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羅雅玲
Lau, Yea-Ling
論文名稱: 晚明《山海經》圖像中的異域想像
Foreign Imagination of ‘Shan Hai Jing’ Graphs in Late Ming Period
指導教授: 陳玉女
Chen, Yuh-Ne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1
中文關鍵詞: 《山海經》圖像胡文煥《新刻山海經圖》《新刻臝蟲錄》〈諸夷門〉
外文關鍵詞: ‘Shan Hai Jing’ graphs, Hu Wen-huan, ‘New Pictures of Shan Hai Jing’, ‘New Luo Chong lu’, ‘Zhu-Yi Men’
相關次數: 點閱:179下載:1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晚明《山海經》圖是目前可見以「《山海經》圖」之名義,流傳最早的《山海經》圖像,其中萬曆二十一年(1593)胡文煥的《新刻山海經圖》及同年出版的《新刻臝蟲錄》就是晚明《山海經》圖像的代表。胡本《新刻山海經圖》和《新刻臝蟲錄》以圖像為主的圖鑑方式,呈現了《山海經》中「奇人」與「異獸」的想像世界。同樣在萬曆年間流行的日用類書中〈諸夷門〉也收錄了不少《山海經》世界的奇人異獸,但在其中加入了真實世界的國家和動物,是一種變異後的「山海圖像」。本文欲觀察胡文煥的《山海經》圖像,加之晚明的日用類書〈諸夷門〉的「山海圖像」,配合明代與海外交流的時代背景,和歐洲人東來進入中國後帶來的「新」世界知識,呈現出晚明文人如何借助《山海經》圖像,建構自己對未知的異域世界的想像,以及這些想像和晚明《山海經》圖像的意義。

    The ‘Shan Hai Jing’ graphs in Late Ming period is the earliest ‘Shan Hai Jing’ graphs that could found under the name of ‘Shan Hai Jing’ graphs nowadays. ‘New Pictures of Shan Hai Jing’ (《新刻山海經圖》) and ‘New Luo Chong lu’(New Records of Naked-Beast, 《新刻臝蟲錄》) of Hu Wen-huan(胡文煥) that published in Wan-Li 21 years (1593) are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Shan Hai Jing’ graphs in Late Ming period. Hu’s ‘New Pictures of Shan Hai Jing’ and ‘New Luo Chong lu’ has showed a visualize world that included ‘Odd Peoples’ and ‘Freakish Animals’ in an illustration way to constructed ‘Shan Hai Jing’ world. Compare to ‘Zhu-Yi Men’(Categories of Various Barbarians,〈諸夷門〉) in Daily Book of Ming Wan-Li period(1573-1620), it contents not only some graphs of animals and nations come from ‘Shan Hai Jing’, but also from the real world, it can be take as a deformed ‘Shan Hai’(Mountain and Sea) graphs. This study will have a thorough investigation for Hu’s ‘Shan Hai Jing’ graphs with ‘Zhu-Yi Men’ , together with the overseas interflow of Ming’s period and the situations of Europeans get into China with the ‘New’ world knowledge, to found out how were the peoples in the Late Ming period using ‘Shan Hai Jing’ graphs to reconstruct the foreign imagination unknown world, and the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se imaginations and ‘Shan Hai Jing’ graph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6 第四節 章節架構 8 第二章 明代《山海經》圖的流傳衍化 10 第一節 《山海經》「文」與《山海經》「圖」 10 第二節 明代的異域「世界」認知和山海想像 20 第三節 胡文煥《新刻山海經圖》的圖像特色 33 第三章 日用類書〈諸夷門〉與《山海經》圖像的關係 53 第一節 日用類書〈諸夷門〉的呈現 53 第二節 〈諸夷門〉與胡文煥的「山海」世界 65 第三節 〈諸夷門〉中「山海」世界的對比 86 第四章 《山海經》圖像的異域想像 97 第一節 明代與異域人和物的交流 97 第二節 「真實與想像」-《山海經》圖像的意義和異域想像 107 第三節 晚明《山海經》圖像的影響 117 第五章 結論 129 參考書目 134

    參考書目(以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一、史料
    (晉)郭璞,《山海經》,收入《中國歷史地理文獻輯刊》,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唐)杜佑撰,王文錦等點校,《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唐)姚思廉,《梁書》,收入《百衲本二十四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
    (宋)王應麟,《周書王會補注》,收入王應麟撰《玉海》,臺北:大化書局,1977。
    (宋)王應麟,《玉海》,京都:中文出版社,1986。
    (宋)邢昺,《爾雅疏十卷》,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覽》,收錄於《四部叢刊》三編,上海:上海書店,1985。
    (宋)歐陽脩,《新五代史》,成都:新華出版社,1991。
    (元)汪大淵,《島夷誌略》,收入《四庫全書珍本十二集》,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81。
    (明)方以智,《通雅》,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83。
    (明)支允堅,《梅花渡異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7。
    (明)王臨亨,《粵劍編》,收入《中國野史集成續編》,據民國三十六年國立中央圖書館影印《玄覽堂叢書續集》影印,成都:巴蜀書社,2000。
    (明)王崇慶撰,蔣一葵繪圖,《山海經釋義》,收入《中國歷史地理文獻輯刊》,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明)朱謀瑋,《駢雅》,收錄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明)李維楨,《大泌山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7。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北京:人民衛生出版,1999。
    (明)余象斗撰,《新刻天下四民便覽三臺萬用正宗》,收錄於劉應李編《明代通俗日用類書集刊》,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明)茅瑞徵,《皇明象胥錄》,收入《中華文史叢書》,臺北:京華出版社,1968。
    (明)胡宗憲《籌海圖編》,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83。
    (明)胡文煥,《新刻山海經圖》,收入《中國版畫叢刊 二編》,第1冊《梅花喜神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4。
    (明)胡文煥,《新刻臝蟲錄》,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
    (明)胡應麟,《四部正偽》,收入《少室山房筆叢》,上海:上海書店,2001。
    (明)徐昌治,《聖朝破邪集》,收入《和刻影印近世漢籍叢刊思想》四編,京都:中文出版社,1984。
    (明)徐企龍撰,《新板全補天下便用文林妙錦萬寶全書》,收錄於劉應李編《明代通俗日用類書集刊》,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明)徐三友撰,《新鍥全補天下四民利用便觀五車拔錦》,收錄於劉應李編《明代通俗日用類書集刊》,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成都:巴蜀出版,1995。
    (明)葉向高,《四夷考》,收入《叢書集成初編》,據寶顏堂祕笈本排印,北京:中華書局,1991。
    (明)蔡汝賢,《東夷圖像》,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7。
    (明)蔣應鎬繪圖,《(圖繪全像)山海經》,收入《中國歷史地理文獻輯刊》,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明)羅曰褧,《咸賓錄》,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明)顧起元,《說略》,收入《四庫全書珍本十二集》,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81。
    (明)不著者撰,《新刻全補士民備覽便用文林彙錦萬書淵海》,收錄於劉應李編《明代通俗日用類書集刊》,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明)不著者撰,《鼎鍥龍頭一覽學海不求人》,收錄於劉應李編《明代通俗日用類書集刊》,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收入《筆記小說大觀》第三十三編,台北:新興出版社,1978。
    (清),吳任臣,《山海經廣注》,收入《歷代山海經文獻集成》,據清康熙六年(1667)刻本影印,西安:西安地圖出版,2006。
    (清)紀昀總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清)陳大章,《詩傳名物集覽》,收入《四庫全書珍本十二集》,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81。
    (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成都:中華書局,1985。
    (清)張廷玉,《澄懷園語》,收入《筆記小說大觀》第九編,台北:新興出版社,1978。
    (清)張廷玉,《明史》,收入《百衲本二十四史》,據清乾隆武英殿原刊本刻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
    (清)郝玉麟,《廣東通志》,收入《文津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清)郝懿行,《山海經箋疏》,收入《中國歷史地理文獻輯刊》,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清)畢沅,《山海經》,收入《中國歷史地理文獻輯刊》,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清)儲大文、覺羅石麟,《山西通志》,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83。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刊,《明太祖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

    二、專書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編纂,《中華古地圖珍品選集》,哈爾濱:哈爾濱地圖,1998。
    李雲泉,《朝貢制度史論》,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
    李慶新,《明代海外貿易制度》,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李雲泉,《萬邦來朝-朝貢制度史論》,北京:新華出版社,2014。
    呂子方,《讀〈山海經〉雜記》,收入《中國科學技術史論文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金國平,《西力東漸:中葡早期接觸追昔》,澳門:澳門基金會,2000。
    吳蕙芳,《萬寶全書:明清時期的民間生活實錄》,台北:政大歷史系,2001。
    吳蕙芳,《明清以來民間生活知識的建構與傳遞》,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7。
    馬昌儀,《全像山海經圖比較》第1冊,北京市:學苑出版社,2003 。
    馬昌儀,《古本山海經圖說》,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陳連山,《〈山海經〉學術史考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袁珂校注,《山海經校注(最終修訂版)》,北京:北京聯合出版,2014。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輯,《故宮書畫圖錄》,台北:故宮博物館,1989。
    曹婉如,《中國古代地圖集‧明代》,北京:文物出版,1995。
    楊廷福、楊同甫編,《明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02。
    鄭永常,《海禁的轉折─明初東亞沿海國際形勢與鄭和下西洋》,台北:稻香出版社,2011。
    鄭永常,《來自海洋的挑戰─明代海貿政策演變研究》,台北:稻香出版社,2008。
    羅漁譯,《利瑪竇書信集》,台北:輔仁大學出版,1956年。
    蘇峰先生古稀祝賀記念刊行會編,《新編京本臝虫錄(明嘉靖刊本)》,收錄於《成簣堂善本書影七十種》,熊本市:民友社,1932。轉引自鹿憶鹿,〈「遠國異人」在明代──從《異域圖志》談起〉,《東華漢學》2011年夏季特刊,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11.7。
    顧衛民,《中國天主教編年史》,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
    (葡)安文思著,何高濟譯,《中國新史》,河南:大象出版社,2004。

    三、期刊論文
    (日)三浦國雄,〈《萬寶全書》諸夷門小論--明人の外國觀〉,《大東文化大學漢學會誌》,第44期,東京:大東文化大學漢學會,2005.3,頁227-248。
    (日)伊藤清司著,王汝瀾譯,〈日本的山海經圖-關於《怪奇鳥獸圖卷》的解說〉,《中國歷史文物》2002年02期,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2002.3,頁38-41。
    (日)尾崎勤,〈《怪奇鳥獸圖卷》と中國日用類書〉,《汲古》第45號,東京:汲古書院,2004.6,頁68-69。
    (日)酒井忠夫,〈元明時代の日用類書とその教育史的意義〉,《日本の教育史學》第1號,宮城縣:教育史学会事務局,1958,頁 67-94。
    (日)酒井忠夫,〈明代の日用類書と庶民教育〉,收入林主春編《近世中國教育史研究》,東京:國士社,1958,頁 62-74。
    (日)森田憲司,〈關於在日本的《事林廣記》諸本〉,收入《國際宋史研討會論文選集》,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1992,頁 266-280。
    王正華,〈生活、知識與文化商品:晚明福建版「日用類書」與其書畫門〉,《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 41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頁1-86。
    沈津,〈明代坊刻圖書之流通與價格〉,《國家圖書館館刊》第1期,台北:國家圖書館館刊編輯委員會,1996.6,頁101-118。
    吳莉葦,〈明清傳教士對《山海經》的解讀〉,《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第20卷第3輯,西安:陜西師範大學,2005.7,頁117-126。
    馬昌儀,〈山海經圖:尋找《山海經》的另一半〉,《文學遺產》,2000:6,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2000.12,頁19-29。
    馬昌儀,〈明刻山海經圖探析〉,《文藝研究》,2001:3,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01.3,頁114-128。
    馬昌儀,〈明清《山海經》圖版本述略〉,《西北民族研究》,2005:3,甘肅:西北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6,頁81-91。
    馬昌儀,〈明代中日山海經圖比較-對日本《怪奇鳥獸圖卷》的初步考察〉,《中國歷史文物》2002:2,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2002.3,頁42-49。
    陳連山,〈從「小說家言」到「神話之淵府」─關於中國現代神話學對《山海經》經典地位的塑造〉,《中國民間文化的學術史觀照》,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7,頁36-55。
    陳器文,〈就《山海經》服佩說論人鳥意象的轉化〉,《中興大學文學院96年燎原專案暨人文中心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論文集》,台中:中興大學文學院,2008.12,頁51-66。
    陳昭吟,〈元朝也里可溫教和世界歷史發展的關係〉,《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2006.6,頁59-91。
    湯開建,〈中國現存最早的歐洲人形象資料—《東夷圖像》〉,《中國歷史地理研究》第三輯,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3,頁261-273。
    鹿憶鹿,〈明代日用類書「諸夷門」與山海經圖〉,《興大中文學報》,第27期特刊,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2010,頁273-293。
    鹿憶鹿,〈「遠國異人」在明代──從《異域圖志》談起〉,《興大中文學報》,第27期特刊,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2010,頁273-293。
    鹿憶鹿,〈《臝蟲錄》在明代的流傳——兼論《異域志》相關問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報》,2015年12月,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2015,頁129-166。
    張獻忠,〈日用類書的出版與晚明商業社會的呈現〉,《江西社會科學》,2013年第12期,江西:江西社會科學編委會,2013.12,頁120-127。
    許暉林,〈朝貢的想像:晚明日用類書「諸夷門」的異域論述〉,《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0卷2期,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0.06,頁169-192。
    鄭永常,〈晚明月港開放與大員華人社會之形成〉,收入李慶新主編《海洋史研究》第四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頁90-110。
    管彦波〈明代的輿圖世界:「天下體系」與「華夷秩序」的承轉漸變〉,《民族研究》,2014年06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2014.12,頁101-126。

    四、學位論文
    祁晨越,《明代杭州地區的書籍刊印活動》,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博士學位論文,2010。
    魏淑雯,《山海經圖文及其現代運用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論文,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2012.6。

    五、報章資訊
    鄒振環,〈利瑪竇地圖言說的動物〉,《文匯報》(上海),2014年12月26日,第28版。
    薩士武,〈考證下西洋年歲又一史料-長樂《天妃靈應碑》拓片〉,《大公報‧史地周刊》第八十期,(天津),1936年4月10日,第11版。

    六、網路資料
    科托(Diogo do Couto),《科托載巴羅斯亞洲旬年史Da Ásia de João de Barros e de Diogo do Couto》,葡萄牙國立圖書館電子書庫BNP(Bibloteca Nacional de Portugal),(http://purl.pt/7030/3/l-79455-p/l-79455-p_item3/index.html#/282 )參照日期:2015.5.27。
    張步天,〈《山海經》版本介紹〉,中國工具書網絡出版總庫,http://gongjushu.oversea.cnki.net/fanti/ShowDetail.aspx?Table=CRFDOTHERINFO&ShowField=Content&TitleField=Title-ShowTitle&Field=OTHERID&Value=R20120901300A000007 參照日期:2016.2.15。
    權近、李薈,《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혼일강리역대국도지도》,日本龍谷大學圖書館貴重資料畫像電子資料庫,http://www.afc.ryukoku.ac.jp/kicho/cont_13/1390.html?l=0&q=%E6%B7%B7%E4%B8%80%E7%96%86%E7%90%86%E6%AD%B4%E4%BB%A3%E5%9B%BD%E9%83%BD%E4%B9%8B%E5%9B%B3 參照日期:2016.5.31。
    鄒振環,〈鄭和下西洋與明人的海洋意識—基於明代地理文獻的例證〉,2014中國航海日文化論壇系列講座,http://www.guoxue.com/?p=22509 參照日期:2016.5.11。

    下載圖示 校內:2017-08-15公開
    校外:2019-08-15公開
    QR CODE