1968).

    Borio, C.,“The financial turmoil of 2007-?: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and some policy considerations.”, BIS working paper No. 251, March,(2008).

    P.R. Krugman and M. Obstfe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6th edition, Addison Wesley,(2003).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17-08-29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