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冠賢
Liu, Kuan-Hsien
論文名稱: 台南市新化區口埤聚落生活特質之研究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ou Pi Settlement Life in Tainan Xinhua Area
指導教授: 陳世明
Chen, Shih-M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3
中文關鍵詞: 台南市鄉村型社區社區活動生活特質自然資源運用
外文關鍵詞: Community common life, Community environment, Life activities, Rural community
相關次數: 點閱:96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社會的快速變遷,造成了都市與鄉村發展的不均衡,鄉村也面臨了許多的困境與難題。因此,鄉村型的社區該如何運用在地既有的生活及環境資源來改善其生活品質是值得探討的課題。因應目前台灣的觀光休憩風潮,而出現許多關於鄉村觀光發展的研究及討論,何種類型之觀光模式是適合在鄉村型社區發展,且當觀光進入社區後,當地的居民在平日的生活上是否產生改變是一重要之課題。
    本研究藉由整理與分析台南市新化區口埤社區之聚落生活型態、空間以及社區對外活動對於社區內部所產生之影響,期望藉由社區生活特質的掌握,提示未來發展方向,作為鄉村社區生活發展的參考。研究的內容包括 : (一)掌握口埤社區內的生活類型、生活使用的空間特質以及對於自然環境中資源之運用 ; (二)分析口埤社區對外的活動及空間使用上之特質 ; (三)探討社區對外活動,分析出社區內的居民因參與社區對外活動,對於日常生活所產生的影響。

    本研究成果如下
    一、口埤社區內生活之特質:社區內的生活由許多不同類型的生活建構而成,空間上也具有其生活特質。社區內的生活共分為三類,包含有社區內的公共生活、教會生活以及家族生活。

    二、口埤社區生活對自然資源之運用:口埤社區生活與自然環境資源有相當的關連性,對於自然資源之運用包括在生活、飲食、經濟、娛樂等方面。

    三、社區對外活動對在地居民之影響:居民因參與對外活動並與社區的外來者產生互動,同時也因活動而產生與過往不同的生活行為,使居民的日常生活產生直接和延伸的影響。透過生態旅遊和文化觀光活動對社區發展而言,不只是在社區產業發展的影響,同時也可期待對社區生活文化的未來發展將有直接的幫助。

    In Taiwan , change of society rapid , the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ommunity are unbalanced,and face many problems and difficult . Therefore, what kinds of existing common life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in rural communities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 In response to the trend of sightseeing , there were lots of research and discussions about the developing of sightseeing in country , what kinds of traveling are suitable for development in rural communities. It’s also an important issue about local residents’ life will became when sightseeing enter community.

    This research contains three main point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ou Pi settlement life - (1) life in Kou Pi, characteristic of using spaces, using of natural resources, (2) Kou Pi external activities and characteristic of using spaces, (3) the influence and change of daily life by investigate the community external community that residents participate.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II 謝誌 V目錄 VI 圖目錄 VIII 表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1 1-1-1研究動機 1-1 1-1-2研究目的 1-1 1-2 研究範圍 1-2 1-2-1研究範圍與對象 1-2 1-3 研究方法與限制 1-3 1-3-1研究方法 1-3 1-3-2研究限制 1-4 1-4 研究架構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研究理論架構 2-1 台灣鄉村所面臨之問題 2-1 2-1-1鄉村社區的定義 2-1 2-2 鄉村型社區的資源 2-2 2-2-1社區資源 2-2 2-2-2社區的文化與社會資源 2-4 2-2-3社區的自然資源 2-7 2-3 鄉村社區發展之可行性探討 2-8 2-3-1文化觀光 2-9 2-3-2生態旅遊 2-12 2-4 小結 2-14 第三章 口埤社區的生活文化 3-1 口埤社區一帶之環境及現況 3-1 3-1-1社區概況及歷史變遷 3-1 3-1-2社區環境資源及組織 3-2 3-1-3社區平埔族文化及信仰 3-4 3-2 口埤社區生活型態 3-5 3-2-1口埤社區的公共生活及活動 3-5 3-2-2口埤社區的教會生活 3-10 3-2-3口埤社區的家族生活 3-13 3-3 口埤社區生活空間及自然資源運用 3-16 3-3-1口埤社區環境及空間 3-16 3-3-2口埤社區自然資源及其運用方式 3-33 3-4 小結 3-45 第四章 口埤社區的對外生活和活動及居民生活的改變 4-1 口埤社區對外生活和空間與在地性之關聯 4-1 4-1-1口埤社區對外活動、生活及空間 4-1 4-1-2口埤社區對外生活與在地性之連結因素 4-12 4-2口埤社區新生活的醞釀 4-23 4-2-1口埤社區新生活之產生 4-23 4-2-2口埤社區居民生活之改變 4-27 4-2-3社區對外活動對社區居民之直接影響與延伸影響 4-37 4-2-4小結 4-53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5-1 參考文獻與附錄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1 附錄 附錄-1

    參考文獻
    【書籍】
    1.山崎亮(2015)。社區設計。莊雅琇議。台北:臉譜。
    2.李丁讚(2007)。社運與民主。台北:聯經。
    【學位論文】
    1.林明鐔 (2014)。國定古蹟活化與文化觀光關係之探討—以霧峰林家為例。私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林志明(2010)。小型離島自然資源與社區關係之探討¬—以澎湖虎井嶼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3.蔡宜臻(2011)。新興鄉村型社區永續發展之社區資源整合分析之研究—以桃園縣楊梅市秀才里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碩士論文
    4.蘇霈蓉(2006)。山地社區在自然資源管理的角色,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鎮西堡及新光部落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李佳佩(2014)。社區生活行為與生活空間使用之特質—以台南市中西區銀同里、萬昌李、開山李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6.陳佳伶(2014)。古蹟利用與文化觀光—以旗山生活文化園區為中心的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所)碩士論文。
    7.鄧瑞涵(2015)。社區生活經營與新開發社區的生活文化發展—以台南市安平區國平、怡平、育平社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8.蕭宇佳(2010)。鄉村社區永續發展—以新竹北埔聚落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9.葉光福(2004)。生態資源資料庫網路系統建置之研究—以新化中心臨場為例。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碩士論文。
    10.洪秉賢(2002)。非政府組織與國際自然資源管理之研究¬—以森林資源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1.陳琇如(2008)。鄉村社區營造歷程之研究—社區領導角色取向。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12. 黃世孟、李永展(1996)。國民學校與鄰近社區資源共享模式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專題研究研究計劃成果報告。臺北市: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

    【期刊文章】
    1.廖淑容(2009)。鄉村地區生活品質評量的研究。臺灣土地研究,第十二卷,第一期,頁55-81。
    2.倪葆真(2004)。活化鄉村社區組織之推動,農政與農情,第148期
    3.蔡必焜(2009)。推動鄉村社區發展的一些思考。台灣農業推廣學會通訊,第八十期,頁2。
    4.吳宗瓊(2007)。 鄉村社區生態旅遊發展模式之探討。第一卷,第一期,頁29-57
    5.林育諄(2012)。臺灣鄉村區域的發展及其再生策略反思。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論文集】
    1.陳信毓(2013),鄉村社區發展協會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的可能性與限制,以屏東縣九如鄉昌榮社區為例,南臺灣的記憶、書寫與發展:十年回顧,頁148-168,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

    【研討會】
    1.古池嘉和,2016,活用傳統工藝及觀光營造地方產業¬—以文化價值共有為基礎,陳正哲(主持人),自造社區設計社群,社區產業新思維研討會
    2.陳世明、盧紀邦,2011,安平與舊城歷史區域的社區營造與生活發展,周雅菁(主持人),社區營造與生活文化,台南市文化首都生活文化營早研討會。

    【社區資料】
    1.西拉雅文化部落觀光培力輔導與推廣案-期初報告書
    2.西拉雅文化部落觀光培力輔導與推廣案-期中報告書

    下載圖示 校內:2018-08-31公開
    校外:2018-08-31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