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俊業
Liu, Jun-Ye
論文名稱: 探討司法審查制度革新對都市計畫實務的影響與挑戰
The Impact and Challenges of Judicial Review System Reform on Urban Planning Practice
指導教授: 黃偉茹
Huang, Wei-J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都市計劃學系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9
中文關鍵詞: 規劃理論都市計畫法都市計畫司法審查行政訴訟法都市計畫審查專章
外文關鍵詞: Planning Theory, Urban Planning Law, Urban Planning Judicial Review,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Act (The Review Procedure of Urban Planning)
相關次數: 點閱:143下載: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民國105年12月9日,司法院公佈了大法官第742號解釋,讓沉寂已久的都市計畫行政救濟與司法審查的議題重新浮上檯面,根據該解釋,不論是個案變更或是通盤檢討的都市計畫都能夠被爭訟;司法院並於解釋作成後開始推動行政訴訟法的修正,計劃於該法中新增都市計畫審查專章,最後該專章於109年1月15日三讀通過,同年7月1日開始正式施行。這一修法統一了過往二元分立的都市計畫行政訴訟實務,並為民眾提供了一個可以對侵害其權利的都市計畫進行爭訟的管道。
    本研究旨在從都市規劃的觀點探討當前都市計畫司法審查的制度以及實務運作情形,了解目前司法審查制度面臨的挑戰,並期望促進兩專業之間的溝通。本研究回顧了都市規劃理論、行政計畫法學理論、都市計畫法學理論、都市計畫法發展脈絡以及都市計畫司法審查制度,並嘗試連結各要素彼此之間的關係。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運用文本分析法以及半結構式訪談法獲得相關一手及二手資料,並藉由編碼歸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本研究的實徵分析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以都市計畫程序切入,探討行政法院得介入審查的各個層面,第二部分則是以參與行政訴訟的三方(包含都市計畫主管機關、原告、訴訟等),分析當前都市計畫以及其司法審查體制面臨的挑戰。
    本研究於文末說明研究發現與結論,可以分為三大部分,本研究區分都市計畫司法審查新制上路後所解決的舊制問題、新制上路後待解決的問題、以及其他發現。就第一部份,本研究認為都市計畫審查程序專章為都市計畫司法審查制度提供了明確的機制,並改善過去通盤檢討無法爭訟的問題。就第二個部分,本研究認為新制對於擬定機關地位的調整相對弱化了原先擬定機關於訴訟中的地位,可能造成日後爭訟上的困難,立法者及行政法院應思考如何提高擬定機關於司法審查過程中的重要性;此外,如同其他研究的發現,本研究亦發現到目前行政法院對於都市計畫的了解程度不一,因此參考相關學說,嚴謹區別都市計畫中判斷餘地以及計畫形成自由,對於提高司法審查密度、落實實質審查而言是當務之急。最後,本研究亦發現司法界對於都市計畫界對於都市計畫法令條文中有關通盤檢討性質、規劃原則相關規範的理解可能還需要進一步對齊(例如通盤檢討及個案變更之性質、或是開放公共設施之比例),否則擴大的認知差異恐在司法審查的過程中形成兩邊專業的衝突。

    On December 9, 2016, the Judicial Yuan of the Taiwan announced Interpretation No. 742, bringing the long-dormant issue of administrative remedies and judicial review of urban planning back into the spotlight. According to this interpretation, both individual case amendments and overall reviews of urban plans can now be subject to litigation. Following the issuance of this interpretation, the Judicial Yuan initiated the amendment of the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Act, and the final amendment was passed through the third reading on January 15, 2020, and officially implemented on July 1 of the same year. This amendment unified the previously dichotomous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practices related to urban planning and provided the public with a legal avenue to contest infringements upon their rights arising from urban plan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current system and operational practices of judicial review of urban plan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planning. It seeks to understand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current judicial review system and aims to promot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wo professions. This research reviews urban planning theory, administrative planning law theory, urban planning law theory, the development context of urban planning law, and the system of judicial review of urban planning. It attempts to establish connections among these elements. In terms of research methodology, this study utilizes textual analysis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o obtain relevant primary and secondary data, and data collected are coded and analyzed.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is study is divided into two main parts. The first part focuses on the urban planning process, exploring the various aspects in which administrative courts can intervene in the review.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current challenges faced by urban planning and its judicial review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摘要 i 誌謝 vii 目錄 viii 表目錄 x 圖目錄 x 摘要 i 誌謝 vii 目錄 viii 表目錄 x 圖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研究流程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第一節 都市規劃理論及其思潮 7 第二節 都市計畫法制框架 16 第三節 都市計畫行政訴訟 33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5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5 第二節 研究範疇 47 第三節 分析架構 48 第四章 實徵分析 50 第一節 以計畫程序連結規劃與法律 50 第二節 都市計畫司法審查之現場 67 第三節 討論 8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9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論 89 第二節 研究貢獻 90 第三節 研究限制 91 第四節 後續建議 92 參考文獻 94 附錄 訪談大綱 99

    1. Allmendinger, P.(2011)。規劃理論(戴伯芬譯)。:巨流。
    2. Beauregard, R. A. (2001)。 The Multiplicities of Planning。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4),頁 437-439。 doi: 10.1177/0739456x0102000405
    3. Berke, P.、Godschalk, D. R.、Kaiser, E. J.、Rodríguez, D. A.(2009)。都市土地使用規劃(薩之平譯)。:五南。
    4. Bristow, R.(2010)。 Taiwan and the Global Planning Debate。載於R. Bristow(主編), Planning in Taiwan: Spatial Planning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頁 1-18): Routledge。
    5. Buitelaar, E.、Sorel, N. (2010)。 Between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quest for control: Legal certainty in the Dutch planning system。Land Use Policy, 27(3),頁 983-989。 doi: https://doi.org/10.1016/j.landusepol.2010.01.002
    6. Davidoff, P. (1965)。 ADVOCACY AND PLURALISM IN PLANNING。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 31(4),頁 331-338。 doi: 10.1080/01944366508978187
    7. Faludi, A.(1987)。A Decision-centred View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Elsevier Science Limited。
    8. Foryś, I.、Blaszke, M. (2021)。 The Role of Administrative Courts in Shaping the Content of Local Spatial Development Plans in Poland。EUROPEAN RESEARCH STUDIES JOURNAL, XXIV,頁 220-232。 doi: 10.35808/ersj/2424
    9. Hall, P.(2005)。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Taylor & Francis。
    10. Hall, P.(2017)。明日城市: 二十世紀城市規劃設計的思想史(吳綱立譯)。:聯經出版。
    11. Healey, P. (1996)。 The Communicative Turn in Planning Theor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patial Strategy Formation。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23(2),頁 217-234。 doi: 10.1068/b230217
    12. Healey, P.(1997)。Collaborative Planning: Shaping Places in Fragmented Societies。:UBC Press。
    13. Kent, T. J.(1964)。The Urban General Plan。:Chandler Publications。
    14. McLoughlin, J. B.(1969)。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A Systems Approach。:Faber。
    15. Moroni, S. (2010)。 Rethinking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and-use regulation: Towards nomocracy。Planning Theory, 9(2),頁 137-155。 doi: 10.1177/1473095209357868
    16. Mualam, N. (2014)。 Where Planning Meets the Law: The Rise of Appeal Tribunals for Deciding Land-use Disputes。Journal of Planning Literature, 29。 doi: 10.1177/0885412214542129
    17. Needham, B.(2006)。Planning, Law and Economics: The Rules We Make for Using Land。:Taylor & Francis。
    18. O'Leary, Z.(2017)。The Essential Guide to Doing Your Research Project。:SAGE Publications。
    19. Oster, J. S. (2008)。 The Scope of Judicial Review in the German and U.S. Administrative Legal System。German Law Journal, 9(10),頁 1267-1297。 doi: 10.1017/S2071832200000432
    20. Scott, A. J.、Roweis, S. T. (1977)。 Urban Planning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 Reappraisal。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Economy and Space, 9(10),頁 1097-1119。 doi: 10.1068/a091097
    21. Taylor, N. (1980)。 Planning Theory and the Philosophy of Planning。Urban Studies, 17(2),頁 159-172。
    22. Taylor, N.(1998)。Urban Planning Theory Since 1945。:SAGE Publications。
    23. Tewdwr-Jones, M.、Allmendinger, P. (1998)。 Deconstructing 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 A Critique of Habermasian Collaborative Planning。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Economy and Space, 30(11),頁 1975-1989。 doi: 10.1068/a301975
    24. Thomas, M. J. (1979)。 The procedural planning theory of A. Faludi。Planning Outlook, 22(2),頁 72-76。 doi: 10.1080/00320717908711582
    25. Willey, S. (2007)。 Planning appeal processes: Reflections on a comparative study。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39,頁 1676-1698。 doi: 10.1068/a38315
    26. 王泓鑫 (2012)。 論都市計畫之瑕疵與司法審查。全國律師, 16(11),頁 22-35。
    27. 立法院 (1964)。 第一屆立法院第三十一會期第二十四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 院總字六六六號(政府提案第六九○號)。
    28. 立法院 (1973)。 第一屆立法院第五十一會期第二十五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 院總字六六六號(政府提案第一三二一號)。
    29. 立法院 (2002)。 第五屆立法院第一會期第五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 院總字二八七號(政府提案第四八○○號 )。
    30. 立法院(2019)。 「行政訴訟法增訂都市計畫審查程序」公聽會報告 臺北市: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
    31. 呂理翔(2000)。計劃裁量之司法審查。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系,臺北。
    32. 呂理翔(2021)。都市計畫之司法審查—法院判決評析—。「景觀與都市計畫之司法審查座談會」發表之論文, 臺北。
    33. 李得全、謝一鋒 (2019)。 臺灣都市計畫實施的問題與對策。都市與計劃, 46(2),頁 119-146。
    34. 辛年豐(2016)。土地利用計畫行政救濟的再思考:日本法的考察。「行政計畫法制之理論與實務」發表之論文, 臺中。
    35. 周志龍 (2019a)。 行政訴訟法之都市計畫違法審查及其城市規劃衝擊評析。都市與計劃, 46(3),頁 199-220。
    36. 周志龍 (2019b)。 臺灣都市計畫制度及其實踐挑戰特刊序 後工業化台灣都市計畫制度的再結構-都市計畫法制及其挑戰。都市與計劃, 42(2),頁 87-100。
    37. 林本炫(2007)。 不同質性研究方法的資料分析比較。載於周平與楊弘任(主編), 質性研究方法的眾聲喧嘩。(頁 127-150)。 嘉義: 南華教社所。
    38. 林明鏘(2018)。國土計畫法學研究(第2版)。:元照。
    39. 林將財(1989)。建立健全之都市計劃相關法令體系。「都市計劃法研討會」發表之論文, 臺南。
    40. 施鴻志(1997)。都市規劃。新竹:建都文化出版。
    41. 胡建淼、何明俊 (2010)。 英国《城乡规划法》百年变迁中的规划行政权。浙江学刊(10),頁 119-146。
    42. 張景森(1993)。臺灣的都市計畫 (1895-1988)。臺北:業强出版社。
    43. 陳立夫 (2003)。 都市計畫之法律性質。台灣本土法學雜誌(50),頁 139-146。
    44. 陳立夫 (2020)。 都市計畫司法審查相關法律議題。月旦法學雜誌, 302,頁 22-43。
    45. 陳立夫(2021)。土地法研究: 三。臺北:新學林。
    46. 陳明燦(2018)。土地利用計畫法導論(第3版)。新北:陳明燦。
    47. 陳威仁(1989)。我國都市計畫法之過去、現在與未來。「都市計劃法研討會」發表之論文, 臺南。
    48. 陳清秀(1994)。 行政計畫制定之手續與行政救濟。載於陳清秀(主編), 行政訴訟之理論與實務。(頁 )。 臺北市: 陳清秀發行。
    49. 陳湘琴 (2011)。 都市建設與住宅計畫小組(UHDC)和聯合國顧問團研議台灣「都市計劃法」之歷史研究。環境與藝術學刊(9),頁 47-67。
    50. 傅玲靜 (2015)。 都市計畫與撤銷訴訟之程序標的──由都市計畫之種類及層級進行檢討。月旦法學教室(153),頁 9-11。
    51. 傅玲靜 (2019)。 空間總體及部門計畫法制中之計畫形成自由及其界限。行政訴訟制度相關論文彙編 第9輯,頁 217-256。
    52. 傅玲靜 (2020)。 都市計畫之計畫形成自由及其司法審查密度──以德國法制為觀察比較之對象 。興大法學(27),頁 1-60。
    53. 黃子芸(2019)。「行動者中心制度主義」觀點之都市計畫制度研究:以「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都市計畫變更案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研究所,臺南。
    54. 黃世孟(1987)。日據時期台灣都市計畫範型之硏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硏究所都市計畫硏究室。
    55. 廖義男 (2010)。 都市發展中公共設施用地取得方法之規範。法學新論(24),頁 1-39。
    56. 蔡玉娟 (2015)。 都市計畫與行政救濟 — 檢討澄清醫院判決反映的若干法律問題。全國律師, 19(1),頁 77-87。
    57. 蔡志揚 (2020)。 「都市計畫審查程序」之修法要點與實務展望。全國律師, 24(7),頁 18-33。
    58. 蕭文生(2021)。行政法─基礎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59. 戴秀雄 (2012)。 淺談都市計畫的幾個特性及其衍生的疑問。全國律師, 16(11),頁 10-21。

    下載圖示 校內:2024-08-22公開
    校外:2024-08-22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