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黃苑茹 Huang, Yuan-Ju |
|---|---|
| 論文名稱: |
奈米級陶瓷氧化物市場分析與開發策略 |
| 指導教授: |
陳家榮
Chen, Chia-Yo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工學院 - 資源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Resources Engineering |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 畢業學年度: | 92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89 |
| 中文關鍵詞: | 市場分析 、開發策略 、奈米 |
| 相關次數: | 點閱:50 下載:6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我國因應全球的奈米熱潮,持續地加速進行奈米技術產業化的發展,其中促使傳統產業升級為主要的近程目標,因此本研究以問卷調查與內容分析等方法來探討國內發展奈米陶瓷粉體的現況、開發至今所面臨的問題與未來的發展趨勢等;以研擬出未來陶瓷業者對於取代傳統粉末與進入新應用領域的開發策略,最後對產官學界所應扮演的角色提出建議。
本研究結果顯示,目前國際上奈米級陶瓷氧化物主要的產品著重在化學機械研磨(CMP)與觸媒應用上,且整體而言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產業架構。進一步瞭解國內陶瓷業者對奈米技術的發展現況,其研發積極度不如國際,至於商品的開發則與國際市場趨勢相符合,但其應用領域較狹隘;在奈米技術商業化方面,廠商預計上市的時間落後國內政策預期,顯示奈米技術在商品化的過程上存在著一些問題。另一方面列出國內發展奈米技術本身具備的優勢與可能的發展機會,並確認本身的劣勢與威脅,使業者在發展奈米技術上能更加順利。
藉由上述的研究結果以及奈米技術領先國的發展經驗,來研擬出國內市場開發策略。業界在取代傳統粉末應用上,奈米技術與製程的研發仍為首要,另外藉由結盟方式來擴大產業的投資規模,進入國際奈米市場;在新應用領域上,加速落實應用為其目標,搭配國內高科技的實力,把握機會分享國際商機;長期規劃方面,以加強應用奈米技術能力的人才培育為主,另一方面則向制訂產品規格標準而努力。國內政府因應奈米技術的相關政策與措施上所扮演的角色,短期而言,需急速研擬相關發展政策與輔導措施,另外則需加強產品下游或消費者對奈米相關產品的信任度;就長期而言,則需持續人才培育上的規劃,進行多方面專業人才的培訓,將可加速新產業成立的速率。
none
【中文部分】
1.化工產業技術知識網網上資訊,http://www.chemtech.com.tw/
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網上資訊,http://nscnt22.nsc.gov.tw
3.吳典熹,”我國推動奈米技術產業化之先期規劃”,奈米技術產業化應用研討會,2002
4.徐作聖、陳筱琪,”台灣奈米科技之發展策略與推動政策”,經濟部技術處,2003
5.國際貿易局經濟貿易網網上資訊,http://www.trade.gov.tw/index.asp
6.陳家榮、張雅琳,”大陸地區礦產品進口對台灣產業之影響”,經濟部礦業司,2000
7.陳家榮、鄭安欽,”台商投資大陸地區礦業現況分析”,經濟部礦業司,2002
8.游佩青、陳德利,” 微粒α-氧化鋁粉末的性質與應用”,陶業學會會刊,第二十二卷第一期,2003
9.黃文魁,”二氧化鈦市場、國內奈米光觸媒之發展現況與建議”,經濟部技術處IT IS計畫,2003
10.黃文魁,”現階段台灣奈米產業發展策略之建議”,經濟部技術處ITIS計畫,2003
11.黃文魁等,”兩岸奈米無機粉體材料資源與應用商機探討”,經濟部技術處,2003
12.黃國維,”加速台灣推動奈米產業落實之建議”,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2002
13.經濟部工業局網上資訊,http://www.moeaidb.gov.tw/
14.劉仲明、郭東瀛,”奈米材料”,經濟部工業局,2002
15.盧西鵬、馬振基,台灣策略性技術領域「奈米材料」之技術地圖”,國科會科資中心委託研究,2002
16.簡國明等,”奈米二氧化鈦專利地圖及分析”,國科會科資中心,2003
17.顏富士、陳德利,”微粒氧化鋁粉末”,化工技術,第九卷第九期,2001
18.顏惠卿,”陶瓷工業”,產業調查與技術,第130期,1999
19.羅於陵、鄭凱安,”奈米技術投資與市場發展趨勢”,經濟部工業局,2002
【英文部分】
1. ”Advanced ceramic powders and nano ceramic powders”, Business Communications Co., Inc.(BCC) report, 2003
2. Calantone and Benedetto,”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th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An Empirical Validation”, Journal of O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987
3. Copper, R. G., “The Impact of New Product Strategies”,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12(4), pp. 243-256, 1979
4. D. Marinova and M. McAleer, ”Nano-technology Patenting in the USA”, iEAMSs 2002 Proceedings, vol. 2.pp. 574-579, 2002
5.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Size matters: building a successful nanotechnology company”, a 3I white paper, 2002
6. Paul Holister and Tim E. Harper, The Nanotechnology Opportunity Report, Spain: CMP-Cientifica (2002).
7. Porter, ”Competitive Strategy”, New York: Free Press, 1980
8. Souder and Moenaert, ”Intergrating Marketing and R&D Project Personnel Within Innovation Projects: An Information Uncertainty Mode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pp.485-511, 1992
9. Weihrich, “The SWOT matrix-a tool for situational analysis”, Long Range Planning, Vol.15, No.2, 1982
10. Zahra, S. A., R. S., Sisdia, Das, S.R., “Technology Choices within Competitive Strategy Types: A Conceptual Integr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9 No.2, pp.172-195,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